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以實馬利的流亡之旅
      ——從圣經原型的角度解讀《白鯨》

      2015-11-14 12:00:33段風麗
      世界文學評論 2015年1期
      關鍵詞:麥爾維爾莫比白鯨

      段風麗

      以實馬利的流亡之旅

      ——從圣經原型的角度解讀《白鯨》

      段風麗

      內容提要:在《白鯨》中,作者麥爾維爾通過以實馬利和亞哈展現(xiàn)自己繁復矛盾的宗教觀和對精神世界的探索。麥爾維爾的個性特質、生活經歷,所處時代的社會思潮和宗教神學背景,形成了他在宗教信仰上的不確定性。作為一個精神上的流浪者,麥爾維爾和《白鯨》中的以實馬利及其圣經原型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互指涉的互文關系。

      以實馬利 圣經原型 《白鯨》 麥爾維爾 互文性

      “你就叫我以實馬利吧。那是有些年頭的事了”(麥爾維爾 22)。這段經典的開場白,來自于長篇小說《白鯨》。這部小說在19世紀問世之初無人問津,20世紀卻備受批評家的關注。評論者們從自然寫作、宗教、哲學、社會學等不同的側面來探討其意義,但關注的焦點多在于小說中埃哈伯船長和白鯨莫比·迪克之間的關系,把小說的主題由復仇延展為人類對存在、上帝等終級意義的質問,埃哈伯船長作為一個英雄或反英雄的人物,一直被視為小說的主角。這個故事本可以有不同的敘述方式,如采取無所不知的視角等,但是作者卻在小說中設置了一個敘事代言人以實馬利。他既是故事的敘述者,又是作品中的人物,在某些場合(比如在描述捕鯨史的過程中)甚至還是作者本人。他既可以身臨其境,介入故事,又可以作為一名旁觀者來評述事件,展開議論和抒情;既可以頻頻出現(xiàn),又可以突然遁跡。麥爾維爾采取的這種敘事策略,除了給敘事帶來極大的便利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意圖呢?

      一、在宗教神學與《白鯨》之間

      1819年,麥爾維爾出生于紐約一個蘇格蘭貴族商人家庭。身處紐約這座港口城市,觀看成百上千的船只由紐約港口出發(fā),馳進馳出曼哈頓,麥爾維爾在幼年時期就自然而然滋生出對海洋的向往。他的童年生活是安定無憂的。11歲時父親陷入了債務糾紛,原本殷實的家境開始走向衰敗。一年后父親去世,從此麥爾維爾感覺自己成為了被這個世界遺棄的人。他15歲便離開學校,自謀生路,曾先后做過銀行小職員、農場工人、商店伙計和小學教師等。傳記作家Laurie Robertson-Lorant說:“他看起來是一個有著敏銳觀察力,游離在人群之外,在某種意義上能夠把自己同時視作參與者和旁觀者的孩子。也許正是這種特質使他成為了一名作家?!?841年,麥爾維爾登上一艘捕鯨船前往南太平洋。19世紀早期的南太平洋是很多年輕人向往的地方。它就像是美國西部的翻版:一片遼闊的未被征服的海域,美麗神奇,充滿無法預知的機遇。在經歷了18個月的海上漂泊之后,麥爾維爾和他的一個朋友,因受不了“阿庫斯奈特號”捕鯨船非人的待遇,決定在馬科奇薩斯的島嶼(Marquesas Islands)跳船。在那里他們待了一個月,和那些被認為是食人族的野蠻人生活在一起。在那一個月的時間里,他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震驚,意識到自己身上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自我和意識形態(tài)。正是在那幾年里,麥爾維爾形成了這樣的信念:對不同文化的寬容和對其他種族信仰的尊敬,是一個文明社會必不可少的特性。他在捕鯨船上和南太平洋島嶼的生活經歷,以及他對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的直接體驗,觸發(fā)了他以不同的視角來看待美國社會,能看到美國夢的破碎,諷刺性和噩夢般的一面。經過四年的海上生活,麥爾維爾從南太平洋返回紐約,開始以自己在南太平洋的經歷為素材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最初,他以兩部小說《泰皮》和《歐姆》瞬間成名,轟動當時的美國文學界。第三部小說《瑪?shù)稀肥且徊扛挥谙胂笄規(guī)в性⒀陨实男≌f,預示了他開始不滿于取悅大眾的海洋冒險小說,嘗試以想象、寓言的方式進行全新的文學創(chuàng)作。30歲時,麥爾維爾開始創(chuàng)作那部改變他人生的小說《白鯨》。在《白鯨》的創(chuàng)作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麥爾維爾和另一個偉大的作家霍桑相遇,成為摯友。霍桑以一位作家的敏銳眼光,看到麥爾維爾正在創(chuàng)作的小說的深度。在這個朋友的鼓勵之下,他愈益重視小說的藝術性表現(xiàn)。此外,他自霍桑那里還了解了莎士比亞。受到霍桑作品中濃郁的宗教氣息和莎士比亞戲劇性手法的影響,麥爾維爾結合自己的經驗寫成了這部長篇巨制《白鯨》。

