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再論《金瓶梅》作者“大名士”說——從《金瓶梅》中李賀的一首引詩說起

      2016-01-31 04:57:35
      關(guān)鍵詞:金瓶梅

      楊 彬

      (東華大學,上海 201620)

      ?

      再論《金瓶梅》作者“大名士”說——從《金瓶梅》中李賀的一首引詩說起

      楊彬

      (東華大學,上海 201620)

      E-mail:bang2002@163.com

      摘要:《金瓶梅》是一部以仿擬其他文藝作品為創(chuàng)作特色的偉大小說,但是它在仿擬、引用“雅文學”如詩詞等素材的時候,卻并不是根據(jù)第一手的材料,而是根據(jù)引述這些詩詞的其他通俗文藝作品而進行仿擬、引用。第十一回中對于李賀詩歌《將進酒》的引用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督鹌棵贰返淖髡邔τ谡y(tǒng)詩詞等“雅文學”(以及真正的上層社會)的陌生,和他對于通俗文藝作品(包括中低層市民生活)的熟悉,使我們有理由質(zhì)疑:這樣的作者盡管不是持“集體創(chuàng)作說”者所稱的說書人群體,但恐怕也并非長期以來流傳的所謂“大名士”。

      關(guān)鍵詞:金瓶梅;李賀詩;雅文學;大名士;引用

      自從沈德符在他的《萬歷野獲編》提到《金瓶梅》的時候(《金瓶梅詞話》以下簡稱為《金瓶梅》,只在強調(diào)詞話本的時候才使用《金瓶梅詞話》),說他“聞此為嘉靖間大名士手筆”,就引來了后世無窮的猜測,而此前此后“紹興老儒”(袁中道《游居杮錄》)“巨公”(《金瓶梅》廿公跋)甚至直點其名懷疑為“明朝閑儒生盧楠”(見《金瓶梅》滿文本序言)等等的說法,也都似乎在佐證、加強沈氏的猜測。持《金瓶梅詞話》乃“集體創(chuàng)作說”者雖然并不認可此說,但堅信“個人創(chuàng)作說”的“金學”研究者們卻都從文獻資料等外證,到經(jīng)由文本細讀而得到的內(nèi)證,力求坐實沈德符們的猜測??上в捎谖墨I資料的匱乏,這已經(jīng)多達八十數(shù)人,幾乎都是明代知名文人的備選作者名單上的人名,始終處于加長的狀態(tài)。即使在最近的金瓶梅會議上,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使得金學界為之振奮,樂觀其成者認為距離認定作者只有一步之遙,但其實問題仍然多多。因為如果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金瓶梅》文本內(nèi)部,有許多問題仍然困擾著我們,使“大名士”說依然面臨著不小解惑的困難。總體而言,《金瓶梅》的作者是“大名士”或者有較高文學修養(yǎng)的高階層文人的說法還不宜被輕易認定。

      《金瓶梅》第十一回,西門慶梳籠李桂姐,在其家留連飲酒,小說寫道,有詩為證:

      瑠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珍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幙圍香風。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況是青春莫虛度,銀釭掩映嬌娥語,酒不到劉伶墳上去。

      此詩出自于李賀的《將進酒》。原詩作:

      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珍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屏繡幕圍香風。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與原詩對比,除了我們引詩時并未統(tǒng)一的繁簡字體或者皆可通用的字如“瑠璃鍾”和“琉璃鐘”、“真珠”和“珍珠”、“幙”與“幕”等不論,顯然有幾個明顯的異辭。這些異辭集中出現(xiàn)在原詩最后四句,準確地說,是從“青春”開始,四句全異,《金瓶梅》甚至比之原作少了一句“勸君終日酩酊醉”,只剩三句。而最后一句,《金瓶梅》把原詩的“土”,改為了“去”。一望而知是形近而訛(或許還值得一提的是,崇禎本《金瓶梅》此處甚至連“酒”字也省掉了),而另外兩句,“況是青春莫虛度,銀釭掩映嬌娥語”,考其句意,則原詩那種佳日無多,紅顏凋敝,故勸君更進一杯酒之意,幾乎就被改成了青春勵志之辭——還不要說這似是而非的句子明顯有欠通順。顯然,《金瓶梅詞話》此處所引,應非李賀原詩。那么,這段文字出在何處?

