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外高校學生學術誠信監(jiān)管及教育體系比較研究

      2016-03-15 21:48:50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16年7期
      關鍵詞:學術道德誠信教育高等學校

      王 丹

      (武漢大學 研究生工作部,湖北 武漢 430072)

      ?

      中外高校學生學術誠信監(jiān)管及教育體系比較研究

      王丹

      (武漢大學研究生工作部,湖北武漢430072)

      摘要:我國高等學校學術誠信監(jiān)管和教育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大學生學術誠信監(jiān)管與教育乏力。比較研究中外高校在學術誠信管理制度、監(jiān)管機構、教育方式、教育主體、教育權責等方面的異同,審視我國高校學生學術誠信監(jiān)管及教育體系存在的缺乏權威性、缺乏可操作性、權責不清等問題。以期為相關工作改進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等學校;學術道德;學術誠信;誠信監(jiān)管;誠信教育

      近1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的發(fā)展,在校大學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隨之產生的問題也日益增多。其中大學生在學術誠信與學術規(guī)范方面出現的學術不端行為日漸突出,已成為目前各高校學生教育培養(yǎng)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教育部早在2009年3月19日就下發(fā)了《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教社科[2009]3號)(以下簡稱《通知》),列出高等學校必須嚴肅處理的7種學術不端行為有:(1)抄襲、剽竊、侵吞他人學術成果;(2)篡改他人學術成果;(3)偽造或者篡改數據、文獻,捏造事實;(4)偽造注釋;(5)未參加創(chuàng)作,在他人學術成果上署名;(6)未經他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7)其他學術不端行為。[1]誠然,國內高校為加強學生學術誠信和學術道德教育做了很多努力,很多高校相繼出臺了加強學生學術規(guī)范的綱領性文件,處理了一些學術失范的教師和學生,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高校學生學術誠信監(jiān)管乏力,學術規(guī)范和學術道德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長效機制還未健全。

      造成學術不端行為的原因很多,其中,高校對學生的學術誠信教育重視不夠、管理手段不多是導致學生產生學術不端行為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高校為了加快自身發(fā)展,過分重視學校的評估升級、硬件更新,嚴重忽視了對學生的學風和學術道德教育。再加上部分學生本身缺乏道德自律,急功近利,學風浮躁,不思進取,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盛行,由此也使大學生學術不端行為屢禁不止。相較之下,國外高校更為注重學生學術誠信教育,在學術誠信監(jiān)管及教育體系方面比較成熟,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可供我們學習借鑒。有鑒于此,對比中外高校在學術誠信監(jiān)管及教育體系方面的差異,可給我國高校學術誠信監(jiān)管及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啟示。

      一、學術誠信監(jiān)管制度比較

      (一)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制度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fā)展,中外高校都建立了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制度。如美國杜克大學《學術研究政策》、斯坦福大學《研究政策手冊》、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本科考試工作與學術規(guī)范條件》《北京大學研究生基本學術規(guī)范》、復旦大學《復旦大學學術規(guī)范及違規(guī)處理辦法》等,但是中外高校在制度制定依據的權威性、制度的完備程度以及制度的針對性、操作性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21世紀以來,國外大多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制度,包括國家、科研機構和高校三個層面。2000年12月6日,美國政府發(fā)布了《關于不正當研究行為的聯邦政策》。這項政策在美國關于學術規(guī)范建設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力和較高的地位。對“不正當研究行為”進行了嚴格的定義,明確研究機構對研究過程共同承擔責任,是聯邦機構的行政行為。2010年12月17日,白宮發(fā)布了奧巴馬政府的科研誠信政策指南,規(guī)定各機構要形成確??蒲姓\信文化的政策,加強政府研究的事實可信度和認知可信度,促進符合隱私權和分級標準的科技信息的自由流動,并確定將科技信息向公眾發(fā)布的原則。[2]

      2005年,日本學術會議發(fā)表了《科學研究中不端行為的現狀與對策報告》,并于次年公布了《科學工作者行為規(guī)范》。2006年日本綜合科技會議公布了《關于切實應對科研不端行為的意見》,文部科學省頒布了《日本應對科研不端行為的指導方針》。[3]通過一系列行為規(guī)范的頒行,在科研不端行為的投訴受理、調查、認定以及處理措施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定,將學術誠信納入制度化管理體系之中。

