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繽妍
摘 要:恰當?shù)募钅軌蚣ぐl(fā)人的積極性,產(chǎn)生良好的正能量。在班級管理中亦是如此。本文就“按成績排座位”的班級管理現(xiàn)象對陜西省西安市X中學高三學生的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種激勵方式的結(jié)果似乎不盡如人意。最后本文探討了在班級管理中引入激勵手段的注意事項,期望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激勵的積極作用。
關(guān)鍵詞:高中;班級管理;激勵
激勵是一種動機,它是借助外部誘因來激發(fā)個體向著自己設定的目標努力前進的心理過程。一個完整的激勵過程包含三個重要的部分: ①刺激變量,即需要借以形成推動力的外部因素;②反應變量,即激發(fā)出的個人積極活動行為;③機體變量,即需要調(diào)動積極性的個人。激勵理論在管理實踐中應用甚廣,應當說沒有激勵就難以發(fā)揮集體和個人的積極性。在班級管理中也不例外,借助有效的激勵手段和方法,對學生進行管理,能夠激發(fā)學生本人自身發(fā)展的需要,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去實現(xiàn)自身目標,因而在整個班級內(nèi)形成積極、向上、有序的管理秩序。所以,班級管理的過程本質(zhì)上是指導學生的活動,以實現(xiàn)學生發(fā)展的過程。
X中學是陜西省西安市一所歷史悠久的重點高中,為了更好地激勵同學們好好學習,促進學習成績相當?shù)耐瑢W互助進步,該校2016級高三年級實行“按照成績排座位”的激勵管理措施。根據(jù)每月的月考成績對學生座位重新排列,并根據(jù)成績優(yōu)劣逐次由前到后安排座位。本文以X中學2016級高三年級的部分同學為調(diào)研對象,就學生的排座位情況和對此的看法進行問卷調(diào)研。結(jié)果顯示,多數(shù)同學對自己目前的座位情況比較滿意,認為這種班級管理方法起到了良好的激勵作用,但也有小部分同學認為這種做法可能有失公允。
一、樣本基本情況
本次問卷于2015年9月至10月在X中學2016級高三班級內(nèi)發(fā)放。采用隨機抽樣的調(diào)查方法共發(fā)放問卷220份,收回有效問卷197份。受訪者全部為X 中學高三學生,其中男性受訪者91人,約占總數(shù)的46%,女性受訪者106人,約占總數(shù)的54%。受訪者在班級內(nèi)的排名情況相對均衡:排名在1—10名有41人,排名在10-20名有35人,排名在20-30名有46人,排名在30-40名有46人,排名在40-60名有29人。
二、學生對“按照成績排座位”的班級管理方式看法
1.近六成的同學愿意繼續(xù)留在現(xiàn)在的座位
調(diào)查顯示,受訪者當中有25位同學(占所有受訪者12.69%)非常愿意留在現(xiàn)在的座位,有90位同學(占所有受訪者45.69%)表示比較愿意留在現(xiàn)在座位,有20位同學(占所有受訪者10.15%)表示對此問題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而有62位同學(占所有受訪者31.47%)則“不太愿意”或者“非常不愿意”留在現(xiàn)在的位置。這說明整體而言,大家對于按照成績排列的座位情況有相當?shù)倪m應程度和認可程度。
2.不同受訪同學對于當前座位情況的關(guān)注點有所不同
調(diào)研結(jié)果顯示有三成左右(66名)的受訪同學認為自己當前的座位非常好,自己很滿意。有46位受訪同學(占所有受訪者23.35%)認為這種排座位的方式讓自己倍感壓力,但又更有動力好好學習。此外,值得關(guān)注的是有30名受訪同學認為自己的座位位置“沒有得到老師的關(guān)注,感覺被忽視了”,顯然選擇該選項的同學對于這種按照成績排座位的方式并不滿意。在開放型選項“其他”中,有同學反映座位周圍的同學成績相仿,不方便向成績好的同學請教問題,也有人持無所謂態(tài)度。
3.“按照成績排座位”管理方式的激勵作用并不明顯
調(diào)研結(jié)果顯示,僅有5.10%的受訪同學認為“按照成績排座位”能夠非常激勵自己的,有30.61%的同學認為這種方式比較激勵自己,而認為“按照成績排座位”不能有效地激勵自己更好地學習的受訪同學達到56.64%。這就意味在總體而言,“按照成績排座位”的管理方式并不能夠起到足夠積極、強烈的的激勵作用。
4.受訪同學對“按照成績排座位”的激勵方式褒貶不一
關(guān)于“你認為按照成績排座位的激勵方式有何優(yōu)缺點”的開放性問題,同學們給出了非常多元的評價。其中正面評價主要有:給學習較好的同學壓力,給較弱的同學動力;激發(fā)學習積極性;敦促高三學習更加緊張,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學習動力;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對于這種管理方式的消極評價有以下幾點:會使較為努力但不夠有效果的同學吃虧,對同學心理健康方面也不好;對于視力不好、個子不高的同學是不太公平的;可能使學習成績相對落后的同學感受到被冷落;還可能導致兩極分化——使學習成績好的人更容易提高,學習成績落后的同學成績更難以進步。
