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升
摘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研究方法,通過查閱多篇文獻資料和習武實踐,對武術運動在室內練習對大學生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影響的分析,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武術運動 室內運動 室外運動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11-0046-02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是一項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具有獨立體系和多種社會功能的運動項目。武術也是東方文化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目前,中國武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傳播,已成為世界體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一些養(yǎng)生的健身武術就成為人們的首選,例如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易筋經等,進行了這些方面的練習后,將可以終身受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習武大部分都在室外聯(lián)系(除一部分武術專業(yè)隊在室內練習),現(xiàn)在健身房、武術館、養(yǎng)身館的普及,大學生對在室內外習武有了多方面的選擇。本文通過室內外習武對大學生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做到合理運用室內外場地進行武術鍛煉。
1室內練習武術對大學生的影響
1.1生理方面的影響
(1)室內場地一般都是木質地板加鋪地毯,場地環(huán)境比較清潔,而且彈性也比較好,利于膝踝關節(jié)的保護,進行運動時也不容易受傷;室外一般是水泥場地,因為露天,場地清潔度低,容易造成皮膚疾病,而且彈性不好,容易造成比較嚴重的運動損傷。
(2)室內場地一般空調開放,溫度適中,感覺舒適。夏季身體的溫度不會上升很快,水分不至于很快丟失,可以延遲疲勞,冬季準備熱身活動用時少,活動充分,有利于增強運動能力,延長運動時間,減少運動損傷;但是有時室內的排風扇開啟不及時,導致室內空氣流通不暢,出現(xiàn)低氧,容易導致頭暈目眩,人呼吸和運動產生的廢氣和顆粒物會對人的呼吸系統(tǒng)造成傷害,室外只要空氣質量達標,不出現(xiàn)大風、多塵天氣,一般不存在空氣流通不暢這種問題。
(3)室內場地的休息區(qū)設置合理、干凈,而且位置比較多,能夠給運動員提供比較好的休息場所;而室外只有零零散散的休息位置,且上面布滿塵土,經實地觀察發(fā)現(xiàn),不少運動員休息時坐在路邊的水泥地上,對身體的休息恢復不利,或有些運動員席地而坐,衣服上會沾上一層塵土。
1.2心理方面的影響
體育運動被公認為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1750名心理醫(yī)生中,80%的人認為體育運動是治療抑郁癥的有效手段之一,經常參加體育運動,能夠減輕壓力,放松心情。參加武術運動:能促進身體發(fā)展,為心理健康發(fā)展提供堅定的物質基礎;能產生豐富的情緒體驗,改善情緒狀態(tài);能發(fā)展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能培養(yǎng)良好的情操和意志品質;能發(fā)展人的個性體育鍛煉能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
(1)練習武術能夠改善運動者的心境狀態(tài)。心境狀態(tài)是由環(huán)境引起的情緒或情感的喚醒狀態(tài),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緒狀態(tài)。有積極(主要表現(xiàn)在精力感和幸福感兩個方面)和消極(抑郁、疲勞、憤怒和緊張等情緒)之分。通過在室內外練習武術發(fā)現(xiàn):在室外進行武術練習的學生,由于觀眾的人數(shù)多,加之歡呼喝彩,賦予武術運動比較活躍的氛圍,使得參與運動的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具有愉快的心境狀態(tài),仿佛一切事物都染上了快樂的色彩,總體表現(xiàn)出朝氣蓬勃、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而室內場地的氛圍比較嚴肅,有種比較壓抑的感覺,所以練習者的情緒得不到完全的釋放,有一部分會表現(xiàn)出消極的心境狀態(tài)。所以參加室外武術練習的學生更容易釋放自己的情緒,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從而消除不良情緒,使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愛,對自己充滿信心,思維活躍,富于創(chuàng)造,能夠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
(2)練習武術對人際關系等心理健康方面的影響。人際交往是指在社會活動中人與人之間進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溝通的聯(lián)系過程。部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考試焦慮、不善于人際交往、就業(yè)焦慮、社交恐懼、夢境解析、網絡成癮、個人情感和強迫癥等八大問題,被認為是困擾當代大學生的普遍問題。我國著名的醫(yī)學心理學家丁攢教授說:“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于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tài),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鄙鐣顒?、工作都需要多種多樣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具體表現(xiàn)在社會的交際能力。室外體育活動比室內活動具有更大的開放性,一部分觀眾來自校外,室外環(huán)境有利于同伴之間的交流和相互了解,能夠極大的促進大學生的社會交往活動,而且,其社會交往特性又會吸引大學生參加和堅持鍛煉。
