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探討
文/趙正軍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遍喿x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要在教授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歸宿。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9-0016-01
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要在教授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加強指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瀏覽”、“細讀”、“咀嚼”等方式進行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做到在閱讀中循序漸進地、潛移默化地提升閱讀的方法與技巧,積累閱讀的學習方法,領悟閱讀的學習規(guī)律,以閱讀促寫作、以寫作促理解,全面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1.瀏覽
瀏覽作為閱讀的一種方式,要求我們以一種較快的速度了解文章的大意。這既要有閱讀的速度,又要在閱讀的過程中能獲取文章的內容與信息。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在瀏覽時會經常停頓,就影響了閱讀速度。教師就要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速度,加強閱讀指導,逐漸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的速度和瀏覽的能力。
2.細讀
在瀏覽一篇文章的基礎上,也要細讀某些重要片段或段落,這也是閱讀的一種方式與能力。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前天,對選取的有興趣、有意義的文段來讀,并進行逐字逐句地分析,這就是細讀能力培養(yǎng)。在細讀的練習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與語言表達能力。
3.咀嚼
咀嚼是對文章更為精確的解讀,是從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情緒等角度深入探究文章的深刻內涵??梢苑治鲎髡叩膶懽魇址ā⑾胍磉_的思想情感,我們可以從中得出什么結論等。建立在“細讀”基礎上的分析與解讀,對文章的認識程度會比“瀏覽”深刻得多,然后再總結閱讀心得,逐步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
二、注重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在掌握了閱讀的基本方式之后,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也是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從抓住重點、明確要求,獨立閱讀、獨立練習,分組討論、組織交流的方面進行思考。
1.抓住重點,明確要求
面對一篇文章,有重點地進行閱讀是有效的理解方式。教師可根據課后的思考為引導,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目的地進行。課后思考能緊扣重點訓練項目和課文的重點、難點設計。只有當學生明確了閱讀的目標,就有了閱讀的積極性,才會主動地閱讀。在主動閱讀促使學生聯(lián)系所學知識,主動地來學習新課文,鍛煉閱讀能力。
2.獨立閱讀,獨立練習
在閱讀中,教師的指導非常重要,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更是不可忽視。只有學生在獨立的閱讀中進行,才會鍛煉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發(fā)現自己的閱讀出現的問題。因此,教師在閱讀的過程中要給學生充分的獨立閱讀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讓他們在自學自練中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3.分組討論,組織交流
分組討論、組織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們不同的閱讀想法進行碰撞,這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討論和交流的內容,由教師把握或制定,針對某篇課文或課外文章,進行針對性地討論,課文是否已經讀得正確、熟練了;是否基本上把課文的內容讀懂了;從講讀課文領悟的讀寫知識是否能運用了。
三、加強師生對話,培養(yǎng)學生感悟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以教材為媒體,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實行對話和交流是閱讀教學,特別是朗讀教學的基本要求,充分肯定了學生在朗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點撥、啟發(fā)、引導、激勵,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進行朗讀、理解、品味和感悟,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進行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自我發(fā)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從興趣入手,調動學生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
要想學好一篇課文,首先要對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當學生對文章的內容能夠真正理解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認識。能生通過有感情地把文章讀出來,再談自己的感受,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要想學生深入文本,老師要先備好課,精心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體會。循序漸進,才能深入文本,加深理解。
四、巧用媒體,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是語言的表達、情感的展現,在教學的過程必須重視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而情感的激發(fā)必須靠創(chuàng)設情境來實現,因為學生只有置身于具體的情境之中,才會受到感染,產生情感共鳴。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巧用媒體,可以創(chuàng)設有感染力的情境。
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要在教授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多媒體,能更為形象、直觀地將閱讀這一重要的教學內容展示給學生們,激發(fā)他們學習閱讀的興趣與積極性。為進一步幫助學生更為全面、深刻地體驗課文內容,就要運用多媒體將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在閱讀中培養(yǎng)思維能力
總之,要想學好一篇課文,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從興趣入手,調動學生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當學生對文章的內容能夠真正理解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認識。能生通過有感情地把文章讀出來,再談自己的感受,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要想學生深入文本,老師要先備好課,精心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體會。循序漸進,才能深入文本,加深理解。
(作者單位:威寧縣石門鄉(xiāng)云爐小學)
參考文獻:
韋芳.小學語文教師文本解讀的誤區(qū)、歸因及對策.教育導刊(上半月),2014(6).
張敬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淺議.金色年華(下),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