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平
【內容摘要】創(chuàng)設最佳的問題情景既是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也是最符合建構主義認知過程和科學推理特征的教學策略。本文試對高中科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的原則和基本方式進行探索,以提高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從而提高科學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科學 ?問題情景 ?原則 ?基本方式
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主動獲取知識,這是我們每個老師都在追求的一種教學形式,也是學生向往的一種學習方式。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關鍵是要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始動力,它能使一個人產生學好某種知識的穩(wěn)定傾向。所以,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而對某事某物產生學生認為值得研究的問題是引起其興趣的根本所在。下面是筆者對高中科學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原則和基本方式的探索與思考。
一、創(chuàng)設科學問題情景的原則
1.問題情景的有效性原則
這是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中最重要的原則,因為情景創(chuàng)設的目的是有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和問題的解決,若不把握這一原則,創(chuàng)設的情景則會成為無效情景。如有的教師所設置的情景過于花哨,這就可能會帶來反作用,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又如有的教師對設置的情景目的不明確,有時場面雖很“熱鬧”,學生參與熱情也“很高”,但對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并無多大的作用,僅僅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明白情景創(chuàng)設對解決問題的真正目的和作用,幫助學生建構和知識有關的且與學生生活實際及認知特點緊密相關的問題情景,使抽象的、概括的、綜合的教學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利于學生學習。
2.問題情景的趣味性原則
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景要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引起學生的思考,因此情景的趣味性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要盡量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吻合,這是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感興趣的基礎。
3.問題情景的現實性原則
現實的問題情景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它可能向學生提供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把實際問題與所學知識結合起來。因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力。如,在教學傳染病這一知識點時以當時學生普遍關注的禽流感為教學情景;在專題復習中以汽車中的科學知識為教學情景等。學生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學到了相關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深刻的認識到了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了科學學習的自覺性。
4.問題情景的差異性原則
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情感、態(tài)度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學生其認知水平、技能水平呈現出較大的差異。這就導致教師所呈現的問題情景,對某些同學來說是問題,而對某些同學來說可能就是舊知。因此問題情景的呈現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驗。如城市學生對植物的經驗就遠不如農村學生,而農村學生對電器的知識就遠不如城市學生了。如果不考慮學生的實際領悟能力和實際生活背景,創(chuàng)設的情景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二、創(chuàng)設科學問題情景的基本方式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景
生活是科學的源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科學知識是豐富多彩的。目之所見,耳之所聞,都能成為感性知識的來源。如:學習《平拋運動》時舉如下事例:(1)雨天扭動雨傘時候掉下來的雨滴(2)游樂場速降水滑道出水道的瞬間是如何走向的?你認為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利用學生熟悉的事例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究,得出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物理課堂沒有終點。在當今這個時代,終身學習已成為每個公民正確的學習觀。使物理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教師不要追求課堂的完整。在筆者眼中,有的時候課堂的不完整,雖然暫時是一種缺陷,從長遠來看正是求得一個學習過程的完整,讓學生真正有效地完善和學習。
2.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
很多物理理論對于高中生來講比較好理解,也有相應的生活體驗。例如:在講授《超重與失重》這一節(jié)時,可以讓學生回憶或者體驗坐電梯的感受。在電梯上樓啟動的時候感覺退步很重,在到達對應樓層電梯逐漸減速時感覺有點“飄飄然”。這對于學生了解超重和失重非常有幫助。但有些物理理論與學生生活比較遙遠,現實生活中也沒有相應的生活體驗。這種情況下,可以自己制作FLASH、PPT、PPS、CAD、CAI播放對應科學視頻等多媒體方式,讓學生加強理解。
結語
教學活動是在一定的情景氛圍中的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動。精心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學習欲望達到激發(fā)狀態(tài),教學過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每一節(jié)課的成功,都是教師創(chuàng)造勞動的成果。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創(chuàng)設最佳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這是實施探究學習的保證。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M]. 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2] 郭亦玲、沈慧君. 物理學史(第2版)[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福建省寧化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