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運榮+王可暉+王麗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增多,面對這些生生學子,目前的課堂教育已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心理情景劇隨之而生。高校的心理情景劇來自于“心理劇”,它是在“心理劇”的基本理論中發(fā)展、演化,取材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反映學生的問題。通過自行編導演的方式展現給大眾,而參與者與觀看者也可以從中主動自查、自省和自我教育,極大的促進了學生心理的成長,有效地推進了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關鍵詞】高職生 ?情景劇 ?心理健康 ?教育作用
【中圖分類號】G710.0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1270(2015)02-0013-02
高職教育從1980年出至今,在我國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這些年高職教育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發(fā)展迅速,高職教育進入了蓬勃發(fā)展的時期。隨著校園的擴建、學生的增多,情感、人際交往、就業(yè)、學業(yè)等已成為困擾當代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高職院校是培養(yǎng)高素質專業(yè)型人才的主要場所,加強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當下各高職院校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目前我國大學校園基本都已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但課程內容陳舊、形式單一已跟不上當代高職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水平了。如何讓心理健康知識走進學生生活,心理健康教育滿足他們的需要,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作為心理健康教師的我們所要解決的首要難題。
一、校園心理情景劇的特點
校園情境劇作為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是在奧地利維也納精神科醫(yī)生莫雷諾(J.L.MORENO)1921年創(chuàng)立心理劇的基礎上,結合校園場景和學生現實生活中發(fā)生的事件,所引發(fā)的情感,出現的問題等影響而產生的一種校園文化形式。在大學生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方面發(fā)揮著獨特和良好的作用和效果。校園情景劇通過學生用舞臺劇的形式,自編自導自演再現他們在校園中生活、學習和交往時所遇到的沖突、煩惱、困惑等情境,將心理學知識融入劇中,通過角色扮演喚起參與者的情感共鳴,借此喚起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重視,以此取得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功效。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大學生心理情景劇對現實問題的展現與討論會使學生們積極主動學會解決心理問題,進行自我教育,可以有效促進他們心理的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從而達到心理疏導的作用。
二、校園心理情景劇的基本要素
對于校園心理情景劇而言,一般包括主角、配角、導演、劇本、舞臺、表演、技術與觀眾七個基本要素。
(一)主角與配角
作為劇中的主要演員,可由劇本中有過類似經歷的學生擔任,但也可由一般學生擔任;配角配合主角演出,營造寬松的演出氛圍,推進劇情深入發(fā)展。
(二)導演
在莫雷諾的心理劇中是治療師,但在現今的校園心理情景劇中可以由學生來擔任,這也是校園情景劇與心理劇不同的地方。
(三)劇本
是校園情景劇的文本基礎。一般有人物對話、旁白、獨白、舞臺指示等構成,包含對劇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的交代,對劇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體動作及內心活動的描述,對場景、氣氛的說明,以及對布景、燈光、音響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四)舞臺
這在情景劇中可以將時間融合在一起。它的設置也較為多樣,可以為講臺,也可以集會的舞臺,甚至可以為校園里的一塊青草地。
(五)表演
這是校園情景劇的主體,包括暖身、演出、分享與審視。
(六)技術
此為校園心理情景劇的重要元素,并在校園心理情景劇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具象化與替身技術、鏡子技巧與角色互換、角色扮演、音樂技術、情緒交通燈技術等。
(七)觀眾
一般指校園中觀看的老師與同學們,這也與心理劇有所不同。在心理劇中并沒有觀眾,在旁的人均構成對主角的支持與同理。因此,在校園心理情景劇中,觀眾更多會受到舞臺上的劇情與表演的教益與啟示。
三、校園情景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校園心理情景劇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手段
作為當今高職大學生校園而言,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以學科教育、校園文化活動及個別心理咨詢或團體輔導為主要手段;但是有時這些手段在處理學生問題中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隨著高職學生思想觀念的變化,那么如何對他們所產生的問題有效、及時分析、解決,成為了工作重點和難點。
團體輔導是一種促進學生自我內省和成長的有效手段,它是通過團體內部的交互作用,使個體主動進行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改善人際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等,而校園心理情景劇是團體輔導方式,它以現實生活的場景為基礎,將有類似困擾的學生集中在一起,通過表演的方式讓大家去體驗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并通過劇中的表演讓觀眾中有類似經歷的學生也可以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二)能幫助學生主動學習自我成長,獲得心靈能量
