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祥
范曄(398~445年),字蔚宗,順陽(今河南省南陽淅川)人,南朝宋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范曄自幼天資聰慧,博學(xué)多才,學(xué)富五車,才華橫溢,撰寫的《后漢書》享譽古今,卻在盛年因為參與擁立彭城王劉義康謀反案丟掉了腦袋。讀《宋書·范曄傳》,縱觀范曄一生的功過榮辱,我們可以從中受到深刻的歷史啟示。
一、范曄的才
范曄生于世代顯赫的著名士族家庭。高祖范晷為西晉雍州刺史,加左將軍;曾祖范汪為東晉安北將軍和徐州、兗州刺史;祖父范寧先后出任東晉臨淮太守、豫章太守;父親范泰任東晉中書侍郎,入劉宋后出任國子博士、南郡太守、御史中丞等職。除了世代位高權(quán)重,門楣顯耀,范家深厚的家學(xué)淵源也令人陡生欣羨。范汪“博學(xué)多通,善談名理”,撰有《尚書大事》二十卷,《祭典》三卷,以及屬于醫(yī)學(xué)、棋藝的著作《范東陽方》一百○五卷,《棋九品序錄》一卷等。范寧撰有《古文尚書舜典》一卷,《尚書注》十卷,《禮雜問》十卷,《文集》十六卷,尤以《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其義精審,為世所重”。范泰也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及文集等多種著述傳世。
生長在這樣一個詩書傳世、書香四溢的官宦之家,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再加上范曄自幼聰穎超群,勤勉好學(xué),鍥而不舍,漸成氣候:“少好學(xué),博涉經(jīng)史,善為文章,能隸書,曉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高祖相國掾,彭城王義康冠軍參軍,隨府轉(zhuǎn)右軍參軍,入補尚書外兵郎,出為荊州別駕從事史。尋召為秘書丞?!保ā端螘し稌蟼鳌罚疚囊某⒚髡呦ひ栽搨鳎┖笥窒嗬^任征南大將軍檀道濟的司馬兼新蔡太守、司徒從事中郎、尚書吏部郎、宣城太守、左衛(wèi)將軍、太子詹事等職。
元嘉九年(432年)冬,時任司徒的彭城王劉義康的母親去世,劉義康召集同僚舊友料理喪事,聚會于東府。范曄的弟弟范廣淵此時任司徒府祭酒,將要下葬的前一天晚上,輪到范廣淵值班,范曄竟在司徒府哀哭之聲此起彼伏之際,約幾位同僚聚于范廣淵處開懷暢飲,酒酣耳熱之后,打開北窗以欣賞挽歌為樂。有人將這事報告了劉義康,劉義康雷霆震怒,一頓臭訓(xùn)之后,將范曄貶為宣城太守。
遭貶做了太守的范曄,郁郁不得志,無心政事,終日飲冰茹檗,將著書立說作為自己的全部精神寄托,殫精竭慮,編纂《后漢書》。他博覽群書,潛心著述,在反復(fù)研讀眾家關(guān)于記述后漢歷史史籍的基礎(chǔ)上,以官修的《東觀漢記》為基本史料依據(jù),以華嶠的《后漢書》為主要藍(lán)本,博采眾長,刪繁補缺,整齊故事,得以超越眾家,后來居上。到了唐代,范曄的《后漢書》取代《東觀漢記》,盛行于世。據(jù)《隋書·經(jīng)籍志》記載,在范曄著書之前,記述東漢一代歷史的著作共有十部、八百余卷,范書一出,除袁宏的《后漢紀(jì)》外,其他諸家《后漢書》都相繼散亡。與此同時,范曄的《后漢書》則以其簡明周詳、敘事生動、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編排有序、文采斐然,贏得了越來越多人們的青睞,成為研究東漢歷史最基本、最權(quán)威的著作,與《史記》、《漢書》和《三國志》并稱“前四史”。唐代史學(xué)家劉知幾評論說:范曄博采眾書,裁成漢典,觀其所取,頗有奇工。
