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利 鋒
(東北師范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長春 130024)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薛 利 鋒
(東北師范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長春 130024)
[摘要]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理想信念教育是幫助和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全面茁壯成長的重要途徑,必須得到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屬性、目標、內容上,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著廣泛契合,并對之具有重大的引領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向性、漸進性、針對性和系統(tǒng)性,為新時期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明確了原則、目標、內容和方法。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統(tǒng)領
理想信念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精神支柱和動力之源?!袄硐胧侵溉藗冊趯嵺`中形成的具有現(xiàn)實可能性的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具有揚棄現(xiàn)實、引領現(xiàn)實、超越現(xiàn)實的特征。”[1]165而信念則是指“人們對某種現(xiàn)實或觀念抱有深刻信任感的精神狀態(tài)”[1]165,這種精神狀態(tài)體現(xiàn)為內心上的肯定、確認和堅信。理想為信念的確立提供了目標指向,同時信念也為理想的實現(xiàn)奠定了思想基礎,二者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逐漸形成、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進而樹立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堅定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關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終實現(xiàn),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未來發(fā)展,對加強和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為之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的價值依循。
一、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蛾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明確指出,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2]377,這是新時期繼續(xù)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將理想信念教育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并非偶然和盲目的,而是對當代大學生思想發(fā)展狀況進行實際分析和研判的結果?!爱敶髮W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積極、健康、向上。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但是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等問題?!盵2]377有學者進行調查研究的結果也顯示“當代大學生主流思想積極向上,但有些大學生存在著‘物本信仰’傾向、‘器本信仰’傾向和‘神本信仰’傾向的問題。”[3]75-76根據(jù)新時期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新情況、新特點,及時確立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是黨和國家堅持實事求是的重要體現(xiàn)。在當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狀況下,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通過大力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努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斗的堅定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是引領大學生健康發(fā)展的不竭動力。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是新時期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基本理念和根本原則。堅持這一原則,就是要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之所以能夠成為促進大學生自身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精神動力和行為推力的基本屬性。理想作為一種目標導向,指引著人們前進的方向;作為一種精神動力,激勵著人們不斷探索和追求。依據(jù)理想的主體不同,可以將理想劃分為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社會理想主要表現(xiàn)為政治信仰和道德信仰,指引著人們追求完善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保障政治統(tǒng)治和促進社會發(fā)展;個人理想主要表現(xiàn)為個人的人生理想和職業(yè)理想,指引著人們追求幸福的生活和滿意的職業(yè)。促進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不應當僅僅局限于引導其樹立健康的個人理想,還應當在樹立科學的社會理想上下功夫。現(xiàn)階段,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倡導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的促進與融合,正是科學認識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之間辯證關系的集中體現(xiàn)。
理想信念教育是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選擇。新時期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合格建設者內含著培養(yǎng)大學生成為富有知識涵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的高素質人才,而可靠接班人則內含著培養(yǎng)大學生成為堅定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愿意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的接班人。前者側重于能力素質,表現(xiàn)為合不合格;后者側重于精神素質,表現(xiàn)為可不可靠。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承擔著將大學生培養(yǎng)成可靠接班人的任務。毛澤東曾經(jīng)提出:“為了挑起振興中華的重擔,青年人應該有崇高的理想?!盵4]227一直以來,高校都十分重視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大學生頭腦,這一點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著過于側重理論化、理想化,脫離大學生實際的問題。因此,如何充分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生活,并與黨和國家意識形態(tài)建設中心任務實現(xiàn)有效銜接,成為現(xiàn)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面臨的核心任務。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領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指向性,規(guī)定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原則。在現(xiàn)階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部分地存在著忽視理想信念教育,將其作為枯燥、乏味的內容加以排斥;或者通過淡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意識形態(tài)性來解決這一問題。盡管通過強調個人理想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個體功能來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在理論上存在合理性,但卻從根本上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功能特別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同時也損害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社會功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為我們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基本的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具有的明顯方向性,深刻體現(xiàn)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屬性。馬克思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一文中就指出:“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盵5]98任何一個階級都不會主動放棄用符合本階級需要的主流價值觀念教育和啟發(fā)民眾,無產階級亦如此。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和當代中國的執(zhí)政黨,其所提倡的主流價值觀念,也必將通過教育的方式內化為人民群眾心中的價值觀念,這種價值觀念教育的一致性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規(guī)定了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漸進性,明確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發(fā)展目標。對于大學生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信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變化發(fā)展的過程,這就要求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動要尊重理想信念的形成和發(fā)展規(guī)律,堅持漸進性和長期性。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xiàn)實實踐過程中,存在著以理論灌輸代替理想信念教育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如只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促進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內化和外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維度,提出了具有層次性和漸進性的教育目標和內容?!皭蹏⒕礃I(yè)、誠信、友善”是實現(xiàn)“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前提和基礎。三者之間表現(xiàn)出從低到高、從易到難、從個體到群體的漸進性特征,這一特征為現(xiàn)階段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目標的設定提供了觀念和方法的指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系統(tǒng)性,豐富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體系。作為一個由諸多要素構成的有機系統(tǒ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部各要素之間存在著互相依存的關系,其地位和作用也均有所不同。這種不同既體現(xiàn)為國家、社會、個人的多層面性,還表現(xiàn)在從經(jīng)濟、政治、文化到社會;從政治、思想、道德到法制;從行為規(guī)范、價值標準到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層次性、針對性和系統(tǒng)性。這種層次性和系統(tǒng)性也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豐富了內容體系,拓展了教育視野。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倡導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豐富了大學生個人理想信念教育內容,強調不僅要進行個人的物質理想、職業(yè)理想教育,同時還要進行個人的精神理想和道德理想教育。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倡導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豐富了大學生社會理想信念教育內容,強調不僅要進行政治理想教育,同時還要將社會理想教育納入其中。最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豐富了大學生國家理想信念教育內容,強調不僅要進行國家經(jīng)濟理想教育,同時還要把國家的文化理想教育納入到理想信念教育中來。從這三個維度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而且這種系統(tǒng)性的構建原則也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借鑒。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實踐性,提供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過程中的實踐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其“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本質特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居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位置,產生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并把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作為根本落腳點。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目前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將教育的重心放在理論灌輸上,即強調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但相對忽視了實踐養(yǎng)成教育。教育即實踐,教育即生活。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須貼近大學生實際、貼近大學生生活,這并不是說要擺脫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性,而是要通過貼近大學生實際的方式和方法,對大學生進行具有方向性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對策分析