      初步的考察表明,《金瓶梅》里的許多此類詩詞,都是間接引用(我們把它稱為間接仿擬)。也就是說,它不是引用的第一手材料,而是引用的第二手、第三手甚至更等而下之輾轉(zhuǎn)抄引的材料當中引得,并且?guī)缀醵际莵碜云渌ㄋ孜乃囎髌返囊?。在查證此段間接引用文字時,同樣引用了此詩的《宣和遺事》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后者記徽宗私訪李師師家,顯露身份重開筵席后,有如下一段描寫:

      師師進酒,別唱新詞。天子甚喜,暢懷而飲。正是:

      瑠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很顯然,《宣和遺事》中的文字與李賀的原詩更加接近,而《金瓶梅》的引用,卻改動了最后四句,而所做改動也并沒有更加貼切其情節(jié),融入其自身當中,甚至還出現(xiàn)了從句法到詩意的可笑的錯誤。這讓我們十分困惑。不過,當我們翻開上引標稱“重刊宋本”的“士禮居叢書”本的《宣和遺事》時,似乎找到了答案,一下子豁然開朗。

      原來,《宣和遺事》中在“青春”的“春”字開始處換頁,將“青”與“春”字以下隔在了兩頁(圖1、2)。需要說明的是:士禮居叢書的刊刻年代固然是在清代,但刊刻者黃丕烈完全遵從著宋刊本的版式,事實上,他所藏的宋刊本原貌正是如此,上述引文也一字不差。所以附圖關(guān)于《宣和遺事》版面的描述對宋刊本同樣有效。

      圖1

      圖2

      一個合理的推測,應該是《金瓶梅》所抄引的李賀詩,乃正是抄自《宣和遺事》,而由于換頁,“春”以下的文字或因原書版殘缺,或因“春”以下漫漶不清,總之本行僅剩下了最后一句“酒不到劉伶墳上土”,故《金瓶梅詞話》的作者只得自行補足。而這一補,就現(xiàn)出了與原作的差異——不僅是文字修養(yǎng)上的差異,句意幾乎已經(jīng)與原作相反。這與“大名士”“巨公”們的手筆差距可真不是一點點大。經(jīng)過細心的查找,我們發(fā)現(xiàn)這兩句的句意與《金瓶梅》第四十六回李銘、王柱應西門慶要求所唱的一段“東風料峭”《好事近》的〔尾聲〕部分頗為相近:“醉教酩酊眠芳草,高把銀燈花下燒。韶光易老,休把春光虛度了。”(崇禎本《金瓶梅》按照它一貫的修編原則,并沒有引用此段曲詞)退一步說,即使《金瓶梅詞話》的抄引錯誤并非如我們所推測的那樣(平心而論,“土”字誤為“去”字更有可能是手民之誤或者其他的原因),但看上去對李賀原詩一無所知,而僅通過二手材料引用,還將原詩的四句省減了一句且改動后的詩意正相反,無論如何不會是“大名士”“巨公”甚至“老儒”的做派。

      在普遍缺乏可信的文獻資料的前提下,我們從內(nèi)部考察出來這樣的文本差異,給基本上是從外證入手而認定的所謂“大名士”創(chuàng)作了《金瓶梅》觀點,制造了不少論證上的困難。

      類似上述的文本內(nèi)證遠非一例。在歷代學人的考述下,《金瓶梅》各回所引詩詞曲賦等的來源,正在逐一被挖掘出來。這其中,周鈞韜先生的《金瓶梅素材來源》一書,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逐回詳細考證其素材來源,讓我們得以窺見《金瓶梅》以仿擬、改造素材而成書的寫作方式,也給我們提供了許多立論的材料。其對《金瓶梅》第一回卷首詞的考辨,就讓我們對于作者的身份問題再次產(chǎn)生了疑問。

      《金瓶梅詞話》卷首詞“丈夫只手把吳鉤”,據(jù)考證是宋人卓田的《眼兒媚·題吳小樓》。而周鈞韜《金瓶梅素材來源》的考索則說明,《金瓶梅》是“抄于《清平山堂話本》卷三《刎頸鴛鴦會》”而非后者所引卓田原詞。他論證說:“1. 《金》引詞與卓田原詞有六字之差,而與《刎》引詞只二字之差;2. 卓原詞用詞準確,如‘嘗觀項籍與劉季’,表示追憶甚恰,而《刎》改為‘君看’近似,而與‘嘗觀’,差之甚;3. 卓詞‘一怒世人愁’,表示項劉乃蓋世英雄,甚恰,而《刎》改為‘一以使人愁’,原意失且文理不通?!督稹犯臑椤粩M使人愁’,承襲《刎》篇之跡十分明顯。由此可見,《金》抄《刎》而非抄卓原詞。甚至可以推斷,《金》作者根本未見卓原詞,否則不會錯得如此離奇。此還可見出,《金》作者于詩詞之道,并不十分精通,書中不少詩作很不高明,可證筆者推斷之不誤?!盵1]3

      這與上述引用李賀詩詞的情形一樣,都不是直接引用原詩詞,而是引用了原詩詞的其他通俗小說,并且根本不知原詩(詞),對其原意也遠未真正理解,只能囫圇吞棗,似是而非。此外,周鈞韜書在對《金瓶梅》的第六回所引《水滸傳》詩詞之改動也發(fā)表同樣意見。在那里,一首被《金瓶梅》輾轉(zhuǎn)從《水滸傳》引來的《鷓鴣天》,居然不辨詞、詩,改為七律而仍沿用其詞牌名[1]42-43。這同樣“可證筆者推斷之不誤”。

