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博納(集寧師范學院政史系,內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012000)
?
依法治國視野下大學生法治觀念培養(yǎng)研究
宋博納
(集寧師范學院政史系,內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012000)
摘要: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形勢下,高校承擔著培養(yǎng)法治人才的歷史使命和重要責任,是攸關法治國家建設成敗的一項意義深遠的戰(zhàn)略性工程。對目前大學生的法治觀念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的法治觀念不夠成熟且略帶矛盾性。為此,對高校法治教育提出相應的改革優(yōu)化策略,以引導大學生增強法治意識,對依法治國戰(zhàn)略做出回應。
關鍵詞:依法治國;大學生;法治觀念;對策研究
法治觀念作為法治實踐的產物,是法治發(fā)展的內在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為指導,立足中國國情,借鑒和吸收其他國家法治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但部分大學生的法治觀念陳舊,法律意識淡薄,與現代社會的發(fā)展不相適應,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治觀念就變得尤為重要。
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個基本方針。依法治國即法治,法治是一個“無比重要的但未被定義、也不能隨便定義的概念”。
1.依法治國的定義
依法治國就是在黨的領導下,以社會主義制度為基礎,廣大人民群眾嚴格按照相關法律規(guī)定,對經濟事務、社會事務、國家事務等進行有效管理,時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也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
2.大學生法治觀念培養(yǎng)的重要性
法治觀念是人民理解、尊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guī)范的重要保證。法治是現代社會進步和文明的標志,是國家公權力的象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下,加速我國法治建設進程,需要培養(yǎng)一批掌握法律知識、遵守法律規(guī)范的人才。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大學生進行法治觀念培養(yǎng),可以加快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化進程,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
1.部分大學生缺乏對法律知識的了解
大學生都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但除了法律專業(yè)的學生外,不少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了解還是很模糊的。一些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了解還是停留在道德感性層面,在實踐過程中,當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時,大多會采用先和解、再調解的方式,對于利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的則鮮有人在,甚至有的大學生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時表現出缺乏冷靜、理智等情緒化的傾向。
2.大學生的法治觀念淡薄
當代大學生對國家法治建設的關注度在提高,對主體的平等意識、人權意識,都有所了解。由于對基本國情了解不夠,導致部分大學生法治觀念淡薄。雖然大學生都認為依法治國才能治理好國家,明確國家要健全法制,制定完備的法律制度。但是,通過對大學生“對依法治國的認識”這一調查,有一部分學生感嘆“權大于法,依法治國談何容易”,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能夠不按法律辦事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以及“世上好人雖多,但是好人怕壞人”,這些都反映出部分大學生的心理矛盾,也反映出他們對社會不良現象的不成熟認識及法治觀念的缺乏。
3.部分大學生缺乏法律至上精神,對依法治國信心不足
受到傳統人治觀念的影響,一些大學生在學習法律時存在著許多誤區(qū),在法律的專業(yè)思想和信仰方面存在許多不足。一般情況下,大學生在處理事情時,更多的是從道德的角度出發(fā),不得已情況下,才會最終運用法律方式進行解決,這也是導致當代大學生輕視法律作用的一個原因?!胺墒亲畹偷牡赖孪拗啤边@句話詮釋了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兩者并不矛盾,但是人們卻總是將法律與道德分開理解。例如,對于法院的判決,當事人一方如若得知自己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時,許多人便會尋找其它途徑來保障自己的權益,更有甚者可能采用暴力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就產生了與依法治國理念相矛盾的心理。
4.部分大學生的法律態(tài)度不堅決
大學生對法律的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積極的,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一部分學生雖然很在意自己價值的實現,但是卻不愿運用法律手段來實現自身的合法權益。部分大學生把自己與法律分離開來,全然不顧法律的使用,對法律的信任度不高,認為社會存在潛規(guī)則。
學校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取得了不少成績,但還存在不少問題。通過對我國大學生法治觀念教育進行分析,大學生法治觀念教育應做出以下改革:
1.教育觀念的轉變
在大學教育中,教師要明確“依法治國”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要求學生通過對中西方國家歷史實踐的比較,真正認識到法律在國家發(fā)展中的地位,明白法律的重要性。這個世界上沒有神和上帝,不能將國家的發(fā)展和人類的進步寄托在某個人身上,這種思想是愚蠢的。國家的發(fā)展需要法治,法律規(guī)范社會秩序,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法治教育是一項政治性、知識性、實踐性都很強的綜合型教育,教師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和相對穩(wěn)定的教育方式,還需要有一定的專業(yè)基礎和實踐經驗。通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人權”等法治觀念教育,學生的法治觀念更加根深蒂固。
2.改革相關課程的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設置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等課程,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相關教學改革,將使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及法治觀教育更加完善,可增強當代大學生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法律素質。
