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進
(蚌埠醫(yī)學(xué)院 公共課程部,安徽 蚌埠 233030)
《麥田里的守望者》中東方宗教文化思想的蹤跡
郜進
(蚌埠醫(yī)學(xué)院 公共課程部,安徽 蚌埠 233030)
《麥田里的守望者》講述了16歲的霍爾頓被學(xué)校開除后浪跡紐約,歷經(jīng)磨難,最后走向頓悟的一段心路歷程。主人公身上隱含的佛教禪宗思想傾向,體現(xiàn)了塞林格希望通過東方宗教文化拯救戰(zhàn)后青年精神危機的人文關(guān)懷。
生老病死;自我修行;痛苦與磨難;頓悟
二戰(zhàn)后,西方社會消極頹廢的主流文化使許多年輕人完全被束縛。他們面臨認同危機的困惑,推崇自我張揚的個性,肆無忌憚地抨擊一切,美國社會充滿壓抑和精神危機。這也引發(fā)了塞林格的焦慮和思考,他對給予西方人精神寄托的基督文化予以質(zhì)疑?;魻栴D明確表示自己是個無神論者,嘲弄人們對耶穌的膜拜,厭煩十二門徒,質(zhì)疑牧師步道時慷慨激昂的架勢,指責(zé)基督精神早已被商業(yè)化的演出所褻瀆。那個時期,佛教對美國文化的影響也在逐漸深入,清凈頓悟等觀念使備受精神折磨的西方人得到了寧靜與解脫。塞林格試圖通過汲取東方宗教的文化價值,把人們從精神危機中解救出來。盧斯和霍爾頓的對話,反映了塞林格對東方宗教文化的關(guān)注與憧憬:“我只是剛好發(fā)現(xiàn)東方哲學(xué)比西方哲學(xué)更讓人滿意”。①(P147)
據(jù)《大善權(quán)經(jīng)》記載,釋迦牟尼時常感嘆生命無常,表白:“但畏生老病死,為除斷故,來至此耳!”他出家修道,試圖解脫人類生老病死的痛苦。和釋迦牟尼一樣,霍爾頓也出身于富裕的家庭,對現(xiàn)實世界中生命和死亡的思索既有憂慮又有恐懼。在他的眼里,斯潘塞老師象征著老和病。“穿了件破舊不堪的浴袍,大概他生下來穿的就是這件吧。我不是很想看老頭兒穿睡衣加浴袍的樣子,老是露出坑坑洼洼的胸膛。還有腿,在沙灘上還有別的地方見到,老頭兒的腿上總是白白的不長汗毛”。①(P9)死亡的陰影籠罩著整部小說,墓地不斷出現(xiàn)。艾里是完美兒童的化身,失去艾里讓霍爾頓體驗到刻骨銘心的疼痛,對艾里精神上的依戀即便在他成年后也存在。心情沮喪的時候,霍爾頓就裝作和弟弟艾里大聲說話,相信死去的弟弟能夠拯救他被現(xiàn)實社會壓抑的靈魂。在霍爾頓的心里,艾里的純潔和淳樸似乎在死亡中得到了永久保留。當(dāng)他一個人呆在博物館看木乃伊?xí)r,“我還有點喜歡那樣呢。那兒很不錯,很安靜”。①(P204)隨著情節(jié)的進一步發(fā)展,霍爾頓對死亡的思索變得更嚴肅,甚至直接面對。他不斷地產(chǎn)生被子彈擊中肚子的幻象,渾身流著血,他甚至想到自己有可能患肺炎或癌癥死去。在斯潘塞老師的考卷中,霍爾頓更關(guān)心可以讓死人臉部經(jīng)過無數(shù)個世紀不腐爛的藥物配方。懼怕美好與善良事物的毀滅,留戀成為歷史的東西,這恐怕就是塞林格的禪悟。他認為“那座博物館最好的一點是里面無論什么,都會保持原樣不變,什么都不會改變地方”。①(P122)霍爾頓最后想在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中找到精神家園,獲得靈魂的新生。他對生老病死的畏懼和思索也由遠及近,由淺入深。
覺海慈航中曾這樣描述:“念佛的人不貪求、不吝嗇、深信因果,戒殺素食、生活節(jié)儉、親近自然、少欲知足、心懷慈悲、利樂有情等等”。[1]自我修行、淡泊名利和禁欲主義的東方宗教文化剛好迎合了二戰(zhàn)后美國民眾的普遍心態(tài),使他們從世俗世界的喧囂中解脫出來。塞林格受東方宗教文化的影響,深居簡出,逃避世俗生活。他主張禪定,從各種思想的束縛中解放自我,實現(xiàn)自我解脫?;魻栴D想到風(fēng)景很好、陽光明媚的西部某個地方找個活干,裝作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他幻想和一個又聾又啞的美麗女孩兒結(jié)婚,一起住在木屋里,表達了他追求禪宗的孤獨、自然和寧靜的愿望?;魻栴D不喜歡斯特拉德萊塔,甚至為維護簡的完美性和他打架。