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鵬,姚 丹
(曲阜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山東 煙臺 276826)
宮、舍:《黃帝內經》中的建筑之象*
姚春鵬,姚 丹
(曲阜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山東 煙臺 276826)
古代醫(yī)家在中醫(yī)理論的建構中,特別是在建立人體生理、病理理論時運用取象比類方法,廣泛擷取自然、社會、人事之象來類比人體,其中包括人們熟悉的日常居住的房屋建筑。故對“宮”、“舍”之象在《黃帝內經》(以下簡稱《內經》)人體生理、病理學中的運用作一探討。
宮;舍;《黃帝內經》;建筑之象;取象比類
取象比類是中醫(yī)學理論體系建構的基本思維方法。取象比類是用人們熟悉事物及其形象、性質、功能來類比認識不熟悉的事物的重要方法。人的生理、病理現(xiàn)象及其產生原理是極其復雜而難以認知的領域。古代醫(yī)家在缺乏現(xiàn)代科學和技術的條件下,充分利用當時各個領域的知識,通過取象比類的方法來認識人的生理病理。其中廣泛涉及到房屋建筑知識,建筑之象是《內經》理論建構的重要知識來源之一,本文略論“宮”、“舍”之象。
取象比類是中醫(yī)學的基本思維方法,也是《內經》理論體系建構的思維模式基礎。人類的認識總是按照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人及物、由內及外的規(guī)律發(fā)展的。人們在認識時,總是盡可能地把已經獲得的對近、淺、人、內的認識推及遠、深、物、外,這就是已被現(xiàn)代學術界所肯定的“隱喻”認識模式。理查茲提出“隱喻無所不在”的原則,隱喻在中醫(yī)學就表現(xiàn)為取象比類。取象比類是以隱喻思維為基礎的,或者說取象比類是對隱喻結果的描述,隱喻產生了取象比類。人類在認識世界時,對某些事物或者狀態(tài)雖然有所感覺但缺乏清晰的類別觀念和概念語言,只能用已知事物的具體意象來表達對另一種事物或狀態(tài)的經驗。兩類事物之間是通過聯(lián)想和模擬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相似性建立起聯(lián)系的。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觀念是天人合一,古人認為人與萬物都是天地陰陽之氣所化生,具有相似的結構和功能,因此在認識上很容易把天地、人事、萬物聯(lián)系起來。人體具有極其復雜的解剖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而人體作為有機體是不能隨意打開、了解其內里結構和變化的。因此,中醫(yī)學對人體解剖生理病理的認識屬于由外而內、由顯而隱、由淺而深的認識。這就要用到取象比類的思維方法。雖然中國古代醫(yī)學也有過解剖學,但限于古代整體的科學水平和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古代解剖學比較粗糙簡單,難以解決實際的醫(yī)學問題。古代醫(yī)家對人體生理病理的認識除了簡單的解剖學知識外,主要是在觀察生理病理現(xiàn)象基礎上以取象比類方法獲得的。如果說解剖學獲得的是直接認識,那么取象比類獲得的就是間接的模擬認識,即以人們熟悉的外物之象來模擬間接認識,其中有一類涉及到建筑物之象。建筑物的特點是具體直觀的,為一般人所熟悉,可以用模擬認識隱蔽陌生的人體生理病理。因此,房屋的不同結構部分可以用來模擬命名人體的部位名稱及生理、病理過程。限于篇幅本文僅論述“宮”與“舍”之象。
2.1 宮之涵義
宮在上古是房屋的通稱而不像后世特指皇宮或者道教宮觀?!吨芤住だА?“六三,困于石,據(jù)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1]391”《周易·系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1]572”《說文》:“宮,室也。從宀,躳省聲。[2]152”“呂”是“膂”和“紐”的象形初文,有聯(lián)接、聚集的含義?!皩m”字從宀,從呂,會意,表示房屋是由各個組成部分相互聯(lián)接構成的,而“宀”則是古代的一種房屋?!墩f文》:“宀,交覆深屋也。象形。[2]150”甲骨文像房屋之形。段玉裁注:“古者,屋四注,東西與北南皆交覆也。有堂有室,是為深屋。[3]909”《爾雅·釋宮》:“宮謂之室,室謂之宮。[3]909,926,2941”
2.2 五臟為宮
《內經》取“宮”之象以喻五臟為精神氣血所藏之處,因而形象地稱“五臟”為“五宮”?!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蔽鍖m即五臟。王冰注:“所謂陰者,五神臟也。宮者,五神之舍也。言五藏所生,本資于五味,五味宣化,各湊于本宮?!薄豆茏印ば男g》經曰:“潔其宮。[4]126”其傳曰:“宮者,謂心也。心也者,智之舍,故曰宮。[4]127”可見,以五臟為宮是先秦時期形成的共見?!秲冉洝分苯影盐迮K稱為五宮僅此1處。另外,五宮在《內經》中還出現(xiàn)了4次。有2個意思。一指九宮中的第五宮,即中央招搖宮;二指二分二至和土旺用事的時間。從《內經》關于五臟的說法可以理解古人何以把五臟稱為五宮?!拔迮K”在《內經》寫作“五藏”。五臟之所以為“五藏”在于其基本功能是儲藏精神氣血?!端貑枴の迮K別論》:“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薄端貑枴ば魑鍤狻?“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币驗榫珰獯鎯τ谖迮K猶如人居處于宮室,所以以五宮喻五臟,宮又有圍繞之意?!稜栄拧め屔健?“大山宮小山。[3]926”后引申為帝王之宮室。心包包裹心臟,《內經》以“宮城”之象喻“心包”?!鹅`樞·脹論》:“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p>
