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 軍 圖:小 徐
帶著零部件供應商一起進步
■文:肖 軍 圖:小 徐
一款車是否能夠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和有可靠的質量保證,與其說是要看汽車整車企業(yè)的能力,還不如說是要看與之配套的汽車零部件是否具有競爭力。同樣,一個國家是否為汽車強國,除了要看其整車的設計制造能力外,汽車零部件的水平也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
近日,筆者在成都、佛山采訪了幾家一汽-大眾的零部件供應商,從一個側面了解我國汽車零部件的發(fā)展狀況。目前,一汽-大眾共有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近650家,支撐著一汽-大眾兩大車型、上萬個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和供應。據一汽-大眾外協件質量保證部負責人介紹,針對這600多家供應商,一汽-大眾執(zhí)行嚴格的質量分級管理分為A、B、C、D四個等級,每年還會對這些供應商進行考核,而且對每一家已獲得評級認證的企業(yè)如開設分公司需重新對分公司進行評級,以保證分公司的產品質量。對于長期處在C、D級的供應商會因逐漸拿不到一汽-大眾新車型業(yè)務而被淘汰,這在一定程度上時時要求供應商緊緊跟上一汽-大眾的步伐。經過這些零部件供應商的努力,目前在一汽-大眾的供應商體系中已有超過半數的納入A級進行管理,這其中也有一些還是大眾汽車集團的全球供應商,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的汽車零部件近些年來取得了飛速的進步。
近兩年來,在要求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研發(fā)能力跟上新車推出步伐的同時,一汽-大眾還主動與集團化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聯系,幫助其一起查找問題、共同進步。從2013年開始,一汽-大眾主動與其配套的10多家集團化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合作,幫助其提升零部件的研發(fā)、生產、供應能力,得到了這些供應商的積極響應。如2014年7月,一汽-大眾外協件質量保證部與寧波華翔集團聯合啟動了“華翔集團質量能力提升工作”,專門為華翔集團所屬為一汽-大眾供貨的20家零部件企業(yè)進行質量能力提升。當然這只是一汽-大眾專門針對集團化零部件供應商進行質量能力提升工作的一個縮影。除了質量理念的提升外,一汽-大眾還專門研發(fā)了多達40門的質量提升課程,特別編寫了《一汽-大眾供應商質量保證培訓手冊》,從理念、實操等多方面對零部件企業(yè)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而且是全免費的,這不能不說一汽-大眾在業(yè)內的領先之處,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整車廠商“被動質量”保證的局面。
對質量提升工作,其實更加重視的應該是零部件供應商。在我們這次采訪的寧波華眾控股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寧波華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長春一汽富晟李爾汽車座椅系統(tǒng)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等幾家企業(yè)中,與其說他們都是一汽-大眾持續(xù)開展質量提升工作的執(zhí)行者,還不如說他們是質量提升工作的受益者。在采訪中,這幾家企業(yè)的負責人都在對我們說:我們現在是主動在進行質量提升,因為只有質量提升了,我們才能跟上一汽-大眾的步伐,才能有更多的機會。據寧波華眾控股的陳益鴻副總經理介紹,在2014年的啟動儀式之后,集團專門成立了質量改善小組,由董事長親自參加,制定了詳細的提升目標,每個月都發(fā)布提升成果,同時還不定期組織集團內的企業(yè)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以讓企業(yè)之間相互取長補短。截止2015年10月底,集團總計投入質量提升費用約3 900萬元,目前累計增效約800萬元,且增效作用還在持續(xù)進行之中。集團層面的高度重視、持續(xù)投入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如他們成都的這家分公司僅僅用了3年的時間就從C級供應商一躍晉級為A級,而一般完成這一晉級大概需要4、5年的時間。這一驕人成績的取得是一汽-大眾質量提升計劃效果顯著的最好佐證。又如一汽富晟集團也是一汽-大眾集團化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集團內就有10家企業(yè)為一汽-大眾供貨。他們在2014年也啟動了質量提升工作,一年多來的質量提升投入就多達6 000多萬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特別是大大降低了產品的零公里索賠率,從而提升了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其位于佛山的分公司成立于2012年,目前是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的A級供應商。借力于李爾公司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富晟集團還將其經驗在集團內企業(yè)之間進行分享、學習,從而幫助集團內的其他企業(yè)快速進步。
幾天的采訪下來,我們對一汽-大眾的外協汽車零部件質量控制、提升工作有了更加全面地了解,特別認識了一汽-大眾許多扎實、細致的質量工作,彰顯了一汽-大眾的高度責任感。這種責任感,不僅僅體現在每一輛汽車上,也體現在每一個零部件的研發(fā)、生產上,更體現在對待每一家零部件供應商企業(yè)的高標準、嚴要求上。
通過每一家企業(yè)的努力,中國的汽車工業(yè)一直在進步,對一汽-大眾這樣的汽車整車企業(yè)是如此,對中國的汽車零部件工業(yè)更是這樣。在這一點上,一汽-大眾做到了,更難能可貴的是,一汽-大眾同時帶著他們的零部件供應商一起進步。
唯有同行,中國的汽車工業(yè)才會更有希望,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