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榮偉
摘要:省特級教師柳漣老師說:“我們現(xiàn)在看各種場合的閱讀課,常常發(fā)現(xiàn)一堂課中有許多出彩閃光點,若出現(xiàn)在同一堂課中,就會顯得瑣碎而凌亂?!泵鎸υ絹碓蕉嗟摹伴L文”,教師們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瑣碎而凌亂,避免煩瑣和肢解,達到“長文短教”提高效率呢?
關鍵詞:取舍;策略;長文短教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9-0222-02
筆者認為既然是“長文短教”,那么著力點在“短”。要用“片言居要”、“要言不煩”作為處理教材的指導思想,切忌面面俱到。而如何才能做到正確、有效地取舍,結合教學實踐與思考,談談“找取舍點,長文短教”的策略。
一、布局切入,突破教學
以《魯濱孫漂流記》教學設計為例: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以“作品梗概箑精彩片段“的新鮮形式呈現(xiàn),基于文本形式的特殊性,我從分析課文的脈絡與布局入手,進行短教,達到全新的視覺效果。
取舍點一:瀏覽梗概,梳理主要情節(jié)。
1.讓我們快速打開課本第79頁,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梗概部分,想一想:梗概介紹了小說中哪些大略的情節(jié)?(請你用小標題的形式在書上作好批注)
2.交流,梳理成這幾組畫面:
(1)遇險上島(2)搬運東西(3)建房定居(4)養(yǎng)牧種植(5)防御外敵(6)救“星期五”(7)獲救回國
3.那有同學讀過這本書嗎?印象最深的是哪幅畫面?(介紹故事情節(jié))沒讀過最想讀哪個片段?為什么?(你可以來猜想這幅畫面可能會描寫些什么?)
取舍點二:閱讀片段,探討獨特之處。
1.但是,魯濱孫竟能獨自在荒島生存了28年之久,靠什么樣的堅持生存了下來?請同學們快速走進書中的精彩片段,邊瀏覽邊尋找答案。
2.交流:你認為魯濱孫靠的是什么,讓他獨自在荒島上生存了28年之久?隨機學習:“知足安命”。
3.魯濱孫自己又是怎樣認為的呢?讀一讀他的話。
(1)你怎么理解這句話?(2)理解:“聊以自慰”什么意思?他聊以自慰?
4.重點引導:學習“好處”和“壞處”對照表(對比出示)。
(1)先出示“壞處”部分,你看這是目前他所處的環(huán)境,自己去讀一讀,你讀出了什么?(世界末日、可怕、絕望)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樣?
(2)你看魯濱孫又是怎么面對壞處,從中聊以自慰的?再出示“好處”部分,自己去讀一讀,你又讀出了什么?(樂觀、知足安命、勇氣等)。
(3)合作讀對照表,去感受他這種獨特的聊以自慰的生存方式。
5.你認為作者的這種表達方式有什么好處?作者的這種像商業(yè)簿一樣對照來寫的方式就叫——(板書:對照比較)。
6.語言實踐中嘗試解讀魯濱孫的內心世界。
(1)魯濱孫的這種面對困難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在精彩片段的描寫中還有具體的體現(xiàn),我們猜猜他的想法!
(2)你能嘗試把其他內容也用商業(yè)簿的形式把它羅列出來嗎?填表并交流
長文短教之思索一:
略讀課文作為閱讀教學的載體之一,它在一個教學單元中的定位、目標以及閱讀方法等,有別于精讀課文。本課教學的容量應該是兩課時,處理教材時我憑借“閱讀提示”,從布局切入,突破教學,安排“精略交互”教學,促進學生閱讀策略和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
取舍點一:通過引導學生快速略讀作品梗概,以畫面形式整體把握情節(jié),了解魯濱孫非凡的人生經(jīng)歷,感受作品魅力,實現(xiàn)單元導語中把握作品內容的目標。
取舍點二:從第一版塊到第二版塊,實現(xiàn)由感知整體到深入部分。在學習精彩片段時,重點引導學生精讀精彩片段中的”好處“與”壞處“對照表,它是本課最具特色的表達方式。通過這一形式,讓學生感悟到魯濱孫面對厄運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體會人物思想感情,關注人物命運,幫助學生克服困難。關注作者獨特的寫作方法,體會這一特殊的表達。
二、特點切入,語言教學
閱讀教學的主要功能就是要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它的憑借就是語言文字。對于長文,其豐富的語言是我們的訓練著眼點。執(zhí)教《景陽崗》之前,我發(fā)現(xiàn)這篇白話文作品篇幅較長,段落較多,語言難懂,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面面俱到,兩課時之內無法解決全文的完整教學。長文中也會出現(xiàn)一些關鍵字詞,如果通過挖掘,能緊扣這些字詞進行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執(zhí)教《景陽崗》一文時,我從理解課文的語言特點切入,突出一個“語言訓練點”,以落實一個“語言教學”的板塊為目的取舍進行短教。
取舍點一:研究三“閃”,凸顯詞語表達。
課中面對大蟲的兇猛招式,武松的“三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印象。我不失時機地問學生:“作者重復使用‘閃字,好嗎?如果是你,你將用什么詞代替?”學生發(fā)言后,我又故意驚喜地問:“作者為什么不用這些詞替換?從這個‘閃字,你能讀出什么信息?”經(jīng)過一番思辯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各自的認識。
速度方面:“我感受到武松速度快,動作敏捷”;
人物評價方面:“我覺得武松真是個沉著、機智、冷靜的人”;
寫作技巧方面:“我認為‘閃字用詞很準確,正所謂‘一字傳千金,比‘躲字更具有主動性”;
朗讀方法方面:“‘閃字要讀得重而快”;……
取舍點二:人物塑造,喚醒英雄形象
學完課文,孩子們談得津津有味,我加入話題,喚醒武松除打虎英雄形象之外的其他英雄形象。如補充武松鏟除惡霸西門慶,為哥哥報仇,為民除害等形象。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眼中放出興趣的“火花”后,實施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擴展批注。他們躍躍欲試,盡情地將自己的理解化作一個個美麗、生動的文字符號……
有結合文本抒發(fā)內心情感的:“武松的無所畏懼、知難而進、敢于和善于拼搏的精神以及豪爽的性格,使他的名字家喻戶曉?!?/p>
有借助廣告詞表達獨特感受的:“英雄,有著英雄的氣概和英雄的事跡。武松是英雄的代言詞,人們提到英雄,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武松!”