2.3 以“宮”命名氣穴
《黃帝內經》以“宮”命名的氣穴有勞宮、聽宮。“勞宮”,手厥陰心包經之滎穴?!鹅`樞·本輸》:“心……溜于勞宮,勞宮,掌中中指本節(jié)之內間也,為滎。”其穴居手掌中心即中宮,手為勞動器官,故或名“勞宮”。《采艾編》:“勞宮,手勞于把握,此其都宮也。[5]211”這種解釋還是比較直觀的?!督浹ㄡ屃x匯解》:“勞,勤勞也。穴為心包絡之滎火穴,臣使之官,代心主之官行政而勞,故名勞宮。[5]210”并引《穴名選釋》:“勞宮,勞指勞動,宮是王者所居之室,本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之滎火穴,位在手掌中央,守衛(wèi)勞動器官,故名勞;心包為心之衛(wèi)外。性屬相火,火經火穴是心火的代表,故尊稱勞宮。勞宮者,意指位當手心,心神所居之宮闕。[5]211”
“聽宮”為手太陽小腸經之穴?!鹅`樞·刺節(jié)真邪》:“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聽宮,中其眸子,聲聞于耳,此其輸也?!薄督浹ㄡ屃x匯解》:“宮,五音之首,針此穴,可助恢復聽力;又因此穴在耳屏前,深居于耳輪之內,而以宮相喻,故名聽宮?!辈⒁夺t(yī)經理解》:“聽宮,又名多所聞,穴在耳中珠子,故名也。[5]128”
2.4 心在面部的望診分部為“王宮”
《靈樞·五色》:“王宮在于下極?!蓖鯇m為帝王所居之宮。中醫(yī)認為,五臟在面部都有其診察分部,心為君主之官,心在面部的分部,自然叫王宮。這是形象而美化的說法。宮字在《內經》中出現(xiàn)114次,除了以上作為五臟特別是心主及與其有關的穴位、望診部位的名稱外,還有二意。一指五音之一的宮音,一指古代歷法根據(jù)北斗七星斗柄在一年中不同轉向而劃分的天體區(qū)域。因與人體生理、病理無關,不論。但從意義上說,也是從宮的本源之象引申而來。
3.1 舍之本意為客館
在《內經》中與“宮”密切相關的另一個字是“舍”?!吧帷痹诠糯疽鉃榭宛^,《周禮·天官·冢宰》:“掌舍,掌王之會同之舍。[6]72”掌舍是掌管客舍的官員?!妒酚洝け怡o倉公列傳》:扁鵲“少時為人舍長”[7]2143。《說文》:“舍,市居曰舍。從亼、屮,象屋也。囗象筑也。[2]108”段玉裁注:“《食部》曰:‘館,客舍也。’客舍者何也,謂市居也……此市字非買賣所之,謂賓客所之也。[3]2941”房屋的基本功能是讓人居住,“舍”是賓客所居,是臨時性的,與恒久居住的家宅不同?!豆茏印ば男g》:“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薄靶囊舱撸侵?,故曰宮”[4]127,152?!豆茏印葮I(yè)》:“敬除其舍,精將自來?!薄岸ㄐ脑谥校柯斆?,四肢堅固,可以為精舍”。“思之不舍,內困外薄,不蚤為圖,生將巽舍”?!熬?,而知之所生”[4]152??梢姟豆茏印芬呀洶丫珰獾木铀扔鳛椤皩m”或者“舍”。據(jù)《內經詞典》,“舍”字在《內經》出現(xiàn)86次之多?!秲冉洝分韵灿谩吧帷弊?,與“舍”的功能適宜于模擬人體生理病理有關。
3.2 五臟為精氣神之舍
在古人看來,精氣是生成天地萬物的本源,萬物是形與氣結合的產物。人之生是精氣形神結合的統(tǒng)一體,精氣神與形的分離則是人之死。生命的本質和源泉是精氣神,形體只是其發(fā)揮功用的載體。人不是永生的,形體只是精氣神的臨時居所。《靈樞·衛(wèi)氣》:“五臟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鄙K結時精氣神則離開形體,回歸天地之中?!鹅`樞·天年》:“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彼怨湃税研误w特別是五臟看成是精氣神之“舍”?!鹅`樞·邪客》:“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靈樞·天年》:“血氣已和,榮衛(wèi)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薄鹅`樞·大惑論》:“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靈樞·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脾藏營,營舍意……心藏脈,脈舍神……肺藏氣,氣舍魄……腎藏精,精舍志。”《內經》又有“次舍”的概念,“次”是次序、次第之意,因為五臟六腑在人身中有固定的處所,所以也稱為“次舍”?!鹅`樞·脹論》:“臟腑之在胸脅腹里之內也,若匣匱之藏禁器也,各有次舍?!薄鹅`樞·五閱五使》:“腑臟之在中也,各以次舍?!薄吧帷弊址浅魃竦乇磉_了精氣神與形體結合的有限性關系。
3.3 邪氣入客為舍
