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生
(1.南開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071;2.寶雞文理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
經濟學視野之下的語言學
王紅生1,2
(1.南開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071;2.寶雞文理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E-mail: xjwanghongsheng@sohu.com
摘要:歷史上,語言學長期受到其他學科的影響,如現代語言學的創(chuàng)始者索緒爾就是在經濟學視野下對語言學加以審視的,這種做法至今也是別具一格。他認為,經濟學和語言學有諸多相似之處,都是研究價值的學問。但是,索緒爾的語言價值理論并不是照搬經濟學原理,而是立足語言這個對象,充分考慮到語言的特殊性。語言價值理論是索緒爾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遺產,是我們科學分析語言成分的一把利器。
關鍵詞:經濟學;語言學;商品價值;語言價值
一、引言
語言學在歷史上長期受到其他學科的影響。比如,古希臘學者就是從哲學或邏輯學出發(fā)來研究語言問題的,17世紀的波爾·洛瓦雅爾的“普遍唯理語法”及當今的語言學還都能看到這種影響的影子。又如,19世紀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產生也取決于當時生物學的進展,即達爾文進化論對科學的廣泛影響?,F代語言學的發(fā)展更與其他學科的發(fā)展密不可分,不同的學者或流派都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心理科學等科學的進展中吸取一些理論方法,給自己的語言學理論注入新的理念和精神。這些理論方法在語言學領域的應用不但構成了各種語言學的基本特征和內核精神,而且還使現代語言學呈現出個性鮮明、質地深厚的面貌特征。可以說,要科學地評價各種語言學的得與失,不聯系這些語言學的學科背景顯然是達不到目的的。
任何學科的發(fā)展都不是孤立的,從別的學科汲取養(yǎng)分來推動目標學科的發(fā)展,是科學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可是,一門學科關注和吸收其他學科的理論方法決非盲目和任意,它受制于相關學科研究對象的相似性。如果兩種學科的研究對象本質不同,這兩種學科中的一種學科向另一種學科吸收借鑒理論方法的益處便不大,相反還會扭曲目標學科的研究對象,進而得出錯誤的結論。比如,語言和邏輯不是一回事,古希臘學者將哲學或邏輯學的觀念強加給語言(如流傳至今的“主語”“賓語”“謂語”等語法分析概念),被布龍菲爾德批評為是 “冒牌的常識”且“極為膚淺”[1]。歷史比較語言學把語言和生物看作為有機體,但這種類比后來被證明是錯誤的。語言畢竟屬社會現象,而生物屬自然現象,將生物學的規(guī)律用在語言身上,勢必不合事實。比如,物種進化基本呈現為直線式分化變異,比較語言學家把這種特征也錯誤地移植到了語言歷史身上,以為語言在歷史序列中也呈現為一分二、二分四等直線式分化發(fā)展的趨勢。但它遇到語言接觸這種被視作空間演變方式的理論觀點,其缺陷便暴露了出來。再如,語言類型學的目標是從世界存在的大量語言中發(fā)現共性,但要掌握所有的語言顯然不可能。為克服這個困難,類型學家采取的辦法是對世界的語言“取樣”,以“樣品”為代表來研究語言的“共性”[2]。類型學家對這個辦法很自信。我們說,像鐵礦石這種自然物質的化學屬性可以取“樣品”實驗并在實驗室得出,但語言和鐵礦石不是一回事,以“取樣”的方式來研究語言的共性勢必掛一漏萬?,F代自然學科對語言學有深刻的影響,不過我們得時時提防那些跟語言這個對象的錯誤類比。
明確語言這個對象是現代語言學之父、瑞士語言學家費爾迪南·德·索緒爾的功績。他從復雜的言語活動或說話中離析出語言和言語這兩種實質不同的對象,把語言作為語言學的研究對象。作為極其看重語言本體的語言學家,索緒爾跟別的語言學家一樣,也不排斥其他學科對語言學的重要作用,只是他跟一般的語言學家有所不同而已。索緒爾吸收其他學科的成果非常謹慎,他關心的是語言這個對象與其他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否具有實質的相似性,只有從那些跟語言這個對象有實質相似的對象的學科中汲取理論方法,才能對語言學有更大的幫助。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中,我們看到索緒爾尤其重視經濟學對語言學的重要作用和啟示。本文對索緒爾從經濟學的視角研究語言這個對象做專門討論,我們相信這是件很有益的工作。
