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馨桐
(白城師范學院,吉林 白城 137000)
?
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策略探析
周馨桐
(白城師范學院,吉林 白城 137000)
【摘要】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陳舊落后的音樂教學模式需要進行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藝術素養(yǎng),因此,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音樂教學,應不斷的進行深化改革,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策略
音樂既可舒緩人們在生活中的壓力,又可洗滌凈化人們的心靈。因此,高校音樂教學不應當流于表面,音樂教師需勇于摒棄傳統(tǒng)落后的音樂教學模式。音樂不僅是簡單的發(fā)聲練習與樂理知識,更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人格魅力的最佳學科。高校音樂教學的改革,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而言非常重要。
(一)強化素質教育
音樂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學科,由狹義音樂教育而言音樂素質教育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知識;由廣義音樂教育而言音樂素質教育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音樂教育可使學生人格更加健全、心理更加健康,強化學生音樂素質教育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高校應注重加強音樂素質教育,使學生的整體素質獲得質的飛躍。音樂素質教育應有明確的教育教學目標與教育教學策略[1]。
(二)傳播民族文化
民族音樂是我國藝術的瑰寶,體現(xiàn)著我國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因此,高校音樂教學應以民族文化教學為主,提高學生的民族意識。當今高校音樂教學以西方美聲教學為教學主體,然而,我國民族音樂教學是不容忽視的,高校應依據(jù)民族音樂文化為基礎,結合西方音樂先進的教學理念,發(fā)揮我國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使民族音樂文化發(fā)揚光大。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持續(xù)的進行教學改革,不斷的滲透音樂理論、更新文化知識、整合多元化音樂形式,以提高高校音樂教學的質量,促進高校長遠發(fā)展。
(一)滲透音樂理論
當前高校音樂教學以提高學生唱功為主,弱化了音樂理論的學習,教師只注重音樂教學的表面,卻忽略了音樂教學中音樂理論滲透的重要性。教師往往錯誤的認為音樂理論并不重要,對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作用不大,而事實上,理論知識是音樂教學的基礎。如同高樓大廈打地基道理相似,高樓大廈忽略打地基的重要性,將使其不堪一擊;音樂教學忽略音樂理論的重要性,將使音樂教學質量難以提高。音樂理論知識的滲透可使學生音樂基礎更加扎實,因此,理論知識的滲透關系著高校音樂的教學質量,有助于學生整體音樂素質的提升[2]。
(二)更新文化知識
音樂文化知識是學生了解音樂的重要途徑,其中包括:音樂的本質;音樂的特性;音樂的起源;音樂的發(fā)展;音樂發(fā)展的規(guī)律;音樂的社會功能及作用等重要內(nèi)容。其中以音樂的本質為例:最初音樂的本質定義為人類的某種主觀反映,而當下音樂被定義為是一種現(xiàn)實生活的審美性主觀反映。這就出現(xiàn)了新舊文化知識的差異,因此,音樂文化知識需要音樂教師與時俱進不斷的更新。
(三)整合多元化音樂形式
傳統(tǒng)音樂教學往往是單一的,對整合多元化的音樂形式并不注重。而事實上,音樂有很多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有西方音樂的熱情奔放,亦有東方音樂的溫柔婉約,藝術不拘泥于形式。因此,教師需將多元化的音樂形式進行整合,使學生既可欣賞西方的歌??;又可欣賞我國的中國風音樂,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西方音樂是指歐洲音樂,就目前形式而言,西方音樂理論是應用最廣泛的,如今的五線譜便是西方音樂家發(fā)明的,如今被全世界廣泛應用。西方音樂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民歌;歌?。秽l(xiāng)村音樂;爵士樂;金屬樂;美聲等,值得借鑒之處非常之多,而東方的音樂亦有其獨特之處,值得西方欣賞。東方音樂之中,我國音樂形式最多,其中包括:傳統(tǒng)音樂;民間音樂;民族音樂;戲劇音樂等,不勝枚舉。高校音樂教師應將東西方多元化的音樂形式進行整合后進行教學,即使學生掌握東方音樂天人合一的和諧之美;又使學生掌握西方音樂體現(xiàn)的藝術精神,使學生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感受藝術的熏陶,學會在音樂中體會每段旋律所要表達的情感,對高校音樂教學十分有利[3]。
(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綜合技能
音樂技能包括:演唱技能;識譜技能;鑒賞技能等。
(1)演唱技能
演唱技能是音樂技能中最基礎的。演唱時要求學生咬字準確、發(fā)音標準,聲情并茂。演唱時需要學生用心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在原有情感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理解與情感,聲情并茂的表現(xiàn)出來,演唱技能的提高,可使學生更有自信。
(2)識譜技能
識譜技能即是學生能夠正確識讀樂譜。識譜技能對音樂教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熟練掌握識譜技能,不僅能使學生的演唱發(fā)音標準,更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作歌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3)鑒賞技能
鑒賞技能即是使學生體會音樂蘊含的豐富情感,是一種情感體驗教育。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決定著學生能否準確把握音樂作品的內(nèi)在含義。提高學生的鑒賞技能可提升學生的審美觀,所謂審美觀不只在于視覺,亦在于聽覺。
高校音樂教學要改革,就要注重學生多方面技能的培養(yǎng),而非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那般唱唱歌、聽聽歌便結束課程[4-5]。提升學生綜合技能,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是高校音樂改革的宗旨。
音樂如今已成為素質教育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可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帶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音樂已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因此,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敷衍式的音樂教學方式必須進行改革。
參考文獻
[1]田歌.高校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研究[J].大舞臺. 2015(05).
[2]郭一鳴.淺談高校音樂教學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J].音樂時空. 2015(20).
[3]唐景洲.關于高職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與民族民間音樂傳承的研究[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02).
[4]王振宇.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視閾下的音樂教學策略探析[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02).
[5]羅丹陽.探析阻礙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發(fā)展的原因及其解決方法[J].戲劇之家.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