如果我們以為范曄只是一個唯知讀書著述做學(xué)問的書呆子,那就大錯特錯了。
他的書法藝術(shù)素為世人所稱道,他對音樂藝術(shù)的造詣爐火純青,不僅演奏技藝高超,而且善于自作詞曲,聲名遠(yuǎn)播,朝野矚目。宋文帝劉義隆最愛聽范曄彈奏琵琶,每每暗示他彈奏一曲,以饗視聽,他都佯裝未解帝意,馬虎過去。劉義隆聽不到范曄彈琵琶,其意怏怏,實在忍不住,便在一次宴請大臣的時候?qū)Ψ稌险f:“朕欲高歌,請卿為朕彈奏一曲。”范曄不得已,遂執(zhí)琵琶伴奏,劉義隆歌聲一止,范曄隨即停止演奏。劉義隆作為當(dāng)朝皇帝,擁有的皇家樂隊自極當(dāng)世之盛,而他卻唯獨對范曄的演奏情有獨鐘,范曄的演奏水準(zhǔn)達(dá)到了何種程度,自不言而喻。
他嫻于辭令,長于政事,是一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戰(zhàn)書”,才高八斗,文武兼?zhèn)涞膹?fù)合型奇才。無論是供職于朝堂,還是主政一方,無論是供職于軍隊,還是效力于地方,他都如魚得水,游刃有余,政績卓然。他曾任始興王劉濬的后軍長史,劉濬生性灑脫,倜儻不羈,將所有政事全部交給范曄處理,自己則超然事外,做起了甩手掌柜。范曄不負(fù)重托,將里里外外所有事務(wù)處理得無不妥帖恰當(dāng),有條不紊,內(nèi)外莫不稱道。
生活中的范曄也絲毫沒有書呆子的陳朽和迂腐。他極富生活情趣,創(chuàng)新意識強,喜歡“勇立潮頭把紅旗”,且心靈手巧,匠心獨具,凡生活中接觸到的器物,都要巧妙地加以改良,衣裳從式樣到尺寸也都是自己設(shè)計,并且身著自己設(shè)計的“奇裝異服”招搖過市,所到之處,“回頭率”一路攀升,引得時人爭相效仿,成為貨真價實的引領(lǐng)時代新潮流的超級“潮男”。
二、范曄的德
令人遺憾的是,作為名重一時的曠世奇才,范曄做人的品格實在是馬尾絲拴豆腐——提不起來。
據(jù)《宋書·范曄傳》,當(dāng)宋文帝劉義隆聞報范曄參與謀反的時候,對他做出了如是評價:“曄素?zé)o行檢,少負(fù)瑕釁,但以才藝可施,故收其所長,頻加榮爵,遂參清顯。而險利之性,有過溪壑,不識恩遇,猶懷怨憤。每存容養(yǎng),冀能悛革,不謂同惡相濟,狂悖至此?!边@段話意思是:范曄一貫品行不端,早在年輕時就背負(fù)沉重的過失和罪行,只因他有些才藝,著眼于任用他的長處,朝廷不跟他計較,屢屢賜予他榮耀和爵位,以至于使他到了今天這樣如此顯要的位置。這人本性居心險惡,其貪心比幽深的山谷還難以填滿,受朝廷隆恩,不思感恩戴德,反而心懷怨憤。我對他總是一再寬容,容忍他的這些缺陷,寄希望于他能悔過自新,沒想到他竟一意孤行,與一幫不軌之徒狼狽為奸,瘋狂悖逆到如此嚴(yán)重地步。
劉義隆的評價可謂恰如其分。
元嘉十六年(439年),范曄的嫡母逝世。其時,范曄的哥哥范暠任宜都太守,嫡母隨其生活在宜都官衙,范曄任長沙王劉義欣的鎮(zhèn)軍長史,加號寧朔將軍,身在長沙。范暠快馬飛報,催范曄火速奔喪,范曄卻穩(wěn)若泰山,磨磨蹭蹭,遲遲不肯上路。及待動身出行,他竟帶著一群花枝招展的妓妾,前呼后擁,去奔母喪。御史中丞劉損憤然上疏彈劾,宋文帝因為欣賞他的才干,才沒有降罪于他。
范曄參與謀反的罪行敗露后,迅即遭抄家之災(zāi)。從其家中抄出的樂器、服飾、珍玩及各種珠寶器物,都非常珍貴華麗,歌伎和小妾都穿金戴玉,錦衣貂裘,服飾考究??墒?,在寒冷的冬天,他的叔父卻只穿一件單層布衣,侄子竟沒有被子蓋,耄耋之年的母親住在單調(diào)簡陋透風(fēng)漏雨的一間小破屋里。見此情景,世人無不喟然長嘆!