學生通過情景劇主動進行自我展示、自我啟發(fā)、自我改變,在這種特殊的情境下,大家會清楚地體驗到類似的情感,從而通過共同促進、互助減輕心理輔導與憂慮。在心理情景劇中,它的編、排、演均為學生,他們所要表現的為身邊事、想說的都是心中的真心話,因此,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解決所急需處理的問題;情景劇從編排到公演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支持者、引導者和啟發(fā)者。從解決問題、抒發(fā)情緒、管理壓力、認知、調整、重建自我都是由學生自己主動完成,從而達到自省與自助的教育的目的,而不是家長和教師生硬說教等外來強迫,因此,它的效果明顯,對學生的影響深遠。
(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溝通,提供人際交往能力
在團體活動中,隨著團體輔導進程的深入,成員之間在團隊中的作用都會有所加強;而在心理情景劇這種團體活動中,他們在心理情景劇團體輔導過程中經歷了初創(chuàng)、修改、完善、表演等復雜的過程。一個完整作品的呈現,不僅需要成員之間的共同創(chuàng)造,同時還需要成員之間的磨合和認識,再通過全情投入的演出才能順利完成。因此,心理情景劇不僅為作為導演或者演員的成員們,還為臺下的學生觀眾們都提供了一個廣闊的人際交流平臺。因此,它是團隊每個成員互相關心、互相 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協(xié)作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動力體現。
(四)通過團體凝聚力的影響,提供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人格發(fā)展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坐等信息,校園內外到處都充斥著浮躁、急于求成的學生們,他們首先最大的危機是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也不愿主動認識自己。而校園心理情景劇是讓學生們學會主動了解自我,并學習自我教育一種嘗試。一方面,在選擇及確立主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提出自己或同學的心理困惑及問題,還要嘗試對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并要在一定程度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方向。另一方面,讓表演者扮演某種角色,通過表演將心理問題的形成、發(fā)展及解決過程逐步呈現在舞臺上,這本身就是學生自我剖析、自我教育的過程,也是學生的一種認知、學習、體驗的過程。同時,在對同學們的指導中,教師作為指導者、啟發(fā)者,以其他的身份加入到其中,間接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他們一起推敲劇情、探索人物的內心世界,在擬真的場景中讓學生們體會“換位思考”的真正含義,用同理心去完成對角色的認識,刻畫出鮮明的人格特征,同時也達到了學生們對自己的思考與人格的發(fā)展。
四、心理情景劇在高職校園中的實踐嘗試
(一)走進課堂,成為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有力補充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每次只要涉及到理論、內容較為抽象的知識教學,課堂就顯得較為枯燥、乏味,同學們的興趣也較為低落。將心理情景劇引入課堂,正順應了新型課堂改革的要求,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與要求。校園心理情景劇以話劇表演的形式,生動活潑地展現學生的精神風貌與理想追求,避免了枯燥的灌輸式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效率,是心理健康教育課課堂教學的有力手段。如心理情景劇《拖延癥患者》,就刻畫了一位“理想的巨人、行動的矮人”,等到時間的花瓣都已用完,該做的事卻還沒有做?,F實的校園內,這樣的同學比比皆是,演出完以后,有部分學生交流說該劇就對自己現在狀態(tài)的反應,對如何重新認識自我、改善自我有了明確的認識。
(二)利用心理社團,推廣校園心理情景劇
高校社團組織是有校園中有共同愛好、共同理想、相似目標的同學們自發(fā)組織成的團隊集體,是高校共青團社聯(lián)的組成部分,也是高校課外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協(xié)會就是由一群熱愛心理健康、心理學知識、樂于助人的大學生組合而成。他們積極熱情地參與活動,進行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務,極大地豐富了高職校園文化生活。該社團可以在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專職教師指導下,編排演心理情景劇,可以在社團生活中加入,定期開展公演和比賽活動,擴大其影響,繁榮校園文化生活。
(三)面向學生、切合實際、尋找典型素材
通過一年一度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結果,結合平時工作中的經驗以及相關文獻的查閱可以發(fā)現,高職大學生心理問題已成逐年遞增的趨勢。如貧困生心理問題、新生適應、情感問題、學習問題等已成為當前高職大學生中常見的問題。這些題材源于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的真實事件,十分具有代表性。但是題材仍不夠完整,如目前學生的職業(yè)生涯、性心理健康等問題方面,仍有待深入的挖掘相關素材,這也是新時期高職生所面臨的迫切問題。
【參考文獻】
[1]石 ?紅.心理劇與心理情景劇實務手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35-138.
[2]吳麗玫.大學生心理情景劇的教育功效問題研究[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54-64.
[3]方 ?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情景劇的應用研究[J]. 高校心理健康研究新成果,2011:222-248.
[4]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6-78.
[5]舒 ?曼.校園心理劇對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探索[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1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