      現(xiàn)在讓我們把眼光聚焦在麥爾維成長時期美國的社會生活與宗教背景。德爾班科在《麥爾維爾的世界及其作品》中指出:“麥爾維爾應屬于當年萊昂奈爾特里林所謂的‘體現(xiàn)時代辯證法的思想庫’中的那樣一種人,正是在他們的身上,同時包含了對那個時代文化既肯定又否定的態(tài)度?!薄栋做L》產生的時代,正是美國“新英格蘭文藝復興”時期,美國在繼政治上獨立之后,又迎來了經濟、思想、文化上的獨立。當時,傳統(tǒng)的加爾文教信仰發(fā)生嚴重動搖,麥爾維爾的母親即是一位虔誠的荷蘭新歸正派加爾文教信徒。該派的成員否定傳統(tǒng)加爾文教的上帝預定說,認為個人得救與否雖為上帝預知,但是并非完全由上帝預定,最后的成敗還在于個人本著自己的自由意志對上帝恩寵的接收或拒絕。而在19世紀20年代,美國新教掀起的第二次大覺醒運動,即福音新教運動,又從根本上推翻了加爾文保守的“預定論”教義,其宣揚的至善論(Perfectionism)和至福千年論(Millennialism),確立了人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并且給人以改造自身、完善自身的力量。30年代超驗主義高舉“自我”的大旗,摒棄傳統(tǒng)加爾文教的“人類的完全墮落”論,認為“人性本善”,尋求上帝—人—自然的高度統(tǒng)一。當麥爾維爾在1850年開始創(chuàng)作《白鯨》時,美國正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工業(yè)革命正在改變美國的面貌;加利福尼亞的淘金熱促使更多的人西部挺進;離美國內戰(zhàn)僅有11年,奴隸制正在把美國分裂成北方和南方。這一時期是美國經濟飛速發(fā)展的時期,也是社會問題逐漸加劇,個人主義和樂觀主義過度膨脹的時期。18世紀的啟蒙運動和19世紀的科學發(fā)展,使無神論思想開始被少數(shù)人接受?!栋做L》在1851年出版,1859年達爾文的“進化論”就問世了。麥爾維爾由于受到這些形形色色社會思潮和宗教思想的影響,展現(xiàn)出信仰上的重重矛盾。他時而以一個虔誠的清教徒身份出現(xiàn)。在對霍桑及其作品的評論中,麥爾維爾寫道:“加爾文教原罪,內在墮落,及贖罪觀念是任何思想深刻的人都無法完全擺脫掉的?!笨部赖娜松洑v又為他宣揚加爾文教的神的至高無上論、上帝決定論、預定論等提供了現(xiàn)實的基礎。“使他雖然親身體會到捕鯨者的艱辛困苦的悲慘命運,看到種種人情世態(tài),卻未能找到任何解決途徑,更不能窮原究委,只能悲天憫人,感嘆人生的禍福無常,將一切歸于天命。”時而麥爾維爾又以一個反叛者的身份出現(xiàn),立足于對傳統(tǒng)清教神學倫理的反思與超越,對美國個人主義精神表現(xiàn)出復雜矛盾的態(tài)度。在某些場合,他甚至懷疑上帝的存在,以無神論者的身份出現(xiàn)?;羯R虼嗽u論道:“麥爾維爾從一開始便思考天意與未來,以及那些人類永遠也無法理解的神秘。我以為他打算放棄探索,然而,他并不安于這種結果。在我看來,除非他找到一個明確的信仰,否則他的靈魂永不會安息。我很奇怪,從我認識他起,他就開始執(zhí)著于這種探索,游弋不定,彷徨于這片沙漠中,不管相信與否,他都不會安心?!眹鈱湢柧S爾的研究中經常使用的一個詞就是“Wandering Jews”,喻指他精神的流浪。最適合這個精神上的流浪者的原型的,莫過于圣經中的以實馬利了。Brodhead認為《白鯨》中有兩個“以實馬利”,“一個是立于船頭受埃哈伯蠱惑,義無反顧地跟隨他滑向命運深淵的普通水手,另一個便是常常從瘋狂的追捕中游離出來,獨立進行哲學思考的麥爾維爾”。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在《白鯨》中,作者麥爾維爾和小說的敘事代言人以實馬利,以及圣經中的以實馬利三者的故事,相互指涉,形成了一種復雜的互文性關系。

