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
“飯前一口湯,賽過良藥方”
靠譜指數(shù):★★★★☆
飯前喝湯,不僅不會有礙胃酸濃度,還能促進消化,防止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喝湯還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腸胃的蠕動。
飯前喝湯能夠增加飽腹感,同時放慢你的進食速度。美國一項研究也發(fā)現(xiàn),喝湯多的人容易減重。
建議:外食的油膩湯品:多挑肉菜、少喝湯水;
在家燉湯,就可以通過少放油、少放鹽、少放淀粉,來充分發(fā)揮“湯能減肥”的優(yōu)勢;
溫度也挺重要,過于冰涼的湯容易刺激腸胃,導致胃腸痙攣;溫度過高則要小心灼傷消化道。
“原湯化原食”
靠譜指數(shù):★☆☆☆☆
有些人認為,面湯中含有的淀粉酶、淀粉水解產(chǎn)生的糊精以及溶到湯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可以幫助消化。但事實上,淀粉酶會在“煮面水”的高溫洗禮中失去活性;而糊精只有是淀粉部分水解的產(chǎn)物,本身并不能幫助消化淀粉;至于那些水溶性維生素,不耐高溫不說,本身也不具有助消化的功能。
“多吃咸鹽,少活十年”
靠譜指數(shù):★★★★★
如果吃多了鹽,身體里滲透壓升高,我們的身體為了維持滲透壓穩(wěn)定,就會提醒我們喝更多的水。水分攝入過多會導致血壓升高,時間長了,會對我們的身體維持血壓平穩(wěn)的機制造成負擔甚至損傷,對血管、心臟和腎臟等臟器的負擔都會增加。
建議:出門點菜,強調清淡少鹽;
慢慢減少鹽的攝入量,做菜放醬油不放鹽,放鹽不放醬油;
用其他調料安撫你的味覺,大蒜粉、黑胡椒粉、洋蔥粉、五香粉等增加香味。
“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靠譜指數(shù):★★★★★
飯后舒緩地走路可以輔助胃部蠕動消化食物,還能幫你更有效地控制血糖,緩沖血糖升高和脂肪與能量的積累。有研究表明,飯后立即開始散步,比飯后等1h再散步更能幫助熱量消化和脂肪代謝,最佳時間只需要15 min。
“三餐不過飽 無病活到老”
靠譜指數(shù):★★★★★
飲食過量容易導致胃食管反流、胃痛和消化不良,或者出現(xiàn)拉稀、頭暈和臉色蒼白。腹脹如果壓迫到膈肌,還會導致呼吸急促。另外,晚飯吃的多也影響睡眠。
建議:飯前15 min喝些水或湯(300~500 ml);
吃飯不要急,放慢速度;
盡量選擇消化較慢的全麥和粗糧;
吃不完不要拼,還可以打包回家喲!
“食不言,寢不語”
靠譜指數(shù):★★★★★
吃飯說話容易被噎著或嗆著。另外,一邊吃一邊說會讓你吞下大量的氣體,導致胃部脹氣, 更容易放屁。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你通常會毫無知覺地吃下過多的食物。
建議:專注吃飯,少說話;
要說話的時候就放下餐具或者慢點吃,減緩節(jié)奏,細嚼慢咽。
“蘿卜青菜保平安”
靠譜指數(shù):★★★★★
蔬菜的主要成分是纖維和水,還有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卡路里很低。多吃蔬菜,不僅可以增加飽腹感,還能增加纖維的攝入,防止便秘。
同一蔬菜,不同做法釋放的營養(yǎng)物質可能有所差異,如番茄,生吃能吃到更多的維生素C,但加熱卻能更好地釋放其中的番茄紅素。
建議:多種蔬菜,換花樣吃;
生吃蔬菜不一定最健康,水煮、炒菜、燉菜等,偶爾變換一下烹飪方法,能收獲更多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