      “大名士”當不至于粗疏不學如此吧。

      《金瓶梅》是一部以仿擬其他文藝作品為特征的小說。這里所謂的仿擬,在其他研究者那里也常用“鑲嵌”“抄襲”“摹仿”“引用”等等不同的理論術(shù)語來表述,大致都是指《金瓶梅詞話》從其他文藝作品中擷取部分現(xiàn)成詩句、唱詞或者整段的情節(jié)、故事入于自己故事、情節(jié)架構(gòu)中的做法,不過在本文看來,這些表述都各有其不同的側(cè)重,限于論題,此處不予深究,要說明的是,本文對于“仿擬”和“引用”的界定則略有異:前者是指在適應小說自身情節(jié)構(gòu)架的前提下,對前代或當代文藝作品中的相關(guān)對象——包括詩詞歌賦、語言表達、情節(jié)段落、人物形象等——加以變形、改造,以產(chǎn)生新的情節(jié)構(gòu)架,甚至新的文本意義;后者則僅是對一篇特定文藝產(chǎn)品(如詩詞、小曲)等的照抄使用,如同敘述語言中的“直接引語”,它經(jīng)常與情節(jié)無關(guān)。

      衡以此標準,則《金瓶梅》仿擬、引用其他文藝作品的現(xiàn)象當然不局限于上述幾回,其表現(xiàn)手法也是多種多樣。但就其仿擬、引用的對象而論,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它所仿擬、引用的對象,基本都是通俗文藝作品。這從弁于卷首的《欣欣子序》里羅列的“前代騷人”及其作品的名單即可見一斑:“盧景暉之《剪燈新話》、元徽(微)之《鶯鶯傳》、趙君弼之《效顰集》、羅貫中之《水滸傳》、丘瓊山之《鐘情麗集》、盧梅湖之《懷春雅集》、周靜軒之《秉燭清談》,其后《如意傳》《于湖記》……?!碑斎?,在這樣一部幾乎描繪了當時社會的全景圖像的大書而言,既有“奴佁之稽唇淬語”,也免不了“朝野之政務,官私之晉接”(謝肇淛語)的官場語言,作者要如實刻畫這些場面,尤其是接待蔡狀元、廷參朱太尉等情境中,自然也少不了對于“雅文學”的仿擬和引用。眾所周知,《金瓶梅》從內(nèi)容到敘述語言,都是典型的通俗文學。其大量使用的山東方言(即使有論者力辯其中含有、甚至主要是吳語或其他方言,終究也還是地方土白,與書面語雅俗有別)、俚語等白話口語,正是它被人嘖嘖稱奇之處。但在這些白話之中,卻也偶爾會有文縐縐的以雅言——文言詩詞或者雅詞麗句——為主體的敘述語言摻入其中。只是細觀其文,卻又會令人忍俊不禁,因為這些“雅言”,幾乎無一例外是仿擬、引用其他通俗文藝作品,并且生硬地插入其自身文本中,頗讓人有“水土不服”的感覺。

      《金瓶梅詞話》第二十七回“金蓮大鬧葡萄架”的一段淫穢描寫,被普遍認為乃是仿擬《如意君傳》武后與薛敖曹在室外挹香亭的一段交合情節(jié)而來。在不厭其詳?shù)赜浭隽送谑彝馍涎莸呐私鹕徟c西門慶的狂暴性愛活動之后,一向滿口俚語村言(盡管這些語言是那么的生動活潑,又富于生活情趣)的潘金蓮居然對西門慶如此告誡并抱怨說:“今后再不可這般所為,不是耍處,我如今頭目森森然,莫知所之矣?!痹谶@里,《金瓶梅》完整保留了《如意君傳》的語言——武后“乃視曹低語曰:‘且勿動!我頭目森森然,莫知所之?!?(著重號為筆者所加)——在全篇潑辣生動的白話體的人物語言中,金蓮口中殘留的文言顯得十分刺目。

      第五十九回,西門慶初會鄭愛月,作者極盡刻畫鄭愛月的房內(nèi)陳設:

      但見瑤窗素紗罩,淡月半浸;繡幕以夜明懸,伴光高燦。正面黑漆鏤金床,床上帳懸?錦,褥隱華裀;旁設褆紅小幾,博山小篆靄沉檀;樓鼻壁上,文錦囊象窯瓶,插紫筍其中。床前設兩張繡甸矮椅,旁邊放對鮫綃錦帨。云母屏,摹寫淡濃之筆;鴛鴦榻,高閣古今之書。西門慶坐下,但覺異香襲人,極其清雅,真所謂神仙洞府,人跡不可到者也。