      2006年,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國家健康和醫(yī)學研究理事會以及校長委員會共同發(fā)布了《澳大利亞負責任科研行為規(guī)范》[3],對科研不端做了明確定義,并制定了科研不端的處理程序。2008年,英國科研誠信辦公室發(fā)布了《科研不端行為調查程序》,對進行學術研究應遵循的原則進行了詳細闡述。2009年,英國研究理事會頒布了《關于良好研究行為管理的政策規(guī)范》,對學術不端行為作出了明確區(qū)分,并對整個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處理應遵循的流程做了周詳的布置。

      國外高校在制定適用于本校的學生學術道德與學術誠信的有關制度時,制定依據為國家行政機關或全國性的官方專業(yè)機構頒布的制度。這些國家層面的制度內容相當完備,如美國政府發(fā)布的《關于不正當研究行為的聯邦政策》中就涵蓋了對于學術不端行為的界定、責任機構、工作流程、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內容。有了國家層面的政策依據,各高校再根據本校的特點制定適應本校實際的校級政策,作為對國家層面相關制度的補充,加強了操作性和針對性。如喬治·華盛頓大學的《關于學術不端行為處理程序的規(guī)定》,其中對學術不端行為的定義、相關人員的責任與權利、處理不端行為的程序、對調查結果的處理等都進行了明確,使處理學術不端行為時有章可循,同時也對學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對于西方發(fā)達國家而言,我國學術規(guī)范與學術道德方面相關政策的出臺比較晚。最早可追溯到2001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的公布實施;2002年2月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此后,數年間,國家有關部委、科研院所紛紛出臺相關的決定、意見。中國科協(xié)在2007年發(fā)布了《中國科協(xié):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guī)范(試行)》、2009年中國科學院發(fā)布了《中國科學院關于加強科研行為規(guī)范建設的意見》、2009年3月教育部發(fā)出《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在高校層面,最早制定有關規(guī)定的是北京大學。2002年3月,北京大學校長辦公會討論通過《北京大學教師學術道德規(guī)范》。此后,中國政法大學、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多所高校也出臺了相應的規(guī)范與辦法。

      綜觀我國關于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的制度,一是國家層面的少,而且局限性比較大,如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包括了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基本要求和6條具體措施,通篇沒有涉及機構、程序等方面的詳細內容;二是以國家有關部委、科研院所的意見、條例為主,不具有法律效力,約束作用有限;三是各校的規(guī)章制度,大多涉及適用對象、性質界定、制度和機構保障、調查處理等幾個方面,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如某985高校制定的《研究生學術道德規(guī)范》,共10條。第一條和第二條,主要是闡述本規(guī)范制定的意義、適用對象。第三條列舉了研究生應該遵循的學術道德規(guī)范有哪些,共5種。第四條列舉了違反學術道德規(guī)范的行為有哪些,共7種。第五條至第七條,闡述了發(fā)生學術不端行為以后,學生和教師應該承擔的責任。第八條闡述了大致的處理流程,即“對研究生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學校將組織有關專家負責相關鑒定工作,提出鑒定意見。當事人認為對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處理不公的,可向學校有關部門或機構提出申訴?!钡诰艞l和第十條是解釋機構和施行時間。對于學術不端行為出現后的舉報、查處等關鍵性的信息沒有在文中明確出來,全部用“學校”“學校有關部門或機構”一帶而過。而這并非個別現象,像上文列舉的類似制度在中國高校中普遍存在。沒有明確責任的主體和具體的工作程序,可操作性和針對性可想而知,對學生的威懾作用也大大減弱。

      (二)學術研究的標準化

      標準化建設是提升學術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通過嚴格的學術研究標準的制定,才能使廣大研究者有章可循。中外政府、相關學術機構和高校對學術研究的標準化都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些成果,比如說美國有《MLA文體手冊和出版指南》及《芝加哥手冊——寫作、編輯和出版指南》,我國有《文獻主題標引規(guī)則》《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等,但是在標準化的適用性和可行性方面,中外高校存在一些差異。