二、語言這個對象及其構成成分的屬性
要研究索緒爾為何重視從經濟學吸取理念來審視語言問題,先得對語言這個對象的基本狀況進行了解。只有真正地立足于語言這個對象,我們在研究語言問題時,面對別的學科取得的成就,才知道什么對語言學有用,什么對語言學意義不大。語言這個對象并非感官上能直接觀察到,如上文提到的,索緒爾是從復雜的言語活動中提取出來的。這是索緒爾語言學的第一項工作,即“找”語言(設法把語言這個實體真正抓住)。找到和抓住了語言這個實體,接下來就是研究語言本身。索緒爾的辦法是先搞清語言這個對象的本質,因為別的問題都是由這個本質派生和規(guī)定的。
事物有體、用之別,這兩方面既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語言也有體、用之別,語言之體就是語言本體,即索緒爾所講的語言這個對象自身,語言之用是對語言的使用。論述語言的本質,可從這兩個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比如我們常說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實則是從語言之用說起的。索緒爾論述語言本質是從語言本體說起的,他認為語言的本質是關系,即“在語言狀態(tài)中,一切都以關系為基礎的”[3]170。這意味著每種語言都是由它的構成成分之間發(fā)生關系并相互作用而結成的整體。這跟語言學的原子主義觀點根本不同。原子主義把語言看作是由眾多單元或原子(比如詞)匯合成的集合體,看作為指代不同事物的命名集。有關索緒爾語言本質的思想及對原子主義觀點的說明,可見王紅生的論述[4]。這兩種對立的語言觀帶來了兩種對立的方法論原則:原子主義研究語言問題的辦法是從單元或原子出發(fā),把單元或原子看作是預定的,并把這些單元或原子看作是研究語言其他問題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所謂的語言“體系”無外乎是這些單元或原子組織安排的結果。索緒爾語言學就是從語言關系或“體系”出發(fā),把單元或原子看作成非預定的。類似語言構成成分等語言的其他問題都是由語言關系所決定和規(guī)定的。
一種語言不是由單一或少數的成分組成的,而是由一系列眾多的、可切分的、能相互區(qū)分的成分組成的,這些成分或是語音成分,或是意義成分,或是語法成分,等等。這些眾多的成分保證了人類使用語言這個工具能夠表達豐富、廣闊、深刻的思想感情,僅憑這一點,動物的交際工具便無法與之相比(動物交際的形式往往單一、簡單、整體,表達的內容固定、刻板、有限)。語言的特性由眾多的能相互區(qū)分的成分構成,這些特性被索緒爾形象地稱為“人類天賦的”[3]31。語言是由一系列不同成分通過關系而結成的整體,研究這些構成成分自然是語言的核心問題。對原子主義語言學來說,研究語言成分遇到的阻礙要少得多,它會把語言等同于別的由許多已經預備好的“零件”構成的物件,而這些“零件”則是擺在人們面前用以組裝的?,F行教科書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即將語言的詞匯比作是“建筑材料”,認為語法是用來組織這些材料的規(guī)則。將詞匯比作“建筑材料”,實則是原子主義語言觀的體現,因為建筑材料,如水泥、磚塊、鋼筋等是預先準備好的,房屋是用這些準備好的材料建造起來的??墒?,依索緒爾語言本質是關系的觀點,分析一種語言的成分要比原子主義的觀點復雜得多。這意味著語言關系是第一性、語言成分是第二性的,語言成分并非預定,要靠一套發(fā)現程序從語言中分離出來。決定語言成分的是關系,而關系又決定著語言成分的屬性。
客觀世界存在著不同對象,這些對象不僅具有自己的性質,如形狀、顏色、動作、好壞、美丑等,還與別的對象發(fā)生著關系,如大于、相等、對稱、交換等。邏輯學將一個對象的性質和這個對象與別的對象的關系統(tǒng)稱為這個對象的屬性。依索緒爾的理論,語言這個對象包含兩種異質對象,一是聲音,一是意義。純粹的聲音是語音生理學或物理音響學的研究對象,純粹的意義是哲學或邏輯學的研究對象。語言將這兩種異質東西融合組織在自己的體系中,但用來發(fā)揮它們效能的卻是關系。這包括兩種向度關系:一是聲音和意義的異質關系,它們通過關系結合成一個個語言符號,這種關系為符號內部關系;二是聲音和聲音、意義和意義、符號和符號等的同質關系,這些關系表現為符號外部關系。假如用F代表語言符號,用S代表聲音,用Y代表意義,用F1、F2、F3等表示語言個別符號,分別用S1、Y1表示F1的聲音和意義,用S2、Y2表示F2的聲音和意義,用S3、Y3表示F3的聲音和意義,等等。符號串F1+F2+F3……包含的各種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語言各類成分關系圖
