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博 (西安音樂學院 710000)
舌的運動在大管演奏中的作用
周文博 (西安音樂學院 710000)
音樂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藝術修養(yǎng)和文化內(nèi)涵。大管是操作難度較高的樂器,在演奏過程中需要演奏人員利用舌的運動。可以說演奏人員舌動作的準確性,與大管演奏成效有著直接影響。但是很多大管演奏人員并沒有明確的認識到這一點,盲目性的進行練習,導致演奏人員花費了較長時間練習自身的演奏水平卻沒有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就是對舌的運動在大管演奏中的作用進行深入分析,希望對大管演奏人員有所啟示,促進我國整體大管演奏水平提高。
舌;運動;大管演奏;作用
舌的運動在大管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與演奏成效有著非常緊密聯(lián)系。相關教育人員在指導大管演奏人員進行訓練的過程中,也需要注重大管演奏人員舌運動訓練,從而加強大管演奏人員對于舌技巧操作的熟練度。但是深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以往指導教師對于大管演奏人員舌技巧訓練重視程度較差,并沒有明確的認識到舌技巧對于大管演奏的重要作用。所以對其進行深入分析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下面就對相關內(nèi)容進行詳細闡述。
大管演奏中舌的運動主要就是借助舌肌的收縮性能,舌肌可以細致化的分為內(nèi)部和外部舌肌兩部分。內(nèi)部舌肌在于改變舌的形狀,外部舌肌的作用就是幫助舌做出多種動作,促進人體舌頭靈活性提升。內(nèi)部舌肌可以分為舌上縱肌、舌下縱肌、舌橫肌、舌垂直肌幾部分。藝術人員利用大管樂器進行演奏時,舌肌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大管吹奏過程中,正確的設部形態(tài)是依靠舌下縱肌完成的。演奏人員需要使得舌頭保持放松狀態(tài),并且使得舌尖朝下,舌頭背部稍微隆起,演奏人員舌頭與大管樂器哨片的接觸點需要在舌尖0.5cm區(qū)域處。還需要注重的是,大管演奏人員在吹奏軟起音時,需要依靠垂直肌,使得舌頭處于扁平松軟的狀態(tài)中。演奏人員在吹奏快速吐音的過程中,需要舌橫肌支持,使得演奏人員舌頭橫涇縮短,避免牙床對吐音造成損害。外部舌肌的頜舌肌可以分為前后兩部分,在大管吹奏的過程中前后兩部分的頜舌肌交替收縮、協(xié)調(diào)配合1。
(一)起音
大管演奏過程中每一音符的起音都是需要演奏人員的舌頭與氣息協(xié)調(diào)配合完成的,演奏人員演奏是氣流控制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就是利用舌尖,這種氣流控制方法主要是應用于一般的起音。演奏人員使得舌尖朝下,縮短舌體長度。在起音的過程中,演奏人員頜舌肌的前半部分與設計縱肌同時收縮,并且離開大管樂器的哨片,因為演奏人員舌的動作使得樂器哨片可以產(chǎn)生輕微的震動,演奏人員需要將氣流呼入到大管樂器的哨片中,使得空氣與大管樂器哨片震動產(chǎn)生聲音。大管演奏中音符起音的強弱,是由演奏人員舌頭離開哨片的快慢決定的,以及演奏人員呼入氣體的流動速度和流量。強度較高的起音,舌頭用力較重,也被稱之為硬起音。強度較弱的起音,舌頭用力較輕,被稱之為軟起音。這兩中起音方式作用存在較大差異,在大管演奏過程中需要交替應用。其中硬起音通常會應用在樂曲中節(jié)奏較重的區(qū)域,或者是樂曲的初始階段。演奏人員在起音過程中,必須要注重舌頭與氣息之間的協(xié)調(diào)配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起音具有良好的圓潤性。演奏人員在對舌進行運動的過程中,必須要縮減下巴的運動,避免下巴運動對起音成效造成不良影響。演奏人員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需要更多進行舌頭獨立動作訓練,下巴要保持不動狀態(tài)中,舌的運動主要是依靠舌肌完成的。演奏人員需要保證舌頭放松,過于緊張會導致舌頭的靈活性下降,對于大管演奏成效造成不良影響。
(二)輔音
演奏人員在大管演奏過程中利用舌根進行控制,從而最為輔音的起音基礎。舌頭在輔助起音時是不會與大管樂器的哨片進行近距離接觸的,利用舌肌收縮使得舌頭呈現(xiàn)彎曲形狀,舌尖朝下。舌根抬起貼住軟顎,對口腔形成的氣流進行阻礙。演奏人員起音過程中,舌根會在短時間內(nèi)下降到對應位置,氣流也會及時的呼出,哨片產(chǎn)生振動發(fā)出聲音。演奏人員需要明確輔音的起音并不是單獨應用的,而是需要與起吹交替進行應用,輔助的起吹發(fā)音需要以一般性的起吹發(fā)音為標準,兩者發(fā)音在眾多方面都需要保持一致性,不然大管演奏人員運用雙吐和三吐吹奏技巧時,產(chǎn)生不均勻的情況,對樂器發(fā)音成效造成不良影響。輔助起音與一般性的起吹進行對比,差異性主要是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輔助起吹式,演奏人員的舌頭并不會與哨片進行接觸。其次輔吹起音的過程中,演奏人員利用喉嚨對舌根進行有效控制,將舌根作為氣流控制的開關,使得氣流可以遠離大管樂器的哨子。但是一般起吹過程中,演奏人員則是利用口腔對氣流進行控制,將舌尖作為氣流控制的開關,氣流與大管樂器哨片距離較短2。
大管演奏過程中,每一中演奏方法舌運動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首先對段因演奏法進行分析,這種演奏方法也可以被稱之為斷續(xù)演奏方法。大管演奏中短音都是較為圓潤的、較為清晰的,演奏時舌頭與哨片的接觸面積要小,而且演奏人員舌頭的回收速度一定要快,奏音需要在極短時間內(nèi)消失,加強對氣流的控制,此階段演奏人員要嚴格避免利用舌頭堵住哨子結(jié)束大管演奏。其次對重音演奏法進行分析,大管重音給人一種沉重生硬的感覺。重音演奏與短音演奏相反,演奏人員舌要與大管樂器的哨片進行大面積接觸,舌頭動作力度也要重,利用舌體對哨片進行回堵,演奏過程中演奏人員需要加強舌頭緊張程度控制,保持舌頭具備良好靈活性。還有就是加強音的演奏方法,這種演奏方法奏出的音效明亮、有力。演奏人員在吹奏過程中舌頭與哨片需要大面積接觸,舌頭動作也需要由力度。演奏人員需要勤加練習,從而避免演奏過程中舌頭過于緊張3。
舌的運動與大管演奏有著非常重要聯(lián)系,演奏人員加強舌運動練習,促進促進大管演奏質(zhì)量提升。大管演奏人員需要明確舌運動在大管演奏中的重要性,對演奏過程中舌運動生理和運動作用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有針對性、目的性的進行訓練,使得自身的大管演奏水平可以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度。
1.許奇峰.淺談大管演奏員應具備的素質(zhì)與修養(yǎng)[J].音樂時空,2014(22):15-17.
2.張黎明.談大管演奏技巧[J].戲劇之家,2015(06):66-68.
3.黃華穗.綜合素質(zhì)在大管演奏員中的分析[J].音樂時空,2015(14):105-108.
周文博 ,單位:西安音樂學院,職稱:講師,學歷:學士,研究方向:大管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