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演奏技巧的基礎,演奏技巧的感知對于提高演奏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演奏者對演奏技巧的感知不僅需要演奏者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日常訓練中幫助自己建立良好演奏習慣,還需要演奏者自己嘗試科學的訓練方法,利用已有的先進經(jīng)驗,幫助自己提高演奏技巧水平。
【關鍵詞】音樂演奏;演奏技巧;動作感知
中圖分類號:J6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0-0100-02
眾所周知,演奏者對音樂技巧的感知是其具備自己獨特的演奏技巧的唯一途徑。那么究竟什么是對音樂演奏的感知呢?實際上,音樂演奏的感覺是一種反映,它是演奏者面對自己的樂器、樂器發(fā)出的聲音和自己的身體在演奏時進行的肌肉活動的反應。而所謂“演奏知覺”,就是人們對于這三部分的整體認識。不難看出,感覺為知覺的前提,演奏知覺實際上就是演奏感覺的一種升華。不過,并不能認為知覺就是簡單的感覺相加,它是一種新鮮的認知,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而日常的演練實際上就是為了幫助人們將自己無法想到的因素提升到自己的意識里,這將為演奏者提供非常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為其演奏音樂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掌握良好的演奏知覺是演奏技巧的不二法門。
一、演奏動作知覺的特點
正如前文所言,演奏知覺就像一棟由很多知覺搭建起來的大樓。但是這棟大樓的搭建并不容易,期間有著非常多的困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怎樣幫助演奏者具備動作知覺。那么,什么是動作知覺呢?動作知覺并非單一知覺,它需要人的各種感覺共同構建。它不僅僅包括演奏器官本身的感覺,還包括人們的視覺、聽覺以及觸覺。這樣一種知覺的建立實際上就是各種各樣的感覺在大腦中建立條件性的暫時聯(lián)系的過程,而聯(lián)系本身的水平直接對人們的演奏水平產(chǎn)生影響。音樂演奏和日常工作是有著非常明顯的區(qū)別的。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他們的勞動結果就是實實在在的物體,人們并不需要在乎完成的過程。但是音樂演奏者卻不是這樣的,對于他們而言,他們的演奏過程實際上就是演奏的結果。換言之,他們的主體和客體彼此之間是相互統(tǒng)一的,這就意味著演奏者必須要在自己的大腦中確定非常堅定清楚的動作知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完成演奏過程,進而實現(xiàn)演奏結果。
人的視覺、聽覺以及其他各種感官都有著自己不同的分工。視覺可以告訴演奏者樂譜究竟是什么,演奏技巧的具體動作軌跡是什么;聽覺則能讓演奏者感知到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以及音質;觸覺則可以使演奏者對音樂產(chǎn)生皮膚觸感。和這些多姿多彩的感官不一樣的是,動作知覺實際上是內部的知覺,它重視的是演奏者演奏時整個肌體的運動感覺。這種感覺的存在與完善,需要漫長的成長過程。外部知覺能夠幫助演奏者很好地認識演奏技巧的動作形式,這對于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有著基礎性的作用。基于這樣的模仿,經(jīng)過聯(lián)系,人們漸漸使自己的內部知覺與這些動作建立聯(lián)系,進而將其影響強化,使演奏者形成強烈的動作知覺,利用這個知覺進行演奏活動,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演奏技巧了。
二、提高演奏技巧的方法
(一)發(fā)揮演奏者的能動性以及知覺的主動性
