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區(qū)新洲小學 孔巧晶
自主探究,愉快合作
——“Toys”一課中的自主合作學習模式
□深圳市福田區(qū)新洲小學 孔巧晶
前段時間,為配合學校的課題研究——《民主、自主、合作、靈動四個課堂的構(gòu)建研究》的結(jié)題報告,學校派我上了一堂匯報課——“Toys”。在此,我就圍繞這節(jié)課,談談在我的課堂上,是如何以“生”為主,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模式,合理安排學習內(nèi)容,讓老師的“教”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自主學習,即主動的學習。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自主學習,是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對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過程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當我們?yōu)槿藥熣咴谡n內(nèi)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時,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熱情會是空前高漲的,而且是最有成效的。因此,在教學《Toys》這一課時,我以一首big kites,big balls,/pretty little dolls./robots,toy bears,/play over there.兒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邊唱邊想,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并要求學生為兒歌起個恰當?shù)拿?,并說明原因。學生立刻有了興趣,放開大腦,自由思考,在唱的同時積極思考老師的問題,最后歸納出標題:Toys。從而,自然地揭示出了本課課題。又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本課新單詞的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了為“美羊羊”過生日這一情景,美羊羊的好伙伴為其送來了各種禮物,在備課時我將每種禮物的呈現(xiàn)方式都設計成不同形式:有的是通過謎語呈現(xiàn)、有的是通過個體描繪呈現(xiàn)、有的是通過猜圖畫的一角來呈現(xiàn),形式不一。如此一來,不論是擅長猜謎語的、擅長觀察的還是擅長口語表達的都可以發(fā)揮其各自的長處。在學生們各施其才、各抒己見、各展其技的過程中,本課新單詞得到了更有效的詮釋,此方法也更貼近學生們的生活。通過這樣的方式,引領(lǐng)學生自主地參與課堂學習,自由地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Toys”一課的學習中,我依據(jù)“美羊羊過生日”這一情境,在操練重點句型時,我采取以下活動形式:學生在班級中自找伙伴分享禮物。在分享的過程中不但讓學生感受到“分享也是一種美德!”(Share is a kind of happiness!)這一理念,而且在活動中,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學生在合作中自主演述,充分學習并鞏固了本課What do you like?I like…s.這一重點句型。分享彼此的禮物,感受分享的喜悅,嘗到了合作的快樂和收獲。除此之外,在本課的拓展部分,我還設計了一“購物”活動環(huán)節(jié)。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可以自主選擇進入玩具店、食品店、水果店購買自己喜好的物品。在模擬購物的過程中,學生們創(chuàng)作出如下對話:
A:Can I help you?
B:I want a toy ship.
A:Do you like this toy ship?It’s blue.
B:No.I don’t.I don’t like the blue one.
A:What do you like?
B:I like the red one.How much is it?
A:It’s 10 Yuan.
B:Here you are.
A:Thank you.
在對話中,學生在鞏固了本課重點句型,復習舊知的同時,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和想象。在表演過程中,學生們?nèi)谌肓俗约旱膭幼骱捅砬榈纫蛩?,?chuàng)作出了很多豐富的表演形式。鼓勵成員特別是小組發(fā)表獨立見解,積極肯定和贊揚合作學習的共同成果,善于把個人或小組的創(chuàng)造性觀點轉(zhuǎn)化成全班同學集體的智慧。學生的合作學習、合作活動、合作創(chuàng)作、合作表演的技能也得到了有效的發(fā)展,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課堂的互動中落實,教學的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合作學習中的交往和互動有助于激發(fā)靈感,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探究學習又會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心理氛圍,是學生主動、生動發(fā)展的搖籃。探究學習不僅要模擬科學探究之“形”,更要滲透科學探究之“神”。我認為探究的精神主要表現(xiàn)為好奇心和懷疑精神(批判精神)。好奇心是人類固有的本性,是兒童的天性。在教育中,學生的懷疑精神突出表現(xiàn)為:不滿足于現(xiàn)成的答案和說明,敢于對權(quán)威、對教材、對教師提出質(zhì)問和懷疑。因此,在“Toys”一課中,我依據(jù)三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嘗試、樂于探究這一心理特點,設計了“再創(chuàng)歌曲”這一活動。活動中,首先讓學生欣賞一首“What do you like?”的歌曲,此歌曲曲調(diào)簡單,朗朗上口,學生聽后很容易模仿。于是我鼓勵各小組成員,以小組為單位,在曲調(diào)不變的情況下,將已知單詞融入此歌曲中,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歌曲。學生在創(chuàng)作歌曲過程中熱情度極高,他們積極嘗試,勇于探究,創(chuàng)作出了一首首屬于本小組的歌曲。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在此合作中不但鞏固了舊有知識,還用一種全新的方式操練了新知,同時,將英語課與音樂課、審美課等也有機地融為一體,進行了學科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