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蕾(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天津 300222;運城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山西 運城 044000)
?
基于高職院校中國古代舞蹈史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學、創(chuàng)、表”三位一體的教學設計
張 蕾
(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天津 300222;運城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山西 運城 044000)
【摘要】“學—創(chuàng)—表”的舞蹈教學模式是從舞蹈史教學活動整體構架出發(fā),涉及到課堂教學,舞蹈廳教學、舞臺教學幾方面的內容,從而對以往傳統的舞蹈史教學做了大膽的革新和全新的嘗試,將舞蹈史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統籌整體安排,從中國古代舞蹈史的教學目的出發(f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
【關鍵詞】舞蹈史; 三位一體;教學模式
《中國古代舞蹈史》對于高職院校舞蹈專業(yè)的學生來說,盡管知道開設這門課的目的和意義是潛移默化的,但終究因為舞蹈史是一門理論課程,學生要坐在比較傳統的文化課教室去上課,加之學習的內容都是一些單調抽象、理論性較強的舞蹈歷史知識(以中國從古至今舞蹈演變歷程為主要內容的一門學科),再者學生已經適應了比較自由、開放、活躍的實踐課學習方式,又清楚自身存在文化基礎差、知識面窄、理解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同時教師采用的還是以前傳統的理論課教學模式,不管學生喜不喜歡,聽不聽得懂,都只是在照本宣科,所以導致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注意力很難集中,并且總提不起興趣,課堂氣氛死氣沉沉。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嘗試在教學過程中師生角色互換,讓學生全程參與教學,并且嘗試在舞蹈理論教學中融入實踐創(chuàng)作、實踐表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死”的歷史文字真正“活”起來,真正做到了理實融合、學以致用,實施一段時間后會發(fā)現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有了很大改觀,她們從始至終積極參與、思維活躍、情緒高漲;課堂教學任務在平等、民主、愉快、輕松地氣氛中完成,至此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在我的腦海里慢慢浮現出來。
(一)首先是“學”,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相輔相成、互補融合的關系,教師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生動有趣的語言,來引導學生如何有效的“學”;學生的“學”應該從課本里跳出來,打破傳統死板學習方法的束縛,注重課外閱讀和記錄心得體會,大膽參與討論并說出自己的觀點,以此來補充配合教師的“教”,同時教師注重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討論教學環(huán)境,這些都體現了要建立一種不同以往的新型教學模式。
1.課題小組在課前進行相關知識的搜集,拓展她們的知識面,對于學習理解古代舞蹈史是很有幫助的。藝術都是對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那么時代發(fā)展變化就必然會引起藝術的發(fā)展變化,古代舞蹈雖然同屬于舞蹈,但是的確離我們時間太久遠,同學們理解起來有些困難,這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原因。每個歷史時期的社會風俗、時代精神以及當時人們的思想意識都決定著這個時期舞蹈藝術作品的風格特征,同時古代的“樂與政通”說明樂舞的發(fā)展變化與國家政治的風云變幻息息相關;所以在計劃學習某個時期舞蹈的風格特征之前,就需要同學們在課下搜集與這個時期舞蹈相關的社會歷史資料,搜集過程中采取相互交流,相互討論,共同解決、共同進步的學習方法。2.教師應提倡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的“提問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因為她們才是課堂的主角,應該把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我認為舞蹈史課程應該包括“史”和“論”兩個方面,有“史”不“論”就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課堂死氣沉沉,教學失去靈魂,但如果光“論”而無“史”就顯得有欺騙和虛偽之嫌,也就等于是空談。舞蹈史教學重點應該放在“論史”上,既然是“論史”就需要有問題,教師可以把每章節(jié)的重點內容變成不同的思考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得出本組的觀點,接著組與組之間進行多層次的討論,最后師生之間相互提問討論,由教師歸納總結、分析點評、得出結論,繼而會發(fā)現師生間交流的障礙--“講臺”消失了,并且可以高效率的完成教學任務。這種“論史”的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閱讀、自學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信性,更主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舞史的興趣,真可謂是一舉多得。3.教師的“教”要講究授課技巧,課堂上采用開放式的多樣教學思路,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制作生動、直觀、形象、新穎的PPT來豐富課堂教學,使圖、文、聲、像融為一體,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做到每個歷史時期都有史可依據、有圖可觀看、有舞蹈視頻可欣賞,這樣既益與學生理解所闡述的教學內容,也為學生營造了輕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這樣學生在學習舞史時便不會產生厭煩疲倦的感覺。4.教師要有較強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現力,對知識點做到語言精辟、邏輯性強、條理性強、點到即可、不要過于啰嗦,同時教師應該具備三個語言能力:準確、生動、親切。同時對一些學生理解上有困難的重點內容,教師要善于用一些啟發(fā)、比喻、故事、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深入淺出的耐心講解,來啟發(fā)引導學生理解和接受,實踐證明學生喜歡這樣接地氣、生動活潑的課堂!