范曄踏上擁立彭城王劉義康的謀反賊船,完全源自于利令智昏。
作為太子詹事,他深受宋文帝劉義隆的器重和信賴,每每被特召入宮,咨之以天下大計,雖說不上權(quán)傾朝野,絕對是頗受倚重的朝中重臣。謀反集團的始作俑者孔熙先之所以要拉他入伙,正是看中了他在朝中的地位,看中了他的滿腹才華和在朝廷上下的人脈。
孔熙先深知,名重朝野的范曄根本看不上自己,倘或貿(mào)然邀約,必然碰壁,弄不好甚或要承擔(dān)反目掉腦袋的風(fēng)險,便瞄準(zhǔn)了范曄的“軟肋”,采用“放長線,釣大魚”的策略,誘使范曄落入彀中。
范曄與時任劉義康大將軍府記室參軍的外甥謝綜關(guān)系密切,為了拿下范曄,孔熙先首先花重金將謝綜拉下水,然后再通過謝綜接近范曄,將范曄拉到了賭桌上?!熬C乃引熙先與曄為數(shù),曄又與戲,熙先故為不敵,前后輸曄物甚多。曄既利其財寶,又愛其文藝。熙先素有詞辯,盡心事之,曄遂相與異常,申莫逆之好?!?/p>
老謀深算的孔熙先在賭桌上佯裝技拙,一次又一次將大把大把的金錢“輸”給范曄。面對這樣一棵從天而降的搖錢樹,范曄愈發(fā)貪心膨脹,欲壑難平,樂此不疲,日復(fù)一日,從孔熙先手中“贏”得了巨額金錢。于是,兩個形同陌路之人,在金錢的助力下漸漸成為莫逆之交,又漸漸成為結(jié)盟謀反的死黨。
誠如宋文帝所言:“險利之性,有過溪壑?!本烤故钦l將才華橫溢的曠世奇才范曄送上了斷頭臺?是他自己胸中熊熊燃燒著的永遠(yuǎn)無法填平的熾烈的貪欲。
三、范曄的死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十一月,范曄參與謀反案發(fā),十二月,押赴刑場棄市,時年48歲。同時被殺的還有他的兒子范藹、范遙、范叔委等。
當(dāng)范曄被抓捕,宋文帝質(zhì)問他,受朝廷如此恩寵,為什么還要謀反。范曄百般抵賴,不肯認(rèn)賬。當(dāng)所有案犯都俯首認(rèn)罪,審理案件的官員將一應(yīng)人證物證都擺在他面前的時候,他才不得不招認(rèn)謀反事實,無可奈何地說:“久欲上聞,逆謀未著。又冀其事消弭,故推遷至今。負(fù)國罪重,分甘誅戮?!?/p>
十二月某日,范曄等一幫謀反罪犯被押出監(jiān)獄,綁赴刑場。范曄被排在最前邊,他回過頭,審視了一會兒身后這支行進在黃泉路上的長長隊伍,忽然面露得意之色,歪著脖子問身后的外甥謝綜:“今天的排隊次序,是按什么標(biāo)準(zhǔn)排列的呢?按官職的大小吧?”謝綜沒好氣地揶揄道:“按罪孽的輕重,罪魁禍?zhǔn)着旁谧钋邦^?!?/p>
死到臨頭,一生游走于官場的范曄,繞心縈懷、念念不忘的竟然還是官職、位次!難怪早在范曄還是一個孩童的時候,他的哥哥范晏觀其所為,曾憂心忡忡地說:“此兒進利,終破門戶。”意思是:這孩子過分汲汲于名利,早晚會惹禍殺身,禍及家族。
范曄臨刑前與親人的最后一別頗為耐人尋味。我們不妨將沈約在《宋書·范曄傳》中的敘述照錄于斯:“曄妻先下?lián)崞渥?,回罵曄曰:‘君不為百歲阿家,不感天子恩遇,身死固不足塞罪,奈何枉殺子孫?!瘯细尚υ谱镏炼选纤钙唬骸魃夏钊隉o極,汝曾不能感恩,又不念我老,今日奈何?’乃以手擊曄頸及頰,曄顏色不怍。妻云:‘罪人,阿家莫念。’妹及妓妾來別,曄悲涕流漣,綜曰:‘舅殊不同夏侯色。’曄收淚而止?!瓡限D(zhuǎn)醉,子藹亦醉,取地土及果皮以擲曄,呼曄為別駕數(shù)十聲……”在范曄即將告別人世的訣別之際,他見到親人,麻木不仁;見到妓妾,卻涕淚橫流。難怪他的親生母親連連扇他耳光,妻子對他斥罵連聲,兒子撿起土坷垃和果皮奮力投擲,外甥譏笑他有失風(fēng)度,親人們都對他如此恨入骨髓,可以想象他在時人心目中的人格形象已經(jīng)骯臟到了何種地步!