      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這樣的房間恐怕只有崔鶯鶯等相府小姐們才適合居住吧,而《金瓶梅》里,在“這人跡不可到者”的房間里住著的卻偏偏是一個以“棄舊迎新為本,趨炎附勢為強”的“院里”的妓女!用這樣的麗辭(雖然也擺脫不了通俗的身份)來形容鄭愛月這樣的一個“女娘”,談不上“唐突佳人”,反倒一不小心就唐突麗句了。

      上述充斥著套語和賣弄的文辭雅言,與全篇俚俗而生動的風格似乎格格不入,其來歷也頗可令人生疑。梅節(jié)先生的考述表明,原來其出處就是出現(xiàn)在明代中前期、在欣欣子序里被稱為盧梅湖所做的《懷春雅集》,而在仿擬上述作品的時候,《金瓶梅》中還出現(xiàn)了不少的異文。這段文字,連同第七十七回,西門慶踏雪訪愛月的時候,在愛月房中墻上看到的那幅《愛月美人圖》,上面赫然題寫著三泉先生的題詞——“有美人兮迥出群”的七言詩,也都是自《懷春雅集》中仿擬得來。只是,相對于原作中才子佳人的懷春情事,較之惡俗得多的嫖客與妓女之間的骯臟生意,與這樣的雅言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了。

      《金瓶梅》中偶見的“雅”,當然更多還是對于詩詞的仿擬和引用。晏幾道的詞《鷓鴣天》“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在夢中”,在《金瓶梅》中被竄改使用于西門慶和李瓶兒偷情的不堪之事:“情濃胸緊湊,款洽臂輕籠。剩把銀釭照,猶疑是夢中。”簡直像是糞里插花,不倫不類。對于上述這部《懷春雅集》,《金瓶梅》也沒有放過充斥其間的那些并不高明的詩詞,但并不忠實的引用和與自身情節(jié)系統(tǒng)并不契合的仿擬,讓《金瓶梅》并沒能真正有向“雅”的提升,反倒是留下了更多的把柄,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仿擬者——《金瓶梅》作者的文化底子。

      梅節(jié)先生對于《金瓶梅詞話》仿擬的《懷春雅集》的全部二十一首詩都做了認真的校勘,并且從“生硬代入 比擬不倫” “不解原書 隨意竄改”“其他引詩 過失相同”“腹笥不豐 隨意引用”等幾個方面數(shù)說了《金瓶梅》在仿擬、引用這些詩詞時的粗疏鄙陋、不倫不類之處,對作者的身份也做出了這樣的推測:“這種連續(xù)引用同一作品的現(xiàn)象,反映詞話作者對雅文學即正統(tǒng)文學,似乎腹笥不豐,未能博覽廣采,擇最貼切的引用,而是逮著南瓜吃南瓜,逮著茄子吃茄子?!盵2]71《懷春雅集》《鐘情麗集》等文言小說是否可稱為“雅文學”,概念上尚需要進一步討論——事實上,明人高儒《百川書志》就鄙稱它“不為莊人所取”,顯然在當時就不被視為“雅文學”。但即使對這些接近于“通俗”的文言小說,《金瓶梅》的作者都顯得“腹笥不廣”,那么即使我們并不認同梅先生視《金瓶梅》作者為“‘打談的’(說書人)”,也懷疑梅先生能否僅憑《金瓶梅詞話》大量“襲用、竄改《懷春雅集》的詩文”,就能達到“證明詞話作者不可能是鉅公大名士”[2]74的目的,但《金瓶梅》作者那難以確指的“大名士”的身份,至少可以再次受到合理的質(zhì)疑了。

      與《金瓶梅》仿擬、引用“雅文學”的情形恰成對照的是,小說在引述通俗文藝作品的時候,卻是顯得游刃有余,得心應手。固然,在對諸如《雍熙樂府》《詞林摘艷》里所記載的散套、小令的引用,《金瓶梅》也時有訛誤,時見異文,但對于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形象刻畫、敘述語言等等,都不構(gòu)成不和諧的影響,并不像它對雅文學的引用所造成的結(jié)果那樣。而它在仿擬或引用這些通俗文體時的使用范圍也是極廣:有的以之抒情(像充斥其中的回前詩詞等等);有的以之反諷(如第八十回,應伯爵等一干“兄弟”請水秀才為西門慶所做的祭文,全篇以西門慶之陽物為祭奠對象,明顯是對傳統(tǒng)祭文的“戲擬”);有的嚴肅而痛心(如李瓶兒痛失官哥后所唱的《山坡羊》);有些卻意在調(diào)節(jié)氣氛,如同戲曲作品中的“蒜酪”,甚至不惜破壞全書那種悲劇氣息(如趙太醫(yī)、接生婆蔡老娘等的出場白,比較準確地仿擬自李開先《寶劍記》,完全是插科打諢的鬧劇風格);還有的只是“以曲代言”,如同戲曲作品那樣,以曲詞代替小說中的人物語言(大量出現(xiàn)于后二十回中,如第八十二回金蓮與經(jīng)濟茍合之后二人互唱小曲,第八十九回吳月娘與孟玉樓給西門慶上墳時之哭訴,以及第九十三回陳經(jīng)濟在冷鋪中對眾花子自述身世時所唱的《粉蝶兒》套曲等等皆是)。而全書中最精彩的引述,莫過于第五十二回因應伯爵不斷插科打諢而變異了的李桂姐演唱的那段曲詞:

      笑了一回,桂姐慢慢才拿起琵琶,橫擔膝上,啟朱唇,露皓齒,唱了個《伊州三臺令》:

      思量你好辜恩,便忘了誓盟,遇花朝月夕良辰,好交我虛度了青春。悶懨懨,把欄桿憑倚,凝望他怎生全無個音信?幾回自將,多應是我薄緣輕。

      〔黃鶯兒〕

      誰想有這一種,(伯爵道:“陽溝里翻了船,后十年也不知道?!?減香肌,憔瘦損;(伯爵道:“愛好貪他,閃在人水里?!?鏡鸞塵鎖,無心整。脂粉輕勻,花枝又懶簪;空教黛眉蹙破春山恨。(伯爵道:“你記得說,接客千個,情在一人,無言對鏡長吁氣,半是思君半恨君。你兩個當初好,如今就為他耽些驚怕兒也罷,不抱怨了!”桂姐道:“汗邪了你,怎的胡說!”)最難禁,(伯爵道:“你難禁,別人卻怎樣禁的?”)譙樓上畫角,吹徹了斷腸聲!(伯爵道:“腸子倒沒斷,這一回來,提你的斷了線,你兩個休提了?!北还鸾惚M力打了一下,罵道:“賊們?nèi)恋?,今日汗歪了你,只鬼混人的!?

      〔集賢賓〕

      幽窗靜悄月又明,恨獨倚幃屏。驀聽的孤鴻只在樓外鳴,把萬愁又還題醒。更長漏永,早不覺燈昏香盡眠未成,他那里睡得安穩(wěn)?(伯爵道:“傻小淫婦兒,他怎的睡不安穩(wěn)?又沒拿了他去,落合的在家里睡覺兒里。你便在人家躲著,逐日懷著羊皮兒,直等東京人來,一塊石頭方落地。”桂姐被他說急了,便道:“爹,你看應花子來!不知怎的,只發(fā)訕纏我!”伯爵道:“你這回才認得爹了?”桂姐不理他,彈著琵琶又唱)

      〔雙聲韻〕

      思量起,思量起,怎不上心。(伯爵道:“揉著你那癢癢處,不由你不上心?!?無人處,無人處,淚珠兒暗傾?!?伯爵道:“一個人慣溺床,那一日,他娘死了,守孝,打鋪在靈前睡,晚了,不想又溺下了。人進來看見褥子濕,問:‘怎的來?’那人沒的回答,只說:‘你不知,我夜間眼淚打肚里流出來了?!秃湍阋话?,為他聲說不的,只好背地哭罷了?!惫鸾愕溃骸皼]羞的孩兒,你看見來?汗邪了你哩!”)“我怨他,我怨他,說他不盡;(伯爵道:“我又一件說,你怎的不怨天,赤道得了他多少錢?見今日躲在人家,把買賣都悮了!說他不盡,是左門神白臉子,極古來子。不知道甚么兒的,好哄他?!?誰知道這里先走滾。(伯爵道:“可知拿著到手中,還飛了哩!”)自恨我當初,不合地認真!(伯爵道:“傻小淫婦兒,如今年程在這里,小歲小孩兒出來,也哄不過,何況風月中子弟,你和他認真?你且住了,等我唱個《南枝兒》你聽:‘風月事,我說與你聽,如今年程,論不得假真,個個人古怪精靈,個個人久慣老誠。倒將計活埋,他瞎缸暗頂。老虔婆只要圖財,小淫婦兒少不得拽著脖子往前掙!苦似投河,愁如覓聲。幾時得把業(yè)罐子填完,就變驢變馬也不干這個營生!’”當下把桂姐說得哭起來了。被西門慶向伯爵頭打了一扇子,笑罵道:“你這斷了腸子的狗材,生生兒吃你把人就歐殺了!”因叫桂姐:“你唱,不要理他?!敝x希大道:“應二哥,你好沒趣,今日左來右去,只欺負我這干女兒!你再言語,口上生個大疔瘡!”那桂姐半日拿起琵琶又唱)

