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現(xiàn)代文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和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所以筆者從閱讀興趣、拓展、深化方面談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的幾點做法與體會,旨在指導學生對課內(nèi)外現(xiàn)代文充滿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從而提升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 現(xiàn)代文閱讀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b)-0000-00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F(xiàn)代文閱讀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為終生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強調(diào)高中學生要“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像力和審美力。葉圣陶先生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關系。單說寫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沒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問那比較難捉摸的閱讀程度?!笨梢?,培養(yǎng)學生的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一直是高考內(nèi)容之一,雖然考查的篇章出自課外,但閱讀能力則是來自于課內(nèi)的培養(yǎng)和訓練,因此,利用好教材中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下面談談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1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前提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過程。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處熞獮閷W生的閱讀實踐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提供有利的條件。”因此,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前提。
在講授科技說明文《中國建筑的特征》一文中,與學生一起欣賞中國建筑之美。首先,我從作者——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著手,了解了他參與過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知道他是我國最早用科學方法調(diào)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古代建筑文獻的學者之一。走進“建筑”這個專業(yè)性的詞匯,輔之以精美的建筑圖片,欣賞中使學生對中國建筑的特征有了閱讀、探求的興趣。
《中國建筑的特征》一文涵括大量建筑專業(yè)詞匯,讀來很生澀,但在興趣的調(diào)動下、明確的學習目標下、精選的圖片輔助中,學生們記住了這些引以為豪的中國建筑之特征,并且對家鄉(xiāng)建筑的蒙文化特色有了更深認知。
2閱讀中拓展,豐富學生文學視野
拓展性閱讀,這是指在文本解讀與課文教學過程中,為擴大學習的視野,增加課堂的容量,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作適當?shù)难由?,將思維的觸角“伸”向更廣闊的空間。拓展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1]因此,在講授人教版必修5中課文《談中國詩》時,我進行了適時、適當拓展,以使學生對文本有深入理解。
講授《談中國詩》時,更加重引導、介紹、拓展。他文筆犀利、簡潔超群,他為人淡泊、正直率真,他有超人的記憶,他博覽古今、學貫中西,他是一代文人錢鐘書。使同學們對錢鐘書有了一定的認識后,所以讀文中大量豐富的引用不再感到抗拒。分析、品味我們引以為豪、博大精深的中國詩,同學們興趣盎然,所以明確學習目標后我們愉快、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我們一起朗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一起回憶起舒婷的《致橡樹》,一起想到冰心的《童年》……思想碰撞的火花充滿力量充滿活力。同時,向?qū)W生介紹作者的長篇小說《圍城》,散文《寫在人生邊上》,故事中讓人感到真切、自然之情,美文中令人感到靜謐、美好。閱讀中適時拓展,豐富學生文學視野。
3閱讀中深化思維訓練
我們知道,“語文”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結(jié)合體。它外顯為以聽說讀寫為系統(tǒng)的語文技能或語文能力,而內(nèi)隱為一種思維能力。一個人思維水平的高低影響到他的言語能力的高低:概念模糊,用詞就不夠準確;思維缺乏條理性,說話就顛三倒四、層次混亂;思維缺乏嚴密性,表現(xiàn)為前言不搭后語、自相矛盾;或者上下文不通順,缺乏照應;思維方法片面,表現(xiàn)為不能辯證地分析問題,強詞 奪理等等。因此,必須改變過于重視語言訓練而忽視思維訓練的短視做法。 [2] 古人云:“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庇阡衾蠋熞苍f過:“對所學的內(nèi)容產(chǎn)生疑問,則是思考的開端,‘疑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激發(fā)學生的動力?!?/p>
那么,如何開啟學生思維的門扉呢?首先必須在課堂上讓學生的思維充分動起來,讓學生的大腦經(jīng)常處于興奮狀態(tài),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學生的首席地位的權利,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搜集、占有、講解和課文有關的內(nèi)容。講授《說“木葉”》一文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探究問題的答案,從而鍛煉思維。學生們掌握了課堂的主動權,很積極投入。提出的問題很精彩,如有的問:“木葉”和“樹葉”有什么區(qū)別?作者為何多次引用古詩句?“落葉”和“落木”又有什么區(qū)別……學生在提出問題時,就意味著調(diào)動了自己的思維,所以,教學中給學生充分思考、展示的時間,比教師機械的講要高效很多。
很喜歡泰戈爾的一句話:使鵝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棒槌的敲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教師,不正是那使每一個獨特的學生成為有德有知識般精美的鵝卵石的清靜之水么?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帶領學生走向廣闊的現(xiàn)代文閱讀天地,使學生愛讀、讀懂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我深知、謹記。
參考文獻
[1]葉軍彪.從相關性的角度進行拓展閱讀[J].語文學習,2007(2):20-22.
[2]劉邦玲.關于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的幾點做法和體會[J]. 教學文摘,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