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組
《龍拳秘譜》載:“龍拳之運使,以運氣為主,周身無須用力,暗聽氣注丹田,遍體活潑,兩臂沉靜,五心相印,如神龍游空,夭矯不測,骨節(jié)通靈,身心手足,均一氣貫串,上下相印,苦修不輟,自有神應(yīng)矣?!?/p>
一、龍形手
龍爪手形(圖1)。
1.兩腳并步,正身直立,兩手自然垂于體側(cè),自然呼吸,目視前方(圖2)。
2.身體立正不變,兩掌用力,屈指握拳(握固),拳面向下(圖3)。
3.兩拳自體側(cè)用力上收,抱于腋前,拳心向上,挺胸收腹,正頭頸,目視前方(圖4)。
4.兩拳翻轉(zhuǎn),拳心向下,用暗力沿體側(cè)伸下,至小腹側(cè)髂骨部位,肘部屈曲含勁,目視前方(圖5)。
5.重心落于左腿支撐,兩拳握固不變,右腿屈膝向左側(cè)弧形提起,膝蓋向胸前收,高與胸平(圖6)。
6.右腳提起經(jīng)左膝前畫弧向右側(cè)方踏落一步,屈膝成馬步樁;同時,兩拳變龍爪手自腹前交叉上舉于頭額前上方,右手在外,左手在內(nèi),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圖7)。
7.配合鼻均勻細長地吸氣,兩手(龍爪)緩緩向左右分開至兩肩平,掌心向外,目視右爪(圖8)。
8.兩手停住,將氣由鼻緩緩呼出。再配合鼻吸氣,兩爪用力內(nèi)收至胸心前時,兩腕外旋成爪心向前,閉息再用慢力提至肩前,目視前方(圖9)。
9.肘臂要保持曲蓄存力,兩爪用指力向左右運力分開與肩平(圖10)。
10.兩手停住,用鼻將氣慢慢呼出。然后,配合吸氣,兩爪慢力向內(nèi)合攏至肩寬(圖11)。
11.閉息,繼兩手用慢力向左右分崩,兩肘下屈,手與肩平時停住,手心向上,目視右爪(圖12)。
12.用鼻將氣呼出。再配合吸氣,兩手用慢力向肩前合攏,爪心相對,與肩同寬時停住,旋腕成爪心向前。至此時,配合津液將氣吞下,再用鼻將氣慢慢呼出,不使有聲(圖13)。
二、龍涌手
1.馬步樁不變,配合鼻吸氣,兩爪五指略伸,掌心(勞宮)含空,由肩向兩側(cè)慢力伸出,掌心向上,頭右轉(zhuǎn),目視右手(圖14)。
(注:然后收回兩手,繼伸出,如此一出一收共做6次。)。
2.右腳蹬力使體上升,力墜左腳成左橫襠步;同時,兩掌、臂、肩隨體上升而蓄力上升,屈肘,兩掌成爪,爪心向上(圖15)。
3.至氣吸滿時,左腳蹬力,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同時,兩爪旋腕成掌,使掌心向外,配合呼氣,兩掌向左右分推至氣呼盡,右臂屈肘,掌尖向上,高與額平,左臂斜伸于左側(cè),掌尖向后,虎口向上,目視右掌(圖16)。
三、飛龍回頭
配合鼻吸氣,身體重心左移,兩掌變龍爪向內(nèi)用力,緩緩內(nèi)合,左爪至左胸側(cè)停住,爪心向右;右爪收至左爪上方,爪心向左;此時,重心移至左腿,成右高仆步狀,扭頭目視右側(cè)斜上方。全身聚力,將氣吞咽后,再徐徐呼出(圖17)。
四、龍氣橫江
左腳蹬力,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同時,兩爪十指略伸,配合鼻吸氣,兩掌緩慢向左右伸出,右手高與肩平,肘略屈,掌心向上,左掌斜向左后下側(cè)方,虎口向上。兩掌、臂用暗力直至氣吸滿,目視右掌(圖18)。
五、盤龍手
1.左掌內(nèi)收至左腹側(cè),翻腕成爪,爪心向下;右掌前伸不變,運力旋腕成爪,虎口向下,肘腕用暗力向前戳勁(圖19)。
2.配合噴氣,右肘壓力一抖勁,豎腕,五指用力扣勁成拳,拳心向前;左爪屈指成拳置于左腹側(cè),拳心向下,目視右爪(圖20)。
3.配合鼻吸氣,用緩柔力將拳收回抱于腰間。然后,將氣徐徐呼出(圖21)。