(二)其次是“創(chuàng)”也就是古代舞蹈的創(chuàng)編,學習舞史的最終目的是古為今用,所以教學重點不是一味的摸清歷史,而是利用所學到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從新的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進行中國古代舞蹈創(chuàng)編實踐。1.上課采用多種授課方式與教材相結合,通過舞譜、動作、舞臺調度等文字理論課的素材,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模擬不同舞蹈的隊形,編排及其相關動作,從受教育者變?yōu)榫唧w自我實踐者,達到雖然是理論課學習,但是與實踐創(chuàng)作結合起來,起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2.教師要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提高鍛煉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把實踐創(chuàng)作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實踐創(chuàng)作可以把沉睡的舞蹈歷史以豐富多彩的方式呈現出來,在整個創(chuàng)編過程中學生首先需要在老師的 引導下,從大量的歷史圖片、文物、器具、畫像石、漆畫、帛畫、壁畫、崖畫上進行動作提取,再進行仔細揣摩、模擬、并從中找到其運動路線和連接方式,學生就可以根據研究出來的動作連接特點,以及課堂掌握的理論知識(各歷史朝代的舞蹈風格特點)作為指導,整個過程分三個步驟進行創(chuàng)編、整合(舞詞、舞句、舞段)最終形成舞蹈作品。經過這樣一個從理論學習到實踐創(chuàng)作的歷程,大大加深了學生對古代舞蹈文化的理解,要比學生在課堂死記一些理論知識更有效果,同時也非常符合高職院校的教學理念。
(三)最后是“表”,也就是把創(chuàng)編的舞蹈作品在舞臺上完美的表演出來。舞蹈理論課開設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指導和服務于崗位實踐,讓學生畢業(yè)以后運用所學知識技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1、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她們去認識舞蹈、感受舞蹈、傳播舞蹈,認識舞蹈就是學生掌握各歷史時期舞蹈的風格特征;感受舞蹈就是學生把歷史理論知識和史料轉化成舞蹈動作,編創(chuàng)成舞蹈作品,這個過程就是感受舞蹈魅力的過程;傳播舞蹈就是把編創(chuàng)好的舞蹈加以修改整合,加上舞美、燈光的陪襯,最終在舞臺上完美表演。從課堂走向舞臺的三個步驟和我提出的“學—創(chuàng)—表”三位一體教學理念完全統一。2、古代舞蹈創(chuàng)作不易,完美的舞臺呈現更不易,從創(chuàng)作到表演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鴻溝,需要架起橋梁連接二者才能最終呈現在舞臺上,一度創(chuàng)作與二度創(chuàng)作的距離就是創(chuàng)作與表演的距離,要想充分地表達創(chuàng)編者的意圖及其內心情感就需要我們在排練前、排練中、甚至在演出后,根據二度創(chuàng)作的需要以及觀眾的反響去反復修改舞蹈,以求打磨的愈加精致,愈加趨向完美,這個過程學生一般都會受益匪淺,同時在整個表演過程中也享受到了作為一名舞者的快樂。
“學—創(chuàng)—表”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它開掘出了一個人人平等、和諧民主、充滿活力的舞蹈史課堂,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習既有利于提升對中國舞蹈歷史的了解,又可以培養(yǎng)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也獲得了一些寶貴的舞臺經驗,這些收獲比只學書本文字的舞蹈史會更有現實意義。通過三位一體的教學實踐,使舞蹈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具備三方面的綜合能力(思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表現能力),為今后成為一名全面合格的高素質舞蹈教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賈東霖.“創(chuàng)作、教學、表演、鑒賞”四位一體的舞蹈教學模式研究[J].大眾文藝,2014(04).
[2]劉慧麗.淺析普通高校舞蹈專業(yè)的舞蹈史教學[J].文史月刊,2012(03).
作者簡介:張蕾(1978—),女,山西運城人,運城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藝術系講師,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古代舞蹈史領域的研究及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