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梅山路小學 李菊
?
閱讀教學中關于朗讀指導的思考
□安徽省六安市梅山路小學李菊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訓練,是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方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蹦壳靶W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已經(jīng)重視了朗讀訓練,但是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一是幾乎把朗讀作為唯一的教學形式;二是教師指導不到位,或者是走形式;三是沒有適當?shù)脑u價。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浮在淺表,不夠深入。筆者在執(zhí)教《黃河的主人》第二課時時,在幾次實際課堂教學后,對閱讀教學中朗讀指導應注意的問題有了一些感受和思考,認為朗讀指導應注意以下幾點——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就有關于“情境”的論述,所謂“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人對處在一定情境中,能引起共鳴的事物往往體驗深刻。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多種方式、多條渠道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文章的“意境”。如在教學《黃河的主人》時,第1自然段描寫了黃河波浪滔天的磅礴氣勢,只有充分感受黃河的險才能體悟到艄公的鎮(zhèn)靜勇敢,所以本段教學是否扎實有效對整篇學習至關重要。學生雖然在第一課時已初步了解了黃河,但是大部分同學并未親眼目睹洶涌澎湃壯美的黃河,要求他們讀出感受實在勉強。我在學生初步學習并朗讀此段后,出示黃河壺口瀑布的一段視頻,學生在畫面與聲響中真切感受到“濁浪排空,萬馬奔騰”,黃河帶來的“膽戰(zhàn)心驚”自然表現(xiàn)在了接下來的朗讀中,為后續(xù)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很多老師認為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朗讀中出現(xiàn)的不足之處不敢加以指導,怕出現(xiàn)“牽”的嫌疑。其實不然,在學生遇到困難時,適度的引導仍不見成效,此時教師就應該親身示范。如在教學《黃河的主人》第3自然段時,學生始終不能讀出看到輕小的羊皮筏子上坐了六個人的驚嘆。此時,我請學生仔細聽老師讀一遍,然后說說這樣讀好不好?學生聽后茅塞頓開,“老師,您將‘啊,那上面還有人哩!’中的‘啊’字讀作三聲,聽到您的驚訝了!”“您讀‘不止一個,還有一個……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個人!’時,語速越來越快,越來越高!”“您讀的時候眺望遠方,好像真的看見羊皮筏子由遠及近!”“我知道該怎么讀了!”學生的朗讀熱情被充分調(diào)動,爭相展示,他們不僅讀出了驚嘆,更是在我示范的基礎上讀出了創(chuàng)新,聲情并茂。課后許多聽課教師都談到,本段朗讀指導是此次教學的最大亮點,短短的時間里看到了學生朗讀的巨大提升,很有實效。我想,這正是教師的適時示范帶來的效果。教師的“身教”“領門”,即恰到好處的范讀,對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乃至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薄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同樣的文本,每一位學生的理解和表達方式可能會有不同。學生理解文本的過程,往往是結合了自己的獨特體驗后的一種重新建構。我覺得在確定解讀文本無誤的前提下,教師應該珍視學生理解的個性差異。我在《黃河的主人》一課的教學中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第2自然段中有一句:“從岸上遠遠望去,那么小,那么輕,浮在水面上,好像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沒?!庇械膶W生認為重讀“那么小,那么輕”,用強調(diào)的語氣表現(xiàn)筏子的輕??;有的則認為可以輕讀這兩個詞,用弱化的語氣來突出筏子在浪頭上的危險。我沒有立即給出裁定,而是請他們自己互相朗讀品味,再來說說可以怎么讀。經(jīng)過再讀再品,同學們得出結論:這兩種讀法效果都很好,無論是強調(diào)的讀還是弱化的讀都能表現(xiàn)筏子在滾滾黃河中的小且輕。既然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把文章理解得這樣透徹,我又何必強求一致呢!所以我贊成兩種讀法都可以,你覺得怎么讀最能表達你的感受就怎么讀。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diào)”,學生這樣自然樸素的理解當然應該得到尊重理解。得到了理解與尊重,學生也越發(fā)敢讀愛讀了。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育藝術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準確合理、富有鼓勵性的評價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處于興奮、主動、積極的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我認為目前的閱讀教學中,朗讀的評價常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是打消學生的朗讀熱情:“你又讀錯了!”“沒有感情!”諸如此類否定的話常掛在嘴邊,這種評價易打消學生的積極性;二是多以教師評價學生的朗讀為主,缺少學生的參與;三是評價語言貧乏,總以最簡單的“不錯”、“還可以”之類籠統(tǒng)、乏味的話給予表揚,使課堂氣氛沉悶、機械、形式化,導致學生不喜歡朗讀,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如我在教學《黃河的主人》第7自然段時,學生未能讀出第一次乘坐羊皮筏子的乘客的緊張害怕,我給予評價、引導:“這個乘客膽子很大呀,一點不害怕。”“這個乘客有點兒害怕了!”“這個乘客心驚肉跳!”還適時請同學互評:“他讀得讓人好擔心!”“好像一不小心就掉進黃河里了,嚇死了!”這樣不斷地在評價中引導鼓勵,不斷地互相提建議,學生比著讀,讀得越來越入境,乘客的心驚膽戰(zhàn)被他們讀得感同身受,也體會到乘客的感受從側面襯托了艄公的機智勇敢,鎮(zhèn)靜機敏。我想,如果我一開始就僅僅是“讀得不好”“沒讀出感情”,或是“讀得不錯”這樣的評價,怎能看到這樣精彩的朗讀訓練?所以我認為教師應充分運用賞識評價,讓學生敢讀;多元評價,讓學生會讀;真誠評價,讓學生愛讀。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運用行之有效的朗讀指導,努力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讓學生在朗讀中展現(xiàn)自我、抒發(fā)性情,提高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相信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會發(fā)掘更多更科學的朗讀指導方法。
作者簡介:(李菊,安徽省六安市骨干教師,六安市優(yōu)質(zhì)課競賽一等獎獲得者,王先如名師工作室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