      在美國文科學術出版領域中,引領學術論著和文章體例潮流的“三巨頭”分別是《美國心理協(xié)會寫作手冊》《MLA文體手冊和出版指南》及《芝加哥手冊——寫作、編輯和出版指南》。以上3部手冊在引文的合法性和注釋的規(guī)范性上都作出了嚴格要求。以《MLA文體手冊和出版指南》為例,現代語言協(xié)會(MLA)推薦的文獻注釋文體包括了學術出版物,學術出版中的法律問題以及學術寫作基礎,學術手稿的準備,學士、碩士論文以及博士論文的準備,文獻、準備論文中被引用的作品名單,文獻注釋,縮寫詞等各大部分,內容囊括了文科學術文獻寫作的方方面面,正因為它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全面細致的標準,該手冊成為美國的主要文體指南之一,而且該手冊在加拿大和其他國家的使用也很普遍。此外,國外大學十分注意制定與其學術地位相適應的學術標準。如哈佛大學的WritingwithSources,每個哈佛學生一進校就會收到學校發(fā)給的這個小冊子。這個冊子主要是向學生介紹寫文章時應遵循的規(guī)則和慣例。學生在拿到這個冊子后,都被要求熟悉里面的內容,以盡量避免學術不端行為的產生。

      我國對于學術研究成果如期刊論文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問題也十分重視。1975年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第一版,后歷經5次修訂,成為現在通用的《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全國文獻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七分委員會于1987年發(fā)布了《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GB/T7713-87);1987年我國還公布了《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GB7714-87),該規(guī)則于2005進行了修訂,新的規(guī)則編號為GB7714-2005;1992年公布了《科學技術期刊統(tǒng)排格式》(GB/T3179-92);2006年發(fā)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guī)范》(CAJ-CD B/T1-2006);2009年發(fā)布了《文獻主題標引規(guī)則》(GB/T3860-2009)。以上文獻從不同方面對期刊論文、學位論文中的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作者簡介、表格和插圖、參考文獻、注釋、引文、章節(jié)層次標碼都做了明確要求。[4-5]這些規(guī)范性的文件對于我國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發(fā)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但是這些規(guī)則與格式在實際應用中并沒有全部落實,比如說期刊論文,各刊物對腳注和尾注的要求不統(tǒng)一,有些要求用腳注,如《中國法學》《民族研究》等,有些刊物要求用尾注,如《高等教育研究》《法學研究》等;對于摘要、關鍵詞和英文摘要的有無要求也不同,如《中華文化》《中國道教》等,就不要求摘要和關鍵詞,其他絕大部分期刊都有摘要和關鍵詞。另外,對于序號的形式、標點的用法,各刊物的處理也不一致。編輯部對收錄文章的格式標準的不統(tǒng)一也造成了學術研究成果標準化一定程度上的混亂。而相比期刊論文,學位論文的狀況稍好一些,但是各高校間也存在具體格式方面的細微差別。

      客觀地說,我國學術標準特別是國家標準的幾個規(guī)則具有相當高的權威性,而且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普適性。但是我國各高校仍然需要以此為主要依據,結合本校的實際與學科實際自行擬定畢業(yè)論文格式,設計格式模板,這些關于畢業(yè)論文的標準和規(guī)范只限于在某個學校的內部施行,而其他發(fā)表于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的學術成果則遵循各期刊編輯部和組委會的標準,所以在學術標準化方面,如何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學術標準還有許多工作可以做。

      由此可見,中外高校都有在國家層面或者行業(yè)層面的權威性的標準可供參考和借鑒,都會根據某個或某些權威標準進一步制定和完善適用于本校的學術標準。但是由于我國現行的標準在某些方面還沒有做出明確規(guī)定,使得學術研究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方面存在隱患,在標準的適用性和可行性方面還有待加強。