由圖1可以看出,圍繞著聲音和意義,語言存在異質、同質兩種不同關系,如符號F1的聲音和意義S1、Y1,F2的聲音和意義S2、Y2,F3的聲音和意義S3、Y3等,都是異質關系。聲音和聲音之間如S1、S2、S3等,意義和意義之間如Y1、Y2、Y3等,符號和符號之間如F1、F2、F3等,都是同質關系。這樣,語言的各類成分,如聲音、意義、符號等,全置于關系當中,且每一種成分的屬性則是由環(huán)繞在它周圍的關系決定的。因此,語言的聲音屬性不是生理或物理的,意義屬性不是哲學或邏輯學的,而是由語言關系決定的關系屬性。
索緒爾對語言成分的這種理解,是對19世紀歷史比較語言學的一次徹底革新,后者的根本缺陷在于采取“原子主義”“孤立主義”的辦法來看待語言問題,研究的對象只是語言的“碎片”(忽視了這些“碎片”的關系屬性),這是索緒爾為什么走一條跟歷史比較語言學完全不同道路的最重要原因[5]。這種轉變對現代語言學意義重大,正如Culler評價的,“現代語言學富有革命性的關鍵在于,索緒爾堅持把關系和關系系統(tǒng)放在首位”[6],研究的重心“從研究實體轉向了研究關系。是關系創(chuàng)造和定義了實體,而不是相反”[6]。為深入論述這種觀點,索緒爾從經濟學的視野審視語言問題,從經濟學那里引入“價值”這個觀念,提出了著名的語言價值理論。一些現代學者也清醒地認識到了價值是“索緒爾語言學說的體系中具有樞紐性意義的概念之一”[7]。因此,價值理論在索緒爾的理論中占有關鍵位置,是對語言結構最根本問題的提煉[8]。
三、商品價值與語言價值
“價值”是經濟學論述商品的重要概念,價值理論是構成經濟學理論的重要基石。為什么商品交換中諸如“五張床=一間房子”“一間房子=若干貨幣”等,個中道理起初并不為人知曉。經濟學確立“價值”這個觀念后,把不同商品之間的交換歸結為價值交換,這是經濟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轉變。商品價值分為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而價值則由勞動決定。勞動分為兩種,一是抽象勞動,一是具體勞動,抽象勞動決定商品的交換價值,具體勞動決定商品的使用價值。交換價值是商品和商品之間的關系,使用價值則是人和商品的關系。經濟學主要研究交換價值,這是因為對于琳瑯滿目的商品來說,這些商品有各自特定的使用價值,沒法用統(tǒng)一的標準將這些價值統(tǒng)一起來,如一支筆和一臺電視機,前者用于寫東西,后者用于看節(jié)目,我們很難評價“寫東西”和“看節(jié)目”誰的價值更高,其評價也因人而異。
對具體商品來說,它的交換價值不是顯現的,既看不見也摸不著,不能靠商品本身的物質屬性獲得,而要靠“交換”這種方式體現出來?!敖粨Q”這種方式可感、可觀察,看不見、摸不著的交換價值便是從這種可感、可觀察的方式中獲得的。商品交換的實質是勞動交換,一種商品和另一種商品交換,說它們等價,是說這兩種商品所含的勞動量相等。貨幣也是一種商品,用貨幣交換商品也是勞動交換。商品的交換價值決定于勞動量,而決定勞動量的則是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如果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高,在商品身上注入的勞動就會少,這種商品的價值也就低,反之價值就高。所以,商品的交換價值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時代、社會生產力的變化而變化的。以此為基礎,我們再看看索緒爾的觀點。
索緒爾認為,一切價值由兩方面組成:“(1)一種能與價值有待確定的物交換的不同的物;(2)一些能與價值有待確定的物相比的類似的物?!薄耙挂粋€價值能夠存在,必須有這兩個因素。例如,要確定一枚五法郎硬幣的價值,我們必須知道:能交換一定數量的不同的東西,例如面包;能與同一幣制的價值,例如一法郎的硬幣,或者另一幣制的貨幣(美元等等)相比。同樣,一個詞可以跟某種不同的東西即觀念交換;也可以跟某種同性質的東西即另一個詞相比。因此,我們只看到詞能跟某個概念‘交換’,即看到它具有某種意義,還不能確定它的價值;我們還必須把它跟類似的價值,跟其他可能與之相對立的詞比較。我們要借助于在它之外的東西才能真正確定它的內容。詞既是系統(tǒng)的一部分,就不僅具有一個意義,而且特別是具有一個價值;這完全是另一回事?!闭Z言價值不僅應用于像“詞”這種單位,而且“也可以應用于語言的任何要素”。語言的本質是關系,價值也是由這種本質決定的,即“語言即是一個系統(tǒng),它的各項要素都有連帶關系,而且其中每項要素的價值都只是因為有其他各項要素同時存在的結果”,“任何要素的價值都是由圍繞著它的要素決定的”[3]160-161。因此,不了解語言的本質,就談不上認識語言的價值。這種采自于經濟學的觀點,房德里耶斯也用過。他認為,語言“關鍵不在于給事物定了什么樣的詞,而在于通過說話者之間的默契給了詞以流通的價值,把它們當作交換的手段,正像人們用硬幣或紙幣來代替以物易物一樣”[9]??梢姡敃r的語言學家不僅僅只有索緒爾從經濟學中受到了啟發(fā)。