演練一方面是對演奏者的肌肉進行動作上的演習,另一方面也是對演奏者的心智進行練習的過程。因此,在進行演奏的時候,演奏者一定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對技巧動作很好地掌握實際上并不難,它并不需要人發(fā)揮自己太大的作用??尚枰⒁獾氖?,演奏者在進行日常練習的時候一定要在大腦的控制下進行練習,避免出現(xiàn)盲目練習。練習的關鍵和前提是明白練習針對的知覺對象究竟是誰,只有搞清楚了這個問題,演奏者在練習時才可以將這部分的內容進行有意強調,使大腦處于高效運轉的狀態(tài)中,進而幫助演奏者產(chǎn)生正確的演奏知覺。比如當大家在聆聽一段音樂時,首先被人們感受到的是整體氛圍,而并非樂器的聲音和表現(xiàn)。但是如果聽眾想要對不同的樂器聲音進行區(qū)別的時候,還是可以比較輕松地聽出不同的樂器聲音的,所以一旦聽眾專心聽某一件樂器的聲音時,其他的聲音反而變成了一種背景。這也就證明了,人的意識能夠使自己的知覺變得主動,這種主動和人們自己的目的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我們能夠將演奏當作一個知覺內容,也可以將某一種感官當做知覺內容。盡管大多數(shù)狀態(tài)下,人們的聽覺和視覺才是重頭戲,但是因為人的意識作用強大,它可以幫助主體做到“聽不到,看不見”,使其他的知覺變得更加突出。
(二)分解法
拿到一個新的演奏樂譜時,演奏者常常會感受到下面這些棘手的問題:1.樂譜不夠熟悉(視覺);2.曲調不夠熟悉(聽覺);3.演奏動作陌生(觸覺)。這些棘手問題會使演奏技巧形成的難度變大。事實上,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的注意力只能專注于某一個陌生的動作,當這種動作變多后,人的注意力是難以應對的。所以將這些問題分開解決,能夠降低難度,使演奏練習更有效果。
此外,還有一種常見的分解法,就是將很多動作構成的復雜動作分解為一個個的基本動作,演奏者可以先對每一個簡單動作進行練習,之后再將它們拼接起來,逐漸形成熟練的演奏技巧。
盡管這種方法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并不少見,但是將形成動作知覺作為練習目標的方法應用還是比較有限的。這種方法并不要求演奏者進行長時間的練習,它要求演奏者將練習分成不同的小部分,每一次練習的時間都不宜太長,這樣才可以使肌肉的動作感覺有了在人的大腦中發(fā)芽的機會,對動作知覺產(chǎn)生基礎性作用。
(三)限制法
所謂限制法,就是有意識地將人的聽覺和視覺對動作的控制進行限制,強調肌肉內部感覺。這種方法要求演奏者在進行練習的時候,可以嘗試無聲練習法?,F(xiàn)在國內的民族打擊樂練習已經(jīng)很普遍地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日常演奏練習了。
此外,這里所說的“限制”還包括對演奏者本身的情感和情緒進行限制,避免太多的情感摻加到演奏中。音樂是一種反映人類情感的藝術,所以對其進行練習的時候,演奏者很容易因為它而產(chǎn)生一定的情感共鳴。對于音樂表現(xiàn)而言,這種情感上的體驗和音樂聯(lián)想是非常有必要的??墒侨绻葑嗾弑旧淼募记蛇€并不熟練,這些情感反而會成為技巧形成的影響因素。因此,演奏練習的起步應該從機械式的動作訓練開始,當技巧已經(jīng)形成后,演奏者才能進行藝術表現(xiàn)力上的考慮和練習,這兩部分的內容是不能同步進行的。
演奏技巧的形成同樣應該擺脫人們在進行演奏練習時對視覺的依賴,這對于提高人們對肌肉的感知,使演奏技巧更加熟練、和諧有重要意義。
三、小結
提高音樂技巧可以采用的方法還有很多種,用對知覺訓練的觀念能夠使演奏者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的演奏主動意識,既掌握好音樂的理想聲音效果,也弄清楚怎樣產(chǎn)生這樣的聲音。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水平,提高音樂的表現(xiàn)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志連.論音樂演奏技巧和音樂的表現(xiàn)力[J].科學之友,2010,(06):159.
[2]閆昊.談鋼琴演奏技巧與音樂作品內容的關系[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09):153.
[3]周燕.音樂演奏技巧芻議[J].青年文學家,2005,(08):35.
[4]卡爾·弗萊什.小提琴演奏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辛旦春加(1978-),男,藏族,甘肅天祝人,天祝藏族自治縣民族歌舞劇團四級演員,主要從事民族歌舞演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