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
對話教學走進語文課堂最深處
張露
語文教學是新課標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戰(zhàn)場與支點,將“對話教學”這一種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入高中語文課堂,既是新課標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素質的重要體現。作為一名高中教師,筆者多年來立足教學課堂,深入進行課改探索,為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筆者在此以人教版高中語文為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對話教學”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言語交流,而是教學各主體之間的一種深度融合與溝通,是教學各主體之間一種深度的“敞開”與“容納”,在這個過程里,教師不僅僅去教,很多時候也是被教,從而形成師生之間一種互教互學、互補互助的良好關系,推動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就不斷給學生滲透師生平等對話的思想,鼓勵學生主動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并對教師的教學過程提出意見建議,幫助教師進行課堂改革。有一次課上,我給學生進行了課文朗讀,幫助學生識記文中陌生詞匯,把握文章感情。在課下的時候,有一名同學就悄悄找到我,說我在課上朗讀課文的時候,有幾處地方發(fā)音不標準,容易對學生造成誤導。我聽了之后內心很是羞愧,對這名同學表示了感謝,并在下次上課之時,專門進行了更正,避免學生因我的一時疏忽而學到錯誤的知識。通過這樣的互動關系,師生之間的距離被大大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從單方面的“教與學”變成雙向溝通的“教與學”,改變了以往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知識與地位不對等的情況,使得整個教學系統的流暢度得到大大提升,課堂氣氛也更加民主平等。學生在與教師的溝通過程中,可以更加輕易地掌握知識,有效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積極主動地完成教學任務。
這種“師生對話”的教學關系,其實質是建立在課堂民主平等基礎上的一種教學翻轉,學生與教師之間互相傾聽、互相學習,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生態(tài)。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給予學生以鼓勵,關注學生的情緒和想法,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信心,把學生逐漸引入到這種教學模式中來。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是整個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語文教學的開展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生生對話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進行思維火花的碰撞,學會彼此合作,也學會尊重、理解和傾聽他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可謂一舉多得。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語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一課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文中多處對“風雪”描寫的重要意義。教師在引導學生初讀課文之后,讓學生自由結組進行討論,互相提出自己對“風雪”描寫意義的理解,最終在組內匯總,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答案。學生在接到任務之后,立即展開了討論,由于每個學生的理解不同、角度不同、知識不同,所看到的“風雪”的意義也就不同,而通過小組討論這種合作共享的模式,各個學生之間實現了一種有效的溝通,大家取長補短,很快就實現了對文本的透徹理解。討論結束之后,很多學生說,關于“風雪”的描寫,在整篇小說中起到了“蓄勢”作用,如果沒有風雪,那差撥也就不會有放火的機會,林沖也不會出門去買酒,更不會走到山神廟去,也就不會有后來的情節(jié)發(fā)展。由此可見,學生對文本已經實現了較為透徹的理解。
在“生生對話”這樣的教學形式里,常常會出現學生長時間進行無用討論的情況,為了避免這種教學時間的浪費,教師一定要在討論之前提出明確的問題,讓學生在討論時間內充分進行思考,理清邏輯,從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讓學生與課本內容發(fā)生對話,講究的是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文本中來,感受文本的內在情感與脈絡,主動探究,進行文本內容的深度挖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多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文本解讀,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意識與角度,不斷推動“對話教學”的深化發(fā)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把握文本內可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點,讓學生就這些問題就行討論,這樣既能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旨,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洞察力。例如,在《變色龍》中可以向學生提問“警官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事件態(tài)度發(fā)生了幾次變化?又有什么是從來沒有變化過的?”學生在拿到這樣的問題之后,立即在文本中仔細閱讀,找尋答案,并在小組內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最終對整個文本融會貫通,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教師很好地起到了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流的效果,把握了學生自身的探索意識和分享意識,學生為了找尋問題的答案,證明自己的想法,最終歸納總結出一個較為完整和接近文章主旨的答案,不斷對文章進行深度的挖掘,并吸收其他學生的想法和意見,實現了教學成果的最大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互相爭辯,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活躍了整個教學氣氛,形成了一個很好的教學循環(huán)。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對學生的理解不斷進行引導和糾正,防止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出現不必要的偏差,不斷對學生進行方式方法層面上的指點,讓學生逐級而上,最終步入語文殿堂。
當然,在高中語文的教學課堂上,進行“對話教學”課堂的構建必須要建立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不管運用怎樣的形式進行教學設計,都必須實現與教學文本的充分對接,避免讓課堂教學形式化,教師應當在教學大綱和課改精神的指導下,不斷進行高中語文教學多元化的探索,努力實現教學資源的特色運用,努力打造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努力回歸高中語文教學的實質。
★作者單位:云南曲靖市會澤縣茚旺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