(3)武術運動對大學生社會認知方面的影響。社會認知是個人對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行為動機和意想做出推測與判斷的過程。長期簡單的應試學習生活,使得大學生缺乏對社會的正確理解和獨立應對能力,大學生中有不少人存在眼高手低的現(xiàn)象,要么將社會過分理想化,不能接受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么夸大社會的復雜性和陰暗面。這些認知上的不足,使得大學生在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缺乏自覺地調節(jié)、規(guī)范自身行為的意識。室內比較正規(guī)的武術練習比賽中,其特殊的“規(guī)則效應”可以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自律和自控,從自身的實踐中可以總結出周圍環(huán)境對運動者在體育活動中的自律和自控有很大的影響,經常參加室內比較正規(guī)的運動有利于學生學會遵守紀律、尊重他人,在規(guī)則的約束下與他人規(guī)范競爭或者協(xié)作,否則就會遭到排斥。室外主要進行以娛樂為主的比較自由的武術練習,與室內相比,規(guī)則上就沒有拘泥太多了。在具有“規(guī)則效應”的體育活動中逐漸學會自我約束意識的形成對培養(yǎng)大學生在社會生活中自控、自律能力的形成有著良好的作用。
(4)武術運動能夠鍛煉運動者的交往溝通方面的能力。實地觀察時發(fā)現(xiàn),由于參加室外武術運動的人數(shù)比較多,運動員就需要彼此之間更好的溝通,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保證練習的順利進行,而室內運動人員人數(shù)相對固定,運動員之間的交流比較少;由于室外場地開闊,隊員與隊員之間的交流,需要比室內場地更大的聲音,交流時有利于克服自身的自卑;觀眾的觀戰(zhàn)、加油和喝彩,能夠最大程度地刺激運動員的運動能力,使自身和觀眾的心理得到滿足,保持融洽的關系;室外場下隊員之間的交流多于室內場下的隊員,有利于增加隊員之間的了解,增進友誼,從而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endprint
2為大學生參加室內外武術練習提出建議
(1)選擇適宜的運動場所。大學生可以根據(jù)天氣情況和空氣狀況,選擇室內外武術練習場地;綠色植物能吸收空氣中的CO2、釋放氧氣并能吸附過濾有毒物質,因此大眾應選擇綠化程度較好的公園、林地作為鍛煉場地,并應避免在工業(yè)區(qū)附近、交通繁忙的馬路邊及人群集中的鬧市中心進行鍛煉,無論選擇室內還是室外進行鍛煉,都應避免陽光輻射強烈及高溫、高濕等氣候條件,因其往往會加重空氣污染。
(2)室內健身環(huán)境必須有生理上、精神上的舒適感,室內溫度在21°-27℃,相對濕度在30%-70%;應安裝空氣凈化設備或保持經常性通風換氣,以保證空氣新鮮清潔。大學生在室內進行武術練習時,應該注意照明燈、空調、排風扇等是否正常開啟,如若設備運行不正常,及時向場館管理人反映情況,并減小運動的強度,以減小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大眾在進行室內健身運動時,不要吸煙,盡量不要去剛剛裝修完的室內場館,建筑材料產生的有害物質將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
(3)大學生和大家應當增強對大氣及公共場所的室內外空氣質量的監(jiān)測報告和評定的敏感度,要盡量避免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時段進行武術運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自己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4)選擇運動場地時應該考慮運動強度的大小。對于大學生進行武術練習而言,室內外運動場地的彈性、清潔度、休息區(qū)設置、醫(yī)療設備等都不相同,如果進行比較正規(guī)的比賽,最好選擇在場館內,因為比賽的運動強度比較大,而場館內能給與運動員更好的人身保障;大眾在進行運動強度比較大的運動時,即使室內外場地的條件差不多時,也最好選擇在場館內進行運動,一旦出現(xiàn)任何意外,能夠及時進行醫(yī)治。
(5)選擇室內外運動場地時還應該注意進行運動的目的。對于大部分大學生進行武術練習而言,多半的目的是鍛煉身體,釋放壓力和調整心情,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盡量選擇在室外比較開闊的場地上進行體育運動,人數(shù)之多,同伴的交流之多,觀眾的喝彩在整個操場的歡聲笑語回蕩著,讓我們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排解了不良的情緒,身心得到放松;對于大眾而言,運動的目的絕大多數(shù)是進行身體鍛煉,就要更加重視對場地的選擇,如果選擇錯誤的場地進行鍛煉,不但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反而會帶給身體更大的傷害。
(6)選擇室內外運動場地時應該注意運動后所達到的效果。對大學生而言,運動后所達到的效果就是強身健體、鍛煉溝通能力、運動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改善人際關系,據(jù)分析結果來看,在天氣情況和空氣狀況都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盡可能選擇室外場地進行練習;對大眾來說,可能體育運動除了強身健體外,更重要的是與同事與領導建立良好的關系,這時就更需要注意運動場所的選擇,場地如果選對了,就成功了一半,這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