通過開設新的課程,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雖然當代大學生普遍對法律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法律實踐比較少。教師應該將課堂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教學聯系起來,加強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實踐教育環(huán)節(jié),例如通過模擬法庭的開設,教師將個案教給學生,通過模擬法庭的演練,讓學生對法律程序、訴訟程序有進一步的了解;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現場辯論,現場辯論主要針對社會中存在的一些現象,要求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和手段,對這些問題提出應對措施和解決方案,從而增強大學生的法治觀念。因此,教育機構應該摒棄過去傳統的只注重理論的教學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有效途徑,法學理論、法律概念向法律適用的轉化需要通過不斷實踐積累才能真正實現,這些都需要教師和教育機構的配合,從實踐中進行教學。
3.高校管理上按規(guī)定辦事
大學管理上要做到“依法治?!薄ⅰ耙婪ü芾怼?,建設一個良好的校園法治環(huán)境。依照規(guī)
定管理好大學,讓大學生感受到自己被公平公正對待,讓大學生對依法治國抱有信心。學校作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場所,通過合理有效的管理,要讓大學生真正感受到學校確實做到了依法治校、依法管理。例如,在涉及大學生權利義務管理中,應該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和程序來進行,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程序的合法性和正當性,而不是以權謀私,也沒有所謂的“潛規(guī)則”。
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之一是法律至上,高校通過對大學依法管理的實踐來強調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性。大學生可以通過參與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和執(zhí)行,合法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權利訴求,使學校規(guī)章制度更加人性化、合理化,這不僅可以很好地管理學校,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權利意識,從而增強大學生的法治觀念。
大學生主體在今后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任務無比艱巨,大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yǎng)任重而道遠,對大學生正確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的培養(yǎng)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2]李龍,徐亞文,周葉中.依法治國——鄧小平法制思想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3]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柯衛(wèi).法治意識與人的現代化[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07,(2):31-32.
[5]龔慕霞.大學生法律意識與法制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貴州省教育廳),2010,59(1):20-21.
[6]本書編寫組.“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學習問答[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
[7]茍欣文.政治文明的法治根基——依法治國與政治文明[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8]陳國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信仰的重要性及根本途徑[J].才智,2009,(23):207-208.
(責任編輯:婁剛)
On the Training of Law Concept of Undergradu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ling by Law
SONG Bo-na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History, Jining Teachers College, Wuchabushi 012000, China)
Abstract:In the situation where a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is built and the concept of ruling by law is promoted comprehensively, relevant authorities of universities assume the mission or responsibility of training such talents, a very significant project releva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untry of ruling by law. Th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undergraduates about their attitude towards law shows that they show little or no concern about the ruling by law or they show conflicting attitude towards this idea. Therefore, som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about law promotion have been propounded.
Key words:ruling a country by law; undergraduates; attitude toward law; study of countermeasures
作者簡介:宋博納,女,山西大同人,集寧師范學院政史系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理論法學研究。
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qū)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依法治國視野下大學生法治觀念培養(yǎng)研究(NGJGH2014129)”
收稿日期:2015-08-16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583(2016)-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