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梓涵
世界從來都是多種文明并存的世界,各文明間存在的包括價值觀差異在內的種種差異,會在文明交往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秉持不同價值觀的人們,因為價值標準、規(guī)范、目標的差異甚至對立,而在交往的過程中產生思想觀念上的緊張感,由于人的行為是由其自身價值觀支配的,故價值觀的沖突可能會引發(fā)實質行為上的沖突。文明之間在經濟、政治、軍事等實力上存在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些實力上的差異不能成為同化異己文化的理由。如果在文明間的交流中存在價值觀的強勢推行,也就是說,當某個文化依賴其強大的經濟、軍事等實力向其它文化推廣自己的價值觀時,則有可能產生文明間的沖突甚至戰(zhàn)爭。
現代性和全球化是當今世界兩大潮流趨勢。
現代性(modernity)一詞是由表示與時間相關概念的現代(modern),加上表示性質、特征、狀態(tài)等意義的后綴“-ity”構成?,F代性的概念“表征的是自啟蒙運動以來所形成的現代社會整體結構的特征和性質。社會整體結構可以從各個方面進行考察和描述,可以分為外在的社會結構和內在的文化心理兩個方面”。本文主要從文化心理層面解讀現代性。現代性作為一種文化的性質,是指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的人類文化發(fā)展階段特征和性質,是一種區(qū)別于以往的、新的社會秩序,是現代時期獨特地現象、狀態(tài)、社會特征的概括?,F代性所帶來的社會變遷較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劇烈,“在外延方面,它們確立了跨越全球的社會聯系方式;在內涵方面,它們正在改變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和最帶個人色彩的領域”,現代性將人類社會引向了一個新的軌道,形成了一個不同于以往的社會文化狀態(tài)。
一般來說,全球化是描述由于生產力的發(fā)展導致人類活動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世界聯為一體的過程。全球化最早是由T·萊維提出,以形容在此前的20年間國際經濟上的巨大變化,即商品、服務、資本和技術在世界性生產、消費和投資領域的流通擴散?,F在看來單從經濟意義上談論全球化并不足以概括全球化的豐富內涵。實際上,全球化運載了現代性在全球范圍的廣泛傳播。
全球化最先從經濟領域展開的,即全球經濟一體化,這一過程也是市場一體化的過程。隨著全球一些現代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影響逐漸增大,西方有效地用其自身所具有的生產方式改造了世界上的大多數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并獲得高額利潤?,F代市場機制是經濟全球化的動力機制,市場機制要求按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公平競爭,西方社會在經濟和科技領域的優(yōu)勢使得競爭變得不再公平。由于西方發(fā)達國家在經濟、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優(yōu)勢,現代化的程度較高,西方文明在競爭中更具優(yōu)勢。而非西方文明在經濟全球化中,由于經濟實力有限,科技、文化教育落后,處于極為不利的地位。就現代化的程度而言,西方無疑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西方現代性的模式在全球化的進程中被推廣開來。
從文化領域看,現代性的全球傳播和建構成為了全球化一個重要的文化特征?!霸谌蚧厔菹?,現代性會成為當下各種類型人類文化的發(fā)展取向?!比蚧癁槲幕膫鞑ァ⒆冞w提供了可能的各種空間,使得傳統(tǒng)與現代、全球與本土、東方與西方之間發(fā)生交流、碰撞、融合,為文明間的交流提供便利。但是情況并非如此,西方文化在全球化的助推下依賴西方控制的跨國公司和大眾傳媒,在世界范圍內廣泛的傳播,西方社會現代性的模式成為了實現其他社會實現現代化的范式。與此相對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非西方的欠發(fā)達國家逐漸意識到文化發(fā)展方向主導權的重要性,面對西方文化的強勢傳播,并事實上阻礙了非西方文化實現自我現代化的途徑這一現狀,非西方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展示自我、表達自我的訴求愈趨強烈。
在現代性和全球化的背景下,現代文明沖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征:
其一,全球化使那些具有價值差異的人不得不“面對”。全球化將世界前所未有的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隨著人類交往的頻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往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差異,由異質性帶來的緊張感在人類交往中普遍的存在,其表現形式大多數也較為平和。此外,也會產生出超越政治和經濟利益之上的、純粹表現為價值取向上的沖突,即沖突的一方或各方所捍衛(wèi)的價值觀有可能與政治、經濟利益關系并不密切。隨著交往的密切,交往的各方產生出一些傳統(tǒng)習俗、宗教禁忌和行為方式上的不理解和沖突。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在價值取向上的差異表現出來,價值沖突也就突顯出來。
其二,西方文化與非西方文化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隨著西方發(fā)達國家對欠發(fā)達國家的經濟投資跨國公司的數量激增,西方現代生產方式引入,需要能夠適應這種生產方式的人為之勞動,非西方國家的一些傳統(tǒng)價值觀不符合西方現代經濟體制的要求,所以西方文化和價值觀需要借由現代傳播方式在欠發(fā)達國家蔓延滲透,其意圖在于同化異己文化,西方力圖通過經濟全球一體化打造一個文化單一化的世界,將西方價值觀、價值追求、生活方式強加于非西方文化之上,而導致文明沖突。此外,在文化傳播過程中,西方文化具有科技、經濟等方面的優(yōu)勢,使得西方文化的傳播力度更強,從而擠壓了非西方文化的生存空間,引發(fā)兩者之間的矛盾沖突。這種試圖消解差異,在西方中心主義、排他性原則下推行的文化霸權主義將會招致嚴重的后果,恐怖主義就是矛盾激化的典型表現。
其三,以極端民族主義為核心,恐怖主義日益國際化??植乐髁x活動體現了民族沖突、宗教沖突和意識形態(tài)及文化的沖突。沖突的一方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硬國家,另一方是伊斯蘭對抗性組織或政權。雙方都沒有采取和平對話解決分歧的原則,對待差異不是對話和容忍,而是相反,這使得恐怖主義危機愈演愈烈。極端民族主義與宗教極端思潮和恐怖活動相結合形成的恐怖主義,越來越表現出狂熱、殘暴、非理性、反人類的一面?,F代性帶來的都市快速成長、人口在城市聚集使得恐怖組織有可乘之機,這些恐怖活動在造成大規(guī)模的人員財產損失的同時也會造成群體恐慌。
最后,經濟利益和政治地位的爭奪仍然是文明間沖突不可忽視的原因,但這種利益沖突至少需要一個文明沖突的借口。例如西方發(fā)動對中東北非的和平演變或是軍事進攻等等一系列的沖突難道僅僅是因為西方熱衷于向世界推行民主和人權嗎?在戰(zhàn)爭之后西方跨國公司蠶食當地石油、自然資源、基礎建設的開發(fā)權時,我們不難看出其背后的政治、經濟利益指向和世界市場一體化趨勢。進入現代,人們還會為了傳統(tǒng)利益發(fā)生爭奪,由于國際社會普遍譴責這種帶有霸權性質的掠奪行為,利益的沖突往往會被妝點成文明沖突。筆者不否認經濟等非文化因素在引發(fā)世界文明沖突中所起的作用。由于自然環(huán)境等區(qū)位因素和近代工業(yè)化運作,導致的世界范圍內各經濟體發(fā)展的嚴重失衡是造成經濟利益沖突和全球性矛盾、沖突的原因之一。但也不應否認,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由于文化傳統(tǒng)的差異,會產生對自身社會現代化發(fā)展模式的不同理解和選擇。因此,“發(fā)達國家”與“欠發(fā)達國家”的沖突,不僅僅是經濟利益的爭奪,還包涵著經濟發(fā)展與文化價值選擇之間的矛盾。
總之,文明間的差異始終存在,這種差異應該被積極地看作是一種常態(tài)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前提條件,而不應當成為某種價值觀向其他文明強推的借口。隨著現代性的到來,人類文明的交往的日益加強和加深,一些在經濟、政治、科技等方面處于強勢的文化已經有能力向另一些文化輸出它的價值觀,而且也已經付諸實踐。由于文化間在歷史、文化、行為方式、價值追求、以及社會模式等諸多方面具有明顯的差異,一種價值觀的強推和遭遇其他文化的排斥與抵抗,是產生人類文明沖突的一個重要原因。
[1]李佑新.現代性的雙重意蘊及其實質問題[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
[2](英)安東尼·吉登斯著.田禾譯.現代性的后果[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3]戴慶中.王良范等著.邊界漂移的鄉(xiāng)土[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4](美)哈維蘭著.瞿鐵鵬等譯.文化人類學[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5](法)埃德加·莫蘭著.陳一壯譯.時代精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6](美)威爾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何道寬譯.傳播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