有聯(lián)系課外知識談認識的:“因為武松是打虎英雄,并且重情重義,為了兄弟,為了百姓,懲戒惡人,不惜自己的性命,深受人們的喜愛和尊敬!”
……
長文短教之思索二:
像《景陽崗》一文重點是寫武松這個人物,從實際出發(fā),從語言表達方式入手,課文中尋找、發(fā)現(xiàn)、提煉出語言表達的某個方面的技巧進行教學,效果不錯。
取舍點一:讀懂重點內容,學習語言文字,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圍繞教師設計的專題或學生感興趣的熱點、疑點、難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取舍點二:學生學完課文,其思想、認識、情感比初讀時必然會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時的批注,既是對原有批注的補充、修改、鞏固和提高,又能作適當?shù)臄U展,以檢驗閱讀效果,提高閱讀能力!
語言教學的切入點選取五花八門的,如或從詞語表達,或從句式運用,或從段落寫作,或從人物塑造,或從景物描寫……的角度,積聚一個閃亮的語言學習與運用“點”,根據(jù)學生的能力,進行有的放矢的突破。
三、題材切入,扎實教學
《鯨》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文章表達上,運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審其文,略顯枯燥,教與學的困難相對較大。如何進行取舍,將一篇枯燥的說明文上得扎實有趣呢?
最近聆聽一位名師上《鯨》一課,我也嘗試本課教學的重點從題材切入,以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為訓練閱讀技能為主,選取最有訓練價值的內容——了解說明方法,體會表達效果,進行扎實教學為目的短教。
取舍點一:了解方法,訓練閱讀技能。
學習第一自然段,通過具體的詞句品讀,了解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這三種說明方法。
(1)通過品讀“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發(fā)現(xiàn)過一頭約四萬公斤重的鯨,有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斌w會作者用列數(shù)字這種說明方法,寫出鯨的體型之大。
訓練步驟:作者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列數(shù)字)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就拿梅老師和最小的鯨比,梅老師體重約50公斤,相當于多少個老師這么重呀?能讀出這種重?抽讀,強調“最大、最小”;強調“數(shù)字”;強調“也有”。
(2)通過品讀“不少人看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了解作比較這種說明方法,突出了鯨的體型大。
訓練步驟:作者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作比較)為什么不用小雞小鴨比呢?那為什么不用遠古時代的恐龍比呢?是呀,做比較的對象不僅要典型,還要是熟悉的事物。
(3)通過品讀“我國發(fā)現(xiàn)過一頭四萬公斤重的鯨,……還顯得很寬敞?!币龑W生發(fā)現(xiàn),多種說明方法一起使用的語言現(xiàn)象。
訓練步驟:為了說明事物的特點,同一段話里還同時使用多種說明方法,那么,這段文字話里還藏著哪些說明方法?鯨是不是真的這么大,這段話還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就更具說服力了。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從字里行間感受。
取舍點二:聚焦范例,學習遷移運用。
課結尾,進行片段練習《鯨的自述》。
(1)激發(fā)習作興趣,讓學生說說,自述時要注意的問題。(2)提出要求:轉換人稱和創(chuàng)造性語言。(3)引用課內外資料,學生開始習作,教師巡視。(4)評價作品。
長文短教之思索三:
長文教學的側重點是什么呢?其實是對教學內容的關注,是“教什么”的問題,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無論篇幅多長、什么文體的文章,教學目標最終是要落到實處,即一堂課下來,學生學到了什么?
取舍點一:《鯨》這篇說明文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來描寫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特點。因此,教學的側重點定應在:認識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的方法,初步了解這些說明方法所起到的表達效果。
取舍點二:通過片段練習《鯨的自述》,積累、內化文本語言,進一步體會說明文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采用以上策略處理長文,克服面面俱到,大膽取舍,突出重點。從整體入手,精心設計,引導學生精讀細析,努力開拓思路;對于“長文”,找準取舍點,切入點,訓練點,抓住全“神經(jīng)中樞”,綱舉則目張。這樣,長文短教,老師“教”的時間壓縮了,相應地,學生就有時間感受、理解、欣賞,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是快樂的、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