“舍”不但可以表達生理性的精氣形神關系,還可以表達外邪侵入人體的病理性關系。因為外邪本非人體固有之物,其侵入人體猶如強盜賊人占據(jù)了主人的家宅,但總是臨時性的?!秲冉洝钒研皻馇秩肴松矸Q為“舍”?!端貑枴び駲C真臟論》:“五臟受氣于其所生,傳之于其所勝,氣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氣于心,傳之于脾,氣舍于腎,至肺而死。心受氣于脾,傳之于肺,氣舍于肝,至腎而死。脾受氣于肺,傳之于腎,氣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氣于腎,傳之于肝,氣舍于脾,至心而死。腎受氣于肝,傳之于心,氣舍于肺,至脾而死。”《素問·離合真邪論》:“夫邪去絡入于經也,舍于血脈之中,其寒溫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時來時去,故不常在?!薄端貑枴た姶陶摗?“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孫脈,留而不去入舍于絡脈,留而不去入舍于經脈,內連五臟,散于腸胃,陰陽俱感,五臟乃傷,此邪之從皮毛而入,極于五臟之次也,如此則治其經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孫絡,留而不去,閉塞不通,不得入于經,流溢于大絡,而生奇病也?!?/p>
根據(jù)邪氣入客的深淺有“內舍”和“外舍”的區(qū)別,《素問·痹論》:“帝曰:內舍五臟六腑,何氣使然?岐伯曰: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腎。筋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肝。脈痹不巳,復感于邪,內舍于心。肌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脾。皮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肺?!绷硗?,《素問·氣交變大論》等篇也論及“內舍”。“外舍”《內經》用例較少僅1次,如《素問·瘧論》:“癉瘧者……但熱而不寒、氣內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脫肉,故命曰癉瘧。”
根據(jù)邪氣入客的穩(wěn)定與傳變又有“定舍”與“傳舍”之別?!岸ㄉ帷奔匆欢ǖ奶幩?,指不同性質的邪氣客入人身之相對固定的不同部位。邪氣雖然有“定舍”,但又不是永遠定于此,是可以傳變的,即“傳舍”?!鹅`樞·淫邪發(fā)夢》:“正邪從外襲內,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臟,不得定處?!薄鹅`樞·百病始生》:“氣有定舍,因處為名,上下中外,分為三員?!薄皞魃帷保皞鳌睘閭魅?,“舍”為入住,“傳舍”意指邪氣傳入并停留于某處。《靈樞·百病始生》:“是故虛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膚……留而不去,則傳舍于絡脈……留而不去,傳舍于經……留而不去,傳舍于輸……留而不去,傳舍于伏沖之脈……留而不去,傳舍于腸胃……留而不去,傳舍于腸胃之外?!?/p>
取象比類是以人們熟悉的事物形象來類比不熟悉的事物,進而達到認識陌生事物的目的。其根據(jù)在于二者的相似性,即熟悉的事物與要認識的不熟悉的陌生事物之間在某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取象比類是《內經》建構中醫(yī)理論的基本思維方法,其取象比類的范圍是極其廣泛的,包括自然、社會、人事各個方面。作為人們居處的“宮”、“舍”其結構與功能為人們所熟知,而成為《內經》取象的重要內容。人體的五臟六腑及其生理、病理變化在古人看來,與“宮”、“舍”具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因而以“宮”、“舍”之象來認識人體的生理、病理,這樣就使原來對人體生理、病理模糊不清的感知漸漸明朗起來。這對于中醫(yī)理論體系的建立以及對中醫(yī)養(yǎng)生醫(yī)療實踐的發(fā)展都具有奠基性的意義。
[1]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152.
[3]漢語大字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5:909.
[4]管子[M].房玄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6.
[5]張晟星,戚淦.經穴釋義匯解[M].上海:上海翻譯出版公司,1984:211.
[6]周禮[M].吳友仁,李正輝,注譯.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72.
[7]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91:2143.
R222.15
:A
:1006-3250(2016)03-0299-02
2015-06-20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項目(2001CB505401)-中醫(yī)原創(chuàng)思維模式研究
姚春鵬(1964-),男,遼寧沈陽人,副教授,醫(yī)學碩士,哲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中國哲學史、中醫(yī)哲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