      二、學術誠信監(jiān)管機構比較

      中外都設立了負責學術誠信監(jiān)管及教育的專門機構,負責特定范圍內學術不端行為的申訴、調查和處理。在國外,政府部門或學術機構中會有相應的管理單位負責保障學術誠信和規(guī)范學術行為。在我國,各高校也都有相應的部門負責學生的學術誠信和規(guī)范學生的學術行為。然而在機構的權威性、穩(wěn)定性和處理的有效性方面,中外雙方不管是在國家還是在高校層面都有較大差別。

      在國外,相應的政府部門或學術機構會通過設立相關管理單位,以保障學術誠信和規(guī)范學術行為。美國、丹麥、挪威和波蘭政府成立了專門的官方管理機構,如美國專門設立了研究誠信辦公室,其職責是調查和處理研究中的不端行為、普及研究誠信、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guī)。澳大利亞、德國、加拿大、芬蘭、英國、日本和韓國則由學術機構或基金會設立相應的管理單位[6],如2006年日本由文部科學省設立了不良研究行為特別委員會,丹麥設立了國家最權威的學術道德監(jiān)督機構——學術不端委員會。這些單位或為政府機構設立,或為國家級的學術機構設立,從設立方的層次來看,具有在該國或該領域的最高權威性,而且這些管理單位都有較為健全的監(jiān)督組織機構、高效的監(jiān)督機制與規(guī)范獨立的運作程序,能在調查處理過程中保持中立透明,從而更有效地遏制和防止學術不端行為的發(fā)生,這是國家層面的學術監(jiān)管組織。從高校來說,各高校也都設立了學術誠信辦公室或類似的機構。如美國的杜克大學有專門的學術委員會,委員會下轄4個管理機構,分別是學術政策委員會、不誠信行為審查辦公室、學術誠信評審委員會、學術誠信專門委員會,這4個管理機構分別承擔了學術誠信政策制定、審查、評審判斷、處理等各項職責,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都是專職從事該項工作的,從而保證了機構運轉的穩(wěn)定性和有效性。另外,有些高校還有學生自治的學術誠信組織,如弗吉尼亞大學榮譽委員會。這些學生的學術誠信組織參與學校關于學術誠信的管理工作,同時也根據章程開展學術誠信活動。

      對比于國外政府和高校,目前,從國家層面來看,我國尚無統(tǒng)一的權威機構專門負責對學術不端行為進行投訴、調查和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監(jiān)督管理大多由各高?;蚩蒲袡C構獨立進行。高校大多在學校委員會下設立監(jiān)督和查處學術不端行為的小組,負責相關條例的監(jiān)督和事件的調查、處理。然而,小組的成員都是由相關部門派出的人員根據需要臨時組織起來的,沒有專門的實體性的職能機構,如某高校設立學術道德審查小組,學術道德審查小組由學校分管領導、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學科專家及法律顧問組成。根據個案的不同,還可邀請相關學科專家組成臨時工作小組。國家層面或專業(yè)領域的權威機構對學術不端行為監(jiān)督管理機構的缺失,使得我國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一般也局限于校內,集中在紀律處分上。因此,學術違規(guī)還只是違紀范疇的行為,沒有上升到違法的范疇,究其原因是全社會尚未形成對無形知識產權在法律層面的保護意識。加之校級處理機構、工作組大多臨時搭建,非獨立運作,在處理學術違規(guī)時,往往傾向于學生從嚴、教師從寬,從而使得打擊力度大打折扣。

      三、學術誠信教育方式比較

      中外高校都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在學生學術誠信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雙方都在課程設置中增加了關于學術道德與學術誠信教育的內容,或者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灌輸學術道德與學術誠信的理念。同時中外高校也注重挖掘多種方式開展學生學術誠信教育,如專題性教育活動、宣講活動、報告會、借助于新媒體的教育活動。但是在課堂教學的教育形式、所占比重以及第二課堂教育采取的途徑方面存在顯著區(qū)別。

