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奠娟(重慶市巫溪縣寧河初級中學校)
“微時代”下的語文教學思考
楊奠娟
(重慶市巫溪縣寧河初級中學校)
在“微時代”的今天,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平臺,更好地服務語文教學,成了老師探討的一個話題。從微課、微信、QQ群、猿題庫等“微時代”的信息平臺進行了探討,指出語文教學要恰到好處地使用微課,充分利用微信、QQ群、猿題庫這些信息載體,讓學生在無形中開闊語文視野,增加積累,提高語文閱讀和寫作能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
微時代;語文教學;思考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合理利用課程資源,為語文教學服務,是我們每位語文老師應該思考的一個話題。如今,隨著“微時代”的到來,語文教學有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課程資源更加豐富。新型的教學手段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好的平臺。
微課作為微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有效的教學方式,它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時空限制,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為基本載體,將知識點、考試真題、作業(yè)練習碎片化、形象化以及具體化,從而幫助學生解決疑難,深化理解,明確主題目標。隨著信息技術以及傳播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課逐漸走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并以其操作簡單易行、知識內(nèi)容靈活精湛得到高度認可。
案例一:
某中學一位語文老師在上《望岳》時,首先就讓學生觀看了一個微課,主要是關于《望岳》一文的整體分析,時長約七分鐘。學生看完這個微課以后,老師又從詩人杜甫的經(jīng)歷講起,并分析每句詩的含義,包括詩的描寫,由遠到近的寫作方法等等,最后揭示出詩文的主題。整個環(huán)節(jié)下來,基本上都是在重復微課的內(nèi)容。
微課,是就文章的一個知識點或一個重難點進行講解。它主要用于學生的自學,也是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翻轉(zhuǎn)課堂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目的是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課堂上,老師要重點解決問題。像上面案例中的老師,把微課用在上課之初,然后再來講文章內(nèi)容,沒有很好地理解微課的作用,發(fā)揮微課的最大效益。
微課的運用,不是為了形式上的插入,而是要找準時機,讓學生真正從中受到益處。這樣運用微課的語文課堂才會實現(xiàn)預定的學習目標,讓“微課”發(fā)揮它更大的威力。
案例二:
我現(xiàn)任教2015級6班的語文學科,我在班上建立了兩個群:一個班級QQ群;一個班級微信群。每周五,我就會在班級QQ群中利用家校作業(yè)功能將本周的作業(yè)發(fā)出去,然后提醒群內(nèi)的每位學生,要查看作業(yè)。(這個QQ群已經(jīng)具備了這一功能)另外,我每周六都會在固定的時間和群內(nèi)學生進行交流,分享一周來的學習、生活中的愉快事。這既和學生拉近了距離,又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溫暖,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會提高。對于班級微信群,我每周日都會在群內(nèi)發(fā)一些名家散文、藝術欣賞、奮斗勵志類的文章,要求學生閱讀,并讓學生從本周內(nèi)所讀的文章中任意選擇三篇寫三個摘抄。要求寫出文章題目、作者、主要內(nèi)容,并摘抄三到五個優(yōu)美的句子,并寫出100字以內(nèi)的讀后感。這樣,部分學生也許會被“強迫”地去讀微信中轉(zhuǎn)發(fā)的文章;但更多的同學是在“信息時代”這塊肥沃的原野上汲取營養(yǎng),不斷地學習、充電。同時,我作為老師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去鼓勵學生關注一些“名家散文”“初中語文”等微信公眾號,在潛移默化中,讓他們感受到文學的魅力,從而受到熏陶、收獲真知,獲取新的血液,讓“微信”的力量不再微小。
案例三:
某中學一位語文老師,讓有手機的同學都安裝了一款學習軟件——猿題庫。每天上課時,這位老師都安排了一個課前三分鐘環(huán)節(jié),重點是對優(yōu)美詩句的欣賞或名言警句的解讀。課堂小結后,這位老師都會打開手機上的猿題庫,結合所學內(nèi)容,隨機出五道檢測題,然后通過截圖發(fā)到QQ群中,再投影到黑板上,讓學生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進行訓練和評講。這樣,學生練習的機會多了,接觸到的知識就會增加。
猿題庫,無疑成了老師檢測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工具,方便、快捷,也相對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讓學生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學習動力就會增加。與時代接軌,感受“猿題庫”的酷炫多姿。
微課、微信、QQ群、猿題庫等都是我們值得合理運用的一種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這些技術手段,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下、學習期間、休息時段接受語文知識的洗禮。我們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信息技術,結合這些信息技術平臺,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好地服務。
同時,我們也要明白,各種信息技術平臺,都只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我們語文課堂教學,不能做信息技術平臺的奴隸,不能被信息技術完全俘虜。任何的技術平臺,都只是一種輔助的學習手段,要讓語文教學回歸真實的本位,培養(yǎng)具有語文素養(yǎng)的人,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