但是在小說結(jié)尾他卻寬容地說“我有點兒想念我所提到過的每一個人,例如甚至斯特拉雷德和阿克利這兩個家伙”。①(P213)這種寬容也契合了佛教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思想。梅洛龐蒂斷言:“世界的問題,可以從身體的問題開始!曾幾何時,身體被打上了惡的印記,而恢復(fù)其合法地位乃是西方近代思想的一次偉大勝利”。[2]塞林格看到了這種超越的局限,批判縱欲主義?;魻栴D對性愛是好奇、懼怕和想入非非,渴望與漂亮姑娘約會。后現(xiàn)代社會的壓抑和絕望使他把性愛當(dāng)成自我拯救的一種途徑,求得精神上的解脫。他一時沖動,違背自己的原則,召來妓女桑妮。他說:“我那時心里的沮喪感遠遠超過性沖動”,①(P95)反映了霍爾頓對人性中童真的守護,顛覆了西方以欲為本的生命超越。盧斯說:“東方哲學(xué)比較好,他們只是剛好把性看做既是肉體的又是精神的體驗”。①(P147)塞林格思想隱逸純真,渴望通過以情為本的生命超越來達到拯救的途徑,但是他的這種救贖方式在西方文化視角下遭遇到了壓抑和絕望。
佛教認為,一切都是變遷不息的,變化無常的,廣宇悠宙,不外苦集之場。人生充滿著苦,人的生命和生存就是苦![3]霍爾頓經(jīng)歷的痛苦與磨難更多是精神層面上的,其實質(zhì)就是尋求自我的過程。他的父親一心只顧賺錢,在小說中沒有露過面;母親在弟弟艾里死后有些神經(jīng)質(zhì);哥哥創(chuàng)作低級趣味的作品迎合市場,與他關(guān)系疏遠。親子關(guān)系的缺失使霍爾頓的孤獨感無法得到排解?;魻栴D所在的名校潘西中學(xué)有的也不過是勢利小人瑟默校長,里面全是些裝模作樣的家伙,整天聊天除了談女孩兒、烈酒和性就沒別的。①(P132)霍爾頓無法融入其中,找不到歸屬感。他對潘西那兒發(fā)生的任何事情都不喜歡,平日里他身著奇裝異服,滿口臟話,玩世不恭,時常發(fā)出“我感到很孤獨”的感嘆?;魻栴D被開除后不敢也不愿意回家。無奈之下他們只得逃避,走向社會去找尋歸屬感。他在紐約游蕩,出入酒吧和夜總會,喝酒召妓,想以此來排遣心中的苦悶和孤寂。他被人毆打敲詐,親眼看到穿戴女裝的男人,尋歡作樂的男女等令人作嘔的行為。成人世界的一切讓他簡直恨透了,最后決定逃離這個人間地獄。詢問中央公園湖里的鴨子去何處過冬,隱喻了霍爾頓在社會中無處生存的困境?!翱晌艺嬲敫傻氖亲詺?,我覺得我想從窗口跳下去”。①(P105)他被精神流浪的種種磨難折磨得自我迷失快要崩潰,揭示了社會主流價值體系對人性自由的壓制,也注定了理想追求在現(xiàn)實中只是虛妄?!拔沂钦f在還沒做一件事情之前,又怎么會知道將來怎樣做呢?我的回答是:不知道。我覺得我會??墒俏矣衷趺茨苤?我敢說,這話問得蠢”。①(P213)這頗有點禪宗隱喻的味道,表達了他對現(xiàn)實世界產(chǎn)生幻滅感和失落感的絕望,暗示著生活的不可捉摸。
佛教禪學(xué)認為頓悟是“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4]以直覺把握心性的頓悟,只要心領(lǐng)神會,即刻就能成就佛道。霍爾頓天真純潔,處在青春期向成人期過渡的成長拐點,按照自己的天性行事?!拔乙ㄏ乱粭l規(guī)矩,就是不管誰來看我,都不許做虛偽的事,誰要做就別待”。①(P205)。潘西里面全是些虛偽自私的家伙,那里的一切都讓他簡直恨透了。在紐約游蕩了一夜,成人世界的墮落讓霍爾頓厭惡至極,現(xiàn)實社會中的假惡丑和他內(nèi)心的真善美之間產(chǎn)生激烈的沖突。歷經(jīng)一番精神磨難之后,霍爾頓對自我的認知,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在不斷地深化,為他最后的頓悟做了堅實的鋪墊?;魻栴D看著妹妹菲比坐在旋轉(zhuǎn)木馬上,這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使他頓悟了,他不再像以前選擇逃避,終于明白“對小孩兒就該那樣,他們要是想抓金環(huán),就只能讓他們抓好了,別說什么。