      二、以實馬利與其圣經原型的互文

      以實馬利的原型出于《創(chuàng)世紀》。阿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因為自己不能生育,將自己的使女夏甲送予丈夫。以實馬利即為阿伯拉罕與夏甲所生。在撒拉有了身孕生下自己的兒子以撒后,以實馬利隨母親被驅逐,流亡到了巴蘭一帶,成為了阿拉伯人的祖先。雖然圣經故事的文字極其簡潔,只是白描式地記載了事件的起因、發(fā)展和結局,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揣測到在驅逐—流亡—歸屬這一顯性敘事主線下面,還有一條展現(xiàn)人物心理發(fā)展的隱性線索。由以實馬利在原居留地與環(huán)境的不協(xié)調所產生的身份迷失感,被驅逐時的憤怒和無奈、流亡途中的絕望、信念和歸屬感的獲得而構成?!耙詫嶑R利”意為“上帝垂聽”,所以當夏甲在別是巴曠野因水喝光絕望而泣時,“上帝聽到了孩子哭的聲音,上帝的天使從天上向夏甲說:‘夏甲,你為什么煩惱呢?不要怕,上帝已經聽到孩子的哭聲。起來,把孩子抱起來,安慰他;我要使他的后代成為大國。’”(創(chuàng)21:17—19)從上帝的介入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以實馬利的被動驅逐,帶有主動積極的一面,這一故事也因此蘊含著個體尋找歸屬感的主題,即個體尋找自我、探索自我與環(huán)境(自然、社會)之間和諧關系的原型主題。

      與《圣經》故事里的以實馬利一樣,《莫比·迪克》中的以實馬利在踏上捕鯨船之前,也是一個與周遭環(huán)境有著種種矛盾沖突且命運坎坷的人?!懊慨斘倚臒庠?、肝火直升腦門時;每當我心憂緒亂、眼前一片11月的愁云慘霧時;每當我整身不由己,跟著不相干的送葬隊伍走向墓地時;每當我忍無可忍,馬上就要在街上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橫沖直撞時,我都得趕緊去出海!”(22)不同于《圣經》里以實馬利的被動放逐于荒野,《莫比·迪克》中的以實馬利,主動選擇了出海尋求新的生活?!拔疑砩线^種與水的天然聯(lián)系,每每在我走投無路、愁腸百結時它都會解救我,引我到海上?!保?4)“如果你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身邊又恰巧有一位哲學教授,那你就不必驚慌了,因為思索是與水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的?!保?4)在此我們自然會聯(lián)想到《圣經》故事里的以實馬利流亡在曠野,因缺水瀕臨死亡時,上帝指示夏甲找到水源的情節(jié)。水常被喻為生命的源泉,具有基督所說的“永生”的意義。“人若喝了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的里頭成為泉源,直涌到永生”(弗5:18—20)?!妒ソ洝分兴囊庀?,還具有再生和懲罰的意義。在《白鯨》中,我們仍可看到“水”這一意象所體現(xiàn)的再生與懲罰的意義。故事發(fā)生在遼闊的大海上,人物集中在一艘捕鯨船上,矛盾的沖突為船長對一條大白鯨的瘋狂追殺。最后的結果是除以實馬利一個人以外,無人幸免的全船覆沒。這一故事,不能不讓人聯(lián)想起《圣經》中的那次洪水之災,以及那個流傳甚廣的諾亞方舟的故事。但是,麥爾維爾還賦予“水”這一意象更多的含義。在《莫比·迪克》中,水意象與人類思索存在、探索未知世界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水,隔絕了人與外在世界聯(lián)系的可能,留給人與自己內心相遇的空間。“每一個人都會在水中留下永遠抓尋不到的影子,它喻示著我們人類的什么奧妙嗎?”(25)“冒險和探奇是埋在我心里的種子,一有土壤與水分,它們就會迅速地發(fā)芽、生長,讓我不顧一切地向那未知之物奔馳而去。”(28)正如美國作家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所指出的那樣:“莫比·迪克遠不止是一個關于追殺和復仇的簡單故事。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去探尋宇宙的奧秘。但是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答案。如果你不停地去敲擊那扇宇宙之門,死亡之門,生命之門,最終你會像亞哈那樣陷入瘋狂的境地?!?/p>