索緒爾對“價值”的認識看起來有幾個特點:第一,“價值”的區(qū)分標準是價值關系相關方是否同質。雅柯布森曾將索緒爾所說的“價值”之(1)稱作異質關系,將(2)稱作同質關系[10]。第二,兩種價值的表現方式不同。有人用索緒爾“價值”(1)(2)中“交換”“相比”這兩個關鍵詞來命名這兩種“價值”,將(1)稱交換價值、(2)叫相比價值(也有叫比較、對比價值等)。第三,要確定語言“價值”,必須將(1)(2)結合起來,即“要使一個價值能夠存在,必須有這兩個因素”。只考慮(1),那是原子主義;如果二者同時考慮才是關系的、系統(tǒng)的。索緒爾區(qū)別兩種“價值”,其原因恐怕還是上面提到的雅柯布森的看法,即價值關系方是否同質。商品交換涉及的交換方既可以異質(比如“五張床”和“一間房子”的關系),也可以同質(比如不同貨幣的交換,如“一塊錢”和“十角錢”的關系),當代經濟學一般不會因為價值的交換方是異質或是同質而把交換價值分為兩種。這里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
比如“紅花”這個組合,它包括兩個符號“紅”“花”?!凹t”的語音形式是[xo35],這里記做S紅;它的意義表示一種顏色,這里記做Y紅。“花”的語音形式是[xua55],這里記做S花;它的意義表示一種植物,這里記做Y花。這兩個符號內部,即S紅與Y紅、S花與Y花是聲音和意義的異質交換,這是索緒爾所說的“價值”之(1):S紅的價值在于表示Y紅,S花的價值在于表示Y花。但僅憑這種異質交換還不能確定與“紅花”有關成分的價值。比如,不能僅靠S紅表示了Y紅就能確定S紅價值,還要比較與S紅相似的對象才能確定,這是索緒爾所說的“價值”之(2),如S紅≠S花,確定Y紅的價值也是同理。由此得出,語言符號聲音的差別的價值在于表示有差別的意義,即S紅≠S花→Y紅≠Y花。武曉麗、曾小鵬曾辨析過現代語音學音素和音位這對重要概念[11],用語言價值理論解釋,所謂的音位是價值具有同一性的若干音素組成的抽象單位。語言意義是現實的折射,它與邏輯概念有所區(qū)別,即語義被賦予了價值特征。如不同語言的顏色詞所指有所差別,焦同梅就從喻義的特征方面討論過中西方語言間的文化差異[12]。符號整體“紅”和“花”是同質關系,依這種同質關系,用索緒爾所說的“價值”之(2)確定“紅”“花”的價值:一是線性組合上“紅”“花”之間的對立,這兩個符號因為存在對立才有各自的價值,這是價值之異;二是線性組合上“紅”“花”這兩個符號能被別的符號替換(圖2),如“紅”能被“黃”“藍”“白”等替換,“花”能被“旗”“墨水“布”等替換,這種能夠替換的關系表現為價值之同。因此,索緒爾所說的“價值”之(2),既能“比較”價值之同,也能“比較”價值之異。
圖2“紅”“花”的價值交換
本文以為,索緒爾所論的兩種“價值”完全可用經濟學的“交換價值”統(tǒng)一起來,用“交換價值”作為這兩種價值的統(tǒng)稱,但分析語言的“交換價值”得考慮索緒爾的區(qū)分。這是因為這種區(qū)分用在語言兩種不同的維度方面:一個是符號內部,即聲音和意義的交換關系,這是異質交換;另一個是用在符號外部,如聲音與聲音、意義與意義、符號整體與符號整體等之間,這是同質交換。前者可稱異質“交換價值”,后者可稱同質“交換價值”。
四、語言價值的特殊性
語言價值理論是索緒爾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遺產,是我們科學分析語言成分的一把利器。這種源于經濟學并重新創(chuàng)造的新型理論,絕非索緒爾一時心血來潮、突發(fā)奇想的即興創(chuàng)造,而是索緒爾將語言學和經濟學這兩種學科的對象做了深入比較后所得出的結論。經濟學和語言學有許多共同之處,但這兩門學科的研究對象也有原則區(qū)別,索緒爾的語言價值理論不是照搬經濟學原理,而是立足語言這個對象,并充分考慮到語言的特殊性而創(chuàng)立的。這是個完全新型的理論。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商品包括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語言也包括這兩種價值,但它們的規(guī)定完全不同。商品交換價值由勞動決定,語言交換價值則由關系決定;商品使用價值是人與商品的關系,語言使用價值則是人與語言的關系。語言學中流行兩種定義:一種認為,語言是一種符號價值系統(tǒng);一種認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如果用語言價值理論分析這兩種定義,前一個定義實際上著眼于語言交換價值,后一個定義則著眼于語言使用價值。
