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qū)井岸鎮(zhèn)第二小學 梁春笑
誦讀的目的就是達到“多誦遍數(shù),自然上口,久遠不忘?!惫盼闹杏性S多通假字、生僻字、異讀字。誦讀時,教師要認真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訓練,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學生只有讀準字音后才能讀得字正腔圓,才能讀懂這些古文、古詩詞的大概意思。
因為讀好停頓是讓理解好古文或古詩詞大意的基礎(chǔ)。停頓讀錯了,意思也就錯了。如教學《兩小兒辯日》時,文中的這兩句“一兒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和“一兒以日出初遠而日中時近也”不容易讀。我先讓學生自己斷句、停頓,然后再讓學生按自己停頓讀看看,不同的停頓讀起來就有不同的感覺;再讓同學們對照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討論該在哪里停頓較好,兩個句子怎樣讀才通順,學生通過討論后就這樣讀“一兒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出初遠/而/日中時/近也”。在古文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播放錄音或教師范讀的形式讓學生把握句子節(jié)奏;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形式來探討。
古文也好,古詩詞也好,任何一篇古文要真正把它流利地誦讀出來,除了讀準字音,讀好停頓以外,還要讀出語氣。像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贈汪倫》等詩歌,要讓學生反復誦讀的基礎(chǔ)上教給學生那種依依惜別之情的語氣;而《飲湖上初晴后雨》《春日》等這種敘事寫景詩,則要讓學生反復誦讀的基礎(chǔ)上品味贊美、喜悅的語氣。不同類形的詩詞誦讀要有不同的氣勢,如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毛澤東的《七律·長征》等詩詞都是豪放篇,誦讀時要人多、聲大響亮才有氣勢。有的詩歌也可以用換標點的形式進行反問誦讀,讀出不同的語氣??傊?jīng)典誦讀篇的首要任務(wù)是讀,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好語氣是最扎實的基本功。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經(jīng)典詩文不是無情物,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點,在指導記憶他們時,加上適當?shù)恼Z氣和動作,邊背誦邊表演,增進對經(jīng)典詩文的理解,從而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級學生。
我們根據(jù)學生的好勝心理特點,嘗試增加形式,在班里開展對詩、背誦接力賽?;蚴莻€人賽,你上句我下句;或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對抗賽。在自己背誦過的經(jīng)典詩文中,隨便抽出一句,讓指定的人或小組接下一句。比一比,看看誰接得最快,接得正確。這唇槍之戰(zhàn)中,不但激發(fā)了學生自覺地背誦,還培養(yǎng)了他們還學會認真傾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在流利的朗讀經(jīng)典以后,嘗試鼓勵學生把自己想象中的畫面畫下來。在畫畫時,學生在理解詩文的內(nèi)涵后,把精煉的文字轉(zhuǎn)化為生動、形象的圖畫??粗@些經(jīng)過自己想象加工的畫面,勾起腦海中一幅幅生動的圖景,學生就能更好地回憶文中的內(nèi)容。古詩大多是描寫一個場面,這個方法用來學習古詩,效果更加顯著。
特別是一些敘事的古詩詞,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編寫成故事。既加深認識,更能提高學生寫作的能力。如在學習《秋思》后,鼓勵學生想象《秋思》中描繪的畫面,把其改寫成一個感人的故事。班上的東旗說道:“張籍立即回到家中,提筆開始寫家書:先寫誰好呢?父母最勞累,愛妻最繁忙,兒子學習壓力大。經(jīng)過一系列思前想后,他動筆了:孩兒,最近是否長得白白胖胖的呢?在學堂好好學,別惹先生生氣,回家要體貼娘啊。父母,最近可否健康呢?你們別操心家務(wù),交給兒媳婦料理,你老玩開心就行啊。妻子,全家你最忙了,要關(guān)心父母,還要知道兒子學習??!……”活生生的“欲作家書意萬重”呈現(xiàn)在你我眼前。當然,這個方法也可用在一些故事性較強的《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的教學中去。
利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更熱情、更主動地投入到誦讀活動之中去,不僅提高了誦讀效率,而且增強了學生對誦讀過程的自我監(jiān)控意識。
讓孩子背誦的路上有成人的一路同行,就足以讓孩子不會放棄經(jīng)典誦讀了。讓家長參與經(jīng)典誦讀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在父母眼中,孩子的每一點一滴的進步,家長的感受是最直接的。我們充分指導家長不定期地從孩子的誦讀態(tài)度、保證誦讀時間、養(yǎng)成誦讀習慣等方面去評價,并寫在興趣經(jīng)典誦讀評價手冊上。一方面幫學生認識自己誦讀過程中的成長歷程,樹立自尊、培養(yǎng)的誦讀熱情,促進學生更好地誦讀任務(wù),另一方為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提供很好的依據(jù)。
第一,即時評價效果佳。在誦讀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恰當?shù)脑u價。如我班的兆良同學在最近的背誦有了明顯的進步,我馬上真誠地拍拍他的肩膀,夸張地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說道:“你背得真快,有什么秘訣嗎?給同學們介紹一下”。張俊偉在“課前一分鐘”時,深情并茂地誦讀《別董大》,我馬上回了一句“你今天背得真熟練,聲音響亮,富含感情……”。教師的一種肯定,一個夸獎的手勢,一個輕輕的撫摸……足以喚醒學生誦讀的熱情,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時間和空間。
第二,定期評價見生機?!瓣P(guān)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經(jīng)典誦讀活動的宗旨。在一月一評的誦讀活動中,我們設(shè)有三種稱號,分別是 “勤學獎” “孟子獎” “孔子獎”。只要堅持天天誦讀,就能獲得“勤學獎”獎?wù)?。“孟子獎”,即是結(jié)合平時開展的誦讀競賽,能積極與同學對詩、背誦接力賽。“孔子獎”,在誦讀活動中,超前誦讀、背誦教師還沒有規(guī)定的章節(jié)。這種評價活動在教師的組織之下,學生們紛紛拿出自己實際的行動來,因而使這一評價活動生機勃勃。
自經(jīng)典誦讀活動開展后,當老師夸獎學生時,旁邊的學生就會脫口而出:孺子可教也!當老師在教育某位孩子不認真學習時,一位學生就說:“少不學,老何為!”這只是眾多孩子當中的一則小小的事例,像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可以看出,學生一旦熟讀成誦就會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可見經(jīng)典誦讀帶給學生的受益是無窮的,它將伴隨著小學課堂并影響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