      以實馬利身上這種與“水”的天然聯(lián)系,暗合了作者麥爾維爾的海洋情愫,因此“水”的意象作為一個契合點,把以實馬利與其《圣經》原型,以及作者麥爾維爾連接起來了。海洋作為地理意義上的漂泊場景,因“思索和水的天然聯(lián)系”成為以實馬利或者麥爾維爾探索精神世界的隱喻性背景。如果把這部小說的結尾和開頭進行對照,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小說的首尾呼應,有一個以以實馬利的流亡之旅為主題的完整的敘事框架。地理位置層面上的“漂泊”,正是隱喻精神層面上的“漂泊”?!暗搅说诙?,一條船駛來了,離我越來越近,終于救起了我。原來這就是一直彎來繞去搜尋的拉謝號。它回過頭來尋找它的失蹤的兒郎們,結果只是找到了另一個孤兒?!保?09)“孤兒”這個詞,意味著出海捕鯨前的以實馬利,已經是一個深陷精神矛盾、自愿棄絕陸地生活,投入未知世界的“被遺棄者”。在目睹了埃哈伯對莫比·迪克展開的這場驚心動魄的追殺后,他在身體和心理上都遭受了重大的影響。他的靈魂仿佛得到一次洗禮,而重獲新生?,F(xiàn)在的他,渴望著融入周遭的世界,獲得人們以及讀者的理解。

      三、以實馬利的精神成長與作家的宗教觀

      麥爾維爾曾經說過:“一艘捕鯨船就是我的耶魯大學和哈佛。”以實馬利的漂泊經歷,正好是發(fā)生在一艘名叫皮谷德的捕鯨船上。在這艘捕鯨船上,匯集了不同膚色、種族、階層的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艘船象征著一個小型的社會。這些水手們,根據上船捕鯨的不同原因,可以分為四類:以以實馬利為代表的出于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對陸地生活的厭倦的水手;以大副斯塔勃克為代表的以捕鯨為生、安分守己、信仰虔誠的水手;還有一些是利欲熏心、想在捕鯨中牟取暴利的水手;還有就是執(zhí)迷于追殺莫比·迪克的船長亞哈。自從皮谷德號起航到它的最終沉沒,亞哈和以斯塔勃克為代表的水手在是否追殺莫比·迪克這個問題上,一直存有分歧。在這兩種力量曠日持久的對峙當中,以實馬利的態(tài)度是晦暗不清的:他既不參與爭論,亦不發(fā)表見解?;薨挡磺宓膽B(tài)度,主要是由以實馬利在思考人與白鯨這個復雜矛盾的象征體之間關系時的困惑所致。在理解白鯨的象征意義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圣經》中“鯨魚”這個意象所蘊含的多重意義。在《白鯨》的摘錄部分,麥爾維爾選取了《圣經》中的五段涉及鯨魚的文字:

      上帝就造就出一頭頭大鯨?!秳?chuàng)世紀》

      大鯨使它們行的路發(fā)光,令人以為深海有了白發(fā)?!都s伯記》

      耶和華已安排了一頭大鯨把約拿吞下?!都s拿書》

      那里有船行走;有你造的大鯨,嬉戲其中。——《詩篇》

      到那日,耶和華必用它的剛勁有力的大刀處罰那躥來的蛇般的大鯨,即使是那些蜿蜒而來的蛇般的大鯨也要處罰;耶和華還將殺海里那條蛟龍?!兑再悂啎罚?—4)

