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文
(廣州城建職業(yè)學院,廣東廣州 510900)
?
例析廣州市白云山風景區(qū)標識語漢英翻譯中的語用失誤
朱秀文
(廣州城建職業(yè)學院,廣東廣州510900)
摘要:本文從標識語的目的和功能著手,以語言學中語用失誤研究作為切入點,以廣州市著名風景名勝區(qū)白云山標識語的漢英翻譯為例,不僅指出了其標識語翻譯中存在的問題,而且對其失誤進行了語用方面的分析。
關鍵詞:標識語翻譯白云山風景區(qū)語用失誤
標識語是指為了向公眾傳達特定信息而將文字、圖形等設計成具有指示、說明和規(guī)定功能的公共信息牌。雖然在這種信息傳達中,圖案和符號能夠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但是標識中的文字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在我國,許多大城市的公共場所大多已經(jīng)采用漢英兩種語言的公示標識。廣州作為國際化的旅游都市,其公共場所的標識語英譯更是大勢所趨。然而,能否正確解讀這些標識語成為翻譯人員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有些譯者在翻譯標識語時,不遵從英文的表達習慣,過于依賴網(wǎng)絡翻譯工具,造成標識語誤譯、濫譯現(xiàn)象嚴重,不僅不利于信息的傳達,反而有損國家和城市形象。
近日,筆者在廣州市著名的白云山風景區(qū)發(fā)現(xiàn),該景區(qū)存在較多標識語翻譯失誤的現(xiàn)象。本文從標識語的功能切入,從語用失誤的定義出發(fā),結合廣州市白云山風景區(qū)標識語翻譯的一些實例,指出其標識語翻譯存在以下主要語用失誤:(1)信息失真;(2)施為語意錯誤;(3)翻譯版本不統(tǒng)一。
(一)信息失真
標識語的首要功能就是準確地傳達指示信息,所以在翻譯標識語時,如果不能使用準確的表達方式傳達原文信息,譯者就會破壞標識語應有的語用效果。筆者在白云山風景區(qū)看到,景區(qū)內有部分標識語的英譯存在交際信息失真的問題。
1.中式英語,過于直譯。
這一類標識語的英譯因過于直譯而導致的信息失真在白云山風景區(qū)很常見。例1:景區(qū)入口處的標牌上的“請自覺購票”被譯成了“please buy tickets consciously”,這樣的譯文沒有考慮到翻譯的具體場合,表達生硬死板,讓游客有強迫感,違背了景區(qū)服務要讓游客“賓至如歸”的基本原則。所以,筆者建議應將其改譯為“ticket only”,不僅表達簡潔直接,而且傳達了一種提倡而非命令的意味。例2:在該景區(qū)中,用來提示游客注意路面濕滑的標識語隨處可見。其中“小心路滑”被譯成了“be careful of slippery”,然而,在英語中,“be careful of”意味著“細心地做某件事情”,在景區(qū)的翻譯場合中,想要表達的是“留心,警示”的意思。所以,筆者建議將之改譯為“wet floor”或者“mind your step”,這樣不僅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更避免因過于直譯造成的理解誤區(qū)。例3:景區(qū)中提醒游客安全使用火種的標識語存在“中式英語翻譯之嫌”。其中“注意防火,保護山林”被譯成“caution fire,protect the forest”。中文表達注重結構對稱,“注意”與“保護”兩詞相呼應,表達的是一種警示、提倡的意味。然而,在英語譯文中,為了對照中文的對稱結構,生搬硬套動賓短語,忽略了英語的譯入場合,導致譯文不僅內容冗雜,更是錯將名詞“caution”用作動詞。所以,筆者建議將其改譯為“caution of fire”或者“caution:risk of fire!”。
2.誤譯。
在景區(qū)的標識語翻譯中,由于錯誤傳譯導致的信息失真也是較大問題之一。例4:景區(qū)內通往山頂沿途上的標識語“講究文明,愛護綠化,路段陡峭,注意安全”被譯成了“stress the civilization,improve the greenery,steep of road,pay attention to your safety”,在這里,標識語用來提示游客不僅要注意文明舉止,不能攀折花草,而且在陡坡狹窄路段要注意自身安全。但是,譯文中誤將“文明”譯成“civilization”,“civilization”一詞在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中的定義是“a society or a place that is very developed and organized”,顯然,此處用“civilization”不妥當。另外,“綠化”一詞也被誤譯成“greenery”,筆者考究得知,“greenery”一詞在字典中的釋義是“attractive green leaves and plants”,它所指的是“綠色植物”,而不是“綠化環(huán)境”的涵義。因此,考慮到中文標識語想要表達的預期效果,筆者建議將其改譯為“care for the environment; caution of steep road”。例5:景區(qū)中的標識語“請勿攜帶火種”被譯成了“please do not bring kinding”,這樣的翻譯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譯文中錯譯了“火種,引火物”一詞,不應是“kinding”,而是“kindling”,所以,筆者建議將譯文修改為“No kindling!”。這樣不僅表達正確,內容也更加貼切。同樣錯譯的還有類似標識語“水是生命之源,請節(jié)約用水”被譯成了“water is the resource of life,please conserve water”,其中,“re-source”一詞表達的是“資源”,英語中表達“來源”的詞語是“source”。由此可見,一詞之差,意義相去甚遠。例6:在白云山景區(qū)的洗手間內,筆者注意到類似標識語“個人財物,注意看護”被譯成了“please safekeep your personal effects”,對此深感不解。在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根本查閱不到“safekeep”一詞,而中文語境中“看護”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watch out,be careful”,所以,筆者建議將其英譯為“please do not leave your personal effects unattended”。由此可見,標識語的英譯不僅不能杜撰“莫須有”的新詞,反而應該充分考慮英語的應用場合。