第一,堅持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tǒng)一。科學性是指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具體是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本身的思想發(fā)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價值性即方向性,具體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掌握群眾的工具時所體現(xiàn)出的黨和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性??茖W性和價值性的統(tǒng)一,是指既承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教化功能,又承認其促進大學生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功能?,F(xiàn)階段,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教育內容上更多強調社會理想和政治理想,忽視個人理想和職業(yè)理想,而在日常教育實踐活動中則更多強調個人理想和職業(yè)理想,忽視社會理想和政治理想。造成這一問題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是割裂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學性和價值性的統(tǒng)一關系。一方面,科學性是價值性的基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如果不堅持科學性,就不會獲得大學生的認可,遭到大學生排斥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可能實現(xiàn)社會理想和政治理想的價值導向作用。另一方面,價值性是科學性的主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只有堅持主導性,才能應對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滲透,才能完成培養(yǎng)社會主義可靠接班人的任務,才能最終實現(xiàn)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茖W性要求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并從大學生思想實際出發(fā),用大學生喜聞樂見并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進行教育。價值性則要求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堅持方向性,堅持方向性就是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武裝大學生,兩者不能偏廢。
第二,堅持理想性與現(xiàn)實性的統(tǒng)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倡導”本身就是理想性與現(xiàn)實性的統(tǒng)一體。“三個倡導”是在充分認識當今社會存在的價值觀多元實際的基礎上提出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應對民眾的價值觀多元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同時,“三個倡導”的內容還具有長遠的發(fā)展性,包含著對民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的希冀。這種理想性和現(xiàn)實性的有效結合,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目標的建構和過程的融合具有內在統(tǒng)一性。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同樣應包含兩個層次:一方面,它是應對當今大學生理想信念淡化、泛化、功利化問題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它是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健康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共產主義,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根本精神動力和價值保障,這兩個目標不能放棄其一。堅持理想性與現(xiàn)實性的統(tǒng)一,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將理想信念教育作為一個長期任務來進行,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因為理想信念教育目標實現(xiàn)的艱巨性就放棄,同時還要求教育者在設置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期望時,要充分了解和把脈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實際狀況以及他們行為方式的基本特點,切忌脫離大學生實際、脫離大學生生活。
第三,堅持現(xiàn)代性與歷史性的統(tǒng)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及現(xiàn)代社會劇烈轉型的過程中產生的。雖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概念提出不久,但是其基本內容卻是在繼承原有價值觀念的基礎上產生的。比如,早在2002年的黨的十六大就明確提出要將“社會更加和諧”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目標。至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更在歷史上早已有之,但是新的時代卻賦予了其新的內涵,這些觀念也獲得了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一直以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課堂、進書本、進頭腦,這一點是不容忽視的,但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fā)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中蘊含的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內容,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繼承以往的社會理想、政治理想教育的同時,還要注意個人理想、職業(yè)理想等具有時代性的內容的教育,只有將繼承性與時代性相結合,才能滿足現(xiàn)階段大學生理想信念實際的需要,促進大學生形成符合社會和個人的共同發(fā)展。
第四,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在當前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上有這樣一種傾向,就是過分注重理論灌輸,而忽視實踐養(yǎng)成的問題。知識的獲得并不意味著實踐的踐行,價值觀念源于實踐,也只有融入實踐過程才能真正得以形成。毛澤東指出:“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6]同樣,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理論灌輸對我們來說是極為必要的,但是不能把理論灌輸作為理想信念教育的唯一方法和手段。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為了實踐而“理論”,理論灌輸?shù)母臼菫榱舜龠M大學生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實踐。這就都要求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過程必須遵循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突出實踐行為“對于價值選擇的鞏固和深化,對于價值情感的豐富和提升,對于價值理想的確立和實施,都起著最終的決定作用?!盵7]44-47一方面,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始終貫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的全過程,幫助大學生形成對于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科學認識,為實踐提供理論準備。另一方面,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拓展教育途徑與方法,發(fā)揮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陣地作用,實現(xiàn)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并積極發(fā)揮社會、家庭的教育作用,實現(xiàn)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
[參 考 文 獻]
[1] 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結構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2]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組.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3] 王仕民,鄭永廷.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形成特點及原因分析[J].教學與研究,2008(5).
[4] 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王麗麗,張森林.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策略[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
[責任編輯:何宏儉]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Guiding College Student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Study
XUE Li-feng
(Instit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Abstract: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s the core of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a vital pathway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 healthy growth.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share wide unison with college student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n nature,objectives and contents and function as significant guiding effects. Directionality,progressiveness,pertinence and systematicness i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define the principles,objectives,contents and methods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n the new age.
Key words: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College Student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Command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6201(2016)02-0239-04
[作者簡介]薛利鋒(1974-),男,吉林鎮(zhèn)賚人,東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1YJC710061)。
[收稿日期]2015-04-18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