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音樂文化與素質教育
文/吳海清
摘要:中學音樂文化對于青少年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音樂文化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還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美學鑒賞能力,有利于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
關鍵詞:學生;音樂文化;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9-0038-01
自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我國的音樂素質教育取得了無可爭辯的成績,然而就音樂文化本體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常常被人們所忽視。尤其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與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往往偏重于樂理知識與音樂技能的傳授訓練,而忽略了音樂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傳導作用。教育家斯普朗格說過:教育是文化的別名,教育是文化的過程。音樂藝術教育就更要注重文化意識。如何探索創(chuàng)新更好的素質教育方式,能夠為現(xiàn)在的中學生帶來更豐富的知識量,更與時代步伐并軌的音樂文化,得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認知,討論音樂文化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及探索一個新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在音樂文化中如何能全面的發(fā)展。
1.音樂文化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
音樂教育本身為一門基礎學科,首先是一種基本素質教育。它通過教授音樂這門聽覺藝術,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感以及社會生活,使學生對音樂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愛好,具有對音樂美的感受、表現(xiàn)能力和初步的鑒賞、創(chuàng)造能力。從人文角度來看,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的音樂本身就屬于文化修養(yǎng)范疇。音樂文化是人類精神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文化與人類的全面發(fā)展也就是當前提出的素質教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2015年,國家對藝術類課程更加重視,藝術素質測評將作為中考和高考錄取的參考依據(jù),這是日前教育部下發(fā)的《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的。意見明確,藝術素質測評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以及教育現(xiàn)代化和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并將測評結果記入學生成長檔案,作為學生中考和高考錄取的參考依據(jù)。意見中還指出,藝術教育依然是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意見還明確,要進一步辦好大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和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抓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與基地建設工作。可見,國家對藝術教育的重視,對素質教育的重視。
2.音樂文化在素質教育中的實踐與如何培養(yǎng)學生
音樂藝術通過生動的內(nèi)容、優(yōu)秀的音樂旋律,鮮明的音樂形象潛移默化的達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音樂用各種手段表達情意,鮮明的節(jié)奏,能使人陶醉于無窮的聯(lián)想與想象之中,豐富悅耳的和聲使人體會到和諧與豐滿,美妙的音色又使人感到快意和滿足,音樂是一種情感教育,將人生道理與感情融入其中,入情入理,以理育人。目前我國的音樂教育存在著種種問題,如:知識的灌輸或機械呆板的技能訓練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退。教師的老套的教學、成人化的教學等模式,大大降低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創(chuàng)造力。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前人對教育改革研究的基礎上,綜合自身見解,提出審美的音樂教育,以學生為主,變原來的單純的知識的灌輸和技能訓練為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認識能力,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3.正確引導中學生對音樂文化的認識
在我們的素質教育中,必須要能夠正確的引導中學生對音樂文化的認識?!靶抡n標”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強調(diào)對音樂興趣、審美能力、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以及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chǎn),這樣能夠增強兒童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學習心態(tài)。在音樂教學中,把握住情感這條主線,使人們的情緒、情感同音樂情緒和諧的溝通與交流,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不是認為所有的音樂文化都是好的,當前有部分人因道德素質低下,在網(wǎng)絡上傳播一些低俗、惡心的歌曲,而在部分歌曲在網(wǎng)絡中的廣泛流傳對青少年甚至對兒童的成長不利影響。音樂本身就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我們必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能使這美好的音樂保持其純潔。
4.在素質教育中音樂文化該如何去施展
中學生音樂教育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教育,它的目的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是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它的宗旨是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讓學生能夠喜歡音樂、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當學生對音樂作品產(chǎn)生強烈的情緒時,就會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yǎng)和思想境界。但目前我國的音樂教育存在著種種問題,如:知識的灌輸或機械呆板的技能訓練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退。教師的老套的教學、成人化的教學等模式,大大降低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表明,音樂教育偏離了它的宗旨。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前人對教育改革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看法,認為,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能以完成教學任務去教授音樂課,要有計劃的在教會學生學會音樂的同時去完成教學任務。要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向學生傳授知識,同時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音樂可能無法讓一個人成為天才,或一個富人,甚至不能讓你變得更好。但是它可以訓練你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吸收不同的觀點,以及最重要的,音樂可以讓你享受聆聽。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新疆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新課程標準:[音樂課程標準]
土豆網(wǎng):[讓學生在音樂教育中獲得真善美]
大型教育文獻:《現(xiàn)代教育理論與實踐指導全書》
素質教育調(diào)研組.共同的關注--素質教育系統(tǒng)調(diào)研.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12
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
馮冰宇.淺談音樂與素質教育[EB/OL].中國知網(wǎng),2008,3
劉大巍.高師音樂專業(yè)亟待加強素質教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