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周瑩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 歸屬感
幸福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9A-
0060-02
“做有責任感的中國人!”這是我們的校訓,也是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但我認為更是對教師的職業(yè)要求。
從教四年,兩次班會引發(fā)的問題給我當頭一棒。是啊,作為教師,我們帶給學生來的是什么?責任是什么?是我們班的孩子告訴我,他們需要的是歸屬感和幸福感。
一張小紙片引起了我對學生歸屬感的思考。
那是四年級下學期一個周五的班會課,我想到給孩子來個“說說心里話”的小游戲,于是就給每個孩子發(fā)了一張小紙片,讓他們把心里話寫在紙上,并且承諾不會讓別人知道他們的隱私。孩子們很興奮,對這個游戲非常感興趣。我也在期待著,想知道孩子們到底心里在想些什么。10分鐘后,孩子們紛紛把小紙片投到我臨時做的秘密盒子里,大家臉上都洋溢著一絲絲喜悅,有一種埋藏很久的心事終于傾吐出來的輕松。
晚上回家后,我拿出他們的小紙片,一張張地翻看。后來,一段話映入了我的眼簾:“我想念以前的符老師。符老師什么時候回來?我還是喜歡以前那個班級。”我怔住了,符老師是二年級時他們的班主任,后來我接手以后,符老師就成為副班主任,教他們數(shù)學。符老師是一個非常溫柔體貼的年輕女老師,去年因為個人原因調回自己的家鄉(xiāng)了。孩子們因為這件事情傷心了好一陣。我以為事情過了那么久,而我也一直盡心盡力地為班級服務,他們應該會在感情上有些許緩和,但是這張紙條上的內容的確讓我吃了一驚。看來孩子們對現(xiàn)在的班級是不夠滿意的,至少是覺得不如以前那么溫暖。問題出在哪里?
從那晚開始,我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后來我得到一次去廈門大學學習的機會,培訓中潘穎秋老師著重提到了“要讓孩子有歸屬感”,這讓我頓時醒悟過來。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心理輔導學教授林孟平也說:“我常常想,當一個人生活各方面都無法獲得歸屬與安全感時,那種無根而漂浮的感覺,很可能就直接或間接地決定了他的人生取向。靜思之中,我只覺得內心的絞痛,又有那深沉的惋惜和遺憾?!弊鳛槌扇?,我們到一個新環(huán)境,接觸新朋友,想要的就是一種歸屬感。有了這種歸屬感,生活、工作才會覺得有勁。原來,不僅僅是成人想要歸屬感,孩子在一個班級里也需要歸屬感。那我給了孩子們這種歸屬感了嗎?
顯然,對部分孩子來說,他們并未獲得足夠的歸屬感。我每天都在為學生、為班級、為學校的事情忙得暈頭轉向,可是卻忽略了:要是一個孩子能夠感覺到自己是班級里的重要一員,他就能自覺維護這個班級,并經常為班級做些有益的事情,他的行為往往具有建設性。如果他在班級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感覺不到自己的重要性,他在班級中自我感覺不好,就會產生卑微感。為了消除或者戰(zhàn)勝卑微感,他就會用搗亂、破壞性行為來證明自己的重要性。
怎樣讓孩子獲得足夠的歸屬感呢?那就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讓孩子覺得班級缺他不可。
小瀚同學是我們班一個比較特殊的孩子,他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不足,往往忽略自己的不當,久而久之被其他孩子排擠在外。班級對他來說只是一個“每周必來五天”的地方。而孩子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在學習中就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習不投入,與同學關系緊張……當我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的問題時,我沒有刻意找他談話,而是用一次中午放學的機會,臨時檢查孩子們的抽屜,而這個機會正是他留下來在教室補寫作業(yè)的時候。
檢查完孩子們的抽屜后,我就大聲地自言自語:“哎呀,你們這幫小鬼討厭死了,抽屜亂七八糟的,得有個人管管才行?!毙″瑢W停下手中的筆,欲言又止。然后我接著說:“還得讓一個負責、用心的孩子來做才行?!庇喙馄骋娦″瑢W一直看著我,我抬起頭對他說:“對哦,小瀚,你看咱們班同學的抽屜那么亂,你可不可以幫幫大家啊?我覺得你一定可以做好!”小瀚同學張大嘴巴“啊”了一聲,顯然不相信我讓他做這件事。于是我很嚴肅地說:“難道你不是咱們班的一員嗎?你來監(jiān)督檢查,這樣其他同學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呀。”小瀚同學坐在那兒傻笑,看得出,他愿意接受。于是我給他一個小本子,告訴他怎么檢查、怎么記錄,還專門在班會課上宣布他的任職,并強調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一個星期以后,我把小本子收上來,只見上面工工整整地記錄了每天檢查的情況和同學們改進的情況。后來,我特地在班會課上表揚了他,并且特地找他說:“正是因為你,咱們班的抽屜才會一天比一天整潔!”