      〔簇御林〕

      人都道他志誠,(伯爵才待言語,被希大把口按了,說道:“桂姐,你唱,休理他!”李桂姐又唱道。)卻原來廝勾引,眼睜睜,心口不相應。(希大放了手,伯爵又說:“相應倒好了,弄不出此事來了。心口里不相應,如今虎口里倒相應。不多,也只兩三炷兒。”桂姐道:“白眉赤眼,你看見來?”伯爵道:”“我沒看見?在樂星堂兒里不是?”連西門慶,眾人都笑起來了。)山盟海誓,說假道真,險些兒不為他錯害了相思??!(伯爵道:“好保蟲兒,只有錯買了的,沒有錯賣了的。你院中人,肯把病兒錯害了?”)負人心,看伊家做作,如何交我有前程?(伯爵道:“前程也不敢指望他,到明日,少不了他個招宣襲了罷!”)

      〔琥珀貓兒〕

      日疏日遠,再相逢,枉了奴癡心寧耐等。(伯爵道:“等到幾日?到明日東京了畢事,再回爐也是不遲?!?想巫山云雨夢難成,薄情,猛拚今生,和你鳳拆鸞,鳳拆鸞!

      〔尾聲〕

      冤家下得忒薄幸,割捨的將人孤另,那世里恩情,番成做話餅!

      括號中都是應伯爵等人在演唱過程中的插話。李桂姐所唱的這首《伊州三臺令》,本是抄自于明代曲選集《詞林摘艷》,但作者卻一改其他段落里對現(xiàn)成曲詞大段抄錄的習慣(其中異文也自不少),而是抓住人物形象與心理,對曲詞本身及演唱過程進行了藝術(shù)的再創(chuàng)造,把這段唱詞及其演唱過程融入了故事情節(jié)的進展中,成為作者構(gòu)思情節(jié)的一個有效方式。且使原本不到400字的散曲,由于應伯爵的插科打諢,竟然衍生為1 500多字,當然也把演唱時間拖長了幾倍,增加了情節(jié)的延展性,更生動地表現(xiàn)出應伯爵的幫閑天賦——他如“肚里蛔蟲”一般知曉西門慶對桂姐瞞著他接客王三官深懷不滿,才會如此讕言。結(jié)合唱者聽者的不同反映,小說同時刻畫出了幾個人物的形象,并深探到他們各自的內(nèi)心世界。而從整段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看,作者寫來也是極盡變化,不呆不板。應伯爵接著李桂姐的唱詞打岔,有時是曲解詞意,有時是講個笑話,甚至還止住李桂姐的演唱,自己插入另一支小曲,說中了李桂姐的心事,讓她不由得哭了起來。一段小小的曲詞演唱,不是平鋪直敘地寫出,而是枝節(jié)橫生,千變?nèi)f化,讓讀者讀來意趣盎然,而不會感覺單調(diào)乏味。這在大量引用、抄錄詩詞、散曲的中國古代小說中還不多見。雖然在《金瓶梅》中也不過僅此一見,但作者那巧妙的引用和運用仿擬材料的嫻熟、高妙手法,還是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出色地表現(xiàn)出他對于通俗文藝作品是如何熟悉且善于把握的特點——特別是在看到他引用“雅文學”的笨拙之后。

      以上所論,多少有些像我們剛剛對梅節(jié)先生的論斷所作出的判斷,僅僅憑著《金瓶梅》的作者對“雅文學”的不精審甚至不倫不類的引述,以及對俗文學如魚得水得心應手的運用,就斷言作者絕非“鉅公大名士”,多少有些草率。但反向而論,若不忽略這些問題,而試圖論證作者就是某“鉅公大名士”,也非易事。事實上,除此之外,《金瓶梅》的文本中還包含有許多的證據(jù),對本文所論提供著有力的支撐,給“鉅公大名士”之說設置了更多的障礙。

      “大名士”改造、創(chuàng)作類似的通俗文藝作品固然并不足為奇,但在運用雅俗文學時表現(xiàn)出來的如此鮮明的對比,沒辦法不讓我們對于作者的身份產(chǎn)生懷疑。

