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匯波
【摘 要】課堂中的學生學習報告是指學生以言語形式自主表現(xiàn)其學習的活動。學習報告的結構可歸納為: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報告,生生互動,教師點撥、提升。學習報告的基本類型有:預習報告,新知學習報告,小結學習報告,作業(yè)情況學習報告。學習報告的實用性與學生的年級高低、報告完成能力和學習能力有關。
【關鍵詞】學習報告;表達能力;教學模式;有效教學
一、課堂中的學習報告
(一)什么是學習報告
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就學科知識內(nèi)容進行講授,導致流于單向度傳授;或設置問題進行互動,但因為問題很難真正切合學生的需求,往往容易流于淺問,流于多與碎,學生回答時沒有思考,只停留于“對”“不對”或“是”“不是”的簡單判斷,學習意義很有限。
如果是讓學生來說說,效果會怎樣呢?我們可以對下面這個課堂教學片段作一分析:
教師組織學生默寫課文段落,學生寫完后翻開課本核對。
教師了解全班學生的默寫情況,然后請一學生“講講自己的情況”。學生說:“我把×字寫錯了。” 教師請另一學生幫他分析寫錯的原因。學生說:“這個字在課文的……,應理解為……,是一個形聲字,寫的時候容易在……地方出錯?!?/p>
教師再請一個學生補充。學生說: “這個字的字形特點是……,容易寫錯,出現(xiàn)……,默寫的時候,要注意……”
隨后,教師請第四個學生按“錯誤情況—原因分析—矯正設想”順序,把整個過程完整地表達出來。學生說:“默寫×文段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如……。原因是……。所以,要……”
這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默寫檢查活動。如果學生寫完后,教師進行批改、講評、小結,那么就是教師在做學生學習情況報告。而在這一活動中,批改、講評、小結是由學生完成的,那么就是學生做學習報告。
我們把學生以言語形式自主表現(xiàn)其學習的活動稱為學生學習報告。學生做學習報告隨處可見,如述說預習情況,述說某個作業(yè)完成情況,回答教師的提問,等等,都可視為學習報告。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很多學習報告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教師也沒有組織好、利用好。上述例子,可視為學習報告,但不完整,還應該有后續(xù)的活動。教師應讓其他學生質(zhì)疑或補充,然后再點撥和小結,把教學活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二)學習報告的結構
我們可把學習報告的結構歸納為: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報告+生生互動+教師點撥、提升。
一是自主學習,即把學習內(nèi)容前置,學生須自主完成。如果無自主學習或自主學習不充分,就可能使報告內(nèi)容虛幻,報告活動無效或低效。
二是自主表達,即學生通過口頭語言或書面語言陳述或分析其學習情況。這是學習報告的主要外在表現(xiàn)形式。
三是生生互動,即引導其他學生展開對話,互動中提出質(zhì)疑,形成觀點的碰撞,并對他人的報告進行補充與修正。
四是教師指導,即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小結,或是要求學生再活動、再報告。
(三)學習報告的特征
學習報告是言語實踐性活動,學生須自主完成,其特征是文本性、自主性、提升性。
文本性,是指學習報告以言語方式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陳述,對學習過程進行敘述,對學習成效的內(nèi)在原因進行分析,要條理清楚,結構完整,表達準確,具有文本或文章基本要素,最終呈現(xiàn)的是一篇口頭或書面表達的小文章。
自主性,是指學習報告由學生完成,須自主探索、體驗與思考。教師的作用是讓學生充分對話,對學習過程中相關環(huán)節(jié)的合理性及意義進行分析。
提升性,是指學習報告是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過程、方法是否合理進行回顧與分析,目的是實現(xiàn)從感性到理性、從表面到實質(zhì)、從實踐到理論的提升。
二、學習報告的基本類型
課堂教學一般先是學生預習情況檢查、反饋,然后是新課學習及小結,最后是通過作業(yè)鞏固過關。不同的學習階段形成相應的學習報告。
(一)預習報告
預習檢查可反饋預習情況,是教師有效施教的基礎,所以信息準確十分重要。傳統(tǒng)的預習檢查是教師提問或巡查學生的預習作業(yè),但學生出示的預習作業(yè)可能沒有經(jīng)過真正的思考,可能是抄襲應付。改為學生做學習報告,把任務拋給學生,讓學生談談預習情況,可以促進學生認真預習。
