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高中語文學業(yè)評價方法已成為專家、學者、教師密貼關注、積極探索的熱點問題之一。近年來,廣大語文同仁對此問題大膽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提出了不少新的評價方法,如檔案袋評價法、項目評價法、過程性評價法等,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但筆者全面地、客觀地、理性地去透視目前高中語文學業(yè)評價現(xiàn)狀,還有許多問題亟待我們研究解決:
一是新的評價方法,有的只停留在理論層面上,操作性不強;有的生搬硬套,盲目跟風,不能與本校實際相結合,針對性、實效性差;更有甚者,把新的評價方法當成課改成果展示的“擺設”,大有弄虛作假、嘩眾取寵之嫌疑。
二是一些學校在學生語文學業(yè)評價上,方法單一,過分強調與高考的聯(lián)系,甚至完全模仿高考進行評價。例如在進行語文模塊學分認定時,仍然以期中、期末考試成績?yōu)橹?,用一張試卷、一個分數(shù)進行簡單評定,忽視了語文學習的過程性評價,不利于全面、準確地考察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與素養(yǎng),長此以往將影響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全面和諧地發(fā)展。
三是在必修課和選修課評價方法的選取上,未體現(xiàn)差異性和多樣性。不少學校在選修課評價上,仍然簡單套用必修課的評價方法,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選修課本身的特點和要求,未因課制宜地制訂評價方案,評價的實效性較差。
對以上存在的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究,以期形成符合新課標理念的實效實用的語文學業(yè)評價的操作方法;并充分發(fā)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fā)展功能,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促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高。
二、評價方法探究
(一)高中語文必修模塊學習的評價方法
筆者將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終結性評價”,包括模塊考試和模塊綜合性評價,模塊考試主要以筆試的形式定量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模塊綜合性評價以“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為維度,以表格的形式定性評價學生語文學習現(xiàn)狀,分學生自評和教師總評。另一部分是“過程性評價”,即由師生共同記錄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情況,以“聽、說、讀、寫、探究”能力作為評價點,通過學生自評、師生互評等形式,客觀地評價學生語文學習成績及語文綜合素養(yǎng)。高中語文模塊學習過程性評價的主要項目分為:課堂表現(xiàn)、語文作業(yè)、書面表達、口語交際、閱讀積累、綜合性實踐活動六大項。以上六項的評價要點分別是:
課堂表現(xiàn):精神狀態(tài),專心程度,參與程度;做筆記的習慣;獨立思考,積極回答問題情況;合作探究情況。
語文作業(yè):包括預習作業(yè)、配套練習、試卷等獨立完成情況;書寫、正確率、糾錯;是否按時交閱。
書面表達:包括作文訓練、課外練筆,從質與量去評價。
口語交際:課前朗誦和演講,主要從簡明、連貫、得體等方面評價。
閱讀積累:包括讀書筆記、讀書心得,主要從積累和寫作的量去評價。
綜合性實踐活動:教材規(guī)定的語文綜合學習活動,課外其他與語文有關的實踐活動。主要從參與程度、獲得的體驗和成效去評價。
結合校情和學情,對以上各項制訂出具體的評價標準和操作方法,實行等級評價。
(二)高中語文選修模塊學習的評價方法
為了體現(xiàn)選修課本身的特點和要求,使評價更富有實效,我們密切聯(lián)系社會實踐活動和語文的實際運用,采用靈活多樣的測試方法,加強了語文的應用能力、探究能力的考察。
1.開卷筆試式。教者擬定的題目要有針對性、靈活性、開放性,重視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考察。學生在答卷過程中可以看書及翻閱有關資料,然后對問題進行分析、歸納,給予解答??梢援斕米鞔穑斕媒痪?,也可以延伸到課外。
2.小論文式。老師命題,學生選擇其中一個題目進行解答(以論文形式),文章要有論點、論據(jù)、評論、建議等。
3.口試式。教師設計問題,學生當場回答。這類問題不宜過難或過雜。主要考察學生的知識面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和學生組成評分組,給予評判。
4.演講式。先讓學生對作品、作家最感興趣、印象最深的內容進行研究學習,然后組織讀書報告會,向同學介紹自己的心得體會。這種方式可以分小組進行,由教師、小組成員進行評判。
5.學習成果展評式。將學生模塊學習后自創(chuàng)的作品舉行一次展評,按小組進行評議分等。如詩歌、散文模塊學習,讓學生創(chuàng)作詩歌、散文;中外戲劇模塊學習,讓學生編排小型戲劇進行表演。
6.檔案袋評價法。由于選修模塊更多地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和探究能力,學生的學習成果大多以讀書報告、讀書札記、讀后感、鑒賞性文章和評論性文章等形式呈現(xiàn),所以將這些作品收集在檔案袋中,可以較為真實地反映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現(xiàn)狀;利用這些資料進行評價,可以引導、督促學生重視語文學習的過程;利用班會、家長會、課余時間定期舉行檔案袋交流評價活動,通過自評、小組評等形式,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改進語文學習的方法。
三、取得的成效
(一)必修模塊學習評價,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過程性評價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積累過程和實際運用能力,也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評價時考慮學生的發(fā)展性。終結性評價主要是考試分數(shù)和綜合性評語。此模塊評價方法,摒棄了過去只重結果不看過程、把考試分數(shù)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的做法,做到了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注意多維度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現(xiàn)狀,對高中語文教學產(chǎn)生了積極的導向作用,有利于學生重視語文學習的過程,強化了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參與語文學習實踐活動,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大有裨益。
(二)選修模塊學習評價,凸顯實踐性、探究性。采用小論文式、口試式、演講式、展評式、檔案袋評價法等方法,不僅有利于考察學生真實的語文水平,而且有利于引導學生重視口語表達、探究意識、審美意識和批判性思維,重視平時練筆,重視獨立思考,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初步改變了以前不少學生在“題?!敝袑W語文的現(xiàn)狀。
(三)在評價過程中,學生互評、自評,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評價變成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過程,同時在相互溝通協(xié)商中,增進了雙方的了解。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新課標下高中語文學業(yè)評價方法的行動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4]GHB1460)
(李永紅 ?甘肅省靈臺縣第一中學 ?74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