其次,商品使用價值和語言使用價值都跟個人有關,都具有異質、多樣的特征。商品使用價值跟個人的需要相關,這些商品有特定的使用價值,沒法定出統(tǒng)一的標準。語言使用價值用言語表現,而言語是個人的,是個人表達特定思想情感的形式,因此,它的性質是復雜的、異質的。但是,商品使用價值和語言使用價值還有區(qū)別。比如,要實現語言的使用價值,往往要參入別的要素,比如心理機制、生理機制、物理機制、語境等。商品并非完全如此,有些商品(如一支筆)從商店買來就可以直接用,有些商品則可能需配合別的東西才能使用(如電視機,沒有電源,它的使用價值就不能實現)。另外,商品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聯系不緊密,但語言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則密切相關,這種關系是由語言和言語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體現出來的。
第三,商品的交換價值和語言的交換價值都不是顯現的,要靠一套程序推出,但它們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商品的交換價值要靠“交換”這種方式顯示,語言成分的交換價值則不能從成分本身看出,要從成分之間的關系來確定,索緒爾說“語言是形式而不是實質。人們對這個真理鉆研得很不夠,因為我們術語中的一切錯誤,我們表示語言事實的一切不正確的方式,都是由認為語言現象中有實質這個不自覺的假設引起的”[3]169。索緒爾所說的“形式”指關系。這說明語言成分的價值并不是由它自身的物質性決定的,而是由“形式”或關系決定的,即從“形式”出發(fā)得出價值的。
第四,商品交換和語言成分的交換都有任意性特征,但它們的基礎和重要性不同。商品經濟中沒什么力量能夠規(guī)定一種商品必須和某種特定商品交換,而不能和別的商品交換,這種交換的基礎是價值或勞動量相同。語言成分的交換是任意的,比如上面所舉的“紅”“花”兩個符號,S紅與Y紅、S花與Y花的異質交換是任意的,這就是符號的任意性特征。語言成分交換的任意性基礎是社群的約定俗成,只要一個社群的所有成員同意什么成分和什么成分相交換即可。另外,商品交換的任意性對經濟學似乎沒什么重要的理論意義,但語言的任意性卻是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理論原則。
第五,商品的交換價值和語言的交換價值都可量化,但量化的實體不同。商品交換的實質是勞動交換,商品交換價值的大小決定著這些商品包含的勞動量(包含的勞動量大,價值就大,反之就小)。有人以為,語言價值不能量化,并把它作為與經濟價值的相別之處[13],這種觀點可以討論。語言成分的“交換”則是關系的“交換”,其價值也能量化(價值也有大小),但量化的基礎是成分之間關系的差別。比如,上海話“吃”后面的受事不僅是固體食物,還包括流體食物、液體飲料,如“吃粥”“吃水”“吃酒”等,甚至還有氣體,如“吃煙”;北京話“吃”的對象只限于固體食物,只能跟表示固體食物的詞語搭配。北京話“吃”系列有“吃”“喝”“吸”三個,相互制約,各有分工;上海話“吃”系列只有一個“吃”,因此上海話的“吃”要比北京話的“吃”價值大。
第六,商品價值和語言價值都有社會、時間的特征,但這兩種特征的表現方式完全不同。商品價值受限于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的生產力水平,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的生產力隨時間而發(fā)生變化,商品價值也會隨之變化。經濟學看重社會、時間的作用,語言學也是如此。語言具有社會性,語言價值由社會約定;同時,語言具有時間性,語言價值也屬于一定時代。索緒爾根據語言的時間特征,將語言分為共時和歷時兩種時態(tài),前者是語言在特定時間的狀態(tài),后者是語言的變化狀態(tài)。但是,決定商品價值和語言價值變化發(fā)展的因素不同,前者決定于社會生產力的變化發(fā)展,后者則決定于一個社會的語言習慣,即由一個時期的關系習慣變化到另一個時期的關系習慣。
五、結語
索緒爾之后,雖然有許多學者(尤其是當代語言學者)愿意借鑒別的學科(尤其是新學科的理論、方法)推進語言學科的發(fā)展,但很少有像索緒爾那樣重視經濟學、關心經濟學的發(fā)展并從經濟學中獲得理論營養(yǎng)。索緒爾的語言價值理論長期被主流語言學“冰封”,雖然讀過索緒爾著作的人都知道它(也有少數學者公開討論過這個問題),但人們很少愿意將它作為一個重要的語言學問題來進行主題式研究,既不愿將這種理論觀念作為語言學的“正當”組成部分加以深入論述,也不愿把“價值”作為流行的語言學術語和理念加以研究,更不用說將這種理論付諸語言研究的實踐,這不能不說是研究的不足。
參考文獻:
[1]布龍菲爾德.語言論[M].袁家驊,趙世開,甘世福,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2]伯納德·科姆里.語言共性和語言類型[M].2版.沈家煊,羅天華,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高名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4]王紅生.論語言的本質[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91-95.
[5]裴文.索緒爾:本真狀態(tài)及其張力[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6]CULLER J.Ferdinand de Saussure[M].Middlesex,England:Penguin Books,1980.
[7]HARRIS ROY.Reading Saussure[M].New York:Duckworth:1987.
[8]DINNEEN F P.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Linguistics[M].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67.
[9]約瑟夫·房德里耶斯.語言[M].岑麒祥,葉蜚聲,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10] 羅曼·雅柯布森.音位的概念[M]//羅曼·雅柯布森.雅柯布森文集.錢軍,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11] 武曉麗,曾小鵬.音素與音位關系辯[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4):450-463.
[12] 焦同梅.從顏色詞的喻義特征看中西文化差異[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3):433-436.
[13] 馬壯寰.索緒爾語言理論要點評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楊玉東]
Linguistic Studies in the View of Economics
WANG Hongsheng1,2
(1.SchoolofLiterature,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2.SchoolofLiteratureandJournalism,Baoji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Baoji721013,Shanxi,China)
Abstract:Though linguistic studies have long been influenced by other disciplines, Saussure, founder of modern linguistics, pioneers a new approach in the view of economics. He maintains that the linguistic study is similar to economic study in that both of them are a study of value. However, the Saussuran Theory of Linguistic Value is not a replica of economics, instead, it is a whole new theory based on language and its unique features. The Saussuran Theory of Linguistic Value, a powerful tool to analyze language, is a precious legacy of linguistics.
Key words:economics; linguistics; commodity value; linguistic value
中圖分類號:H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79(2015)04-0462-06
作者簡介:王紅生(1979—),男,陜西大荔人,博士生,主要從事比較語言學研究。
收稿日期:2015-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