      從以上五段摘自《圣經》對鯨魚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鯨魚既是上帝神力的顯示,又是神懲罰人類的工具,有時還象征著惡魔和罪人。鯨魚在《圣經》中的復雜多義性,讓《白鯨》中的莫比·迪克顯得神秘莫測,并且讓人敬畏。對于以實馬利來講,莫比·迪克是大自然神秘力量的化身,美麗但卻讓人望而生畏?!耙疑洗淖畲笤蚴悄菞l著名的大鯨魚。它如山的身體在波濤中滑行的神秘形象,激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關于它的種種驚險怪奇的傳說,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這個一向對不可知的東西充滿了天然興趣的人心癢難熬?!保?8)在小說的前半部分,以實馬利曾感受過白鯨的惡,對它心存恐懼,曾與其他人一起發(fā)誓要殺死莫比·迪克;在第42章里,他意識到莫比·迪克并非是真正的恐怖之源,讓他感到膽寒的,不是這個極具破壞力的龐然大物,而是它身上如雪的白色,以及它所象征的無形力量。麥爾維爾在小說中用了整整一章來探討白鯨之白的象征意義。“當我們看到銀河的白色深淵時,是不是可以說它以它的不確定性來掩蓋宇宙的毫無心肝的空虛和無比廣大,因而從背后捅我們一刀,令我們想到滅亡?或者是不是可以說實質上白色與其說是一種顏色,不如說是顯而易見的無色,同時又是所有顏色的混合體;是不是由于這些原因,一大片茫茫雪景才顯得如此漠然,空無一物卻又滿含深意。是不是由于這些原因,它才是一種無色而又是全色的無神論,我們在這無神論前為之退避三舍?”(220)以實馬利此時已經在懷疑上帝的存在,顯示出無神論的傾向了。在第87章里,他這樣說道:“我自己雖然處在旋風似的大西洋中間,內心卻始終異常鎮(zhèn)定地感到趣味盎然;盡管災難重重的星宿盡繞著我轉,使我憂愁不堪,走投無路,我還是沉浸在無窮歡樂的柔情之中?!保?18)在以后的章節(jié)里,他的內心得到了真正的平靜?!拔也辉儆浀梦覀冊洶l(fā)過那些惡毒的誓言,在鯨魚那里,我‘鯨’盆洗手,不再‘記懷’。”(421)在第96章里,當以實馬利在煉油間觀看幾個司爐在壁爐旁工作時,他意識到自己不能成為埃哈伯的盲目追隨者?!疤彀。f不可盯著那爐火看得太久!當通紅的火光照得每樣東西都顯得陰森可怖的時候,別相信那人為的火光。到了明天,陽光普照,恢復原貌,天空將會變得明朗……那輝煌的、金黃色的、快樂的太陽是唯一的真正的燈——所有其他的光都是假貨!”(454)此時的以實馬利認識到“在某些靈魂之中,存在著一頭卡茨基爾的山鷹,它既能投入最黑暗的峽谷之中,也同樣能從峽谷直入云霄,消失在陽光燦爛的高空?!保?55)這里山鷹的意象,象征著以實馬利已超越了二元對立的善惡沖突,精神上重獲自由與平靜。而亞伯,卻沒有覺察到白鯨的悖論性象征意義。對于他來講,懷疑這種無形的、不可知的,有時是上帝有時是魔鬼的存在,是不可能的,他要肯定這種存在,并把它想象為一個具體有形的對象即白鯨,通過戰(zhàn)勝這個對象來獲得自由,自己成為那個主宰者?!胞湢柧S爾通過埃哈伯向我們做出了這樣的暗示,人人都是他心靈的囚徒……與卡夫卡一樣,梅爾維爾描述了人類在經驗世界與超驗世界之間心靈遭到封閉的困惑”。在對莫比·迪克進行了三天三夜的追捕之后,小說的結尾以除以實馬利以外無人幸存的全船覆沒而告終。雖然麥爾維爾對在埃哈伯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個人主義精神有肯定的一面,但是這樣的結局卻預示了自命的基督必然毀滅的命運,對超驗主義盲目樂觀的個人主義進行了深入的批判?!肮撞摹弊鳛樗劳龅囊庀蠛鸵詫嶑R利借以逃生的工具,則具有弗萊在評論《舊約》中那次洪水大災時所說的反常性和不協(xié)調性,那次洪水大災“具有一種喜劇因素,它并沒有毀滅人類,反而使人類得到新生”?!斑@本書的尾聲處于一片寂靜之中,由引自《圣經·約伯記》的銘文‘唯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開場,是對亞哈的黑色權力的滌罪,也是與約伯終老于安寧之中相呼應”,約伯經“塵土與爐灰中懊悔”(約42:7)而沉寂下來并且被神接受,麥爾維爾也得到了心靈的一次凈化。但是,以實馬利借以逃生的棺材是由魁魁格這個異教徒讓木匠所造,用于死后進入彼岸世界的載體。這一具有繁復矛盾意味的事實,又顛覆了小說結局再生與懲罰的基督教含義。通過這種對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和宗教觀的顛覆與消解,使以實馬利“擺脫了善與惡的糾葛,而致力于對‘真’的探索,所以在與白鯨的最后較量中也就只有他能成為唯一的幸存者”。正是作為一個對“真”的探索者,所以麥爾維爾在寫完小說時,才對霍桑說了這樣的話:“我寫了一本壞書,現(xiàn)在我感覺自己像羔羊一般純潔?!?/p>