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完成的預習報告,具有不同的學習意義。學習層次較低的學生做報告,重在展示存在的困難或困惑;學習層次較高的學生做報告,側重于展示有效的學習過程、方法,讓層次較低的學生在對照中獲得更多的啟發(fā);中等層次學生的預習報告,展示的問題或困惑帶有普遍性特征,是教師在課堂中開展集中指導的重要依據(jù)。
(二)新知學習報告
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一個學習內(nèi)容或任務,教師會分解為多個問題提問。預設似乎是合理的,但實際操作時可能出現(xiàn)教師問學生機械應對或是碎問碎答的情況。把回答問題改為做學習報告,如“課文初讀報告”“課文整體感知報告”“某段文本細讀報告”等,就能簡化教學頭緒,避免出現(xiàn)細碎答問的情況。
新知學習報告是課堂學習的主要構成部分,由“學什么”與“怎樣學”兩個方面組成?!皩W什么”是知識性內(nèi)容的列舉與分析,如閱讀教學的文段分析報告可以是文本內(nèi)容與相關知識點簡述;“怎樣學”是方法使用,或是對學習過程的陳述及分析。新知學習報告的結構是:知識點+文本表現(xiàn)簡述(復述、摘述)+學習方法、過程分析。
(三)小結學習報告
課堂小結一般由教師完成,主要是歸納學習情況或是把講課提綱念一下,再提提要求。很多時候,教師會因為感覺是一種機械重復而不耐煩。如果讓學生來做課堂小結的話,就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學生做小結學習報告,就是讓學生自主梳理學了哪些、學得怎么樣。學生能說出來,說明已經(jīng)懂了、會了。同時,述說也能起到鞏固作用。此外,因為要做小結報告,有任務驅(qū)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也得以提高。如果學生說不出來,或是某些要點有缺漏,說明課堂學習中教師的教學組織、指導沒有到位,就要做補缺補漏工作。
(四)作業(yè)情況學習報告
廣義上的作業(yè)情況報告,是指學習活動或任務完成情況的報告。狹義上的作業(yè)情況報告,是指作業(yè)或練習題完成情況的報告,包括具體的糾錯報告,即哪里做錯了、怎樣避免再次犯錯等。糾錯報告注重錯誤的發(fā)現(xiàn)及原因的分析,指向?qū)W習過程的缺漏,指向思維缺陷,指向?qū)W習方法、習慣、態(tài)度上存在的不足。學習錯誤絕非偶然,“夾生”或“認知遺誤”的背后必然有其原因,糾錯報告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改正錯誤。
需要指出的是,從學習的某個層面、步驟或維度分析,學習報告有多種分類,如某種學習習慣報告、作業(yè)完成情況報告、某個問題探索報告等等,可視學生的個性、認識特點及具體的課堂情況而進行分類。
三、學習報告的適用性
(一)年級高低與報告內(nèi)容
從內(nèi)容上看,學習報告可以是知識性學習內(nèi)容的陳述,可以是分析學習過程及使用的方法,甚至還可以是分析學習的習慣、態(tài)度。這與不同年齡學生的智力特點相關。因此,學習報告的使用要考慮學生年級的高低。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報告,主要是對學習內(nèi)容的陳述,要求內(nèi)容清楚、語言準確。中年級學生,如果報告的是學習內(nèi)容,應該是能列舉要點,有邏輯性,顯示出相應的判斷歸納能力,也可以簡單分析學習的過程及所用的方法。高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已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就應該注重于歸納與梳理、分析與判斷,如側重于錯誤的原因的分析。
(二)報告完成能力與階梯性
學生做學習報告的能力有一個提升過程。大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并沒有設置以學生表達為主的活動,學生已習慣于聽課。剛開始做學習報告時,學生會覺得無從說起,這時就應給學生一個框架,讓他們有所憑借,使學生按順序有條理地報告。如果學生覺得做報告難,還可讓學生先動筆,列提綱,或打草稿。當學生較為嫻熟地掌握了學習報告活動方式,就應鼓勵學生脫稿,或是合上書本、教輔材料,準確流暢地完成報告。當然,做學習報告還應有速度、內(nèi)容簡潔有效等要求。
(三)學習內(nèi)容與報告?zhèn)戎攸c
報告不應泛泛而談,而應根據(jù)學習任務有所側重。報告內(nèi)容應側重于學生的學習所需。如學生交流的內(nèi)容是課文歸納,那么報告的核心內(nèi)容就應該是如何歸納,即側重于歸納的過程與方法,以便讓學生獲得怎樣歸納的規(guī)律及能力。至于課文內(nèi)容,簡單點出即可。如報告的類型是作業(yè)糾錯報告,那么做錯了哪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為什么錯,即報告的側重點應是錯誤原因分析,以便避免再次犯錯,也讓其他學生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