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闖
【摘要】思想政治課不僅向學生講授馬克思主義的一些理論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中學生普遍不喜歡上思想政治課,極大地影響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本文力求改變思想政治課門庭冷落的教學現(xiàn)狀,從而達到學生愛學,教師愛教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 教學低效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36-0092-02
一、思想政治課及其教學低效的表現(xiàn)
思想政治課在性質上是一門德育課,它是以思想教育為主,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對各種社會問題的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從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思想政治課不能簡化為單純的知識傳授課,更是一門德育課。所以,在課程實施背景下,教師要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與注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相結合,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板塊。這一目標和任務卻很難完成和實現(xiàn)。因為在政治課的教學活動中存在這教學低效的現(xiàn)象。
所謂教學低效是指教學效率不高,學生不能完全接受和領會教師傳授知識的內容。學生不會將掌握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進而也影響到了教師教學的熱情。從學生的角度看,主要是在政治課堂上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象征性地把教科書拿出來,但實際上聽課的人卻寥寥無幾,學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一到考試的時候所有的弊端都暴露出來。試想這樣的課堂持續(xù)下去怎能高效。另外從教師的角度看,面對這樣的學生和毫無反映的學生時,一些政治教師也只好隨波逐流,不深入挖掘教材,不分析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不去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只是機械性地把每節(jié)政治課的知識點表述清楚。長此以往造成了政治課的惡性教學循環(huán)。
二、思想政治課教學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從教師的主導作用分析
1.教師忽視學生因素,備課不備學生
有些教師雖然意識到了備課的重要性可是卻單純的認為備課只是教師的事。在備課中只是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雖然對教材進行了認真的鉆研和準確的分析,卻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由于在教師的備課中忽視學生的因素導致了教學中的低效。
2.教師對相關學科知識牽引不到位——老生常談
教師沒有全面掌握所教的學科知識。政治教師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必須刻苦鉆研,力求精通所教學科的專業(yè)知識。教師對所教的學科懂得越多,就越能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的意義、地位和作用。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地吸取科學文化的新成果,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不斷地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進而可以使政治課的教學質量得以提高。所以,教師要想被學生接受,就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讓你的思想時刻與時俱進。
(二)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分析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認識活動,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要靠學生自己學,自己來完成這項任務。任何人不能代替學生學習,而學生的一些偏見思想及學生的學習動機、內容、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響,使學生學習興趣不濃,造成教學效果低下。
(三)從學科自身特點分析
思想政治課與我國社會制度的性質存在著十分特殊的聯(lián)系,進而也就形成了思想政治課的一個特點理論性強,概念多,知識點雜。當前,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由于教材內容抽象乏味而且思想政治課的內容脫離了社會的發(fā)展實際和學生發(fā)展的實際需要,我想政治課應適當?shù)恼{整教學內容,使政治課的教學內容符合社會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從而在政治課堂上可以教給學生更多的生活本領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樹立一種競爭的意識、開拓進取的精神和敢于承擔風險的勇氣。
三、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的現(xiàn)實策略
(一)構建情感橋梁,用真情增強政治課的吸引力
在教學活動中相容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提高教育活動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如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就對老師講的課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學生如果不喜歡,甚至害怕這位老師,要想他們對這位老師所傳授的課程感興趣是很困難的??梢?,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必須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同時也可以提高政治教師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二)思想指導行動,加強學生對政治課的重視程度
政治教師必須從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偏見思想入手,分析政治課教學低效的癥結,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中學政治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程度的科學文化知識,特別要使中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立場、觀點及方法,使學生的知識、能力、覺悟得到全面提高,使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人格品質得以健康發(fā)展,內化于學生個體身上,組成由一定的認識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行為成分、信念成分所構成的良好的品德心理結構。
(三)事例鮮活,以生活化、典型化的事例說明問題
教師在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的同時,還要考慮教學的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有意識地讓學生用學到的理論知識來分析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更重要的是舉例時應盡量說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事例。通過有趣的事例分析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判斷能力和歸納能力,又開拓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更重要的是說明了由于人的知識構成不同,做出的分析和判斷也會不同,這樣學生便會覺得學政治課有用、有效果。
總之,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只有堅持不斷的理論學習,加強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培養(yǎng),才能正確把握和實現(xiàn)政治課教學的目的;只有堅持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密切配合,才能實現(xiàn)教和學的真正統(tǒng)一;只有在教學中勇于實踐,大膽探索,常教嘗新,才能達到思想政治課教學勝利的彼岸。
參考文獻:
[1]魏麗萍:《淺談政治教學藝術》,山西大學附屬中學政治教研組,2002年
[2]肖鋒:《學會教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年
[3]鄭杰:《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版
[4]許堅:《政治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桂林市第一中學政治教研組,2005年
[5]鄭秀榮:《淺談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 》衡水中學政治教研組,2005年
[6]周軍:《教學策略》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