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偉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注重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充滿“個性化”地學習數學。在開放的教學設計中倡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數學課堂;生活化;個性化;自主創(chuàng)新
一、注重數學問題生活化
數學問題生活化,既是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也是體會數學價值的需要。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依托,要努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及社會的聯系,了解數學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生活中學生接觸到的數學問題不少,為了解決這些數學問題,學生需要對接觸到的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建立數學模型,再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如,教學中把一些枯燥的計算,通過創(chuàng)設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情境引出數學問題,為學生提供學習、思考、探究的佳境,學生就敢提問題,會提問題,能以自己獨特的見解解決問題,并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數學應用意識。
二、讓學生“個性化”地學習數學
學生的學習原本就是一個動態(tài)的充滿靈氣的個性活動,每一個學生都是作為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參與學習活動的始終,他們的學習必然閃爍著創(chuàng)造的火花和人性的光輝。只有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數學課堂教學才能擺脫應試教育的陰影。只有學生個性品質得到良好的發(fā)展,才能影響和促進其他素質的健康發(fā)展。只有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才能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如,在數學課堂上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尋求解題方法、思路多樣化,就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動機,從而讓學生充滿個性化地去學習數學,并在實踐中應用升華。
三、在開放的教學活動中自主創(chuàng)新
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再創(chuàng)造活動,才能納入認知結構中。數學課堂教學要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把學生的學習當成教學資源,把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所得結果作為教學資源,構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注重學生的方法選擇,使數學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如,教學實踐中對教學內容進行開放性設計,教學過程實現開放,學習方式突出開放,注重從實際的情境中展開教學,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設計開放性的練習,提供開放性的探索資料,實行開放性的解題策略,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利于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有利于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從而實現師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共同發(fā)展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胡家兵.如何打造充滿活力的小學數學課堂[J].新課程:小學,2015(0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