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了馬鈴薯的超強(qiáng)營養(yǎng)陣容后,“如何吃”成為普通大眾更加關(guān)心的話題。盡管馬鈴薯是幾百年前我們引自國外的洋作物,但作為飲食文化極其絢爛的國家,對于如何吃馬鈴薯,我國早已積累了不少廚房智慧。憑借地理跨度大的優(yōu)勢,如今全國各地形成一系列各具特色且相對固定的馬鈴薯食用方法,并在一定的區(qū)域內(nèi)廣為流行。熗炒、干蒸、亂燉、涼拌,地三鮮、貼餅子、不爛子等等,或主食或菜肴,各種做法讓人眼花繚亂。有些地方用馬鈴薯做出來的吃食,甚至讓人聞所未聞、贊嘆稱奇。
早在“2008國際馬鈴薯年”到來之際,時任中國農(nóng)科院副院長屈冬玉和國際馬鈴薯中心駐京辦主任謝開云等人就曾組織力量,收集了300多種馬鈴薯主食和菜肴的烹調(diào)制作方法,并編輯出版《中國人如何吃馬鈴薯》一書,獻(xiàn)給公眾。由于中國地域遼闊,食物來源和飲食習(xí)慣差異較大,他們從四個大的區(qū)域分類入手,將馬鈴薯食用方法進(jìn)行了分類匯總,大致分為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為了便于素食者和穆斯林能夠享受到美味的馬鈴薯佳肴,他們還將每種馬鈴薯吃法是否可供其食用作了標(biāo)注。編者還溫馨提示,中國菜傳統(tǒng)做法一般要求色、香、味均全,所以使用的配料特別多,實際上只需其中的部分配料即可做出可口的馬鈴薯菜肴和主食。
看完介紹,您或許早已急不可耐,想掌握幾道馬鈴薯美食的做法秘籍嘗嘗鮮,筆者暫且從書中挑選幾道與您分享。盡管菜譜中標(biāo)示出配料分量,然而同一道菜出自不同廚師之手味道就各不相同,這便是中國味的魅力所在。
(記者李錦華編輯整理)
脆炸土豆餅
主料
土豆500克, 黃瓜500克, 淀粉, 糯米粉適量。
配料
油250克, 鹽適量。
做法
土豆切成絲, 配黃瓜絲, 加淀粉、 糯米粉炸制而成。
腐皮馬鈴薯卷
主料
馬鈴薯375克, 豆腐皮4張。
配料
植物油500克, 鹽5克, 胡椒粉、 番茄醬適量。
做法
1.馬鈴薯去皮洗凈,蒸熟,熟后搗成泥,再加入植物油、鹽、胡椒粉拌勻。
2.豆腐皮每張截成四等份, 每份包入馬鈴薯泥少許,卷成條,兩端束緊像糖果狀,封口用少許面糊粘好。
3.油燒七成熱,放入馬鈴薯卷炸至金黃時撈出,裝盤后附上番茄醬蘸食即成。
果醬馬鈴薯排
主料
馬鈴薯1000克, 蘋果醬250克。
配料
雞蛋2個, 牛奶50克, 面粉30克, 黃油25克, 鹽5克,植物油少許。
做法
1.把馬鈴薯洗凈削皮,放入小鍋內(nèi)加適量水煮熟,熟后搗成泥,放入盆中。
2.將雞蛋打散于碗內(nèi),與牛奶、面粉、精鹽一起放入盛馬鈴薯泥的盆中,混合均勻并和成馬鈴薯面團(tuán), 放到案板上分成兩等份待用。
3.取小烤盤一個,先在底部涂一層植物油,放入一份馬鈴薯泥面團(tuán), 攤平成一層, 在上面放上蘋果醬并用鏟子抹平, 再將另一份馬鈴薯面蓋在上面并攤開抹平, 刷上一層雞蛋黃, 用叉子劃上花紋, 放進(jìn)預(yù)熱好的烤箱里烤至表面呈金黃色取出即成。
4.食用時用刀切成方塊, 鏟入盤中上桌。
過油肉馬鈴薯魚
主料
馬鈴薯500克, 面粉125克, 粉面125克, 豬里脊肉200克, 熟豬油500克。
配料
小油菜50克, 青、 紅椒各25克, 蒜瓣5克, 醋20克,花椒水5克, 蔥白20克,醬油15克, 鮮姜15克, 精鹽5克, 料酒5克, 淀粉50克, 味精5克, 雞蛋1個。
做法
1. 馬鈴薯蒸熟, 去皮后切壓成泥, 將面粉及粉面加入馬鈴薯泥中和成面團(tuán), 揪小塊面搓成魚子, 上籠蒸10分鐘。
2. 將里脊肉斜橫紋切成二分寬、 二寸長的薄片, 放碗中加花椒水、 醬油、 鹽、 雞蛋、 淀粉拌勻腌漬1小時, 然后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時, 將油盛出。
3. 青、 紅椒切片, 蔥切段, 姜去皮切姜末, 蒜瓣去蒂切薄片; 炒鍋內(nèi)加入豬油, 放入蔥段、 姜末、蒜片、 小油菜煸出香味, 扣入過好油的肉片, 先用醋烹一下, 加入切好的青、 紅椒片、 馬鈴薯魚,再倒入料酒、 味精、 醬油, 顛翻炒勻即可出鍋。
玻璃餃子
主料
馬鈴薯500克, 粉面250克, 羊肉400克, 胡蘿卜300克, 香菜50克。
配料
蔥、 姜末各20克, 花椒水適量, 醬油15克, 精鹽7克, 花生油30克, 香油20克。
做法
1. 羊肉剁成碎末, 加蔥姜末和醬油拌勻; 分次加入花椒水,順同一方向抽攪上勁, 靜置20分鐘; 胡蘿卜洗凈, 刮皮去蒂, 在擦床上擦成碎絲, 加精鹽3克拌勻; 香菜擇凈切成碎末; 胡蘿卜絲和香菜末一同拌入羊肉中, 加花生油, 加精鹽和香油拌勻成餡。
2. 馬鈴薯蒸熟, 去皮、 切壓成泥, 將粉面加入馬鈴薯泥中和成面團(tuán), 揪成小片, 搟成餃子皮, 包餡兒, 捏成餃子, 上籠蒸13分鐘即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