      比如,從小說對于宴會食單的描寫上,似乎就可見出作者的寒酸:在西門院內(nèi),或者在如王六兒等“小戶人家”的宴席上,對于酒水菜肴的描寫不厭其詳,舉不勝舉。隨手摘引小說第三十四回所記的一次普通午餐:“先放了四碟菜果,然后又放了四碟案鮮:紅鄧鄧的泰州鴨蛋,曲彎彎王瓜拌遼東金蝦,香噴噴油炸的燒骨,禿肥肥干蒸的劈曬雞。第二道又是四碗嗄飯:一甌兒濾蒸的燒鴨,一甌兒水晶膀蹄,一甌兒白炸豬肉,一甌兒炮炒的腰子。最后才是里外青花白地磁盤,盛著一盤紅馥馥柳蒸的糟鰣魚,馨香美味,入口即化,骨刺皆香?!笨芍^形色兼?zhèn)?,不厭其詳;而一旦涉及皇宮貴族的筵宴甚至寫到西門慶入京之后所經(jīng)的宴席,對那食單就只能是泛泛而論,與前者之細密翔實有著明顯的不同。僅在第七十回寫西門慶進京“庭參朱太尉”的過程中,就有翟謙、何太監(jiān)、何千戶三次宴請西門慶的描寫,但飲食描寫則簡略至約等于無,像“不一時,安放桌席端正,就是大盤大碗,湯飯點心一齊拿上來,都是光祿烹炮美味,極品無加”?!白郎显S多湯飯肴品,拿盞箸兒來安下”。“何千戶又是預備飯食,頭腦小席,大盤小碗,齊齊整整……”這哪還有一點此前描寫的生動、逼真?一旦走出清河縣城,涉及對于真正上層社會的摹寫,就顯出了作者的寒酸,似乎不知從何落筆。黃霖先生曾舉《紅樓夢》與《金瓶梅》關(guān)于宴會食單描寫的“雅”和“俗”,力證二書品格的雅和俗,在我們看來,其根本原因乃是二書作者出身的社會階層不同:曹雪芹出自豪門貴族,自幼鼎鳴玉食,飫甘饜肥,其所經(jīng)歷,自是普通大眾所不能及,故其筆下食飲如螃蟹鲞不僅令劉姥姥嘆為觀止,一般讀者讀之也頓覺眼界大開;而地位遠非“大名士”之高的《金瓶梅》作者則與普通大眾所見相同,對真實的富豪家居生活并不甚了了,反映在小說中,其所描寫僅止蜻蜓點水,浮泛簡略,根因就在于他本來就不具有他要描繪的生活經(jīng)驗而已。

      類似的問題其實還有很多,但限于論題,我們在這不便多所展開,正面的立論只能留待另文再加詳釋。

      《金瓶梅》的作者問題,可謂中國小說史上最難最大的一樁懸案。而遍觀世界文壇,類似這樣在作者問題上聚訟紛紜的公案尚有不少。比如西方文學的源頭,《荷馬史詩》,這兩部題名即昭示出作者乃是荷馬的史詩——包含《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圍繞著荷馬之有無,在西方世界引起了長時期的爭論。而了解他們對于這一相似問題的處理,或會成為我們解釋中國小說史上斯芬克斯之謎的“他山之石”。

      西方文學史對于荷馬之身份——像我們對于《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大名士”,還是其他——歷來有兩派意見:一派以荷馬為不同時期的多個人,荷馬史詩則是由多個不同時期形成的詩篇片段連綴而成,這被稱為“分辨派”(Analysts),或者“小歌派”(Unitarians);另一派以荷馬為單一天才作者的,同時認為荷馬史詩出于一人之手的,史稱“統(tǒng)一派”[3]。 不難看出,前者類似《金瓶梅》的“集體累積創(chuàng)作成書說”,后者則是“個人創(chuàng)作說”的荷馬史詩版本。20世紀30年代,哈佛大學的古典學者米爾曼·帕里(M.Parry,1902—1935年)和他的學生和合作者艾伯特·洛德(A.B.Lord,1912—1991年),共同開創(chuàng)了“帕里─洛德學說”(也叫“口頭程式理論”)。他們對于荷馬史詩問題的討論和結(jié)論對于類似《金瓶梅》等古代小說的形成、成書過程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朝戈金先生對這一學說的展開及其對荷馬身份研究過程的描述作過如下的說明:這對師生,帕里和洛德,“通過精心設計的田野調(diào)查手段和方法,他們得出許多意味深長的結(jié)論,其核心是:史詩歌手決不是逐字逐句背誦并演演述詩作品,而是依靠程式化的主題、程式化的典型場景和程式化的故事范型來構(gòu)造故事的。同理,堪稱巨制的荷馬史詩也就不可能是個別天才詩人靈感的產(chǎn)物,而是一個偉大的民間口頭演述傳統(tǒng)的產(chǎn)物?!彼麄兊暮罄^者,同為哈佛大學的格雷戈里·納吉(Gregory Nagy 1942—)在《荷馬諸問題》(Homeric Questions)也說道:“鑒于在文本性與口頭詩歌傳統(tǒng)的某些演進模型之間已彰顯出堅實的平行對應關(guān)系,我一直在堅持論述的是:荷馬史詩作為文本的定型問題可以視作一個過程,而不必當作一個事件。只有當文本最終進入書面寫定之際,文本定型(text-fixation)才會成為一個事件。……史詩的荷馬傳統(tǒng)為這樣的文本化提供了一個例證:在創(chuàng)編、演述和流布的演進過程中,史詩的荷馬傳統(tǒng)按其自身的再創(chuàng)編模式,呈現(xiàn)出流變性越來越弱而穩(wěn)定性越來越強的特征,隨時間的推移而緩慢地向前發(fā)展,直至一個相對靜止的階段。我們可以將這一相對穩(wěn)定的階段歸結(jié)為一個史詩吟誦人的時代(an era of hapsōidoí)”[4]。對《荷馬史詩》這樣極具文化與文學重要價值和意義的作品,洛德斷言:“荷馬史詩的創(chuàng)作者是一位口頭詩人?!盵5]