      早在1779年,美國高校就開始建立并執(zhí)行以“榮譽制度”為核心的學術誠信教育制度。榮譽制度是一種通過學生宣誓和承諾保證本人在學習、考試以及學術活動中不說謊、不作弊、不造假、不剽竊的制度,以契約的形式約束學生的學術不端行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從2000年10月開始,每年秋季開學都會舉行“學術誠信周”活動,讓每名大一新生在簽署保證書的時候閱讀該校的學術誠信條例。哈佛大學每一個學生入學時都會拿到一本《哈佛學習生活指南》,其中明確寫道:“獨立思想是美國學界的最高價值。美國高等教育體系以最嚴肅的態(tài)度反對把他人的著作或者觀點據為己有——即所謂剽竊。每一個這樣做的學生都將受到嚴厲的懲罰,直至被從大學驅逐出去”。“當你在準備任何類型的學術論文——包括口頭發(fā)言稿、平時作業(yè)、考試論文等時,你必須明確地指出:你文章中有哪些觀點是從別人的著作或任何形式的文字材料上移入或借鑒而來的”。[7]

      此外,在國外高校中普遍開設有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教育的課程。1989年,由美國科學院、工程科學院、醫(yī)學科學院聯合科學、工程和公共政策委員會聯合出版了《怎樣當一名科學家》,經過不斷修訂,成為科研工作者了解學術道德與誠信的入門教科書,這門課程也成為許多美國高校的必修課。這門課程主要是提倡小組討論、案例分析,每個案例安排一些問題,涉及科學中的價值觀、利益沖突、實驗技術和數據處理、發(fā)表和公開、榮譽分配、論文署名等問題,因為這些問題不是只有一個正確答案,需要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因此學生的參與度很高,受益也比較大。此外,一些國家還會采用先進手段,防止學生在發(fā)表研究成果時出現違規(guī)行為。英國的皇家霍洛威學院有一個“電子掃描”系統(tǒng),專門為防止學術剽竊而設。這個系統(tǒng)集合了大量的學術著作、文章和學位論文,在學生提交正式論文之前,其導師先將論文發(fā)給學校圖書館進行電子掃描比對,從而檢查學生是否存在抄襲行為。導師在收到比對結果后會根據結果反映的問題教導學生進行后續(xù)的修改。高科技查重系統(tǒng)的運用,使學生不得不重視學術規(guī)范的問題,從而有效提高了學術研究的水平和論文質量。

      可見,西方高校從契約倫理[8]的角度,通過自由平等的個體之間訂立契約,以完備的制度為保障,輔以課堂教學、有針對性的學生活動、先進的技術手段等,達到約束學術不端行為、倡導學術道德與學術誠信的目的。

      我國高校則沒有類似的“榮譽制度”,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課堂教學一直是放在主渠道的地位,高校在開展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教育時也多借助于課程、宣講、報告等形式,常見的就是開設通識課,如“大學生思想品德修養(yǎng)”。然而上課的方式比較單一,嚴肅有余,活潑不足,對學生實際接受效果關注得比較少;宣講和報告的形式更是缺少師生互動,不能激發(fā)同學的參與熱情,更不能促使學生思考和反省。由于高校缺乏充分的先導教育,預警機制也不健全,往往是在學生出現了學術不端行為以后,高校以此為反面教材,開展教育引導工作。這種亡羊補牢的做法無益于學生的成長進步,起不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中外高校在課堂教育方面的重視程度、依賴程度的不同造成雙方在教育方式上的重大區(qū)別,中國高校將課堂教學放在首位,以課程為主,宣講、報告、學生的活動為輔。優(yōu)點在于教育集中,而且系統(tǒng)性較強;缺點就是課堂教學缺乏互動,不能有效促進學生參與和思考,受眾的接受程度可能不高。西方高校以榮譽制度為基礎,以學生的自我教育為主,也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作用,注意學生的參與,激發(fā)學生思考。優(yōu)點是發(fā)揮了學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點是對資源的消耗比較多,比如說對學生活動的投入。

      四、學術誠信教育主體比較

      中外高校都注重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加強對學生學術誠信監(jiān)管及教育,如課堂教學、實習實踐、調查研究、主題教育等,然而在對學生學術誠信教育的主體認知方面有較大區(qū)別。

