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郭嵐峰 余慶娣 毛永梅 楊玲慧
根據(jù)先天性心臟病的自然轉歸,約有1/3的患兒在1歲以內特別是小于6個月的小嬰兒處于危重狀態(tài)[1],且有極高的病死率。因此,只有在這個年齡段對多種危重復雜的先心病進行矯治或姑息手術,才能挽救這批患兒的生命并取得較好的療效。隨著心臟外科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小于6個月高危的室間隔缺損伴肺動脈高壓(VSD/PH)患兒得到及時而有效的救治。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共完成小于6個月小嬰兒VSD/PH心內直視手術339例,手術效果良好,現(xiàn)將圍術期護理的經(jīng)驗、教訓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對339例小于6個月的VSD/PH患兒施行了手術治療。本組患兒術前均確診為大型VSD,非但沒有自行閉合的傾向,而且已發(fā)生顯著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均合并中度至重度的肺動脈高壓,PP/PS在0.41~0.79,表現(xiàn)為喂養(yǎng)困難,嚴重的營養(yǎng)不良,體重不增,發(fā)育差,反復發(fā)生呼吸道感染,難治性肺炎,心力衰竭等。
339例中,男197例,女142例,<1個月25例,1~3個月49例,3~6個月265例,合并房間隔缺損(ASD)37例,主動脈瓣脫垂5例,動脈導管未閉(PDA)12例,ASD/PDA 3例。體重2.7~9.5kg,平均(5.70±1.28)kg。
2.方法:均在低溫體外循環(huán)下行一期根治術,術后呼吸機輔助呼吸2h~21d,ICU監(jiān)護時間1~28d。
本組發(fā)生肺部感染38例,肺不張12例,胸腔積液5例,開胸止血7例,死亡1例患兒為VSD/PDA合并重度肺動脈高壓,并有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重度營養(yǎng)不良及慢性心功能不全,術后12d死于全身衰竭。存活者隨訪1個月~3年,發(fā)現(xiàn)殘余 VSD 8例,直徑1~3mm。
1.術前護理:除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工作,各項??茩z查。護理工作還需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1)患兒家長的心理準備:本組患兒家長年齡多數(shù)在20~30歲,其中50%以上來自農(nóng)村,不同職業(yè)、不同文化層次對疾病的認知存在很大差異,但對手術的期望值都很高,因此術前我們要協(xié)助手術醫(yī)生加強與家長溝通,深入淺出地介紹患兒的病情及手術概況,樹立共同承擔風險的意識,勇敢的面對患兒的病情及預后,取得他們對疾病規(guī)律的認可,可為手術成功營造一個良好的人際氛圍,術前家長心理疏導是否及時有效對孩子的愈后轉歸有直接影響,相反,沒有良好的溝通不僅影響愈后還會產(chǎn)生不必要的醫(yī)療糾紛。
(2)預防感染:要求病區(qū)環(huán)境符合規(guī)范,嚴格探視制度,減少陪護人員,尤其在治療集中的上午,病區(qū)有專人看門,控制閑雜人員進入,保持病區(qū)安靜、清潔,避免外源性交叉感染。
(3)指導合理喂養(yǎng):鼓勵提倡母乳喂養(yǎng),保證熱量的攝入,增強患兒的免疫力,為此我們加強了人性化管理,我們?yōu)椴溉槠谀赣H提供舒適的陪護床,保證母親們較好的睡眠質量,營養(yǎng)食堂可以根據(jù)母親及孩子的需要,訂制各種高湯,優(yōu)質足量的母乳喂養(yǎng)可提高手術耐受的風險性,喂養(yǎng)困難者可行腸內營養(yǎng)和/或配合靜脈高營養(yǎng)。
(4)改善心功能:對肺炎合并心衰者或慢性心功能不全者,除酌情應用抗生素外,給予低流量吸氧和普米克氣泵吸入解除支氣管痙攣,口服地戈辛以及多巴胺2~5μg/(kg·min)、酚妥拉明1~3μg/(kg·min)微泵輸注改善心功能。
2.術后護理:患兒術后均帶口(鼻)插管入ICU機械通氣,VSD/PH患兒的護理重點是:保持患兒安靜狀態(tài),重度肺高壓者輔以NO吸入(1~20 ppm),鼻飼或口服萬艾可(西地那非)、波生坦等降低肺血管阻力,做好呼吸道的管理,血管活動性藥物的應用,防止肺高壓危象發(fā)生,減少術后并發(fā)癥。
(1)術后患兒48h之內保持絕對安靜狀態(tài),機械通氣時,避免人機對抗,確保有效通氣,各項護理操作輕柔,減少刺激,在吸痰前后予純氧吸入2min緩解一過性缺氧,交替使用嗎啡(0.1mg/kg)、咪唑安定(0.1mg/kg)、魯米那鈉(5mg/kg)靜脈緩推、5%水合氯醛(1ml/kg)保留灌腸等使患兒保持安靜,上述方法效果不佳時可用芬太尼10~18μg/(kg·h)微泵輸入。充分的鎮(zhèn)靜鎮(zhèn)痛可以緩解肺血管的阻力,大大減低肺高壓危象的發(fā)生率[2]。