四、品評
范曄為什么要謀反?為升官?他身為太子詹事,列朝堂,掛紫衣,風(fēng)光無限,又深得皇帝寵信,前程無可限量,即使謀反成功,也未必能有更好的地位和境遇。為發(fā)財?他家境殷實富足,且其家族世代為官,三親六故,皆高官厚祿,從來就不知道“差錢”是什么滋味。為追求更為奢華的生活?他妻妾成群,花天酒地,錦衣玉食,該擁有的早已擁有,不該擁有的也業(yè)已擁有,他什么都不缺,如果一定要找出他還缺點什么,就缺一個字:德。
官德,為官者永遠(yuǎn)繞不開的一個千古話題。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一個為官從政者,倘官德卑劣,必然成為各種腐朽黑惡勢力爭相捕俘的對象,身敗名裂便只是遲早的事,不管他有多么大的本事。范曄參與謀反,是因為受到了孔熙先的蠱惑,直接的媒介,是孔熙先設(shè)下的賭桌。是什么力量促使范曄一次又一次走近這張賭桌,又一步步走上謀反之路,直至走上斷頭臺呢?是德行的卑劣,是他內(nèi)心深處日益膨脹著的對金錢和名位永遠(yuǎn)不知滿足的貪欲。
縱覽古今,像范曄一樣滿腹詩書才華橫溢的官員,因為官德不修而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者,不乏其人。
據(jù)《孟子·盡心章句下》:“盆成括仕于齊,孟子曰:‘死矣盆成括!’盆成括見殺,門人問曰:‘夫子何以知其將見殺?’曰:‘其為人也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也,則足以殺其軀而已矣?!泵献拥牡茏优璩衫ㄔ邶R國做了官,孟子聽到這個消息,不但不為弟子的發(fā)達(dá)而高興,反而神色凝重十分惋惜地說:“盆成括的死期不遠(yuǎn)了!”弟子們將信將疑。不久,便傳來了盆成括在齊國被殺的消息。弟子們不理解老師何以能夠未卜先知,便去問孟子:“先生,您是怎么知道盆成括將會惹禍殺身的?”孟子回答說:“這個盆成括啊,有點小聰明,但是不曾知道君子的大道,德之不修,這就足以招致殺身之禍了。”
秦丞相李斯,作為戰(zhàn)國儒家著名代表人物荀卿的高足,他學(xué)得滿腹才學(xué),懷“帝王之術(shù)”西行入秦,襄助秦始皇振六世之余烈,誅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秦王朝建立之后,又輔佐秦始皇行郡縣、廢私學(xué)、爍金戈、制定禮儀制度、頒行法律、統(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度量衡、修筑馳道,等等,使秦帝國中央集權(quán)的統(tǒng)治不斷得到加強。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乃至世界都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然而,由于他卑劣的德行,為了保住自己的富貴和名位,在秦始皇于巡視途中遽然棄世之后,助紂為虐,與趙高攜手發(fā)動沙丘之變,矯詔謀逆,將皇長子扶蘇賜死,立胡亥為帝,一手促成了秦王朝的迅速滅亡。最終身遭五刑,在咸陽被腰斬棄市。
唐代奸相李林甫、宋代奸相秦檜、明代奸相嚴(yán)嵩、清代大貪官和珅,也都是自幼飽讀詩書,才華出眾,位極人臣,又都因為德行卑劣,作惡多端,禍國殃民,最終身敗名裂,遭百世唾罵,遺臭萬年。
歷史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范曄也罷,上述其他幾個歷史人物也罷,都有一個逐漸嬗變的過程,不會從娘胎里出來或一踏上仕途就是個害群之馬。誠如孔子所言:“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保ā墩撜Z·述而》)一朝權(quán)在手,便不再修養(yǎng)自己的德行,不再看書學(xué)習(xí),熟知立身做人的道義原則卻不去遵照實行,有了缺點錯誤不能及時改正,這才是令人擔(dān)憂的。習(xí)近平同志在《用權(quán)講官德交往有原則》一文中指出:“領(lǐng)導(dǎo)干部要做到‘權(quán)為民所用’,就必須法德并舉,既要依法用權(quán),又要以德用權(quán),歸根到底用權(quán)要講官德?!痹谌嫱七M依法治國,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jié)合,為實現(xiàn)民族復(fù)興的偉大中國夢努力奮斗的今天,范曄的歷史故事頗具鑒戒意義。
(作者系解放軍西安通信學(xué)院教授)
責(zé)任編輯:彭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