      美國高校更加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強調通過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等形式達到尊重科學道德、遵守學術規(guī)范的教育目的。如賓夕法尼亞大學每年開展“學術誠信周”活動,通過傳單、標語及布告欄等形式宣傳學術誠信;佛羅里達州立大學開設了一門跨學科的“科學、技術與社會”課程[9],加深學生對學術誠信的認知。另外,在違反學術誠信的案件處理過程中,國外高校也提供機會讓學生參與案件的調查聽證,如俄亥俄州立大學成立了下屬于校學術事務辦公室的學術規(guī)范委員會,由教職員、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組成,鼓勵學生參與到對于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中,從另外一個層面促進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

      我國高校往往強調在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教育方面學校的主體作用,如出臺了哪些政策、有哪些舉措、達到了怎樣的效果,而將學生置于被教育者的地位,學生是被動地參與其中。2011年出臺的《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了高校加強學風建設的重要性,強化高校的主體責任,而只是將大學生作為受教育的對象,缺少對大學生參與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建設的實踐。

      五、學術誠信教育權責比較

      在學生學術誠信教育方面,權利和責任的劃分尤其重要,它關系到整個監(jiān)管及教育體系能否正常運行,中外高校對此都有深刻認知。如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規(guī)定所有教職員工和學生都應維護學校正常的學術秩序,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和維護學術的權威性,一旦發(fā)現有不良學術行為,任何教職員工和學生都有責任和義務向學術規(guī)范委員會報告。我國高校在具體的管理規(guī)定中,則會明確規(guī)定學生應該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老師應該做什么、學校有哪些職責等。但是兩者在權利主體和責任主體的認定上差別顯著。

      國外高校普遍要求全體師生員工對不規(guī)范的學術行為進行監(jiān)督,導師有責任和義務告知學生有關學術規(guī)范和學術道德方面的注意事項,監(jiān)督學生的學術行為。但是,如果導師沒有發(fā)現學生的不良行為,學校也并不會對導師采取任何懲罰措施。這一做法既肯定了學生的完全自主權,也減輕了導師的壓力。國外高校的做法確定了學術誠信監(jiān)管和教育的主體是全校師生。權利屬于全校師生,責任的首要承擔者是違反學術規(guī)范的當事人。

      我國高校學生學術誠信教育主體多為學校的職能部門,如學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本科生院、教務部、研究生院等或者是校院兩級的學位評定委員會。此外,部分高校在制度中明文規(guī)定,學生如有不良學術行為,導師是要承擔相應責任的。如某師范大學規(guī)定:研究生導師對學生的學風和學術道德建設負有重要責任。發(fā)現研究生學風不正或有違反學術道德規(guī)范的行為,導師應及時進行批評教育,并督促其主動糾正;若出現的問題與導師失職有關,導師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某大學規(guī)定:任何成果均應在發(fā)表前經所有署名人審閱并簽字,署名者應對該項成果承擔相應的學術責任和法律責任;所有署名人應對本人完成部分負責,成果主持人應對成果整體負責;研究生在文中所負責部分,其導師負連帶責任。從積極的方面來說,導師承擔一定的責任可以督促導師加強對學生學術行為的管理和教育,但是如果因為學生的不良行為,導師也要相應地遭受懲罰,一來打擊導師的工作積極性,二來影響師生關系,弊大于利。針對學生的不端學術行為,更為有效和長效的工作機制還是要靠制度和教育。權利擴大化和責任的無限制,只會破壞良好的學術氛圍,影響校園的和諧環(huán)境??梢姡谖覈咝V?,學術誠信監(jiān)管與教育的主體是學校的相關職能部門,權利的主體是學校,責任的主體首要的是違紀學生本人,其次是導師可能負連帶責任。

