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連
【摘要】時代在進步,農(nóng)村教育現(xiàn)代化水平有了飛速的提高,多媒體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已經(jīng)普及。但普及的同時,出現(xiàn)了很多濫用的問題。如何高效地使用多媒體,是一個不可繞過的課題。多媒體,不過是教師器官的延伸。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有效地使用多媒體,可以彌補教師“口”“手”“嗓”的不足,填補人力教學容量不足的缺陷。但使用多媒體應(yīng)該因地制宜,能不用時則不用,把精力用在提升自我上。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古詩文;多媒體;高效使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眾所周知,多媒體教學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產(chǎn)物,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相比較有很多優(yōu)越性,運用得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使教學的預(yù)設(shè)目標更好的達成。但是,任何事物有優(yōu)點的同時,也會存在弊端,運用不當,弊端會更加凸顯。據(jù)調(diào)查,現(xiàn)在的一線語文教師教學基本上都使用了多媒體。甚至有的學校還規(guī)定,每節(jié)課必須使用多媒體,甚至學校還進行隨機抽查。這些行為表面上看是有效地運用,實際上卻造成了多媒體的濫用。在日常的蘇教版古詩文教學中,如果適當?shù)厥褂枚嗝襟w,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古詩文教學的效率。
筆者認為,多媒體教學方式,是教師器官的有效延伸,在蘇教版古詩文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一、在古詩文教學中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生動形象情境,以此彌補教師“口”的不足
情境教學法是多年前就提出的一種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強調(diào)教學氛圍的重要,強調(diào)學生的直觀體驗,強調(diào)學生的有效參與。創(chuàng)設(shè)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教師生動的口頭語言也可以創(chuàng)設(shè)情境,但不直觀,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的第一專題《春江花月夜》一文時,在導(dǎo)入環(huán)節(jié),可以播放古典音樂《春江花月夜》,還可以配上適當?shù)牟鍒D,將學生進入情境,但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喧賓奪主。
再如,教學蘇軾的《赤壁賦》時,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可以用多媒體展示“烏臺詩案”的歷史背景,但時間也不應(yīng)該過長。
二、在古詩文教學中用多媒體快速出示習題,彌補教師“手”的不足
練習法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可以運用到很多學科。無論是體力上的技能,還是腦力上的技能都需要大量的練習,而且很多練習不是一遍就能解決問題的,需要反復(fù)的操作與演練。語文學科的習題文字量很大。但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練習必不可少。但是,如果光憑教師一字一字地抄寫,書寫量很大,教學效率很低。用多媒體出示習題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只要課前備課充分些,上課時便可一點即出??梢哉嬲龅绞卤抖Π?。
比如,在《史記選讀》的教學過程中,生僻的字很多,學生很難記住讀音,在課堂的前幾分鐘,就可以用多媒體出示幾個字音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教師講完之后,可以出示練習,加以鞏固。事實證明,效果很好。尤其是大段的古文,抄起來很吃力,如果做成課件,粘貼幾下即可。
三、在古詩文教學中用多媒體范讀正音,彌補教師“嗓”的不足
在農(nóng)村高中語文教學中,很少有老師關(guān)注學生的語文口語能力。高中學生讀現(xiàn)代文不成句的情況很少見,但古詩文特別是文言文就不行了。如蘇教版必修一《師說》中“焉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再如,蘇教版必修五《蘭亭集序》“信可樂也”。這些斷句都有一定的難度,讀起來很拗口,對句意的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在一線教師中,朗誦水平很高的畢竟是少數(shù)。而且,即便朗誦水平很高,長時間的使用嗓子,對教師身體也不利。特別是在蘇教版選修教材《史記選讀》的教學中,每一篇文章都很長,如果通篇或者大段范讀,簡直是折磨。而如果選用質(zhì)量高的名家范讀,教師教得會很輕松,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很好,更為有效的是,個別難讀的句子可以多放幾遍。甚至還可以將名家的配音作為學生讀書的配音,使學生更愿意讀書,更愿意展示自己的讀書水平。
四、在古詩文教學中引導(dǎo)學生學會自主使用多媒體查閱資料,可以彌補教師記憶與課堂容量的不足
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利用多種媒體搜集和處理信息”,這反映了《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制定者已經(jīng)充分考慮到時代對于語文教學的影響,他們提倡有效地利用時代中的積極因素,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在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推薦給學生健康的語文學習網(wǎng)站,指導(dǎo)學生學會自主使用多媒體查閱資料,不但是對學生健康上網(wǎng)的合理引導(dǎo),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信息篩選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新天下耳目的東坡詞》這一專題的教學中,可以引導(dǎo)學生到網(wǎng)上搜集素材,探究蘇東坡詞的風格,網(wǎng)上資料豐富,觀點多元,不乏真知灼見。學生查閱資料做筆記以后,可以專題交流討論,深化理解。
五、多媒體是教師器官的延伸,使用多媒體的最高境界是能不用時則不用,把精力用在提升自我上
曾經(jīng),看過著名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程翔老師的教學視頻資料,受益匪淺。程翔老師在執(zhí)教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將進酒》一文時僅僅憑著一張嘴,一支粉筆。課堂的主體流程是引導(dǎo)學生按照作者李白的思路誦讀課文,理解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讀不好時,教師范讀,而且他的范讀把李白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勝過播音員,非常有感染力。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基本上已經(jīng)把這首詩背誦了下來。
程翔老師的課可以說是古詩文教學的典范。他的境界不是一般的老師所能企及。把精力用在提升自我上,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自己的身體器官出色,多媒體只是延伸的器官,只是為我所用。
總之,在蘇教版高中古詩文的教學中,有效地使用多媒體可以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荀子《勸學》云“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在現(xiàn)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的客觀條件基本相同,差異在于運用是否恰當。在多媒體的使用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一定要做善用者。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