(二)施為語意錯誤
標識語的另一重要功能就是傳達施為語意,即對公眾的行為提出限制、約束的要求。因此,表達這種施為語意的標識語通常簡短,直截了當,并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而不會使人感到強硬、無理。但是,筆者發(fā)現(xiàn),在白云山風景區(qū)內,這類限制性的標識語英譯存在施為語意不當?shù)膯栴}。例7:在該景區(qū)麓湖游覽區(qū)內設立的“水深危險,禁止游泳,發(fā)生事故,后果自負”標識,其英譯為“Deep water,no swimming.Be self-responsible for any accident”。乍一看,譯文與原文表達絲毫不差,但細細研讀,就會發(fā)現(xiàn)譯文“be self-responsible for any accident”極為不妥當。原文意在溫馨提示游客注意安全,并借以懲罰、警告游客有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但是,譯文過度夸大了這樣的警告信息,讓人覺得難以接受,這樣不僅達不到警示的效果,還有可能破壞游人欣賞景致的心情。因此,筆者建議能將此譯文改為“please do not swim in deep water”或者“Deep water,watch out!”。
(三)翻譯版本不統(tǒng)一
1.同一景點,譯文不同。
筆者注意到,在白云山風景區(qū)的標識語翻譯上,存在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同樣景點的英譯,版本卻不統(tǒng)一。比如說(例8)白云山最高峰“摩星嶺”的英譯就有兩種版本,一種譯為“Moxing Summit”,一種則譯為“Starscraping Summit”。這樣的差入很有可能會讓游客產(chǎn)生誤解,誤認為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景點。這樣的翻譯不僅不能給游客提供真正意義上的便利,反而不利于景區(qū)的對外宣傳。
2.同一地點,翻譯方法不同。
景區(qū)標識語在翻譯相同處所的時候,翻譯方法不統(tǒng)一。例9:“山頂旅舍”被譯為“Mountain Villa”,而“山頂廣場”則被譯為“Shanding Square”。筆者注意到,前者譯文采用了“意譯法”,后者則采用了“音譯法+意譯法”。但是,都是位于同一地點的生活設施,為何要采用截然不同的翻譯方法,給游客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呢?因此,筆者建議將兩者譯文的翻譯方法進行統(tǒng)一。
在對外開放不斷深入、城市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擴大,城市境外旅游業(yè)迅猛發(fā)展,白云山風景區(qū)作為國際著名旅游城市的知名風景名勝區(qū),其標識語英譯中語用失誤的問題應該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并盡早妥善解決。因為標識語的翻譯是一項龐大而瑣碎的工程,筆者在此建議,有關部門能夠加強統(tǒng)一管理,加強社會監(jiān)督和社會公眾參與,讓全社會的人們都能積極為凈化身邊的標識語語言環(huán)境付出努力,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Dungmeng Lin.2013.The Strategies in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Based on the Study of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 of Qingdao.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P938-943.
[2]Wang Shouhong.2012.On C-E Translation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A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Shanghai:Shanghai International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3]Zhou Yuyi.2003.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4th edi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陳慶欣,武建.目的論指導下鄂爾多斯市公示語英譯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2(32):96-97.
[5]謝素靜.公共場所公示語的英語誤譯現(xiàn)象及對策——以廣東省河源市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4):61-62.
[6]楊莉.淺議文化差異對外宣翻譯的影響[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4(6):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