      綜上所述,中國的高校在學術誠信監(jiān)管及教育體系方面與國外存在明顯不同,甚至在較多方面呈現出一定的落后狀態(tài)。尤其是近年來學術失信和學術造假問題頻繁曝光,使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當下國內在學術誠信規(guī)范建設和教育監(jiān)管中存在的不足。有鑒于此,我們認為高校必須將學生學術誠信監(jiān)管及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放到全局和戰(zhàn)略的高度,重視審視目前的運行體系在建立、規(guī)范、管理、運行中存在的不足,建立健全學術誠信監(jiān)管機制,建立以加強高校學生學術誠信、提高學生學術道德素養(yǎng)為目標的高校德育工作體系,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讓學生在系統(tǒng)的知識和理論學習中培養(yǎng)誠信觀念,樹立誠信意識。在校內建立學術道德委員會等類似機構,注重引導學生在參與學術誠信監(jiān)管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和能動性;加強對學生科研活動的監(jiān)督力度,加大對學生學術失信行為的懲罰力度,推進論文查重等鑒定軟件的普及,增強監(jiān)管工作透明度;全面加強學生學術誠信教育,加大宣傳,營造學術誠信氛圍,不定期組織學術誠信教育的培訓或講座,運用新媒體推廣學術規(guī)范教育;加快完善學術評價反饋機制,通過完善評價機制形成正確導向,引導科研人員力戒浮躁,集中精力于科學本身,專心致志于創(chuàng)新活動,造就一流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大力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充分發(fā)揮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加強教師學術誠信素養(yǎng),以自身學術誠信行為,引導學生學習效仿,培養(yǎng)其學術道德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EB/OL].(2009-03-19)[2015-12-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2557/s3103/200903/t20090319_80681.html.

      [2]RANDY SHOWSTACK,駱佳驥.白宮發(fā)布科研誠信政策指南[J].國際地震動態(tài),2011(3):5.

      [3]胡劍.歐美科研不端行為治理體系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

      [4]左秋明.對學術期刊論文格式的調查及規(guī)范化問題的思考[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13(1):37-39.

      [5]任喚麟,張輝.畢業(yè)論文格式規(guī)范解讀及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2(11):102-104.

      [6]吳晶晶.國外科研誠信建設對我國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啟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1(1):75-77.

      [7]楊艷.美國高校學術誠信制度建設研究及啟示[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1.

      [8]趙果.大學生學術誠信建設的中外比較及其倫理反思[J].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2014(6):134-136.

      [9]張效英,李強,姚躍傳,等.防范科研不端行為的制度借鑒與比較[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51-56.

      (責任編輯:劉應竹)

      收稿日期:2016-05-26;

      修訂日期:2016-06-27

      作者簡介:王丹(1979— ),女,湖北武漢人,武漢大學研究生工作部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4476(2016)07-0078-06

      Supervision & Education System for Academic Integrity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Comparisons of China and Abroad

      WANG Dan

      (Department for Postgraduat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 of academic integrity supervision and educ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triking in Chines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academic integrity and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re particularly weak. Thu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mpare wi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regulatory agencies, supervision organizations, education mode, education subject, education rights and liabilities for academic integrity at home and abroad, to examin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cademic integrity supervision and education systems such as authority lacking, non-operability, unclear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referenc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ome related work.

      Key words: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cademic morality; Academic integrity; Integrity supervision; Integrity education

      猜你喜歡
      學術道德誠信教育高等學校
      學術道德實踐過程中“知行合一”的相關路徑討論
      東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20:28:15
      淺談化學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9:43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誠信教育中的困境
      淺談高校廉潔教育的對策
      淺談高職大學生考試誠信的養(yǎng)成教育
      大學生誠信教育的若干思考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實施路徑研究
      高等學校教學及科研設備政府采購操作實務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3:51:04
      淺談高校宿舍管理與宿舍文化建設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8:40
      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行為成因分析
      常山县| 大连市| 宁国市| 漠河县| 绥滨县| 乳源| 宣城市| 禄丰县| 泾阳县| 绥中县| 济阳县| 清原| 杭锦后旗| 玉林市| 辽宁省| 潢川县| 徐闻县| 天峻县| 乌苏市| 张掖市| 古浪县| 三亚市| 娱乐| 嘉义市| 班玛县| 芒康县| 南雄市| 枣庄市| 彭水| 天长市| 蛟河市| 洛扎县| 孝昌县| 泊头市| 定结县| 台东县| 岳普湖县| 微博| 贵德县| 英吉沙县| 泗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