六、雙龍通天
1.右弓步不變,配合鼻吸氣,兩拳同時用緩力向前上舉,至肘尖與下頜平,拳心相對,昂頭目視雙拳(圖22)。
2.閉息,兩拳用暗力緩緩下收;同時,全身勁力下注,沉于兩腿,有如生根之意。至兩拳收至腰際時,翻腕成爪,爪心向下。然后,將氣徐徐呼出,昂首挺胸,目視前方(圖23)。
七、烏龍掉尾(右勢)。
1.身體左轉(zhuǎn)180度,成左弓步;挺胸昂頭,兩爪下按勁至臀側(cè),目視左上方(圖24)。
2.配合吸氣。左爪用勁(千斤之力)向前,經(jīng)腹前向右下側(cè)按下;同時,右爪向頭頂上方翻腕架起,屈肘舉于頭頂上方,爪心向上,身體重心右移下沉成左仆步,頭微仰,目視左上方(圖25)。
3.呼氣,右腳蹬力,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同時,右爪向下經(jīng)胸前弧形下按,斜伸臂與右側(cè)下方,伸指成掌,掌心向下。左爪經(jīng)腹前向左上側(cè)方弧形上移,屈肘立臂于左前方,伸指成掌,掌心向上,高于頭頂,目視左掌(圖26)。
4.吸氣,兩掌握拳用緩勁內(nèi)收,右拳收至右腰側(cè),拳心向上,左拳向下弧形收至右肋前,拳心向下,使兩拳心相對,眼隨手走;同時,身體重心右移,成右橫襠步,頭左轉(zhuǎn),目視左上方(圖27)。
5.右拳上移至左拳前時,兩拳將指張開成掌。配合呼氣,身體重心左移,兩掌緩緩用力分開,右掌向右側(cè)下方至臂伸直,掌心向下,掌尖向后;同時,左掌立臂前翻,至立肘肘尖與肩平,掌尖向上,掌心對面。此時,下盤成左弓步。目視左掌(圖28)。
6.動作不變,兩掌屈指扣握成拳(握固)。然后,配合鼻吸氣,兩拳漸漸握緊,直至氣吸滿為止。再將氣徐徐呼出,兩拳隨呼氣慢慢放松,目視左拳(圖29)。
八、烏龍掉尾(左勢)
1.吸氣,左腳向右后側(cè)方退一步,隨之轉(zhuǎn)體180度;同時,右手用力向前,經(jīng)腹前向左下側(cè)按下;同時,左爪向頭頂上方翻腕架起,屈肘舉于頭頂上方,爪心向上,身體重心左移下沉成右仆步,頭微仰,目視右上方(圖30)。
3.呼氣,左腳蹬力,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同時,左爪向下經(jīng)胸前弧形下按,斜伸臂與左側(cè)下方,伸指成掌,掌心向下。右爪經(jīng)腹前向右上側(cè)方弧形上移,屈肘立臂于右前方,伸指成掌,掌心向上,高于頭頂,目視右掌(圖31)。
4.吸氣,兩掌握拳用緩勁內(nèi)收,左拳收至左腰側(cè),拳心向上,右拳向下弧形收至左肋前,拳心向下,使兩拳心相對,眼隨手走;同時,身體重心左移,成左橫襠步,頭右轉(zhuǎn),目視右上方(圖32)。
5.左拳上移至右拳前時,兩拳將指張開成掌。配合呼氣,身體重心右移,兩掌緩緩用力分開,左掌向左側(cè)下方至臂伸直,掌心向下,掌尖向后;同時,右掌立臂前翻,至立肘肘尖與肩平,掌尖向上,掌心對面。此時,下盤成右弓步。目視右掌(圖33)。
6.動作不變,兩掌屈指扣握成拳(握固)。然后,配合鼻吸氣,兩拳漸漸握緊,直至氣吸滿為止。再將氣徐徐呼出,兩拳隨呼氣慢慢放松,目視右拳(圖34)。
九、收勢
1.左腳向右前方上一步,上體右轉(zhuǎn)180度,屈膝蹲成馬步樁。吸氣,兩拳變龍爪,用柔緩之力向胸前合攏,至肩前時停住,外旋腕成立爪狀,肘尖下垂,目視左下方(圖35)。
2.左腳向右腳內(nèi)側(cè)收步,成立正勢;同時,兩爪握拳沿體側(cè)下按至兩腰際,拳心向下,目視右側(cè)方(圖36)。
3.兩拳松握成掌,放下自然垂于體側(cè),正頭頸,放松身體,自然呼吸,目視前方(圖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