他們摔下來就摔吧,可你要是對他們說什么就不好了”。①(P210)霎那間他撥開迷霧,領(lǐng)悟到禪宗頓悟所要求的順其自然與平靜,看到消除與世俗對立痛苦的可能。盡管他最后被當(dāng)作精神病送進醫(yī)院,但是通過禪學(xué)的“悟”消除了內(nèi)心世界的痛苦和精神世界的漂泊無依,實現(xiàn)了自我救贖。兒童世界成了他那躁動不安生活中的避風(fēng)港,精神獲得了回歸。霍爾頓也想向佛祖那樣普度眾生,當(dāng)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維護孩子們心靈的純潔,避免受到成人社會的污染。這和禪宗教義對人性的光明意識是契合。
佛教禪學(xué)中有大量的“心印”故事,心印的影響是超邏輯的和非理性的,不以信徒的意志為轉(zhuǎn)移?;魻栴D在紐約游蕩了一夜,還莫明其妙地詢問司機,“你知不知道中央公園靠南邊那個湖里的鴨子?就是那個小湖?也許你知道那些鴨子在湖水結(jié)冰后去哪兒了”?①(P61)鴨子前后出現(xiàn)過幾次,每一次出現(xiàn),人物的心理都變得比上一次更加急迫和抑郁,然后突然轉(zhuǎn)折,進入清澈透明的境界。像鴨子那樣“原來在哪兒還在哪兒”,喻示著他對保持自然純真天性的眷戀,同時又向往能生存于虛偽的世俗世界,透露出作家的禪悟。作品中還出現(xiàn)過“炸餅圈”的影射:“我進了一家看樣子檔次很低的餐館,要了份炸餅圈和咖啡,只是沒吃炸餅圈,因為我?guī)缀鯚o法下咽。問題是你為什么事特別沮喪的時候,就真他媽無法下咽”。①(P197)“無法下咽”象征著他處于兩難之境地,想要咽下炸餅圈意味著想解決所有的矛盾與沖突?;魻栴D崇尚個性的自由,想停留在無憂無慮的兒童階段。兒童成為救世主的象征,他們像佛一樣引領(lǐng)著迷途中的人們,解決他們的精神危機。旋轉(zhuǎn)木馬的場景也是個影射?;魻栴D看著妹妹菲比坐在旋轉(zhuǎn)木馬上,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使霍爾頓淋得像只落湯雞。“我突然感到太他媽的開心了。說實話,我他媽幾乎要大喊大叫,感到太他媽的開心了”。①(P212)這種突如其來的狂喜類似禪宗的一種生命體驗,而霍爾頓的“我他媽幾乎要大喊大叫”則是禪宗開悟的前奏。懸崖一側(cè)的麥田帶有明顯的宗教文化色彩,是霍爾頓內(nèi)心更真誠更容易溝通的精神家園,這和佛教環(huán)境優(yōu)美、世外桃源似的極樂世界相似?;魻栴D想逃避“虛偽的成人世界”,逃往西部遁入自然,當(dāng)個“麥田里的守望者”“普渡眾生”。
《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爾頓身上明顯隱含塞林格佛教禪宗思想的蹤跡。主人公霍爾頓身上強烈的幻滅感和失落感的絕望表現(xiàn)了塞林格對頹廢主流文化的思考和焦慮。崇尚自我修行和淡泊名利,肯定自然純真的天性,向往與世無爭的生活,這些思想都體現(xiàn)了塞林格對東方宗教文化價值的認同。他試圖借助東方宗教哲學(xué)的理念,尋求精神價值,為戰(zhàn)后青年精神危機找到消解對立的出路。
注 釋:
① 文中所引原文采用的是《麥田里的守望者》,孫仲旭譯,譯林出版社,2007年。
[1]何保林,論佛教思想對西方生態(tài)倫理思想的補充與深化[J].湖北社會科學(xué),2010,(10):114.
[2]特里·伊格爾頓,美學(xué)意識形態(tài)[M].王杰,等,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7:7.
[3]姚萍,佛教思想對心理治療觀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xué)雜志,2012,(5):735.
[4]潘桂明,中國禪宗思想歷程[M].中國出版社,1992.1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