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本溪滿族自治縣第三中學 包萬利
初中古詩文教學初探
遼寧本溪滿族自治縣第三中學 包萬利
初中古詩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它讓學生初步領悟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感受中華古典的精髓。所以,本文通過二十余年的教學實踐總結,歸納出初中古詩文教學的實用策略,在教授古詩文的課程中,彰顯其高效作用。
誦讀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學習主體 評析 實踐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全國上下方興未艾,如火如荼地開展。各個學校,各個學科都根據(jù)學校的辦學理念,探索切合本校實際的課改之路。究其實質,都是進行高效課堂的探索和實施。語文學科的課改之路始終處在課改的前沿,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語文的課型多種多樣,現(xiàn)就初中古詩文教學提出我的一點思考和感悟。怎樣才能兼顧全面而又能讓學生興趣盎然投入其中呢?
一、知人論世。每一篇古詩文的風格及藝術成就幾乎都跟作者生活的時代息息相關,不可能是空穴來風。比如《天時不如地利》和《曹劌論戰(zhàn)》與戰(zhàn)國時代列國紛爭相關,在教授正文之前,一定要把該篇詩文作者及其背景知識了解全面。這步一定要在課前預習時間內(nèi)完成,教師布置好相關的預習內(nèi)容,學生通過查閱參考資料,鏈接與本篇詩文相關的背景知識,學習小組內(nèi)的成員各查某一方面,最后小組組長進行整合,在課前時間段進行展示,其他小組有建議及時補充。通過這方面的細究,對詩文后續(xù)的理解和賞析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吟誦感悟。古詩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但凡有些古詩文學習理論的人都非常注重古詩文的誦讀,因為在誦讀的過程中會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體察作者的思緒和心理,誦讀也是我們理解古詩文意蘊的首要途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古詩文的誦讀。
三、解疑通譯。我們評析鑒賞古詩文必須在通曉其意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古詩文意譯的能力是循序漸進的積累和提高的過程。因此學習古詩文必須教授學生意譯的方法。
四、精品賞析。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名家名篇的精彩段落要深入探究,領略國學的魅力。初中古詩文中選入的基本是歷史上著名作家的作品,有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魅力。
五、辯議提升。初中課本入選的古詩文雖然是歷史的積淀,有著很高的文學成就或藝術魅力,但作家當時所處的時代必定與現(xiàn)代不同,因而我們和他們對人事物的看法或評判自然也不盡相同。所以對詩文主題的理解上更加多角度、多層面,會產(chǎn)生很多的分歧。
總之,教授古詩文的方法林林總總,但無論哪種方法,只要適合學情,能提高學生古詩文的學習和鑒賞能力,就會通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