從此以后,我把班級管理中曾經自己大包大攬的部分細化成二十多個項目,由孩子們,特別是平時游離于班級之外的孩子自己選擇愿意承擔的一項去作為自己的“事業(yè)”去經營,越來越多的孩子覺得班級與自己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細化班級管理的任務,多對孩子說“你是咱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是幫助他們獲得歸屬感的最佳途徑,也是班級管理中實現(xiàn)學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措施。
有了歸屬感,孩子在班級里就快樂了嗎?并非如此!一名教師還應該知道,教師的精神狀況是最能影響孩子的因素,倘若教師精神狀態(tài)不好,常對學生生氣,師生就沒有幸??裳浴?/p>
那是一次常規(guī)的班會課,班會課上我?guī)е鴮W生對班級近段時間來的表現(xiàn)進行反思與總結。突然一個孩子提出:“我覺得缺少幸福感!”“幸福感”這三個字頓時沖擊著我的大腦。于是我靈機一動,馬上來了個現(xiàn)場調查,進行了一次無記名投票,內容就是:“你覺得你現(xiàn)在在班級幸福嗎?為什么?”所有的統(tǒng)票、監(jiān)票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最后結果: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是29∶26。看到這樣的結果,我傻眼了,心情很沉重,我一直以為自己班的孩子會很幸福,而數(shù)據(jù)就擺在眼前。
對各調查項目的調查結果進行歸類以后,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感到不幸福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老師最近經常生氣,導致我們上課時緊張”;二是“班里出現(xiàn)拉幫結派的現(xiàn)象,很不喜歡這樣的班級”。而其中提到“老師心情不好”的占80%。所以我不得不反思自己近期的狀態(tài)和言行。
人很容易被周圍的情緒感染,學生跟我們相處的時間是很長的,所以,作為教師,當我們帶著生活中的情緒進入班級時,我們的情緒便會直接影響學生們一天的學習質量,甚至是生活質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而學生出現(xiàn)問題之后,教師自然又會煩惱不已,造成惡性循環(huán)。
可見,改變老師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是讓學生獲得幸福感重要一步。那么,教師如何讓自己獲得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呢?
首先,我們應不定期地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訓,調整自己的作息,學會給自己減壓,做一名樂觀向上的老師。為此,我秉承“急事及時辦,重要的事先辦,小事看著辦”的原則,將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暫緩處理。這樣,我就有時間休息了。同時我開始把班主任的一些事務分給班干負責,比如晨檢、帶隊集會等,讓班干直接對我負責,這樣,我在學校的時候就有更多的時間處理更重要的事情。休息好了,精神狀態(tài)自然就好了一半。
其次,把教育當作自己畢生的事業(yè),是改變自己工作狀態(tài)的根本。無可厚非,我們會為生活所累,常常會感到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把教育當初事業(yè)來做,是讓我們體會到工作幸福的關鍵。我把學生的成長當作自己的事業(yè),為每個孩子創(chuàng)建屬于自己的成長檔案,見證他們的成長;每月進行“我想說”心里話暢言活動,及時了解孩子們心理狀況;想方設法鼓勵、肯定孩子和家長,讓學生體會成長的樂趣。
一天,一個孩子無意中說了一句話:“最近‘莫大大好美哦,每天都那么開心,所以我們聽課也特別有味道!”其實,并不是我整容變美了,而是那段時間我休息得好,心態(tài)比較平和,整個人比較輕松,讓周圍的人也覺得開心起來。做一名健康而充滿正能量的老師,給孩子們足夠的陽光,自然幸福就會降臨。
曾有一名家長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不用問孩子‘你們的老師好不好,我們只要看孩子回家后臉上的笑容就可以知道他們在學校開不開心?!蹦敲次覀兘處熞龅?,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每個孩子在回家時臉上都洋溢著純真的笑容。
給孩子足夠的歸屬感,做一個正能量的老師,讓他們體會到在這個班級的幸福感,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班級的小主人,是我一生努力堅持的目標!但愿我所教的每個孩子都有歸屬感與幸福感!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