綜合以上分析結(jié)果,可以發(fā)現(xiàn),有六成以上的學生認為這種管理方式不能夠很好地激勵自己更好地學習,這表明“按照成績排座位”的班級管理方式并沒有起到足夠理想的激勵作用。同時,還伴隨著一些有失公允的嫌疑——這種排座位方式顯然沒有考慮學生身高、視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再進一步,以“座位位置”為激勵誘因,來凸顯成績好的同學的“優(yōu)越位置”,是否合理恰當,是否能夠滿足學生的真切需求,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三、在班級管理中引入激勵手段時應注意的問題
1.要注意保持公平,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潛能
美國管理心理學家亞當斯于1963 年提出了激勵的公平理論,該理論認為一項事物對人的激勵程度來源于對自己和參照對象的報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觀比較感覺。放在班級管理中來說,學生所感受的激勵不僅僅源于自身,還源于老師對其他同學的激勵的橫向比較。因此,老師在班級實施激勵措施時要保證公開公平公正,拋開偏見和有色眼鏡,采用相同的激勵標準,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最大限度地激發(fā)激勵主體——學生的潛能和積極性。
2.要抓住時機,適度激勵
激勵時機是影響激勵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夠在恰當?shù)臅r候予以適度的激勵,就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超前激勵或者滯后激勵就失去了激勵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同時,激勵的程度也非常重要,激勵的程度是指獎懲的多少或者強烈程度,這對于激勵效果的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超量激勵和欠量激勵都不但起不到激勵的真正作用還可能起反作用。比如老師對努力程度和進步程度不一樣的學生給予一樣的表揚和獎勵,那么一方面會挫傷勤奮努力的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不利于后進學生的進步。所以要謹記“過猶不及”,把握好激勵的程度
3.激勵手段要因人而異,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美國心理學家維克托·弗魯姆提出了“期望理論”,其主要觀點用公式表示如下: M= ?V·E (其中:M代指“激勵”,V代指“效價”,E代指“期望”) 。從公式中可見 ,激勵是效價與期望之積的總和,效價是指人對所從事的工作和所需達到的目標的估計,期望是根據(jù)過去的經(jīng)驗,判斷激勵能實現(xiàn)的概率,最小為0,最大為1。期望理論啟示我們,在激勵過程中要注意區(qū)分不同的人對于同一個激勵目標價值的認識,只有效價和期望值都很高時,激勵才能最好地發(fā)揮其作用。在班級管理中,老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期望感 ,給予不同期望狀態(tài)的同學以不同程度的激勵,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奮發(fā)向上的進取心。此外,對于不同的管理目標、不同性格的學生、不同學習成績的學生應該綜合采用目標激勵、榜樣激勵、信任激勵、獎懲激勵、民主參與激勵、情感激勵、競爭激勵中適當?shù)氖侄芜M行激勵。
4.激勵誘因要合理科學,與學生需求一致
激勵誘因是觸發(fā)學生產(chǎn)生積極性的誘導因素,誘導因素的選取直接決定了激勵效果。馬斯洛需求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只有當較低層級的需求得到滿足時,更高的需求才會愈發(fā)強烈。所以在班級管理中,老師首先應當了解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選取與學生需求一致的激勵誘因,這樣才能真正觸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激勵誘因要積極向上、科學合理,不宜選擇低級趣味的激勵誘因,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激勵誘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帶來正面向上的激勵效果。
參考文獻:
[1]孫凌. 激勵理論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4.
[2]劉彬. 淺析中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運用[J]. 基礎(chǔ)教育研究,2009,01:13-14.
[3]劉金虎. 激勵理論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 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8,06:69-70.
[4]周賢鋒. 激勵藝術(shù)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 中學時代,2014,08:135.
[5]余忠淑. 班級管理中激勵的理論、原則與方式選擇[J]. 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3,0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