李書江
摘 要:小學教師的語文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對小學生的語言發(fā)展、語言能力有促進作用。針對仍存在著缺乏語言活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以小學語文語言作用為中心探究了小學語言特征。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特點;注意力
一、規(guī)范性
教師在小學生眼中就是偶像,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學生,教師要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以實現(xiàn)對學生的正面效應。故而在授課時,教師的語言要有規(guī)范性,這樣才能使小學生可以在學習語言最好的階段模仿教師的語言。只有教師自身的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規(guī)范,才能為小學生的語言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學習構建一個良好的氛圍。
二、科學性
小學語文教學的語文特點要有科學性,這體現(xiàn)在詞語的正確解釋與教學用語的簡約、精煉上。教師對于詞語的含義要有準確的理解,它所蘊含的感情色彩與語體色彩也要有所明白。而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把握好詞語的簡練,以便容易使學生理解。故而,語文特點的科學性是教師授課的一大要點。
三、可接受性
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是小學生,是兒童,故而教師在教課過程中所用的教學口語要使學生容易接受、理解。故而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要有可接受性。如此,就需要教師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教學。
四、趣味性
枯燥乏味的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難以集中精力去聽,更別提去學這些知識了。故而,教師應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中獲取知識。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趣味性的語言教學是學生積極、熱情學習語文的重要保障。
五、情感性
語文本身就充滿了感情,它里面包括形形色色的文章,或悲或喜,或嚴肅或歡快……故而,為了適應這些感情變化,語文教學中的語言特點應該要有情感性。唯有通過富有情感的語言表達,學生才能在課堂上充分感受到語文課本中所表述的感情,從而進一步學習課文中的知識。
六、藝術性
語文教師教學中語言特點的臻化之境便是具有藝術性。它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各種表達技巧,組合成美的語言,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從而喜歡上語文這門科目。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文特點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吸引著學生,讓學生單從語言上就被征服,從而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優(yōu)秀的教學語言也是學生學好語文的一大保證。
參考文獻:
杜潔瓊.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基礎教育研究,2000(3).
?誗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