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語口語的學習中,充分發(fā)揮英文音樂的各項功能,不僅有助于習得英語口語中的幾大要素技能,包括語音、語調、口語化的詞匯、句式和文化信息等,同時還能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英文歌曲 英語口語學習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115-01
語言學習要掌握的四種技能——聽說讀寫,是國內外語言學家,教育學家普遍推廣,并得到語言學習者的認同。系統功能學派語言學家認為,語言和社會是密切聯系的。人類在探索社會環(huán)境中學習語言,同時又通過語言來認識社會。[1]本文將口語課堂本身的教學目標和英文歌曲獨特的優(yōu)勢相結合,將英文歌曲融入英語口語課堂,并討論其效果。
1.興趣促進學習
學習需要興趣,興趣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并持久的進行學習這項任務?!耙魳返谋举|是科學;音樂的表現是藝術;音樂的內容是哲學;音樂的目的是教育”。 [2]保加利亞精神病療法心理學家羅扎諾夫于上世紀中葉創(chuàng)立了外語教學暗示法,提出把音樂應用于英語教學的理念。建立激發(fā)個人潛力的心理傾向,從學生是一個完整的個體這個角度出發(fā),在學習交流過程中,力求把各種無意識結合起來。[3]因此,音樂學習的引入,并非讓學習音樂作為主要任務,而是通過音樂的節(jié)奏和韻律,來增強學生掌握語言節(jié)奏的能力。
2.口語能力的提高
將英語歌曲引入口語課堂有利于口語的提高。經過半個世紀的教學實驗,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和教育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其中一項智能是音樂智能:乃指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它允許人們能對聲音的意義加以創(chuàng)造、溝通與理解,主要包括了對節(jié)奏、音調或旋律、音色的敏感性。[4]多元智能理論系統有力的論證了言語-語言-音樂-節(jié)奏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性。
2.1語音、語調的正遷移
遷移,是一個心理學術語,是學習者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對學習者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所造成影響的一種現象。語言學者段瑞玲通過研究歌手演唱英文歌曲,發(fā)現盡管歌手沒有經過專業(yè)的英語學習培訓,但仍可以發(fā)音準確,完美演唱英文歌曲,從而得到結論音樂培養(yǎng)人樂感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人的語感,對語音語調的學習是有促進作用的。[5]
如《繁星點點》: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ay (palette/blue; and 弱讀)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look out)
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that 弱讀)
教師上口語課就可以讓學生對英文歌曲進行感知、模仿,如此一來,學生在吟唱歌曲的過程中就會不自覺地學習發(fā)音,這樣就可以實現語音、語調的正遷移,巧妙地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地道的英語發(fā)音方式。
2.2詞匯、句式的地道表達
英文歌曲中的英語多為口語體,為學習者提供了真實的語言輸入。比起英文閱讀,樂曲的歌詞總體上給人通俗易懂之感,這樣很好地彌補了教材上多為正式語體,復雜句式的不足。
又如 《繁星點點》: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ay,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祈使句)
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with復合結構)
In colors on the snowy linen land (倒裝)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排比)
不難發(fā)現,音樂的語言雖多是口語化,生活化的單詞或短語,句式也偏重簡單句,祈使句等,但并不影響其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句式不難但卻豐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步學習到口語化地道的表達,以及增強語言理解的自信心。
2.3文化知識的融會貫通
口語學習的同時,文化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盡量避免因文化不同而造成通過溝通障礙。
英文歌曲音樂作品為我們帶來了原汁原味的英語,為學習西方文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讀到歌手麥克林的《繁星點點》這首歌詞,仿佛是梵高本人在向人民訴說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夠有人去理解自己的迷茫和對世界不解的抗爭。麥克林從這幅畫里看到了一個最孤獨的心靈跟宇宙在講話。歌中麥克林用極盡絢爛的詞藻來描繪凡高的畫,旨在表現凡高那燦若向日葵般的生命。
學生在學習歌曲的同時,音樂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就在無意識中,學生感受到了內心世界的崇高靈魂的追求。文化的傳播和傳承也是無地域的。好的歌曲的選擇,細心的學習,吟唱中練習了口語,也感受到了文化的氛圍。
2.4記憶的強化鞏固
在掌握了語音、語調、詞匯、句式后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記憶,否則一切都成為一紙空談。教育心理學家韋伯在其著作《伴隨著音樂的快速學習——培訓手冊》中提到:“音樂是通向記憶系統的‘高速公路。”[6]從學習實踐中我們也可以知道,英文歌曲之所以容易記憶是因為其一,英文歌曲有合轍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的韻律化特點;其二,學習者喜歡音樂在耳邊流淌的感覺,便會不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從而收到良好的記憶效果。英文歌曲是詞匯、句式、文化的承載體,所以,我們如果記住了歌曲,也就已經將詞匯和句式、文化融為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了。
3.結語
第二語言的學習非一朝一夕,如何更好地有效地幫助學習者掌握第二語言,特別是口語方面的提高,是語言教學者一直探索的課題。本文在前人的基礎上,認同把英文歌曲引入英語口語教學中,只要教師能夠恰當地引入英文歌曲,善于設計操作方法,通過對歌詞的分析,掌握口語化的地道表達,語音語調的提高,音樂背景了解有助于學生了解文化,這樣英語口語課堂就真正達到了教書育人的理想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編著.《系統功能語法概論》[M].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p178.
[2]黃季左.音樂物理學:音樂與音響第二步期待[J].音樂與交響,1976.
[3]Lozanov, G. Suggestology and Outline of Suggestopedia [M]. New York: Gorden and Breach, preface.1978.
[4] Linda Campbell.《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M]. 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
[5]段瑞玲. 略談音樂素養(yǎng)對外語語音語調之影響[J]. 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1997(2).
[6]李建勛.《成才主道是家庭——北大女孩培養(yǎng)記錄》[M]. 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
作者簡介:
安婧毓(1985.4-),女,籍貫遼寧,閩南理工學院助教、碩士學位, 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