(2)呼吸道的管理:①選擇有效的機械通氣:本組均采用壓力調節(jié)容量控制模式,根據(jù)術后肺的順應性,調節(jié)呼吸參數(shù)呼吸頻率22~32次/min,潮氣8~15ml/kg,PEEP2~10cmH2O重度肺高壓可過度通氣使PCO2保持在25~35mmHg,維持良好的血氣狀態(tài),使血氧飽和度>90%、PO2>85mmHg。②正確有效地吸痰:保持氣道通暢,按需吸痰,吸痰前后給予高濃度吸氧各2min,增加肺泡氧儲備,每次吸痰時間5~10s,不宜過長過深,注意氣道的濕化,吸痰前氣管內滴入生理鹽水0.5~1ml,吸痰管選擇一次性多側孔透明硅膠管,外徑不能超過氣管插管內徑1/2,插入深度超過氣管插管1~2cm,吸痰中深刻體會到除吸痰前肺部理療,吸痰后加強肺部理療效果更佳,患兒在吸痰后負壓會引起細小支氣管痙攣,吸痰后及時通過改變體位,拍背可以緩解痙攣,降低肺血管阻力。適當配合NO吸入,濃度1~20ppm/kg,機械通氣的供氣管道吸入,在吸痰操作時,呼吸機與人工氣管脫離時可暫接膜肺,排泄的廢氣接呼吸機排氣口用3~5cm粗軟長管道接至室外排風處,以避免監(jiān)護人員的二次吸入。掌握停機指征,拔管后給雙側鼻導管吸入或CPAP吸氧。根據(jù)肺高壓的程度術后24h給予鼻飼或口服萬艾可(西地那非)0.5mg/kg及波生坦等。
(3)控制感染,注意無菌操作,呼吸機管道使用超過7d則需每日更換,中途有分泌物污染時及時更換,管道冷凝水要及時傾倒,注意不能隨地傾灑,濕化壺每日更換,每日做痰培養(yǎng),切口敷料及深靜脈置管有滲液及時更換,接觸患兒之前后必須洗手,觀察體溫及四肢末梢情況。本組發(fā)生肺部感染38例,肺不張12例,均經(jīng)及時處理后愈合。
(4)維持有效循環(huán)功能:要持續(xù)監(jiān)測動脈血壓、肺動脈壓、中心靜脈壓,觀察心率、心律變化,末稍溫度及血氧飽和度。保持心率在120~140次/min,防心律失常,避免容量負荷過重,注意強心利尿,以減輕心臟后負荷,緩解肺血管阻力。注意觀察胸腔引流情況,保持引流管通暢和負壓狀態(tài),注意出血的速度、量、色,若引流出的血性液術后第一個3h超過4~5ml/(kg·min),則注意止血,必要時開胸止血。本組開胸止血7例,均愈。泵入血管活性藥物,本組選擇性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2~10μg/(kg·min),腎上腺素0.01~0.1μg/(kg·min),米力農(nóng)0.1~0.5μg/(kg·min),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室舒張功能??刂埔后w出入量[3],包括所有各種藥物和沖洗管道液24h均衡輸入,根據(jù)胸引及尿量,量出為入,第一個24h2ml/(kg·min),晶膠體交替每小時記錄統(tǒng)計一次出入量,觀察尿量、尿色,監(jiān)測血氣,查電解質,維持尿量1~2ml/(kg·min)以上,速尿可0.1mg/(kg·min)泵入,減少靜脈推注對血管的刺激及血壓波動,避免患兒躁動增加肺血管阻力,各種泵入藥均需從深靜脈輸入,要有明顯的標示,濃度劑量準確,交接清楚。
(5)進一步的營養(yǎng)支持:術后常規(guī)置胃管防止腹脹,血液動力學穩(wěn)定后即給予胃腸內營養(yǎng),盡可能提供母乳喂養(yǎng),促進胃腸蠕動,有利于循環(huán)功能早日恢復,配合脂肪乳、氨基酸、白蛋白、血漿、靜脈高營養(yǎng),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同時注意多種維生素的補充。
(6)恢復期的健康宣教:注意衛(wèi)生宣教,不宜太多的人圍觀,注意洗手帶口罩,保持病室整潔安靜,教會家長正確喂養(yǎng)及肺部理療方法,重點觀察:口唇面色、呼吸狀況、四肢溫度、尿量及排便通暢。做好出院指導:堅持按醫(yī)囑服藥,學會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循序漸進按年齡階段增加輔食,不可過量運動,2年之內1~3個月定期門診復查及開通電話咨詢服務,及時解決家長的疑問。本組有2例出院后復查時發(fā)現(xiàn)胸腔積液、1例心包積液均經(jīng)穿刺治愈。
[1] 錢龍寶,谷興琳,莫緒明,等.嬰兒及新生兒先心病心內直視手術208例[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4,25(4):328-330.
[2] 沈立,錢龍寶,莫緒明,等.208例嬰兒和新生兒先心病心內直視手術后的處理[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5,26(11):613-615.
[3] 丁文樣,蘇肇伉.小兒心臟外科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607-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