      注解【Notes】

      ①[美]赫爾曼·麥爾維爾:《白鯨》,成時譯,人民文學出版2011年版,以下只在文中注明頁碼,不再一一做注。

      ②文中所引圣經章節(jié)出自中文和合本《圣經》,中國基督教兩會1919年版。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1]格非:《白色的寓言》,載《讀書》2001年第7期,第90頁。

      [2]Judith Dwan Hallet,The Great Books,Moby Dick,MCMXCW Discovery Communications Inc., 1996.

      [3]寧·德爾班科:《麥爾維爾研究新論問世》,載《外國文學評論》2006年第1期,第148頁。

      [4]Arvin, N. Herman Melville, The Viking Press,1963, p.33.

      [5] 李安斌:《清教主義對17—19世紀美國文學的影響》,四川大學2006年博士學位論文,第223頁。

      [6] 孫筱珍:《〈白鯨〉的宗教意義透視》,載《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4期,第24—27頁。

      [7] Emory Elliott. Puritan influence in American Literatur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79, p.167.

      [8] Brodhead, R. H. New Essays on Moby Dic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73-106.

      [9] Judith Dwan Hallet. The Great Books, Moby Dick,MCMXCW Discovery Communications Inc., 1996.

      [10]吳偉仁:《美國文學史及選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0年版,第216頁。

      [11]格非:《白色的寓言》,載《讀書》2001年第7期,第90頁。

      [12]蔣棟元:《生命、再生、罪與罰——〈圣經〉中的“水”意象》,載《外國語文》2010年第5期,第115頁。

      [13][14]孫筱珍:《〈白鯨〉的宗教意義透視》,載《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4期,第24—27頁。

      [15]劉克襄:《凄麗地航向未知》,海豚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頁。

      This paper presents Melville's life story and the religious environment within which Melville lives and interprets the novel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textuality among "Ishmael" in the Bible, "Ishmael" as a narrator of the story and Herman Melville as a "wandering Jews".

      Ishmael Biblical Archetype Moby Dick Melville Intertextuality

      Duan Fengli i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specializing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段風麗,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外語系,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

      Title: Ishmael's Journey of Exile—A Biblical Archetypal Study of Ishmael in Moby Dick

      猜你喜歡
      麥爾維爾莫比白鯨
      我的白鯨朋友
      多維度的外國文學批評范式
      ——評《赫爾曼·麥爾維爾的現(xiàn)代闡釋》
      外國語文(2019年4期)2019-12-25 21:02:21
      海豚VS白鯨,誰更聰明
      麥爾維爾與霍桑的短暫友誼
      書城(2019年10期)2019-10-18 02:46:36
      白鯨
      試論《白鯨》中的種族主義傾向
      青年文學家(2018年2期)2018-01-31 20:14:25
      神奇的“莫比鳥斯帶”
      空中“大白鯨”
      新世紀以來中國的麥爾維爾研究
      竹北市| 乐业县| 黑山县| 桐庐县| 教育| 新建县| 文昌市| 恩平市| 新龙县| 柳江县| 佛山市| 英吉沙县| 井陉县| 镶黄旗| 安西县| 林甸县| 乃东县| 安陆市| 富蕴县| 汤原县| 榆社县| 康马县| 绥化市| 武定县| 玉林市| 府谷县| 公主岭市| 合肥市| 盘山县| 拉萨市| 永修县| 毕节市| 贵溪市| 外汇| 峨边| 元氏县| 乌兰县| 新疆| 若尔盖县| 客服| 札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