      在我們看來,《金瓶梅》的創(chuàng)作和寫作,與之有著相似的過程——都是演述自前代偉大的文學傳統(tǒng),包括口頭的戲曲、說唱藝術(shù)以及書面通俗文學作品,但依照作者的獨立意志進行再創(chuàng)編而逐漸定型、完成(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仿擬”)。這一過程漫長,甚至會是許多歲月。誠然,對《金瓶梅》做這樣的認識還需要更多的材料和引入更合理的論證方法,但既然洛德等人對于歷來堪稱偉大且署有主名的荷馬史詩的作者都做出這么斬釘截鐵地“口頭詩人”的認定,那么,我們又憑什么可以認為像《金瓶梅》這樣堪稱“偉大”(盡管不掩其“瑕玼”),其成書定型也經(jīng)過了較長且也復雜過程的作品就一定是某“大名士”所為?

      參考文獻:

      [1]周鈞韜.金瓶梅素材來源[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2]梅節(jié).從套用竄改《懷春雅集》詩文看《金瓶梅詞話》的作者[M]// 梅節(jié).瓶梅閑筆硯——梅節(jié)金學文存[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8.

      [3]李賦寧.歐洲文學史:第1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11.

      [4]朝戈金.從“荷馬問題”到“荷馬諸問題”[N].中華讀書報,2009-03-11(09).

      [5]洛德.故事的歌手[M].尹虎彬,譯.北京:中華書局,2004:204.

      [責任編輯王曉雪]

      IsTheGoldenLotusAuthored by a Great Celebrity?

      Inspired by a Piece of Parodied Poem

      YANG Bin

      (DonghuaUniversity,Shanghai201620,China)

      Abstract:While The Golden Lotus has earned the reputation for parodies, the works parodied (such as poems from the Tang to Ming dynasties) are not the first hand material, instead, they are from a secondary source: the light literature, as is showed in chapter 11 in which Invitation to Wine—a poem by Li He—is quoted. The author of The Golden Lotus was unfamiliar with the elegant literature, such as poetry (and even the real life of upper society), while familiar with the light literature (including the life of townspeople in the bottom society), which justifies our hypothesis: even though the novel was not authored by a storyteller group, as some scholars have believed, it could hardly be written by a so-called “great celebrity” as widely believed for long.

      Key words:The Golden Lotus; poetry of Li He; elegant literature; great celebrity; parody

      中圖分類號:I207.4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79(2015)04-0477-08

      作者簡介:楊彬(1970—),男,山東泰安人,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小說研究。

      收稿日期:2015-08-12

      猜你喜歡
      金瓶梅
      《金瓶梅》里的水產(chǎn):餐桌上的游龍戲鳳(下)
      美食(2022年5期)2022-05-07 22:27:35
      發(fā)掘消失的明代曲藝——《金瓶梅詞話》所載明代曲藝探賾
      文學與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 06:21:26
      張涌泉《<金瓶梅>詞語校釋》手稿
      從“影寫法”看《紅樓夢》對《金瓶梅》的繼承與超越
      紅樓夢學刊(2020年2期)2020-02-06 06:14:24
      《紅樓夢》與《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讀
      明清小說從欲到情的動態(tài)演變*——從《金瓶梅》到《紅樓夢》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6:20
      贊助人的隱身:《金瓶梅》首部英文全譯本的副文本研究
      翻譯界(2018年2期)2018-03-05 07:55:22
      《金瓶梅》與《紅樓夢》的“色空”闡釋——從“子虛之死”到“賈瑞之死”說起
      淺析《金瓶梅》中男權(quán)社會的畸形狀態(tài)
      人間(2015年23期)2016-01-04 12:47:42
      簡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時代特征
      短篇小說(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1
      砚山县| 安康市| 尖扎县| 怀仁县| 忻州市| 通道| 图片| 三门县| 龙江县| 沐川县| 平利县| 麻江县| 莫力| 温泉县| 扶余县| 湘乡市| 永吉县| 新田县| 巧家县| 临武县| 曲水县| 涪陵区| 尚志市| 桦甸市| 内黄县| 珠海市| 宁南县| 商河县| 砀山县| 万年县| 东宁县| 平谷区| 台中县| 永平县| 天长市| 荣成市| 洞头县| 五台县| 杭锦旗| 日喀则市| 佛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