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靖(廣東省東莞衛(wèi)生學校,廣東 東莞 523186)
?
中職護生靜脈輸液操作中的問題及對策
彭靖
(廣東省東莞衛(wèi)生學校,廣東 東莞 523186)
[摘要]靜脈輸液是臨床常用50項護理操作技術之一,也是護理學基礎中最重要的實踐技能。筆者通過觀察東莞衛(wèi)生學校護生在靜脈輸液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常見原因,總結方法和技巧,從而提升靜脈輸液實訓教學效果,提高靜脈輸液質量。
[關鍵詞]中職護生靜脈輸液實訓教學
1.1茂菲氏滴管下端有氣泡
掛瓶之前,忘記關閉輸液器調速開關,導致隨液體滴入時茂菲氏滴管下端產生大量氣泡。鑒于此,教師在示教及學生練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打開輸液器外包裝前就關閉調速開關,以免掛瓶時忘記。
1.2頭皮針軟管內有氣泡
二次排氣時,過濾器及針頭向下,導致氣體滯留在過濾器中隨液體流入頭皮針內。教師示教時應放慢速度且逐步分解給學生看:二次排氣時應先抬高輸液管下端,務必保證過濾器及針頭垂直向上,然后緩慢打開調速開關(滴速為60滴/ min),利用空氣密度比液體小的原理,通過液體流動將過濾器內滯留氣體全部緩慢均勻推出。
2.1血管選擇不佳
選擇好靜脈是靜脈穿刺成功的第一步。而護生在選擇穿刺血管時評估不夠準確,選擇的血管不清晰不直,導致穿刺時穿刺點不易定位。因此,在靜脈輸液練習時,教師應一對一指導學生選擇粗、直、彈性好且無靜脈瓣的靜脈來穿刺。這樣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對于初學者來說,初次穿刺成功,可以增強以后穿刺的信心[1]。
2.2扎止血帶方法有誤
扎止血帶的目的是阻斷穿刺局部靜脈回流,使靜脈充盈。而穿刺靜脈充盈明顯是穿刺成功的關鍵。但護生在練習時常出現止血帶扎不緊,導致靜脈充盈不明顯,或止血帶離穿刺點上方位置較遠,靜脈充盈較慢,時間較久,最終導致患者的手變青紫且麻木,血管更不清晰。所以,應指導學生在距穿刺點上方6 cm(約5橫指)扎止血帶,松緊以能伸進一指為宜。扎止血帶后40~120 s,進行靜脈穿刺為最佳[2]。
2.3穿刺下端皮膚未繃緊
穿刺時,未繃緊穿刺點下方皮膚,血管易滑動,導致穿刺時易偏離血管?;虺鯇W護生穿刺見回血后過度興奮,以至再進針少許時未繃緊皮膚,導致針頭穿出血管外,造成穿刺失敗。為此,教師教學中應多列舉臨床案例讓初學護生明白:穿刺見回血并不一定意味著成功。
2.4進針角度過小
靜脈輸液傳統(tǒng)進針角度為15°~30°。但大多數護生初次穿刺時由于緊張,害怕失敗,導致穿刺角度過小,針頭在皮內游走,覆蓋于穿刺血管之上,最終造成血管模糊,無法看清走形,且穿刺阻力較大,被穿刺者感覺痛疼明顯。而近來臨床實踐研究發(fā)現,適當增大進針角度更易于穿刺且可以縮短通過真皮層的時間以減輕進針引起的疼痛。劉素芬[3]等通過力學分析和實踐證明以45°或接近45°進針容易且省力。所以,護生在進行真人穿刺前應使用全真模擬手臂反復練習穿刺角度。教師巡回指導,力爭人人過關。在進行真人穿刺時,教師應鼓勵支持護生克服緊張和恐懼。必要時,教師輔助完成,以增強護生的自信心。
3.1液體不滴或滴入不暢
大多數護生一見液體不滴就焦急地向教師尋求幫助或毫不猶豫直接拔針,而不去思索原因。實際臨床工作中,液體不滴或滴入不暢,排除穿刺失敗,常見原因有以下兩方面:①壓力過低。②針尖斜面緊貼血管壁。所以,若遇液體不滴或滴入不暢時,首先檢查穿刺部位皮膚,若無腫脹,即關閉調速開關反折頭皮針軟管,如見回血且患者主訴無疼痛,則證實穿刺未失敗。接下來,針對壓力過低的問題,可適當降低穿刺部位肢體位置或抬高輸液瓶位置。而對于針尖斜面緊貼血管壁的問題,可將頭皮針針柄向左翻轉平放(一般向右平放),使針尖斜面向下,能有效避免針尖斜面緊貼血管壁。因此,教師在理論授課時應強化學生分析輸液故障的能力,示教和練習課上訓練學生排除輸液故障的能力。
3.2茂菲管內液面不適
茂菲管內液面不適常見以下兩種:①液面過高,若茂菲管側壁有調節(jié)孔,應先夾緊茂菲管上端輸液管,打開調節(jié)孔,待茂菲管內液體降至合適液面再關閉調節(jié)孔,最后松開茂菲管上端輸液管。如果茂菲管側壁無調節(jié)孔,則可取下輸液瓶,傾斜液面,使插入瓶內的針頭漏出液面,待茂菲管內液面降至合適,再將輸液瓶掛于輸液架上。②液面過低,應夾緊茂菲管下端輸液管,用手擠壓茂菲管,迫使液體流入茂菲管內至合適液面,再松開茂菲管下端輸液管。液面不適問題雖然在實踐課上有示教,但單獨練習時仍有不少學生面對這類問題不知所措。針對這種情況,理論課上,教師首先應將靜脈輸液的原理及液面不適的常見解決方法講解透徹。實踐課上,人為設置一些液面不適情況,讓學生嘗試解決,教師給予指導。練習課上,教師現場隨機設置液面不適的突發(fā)情況,讓學生當場解決,增強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
在靜脈輸液的實踐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不管是穿刺前的解釋、查對工作,還是穿刺中的查對意識、無菌觀念和無痛技術以及輸液結束后的拔針按壓、健康教育等環(huán)節(jié),中職護生都明顯缺乏臨床護士應有的人文素養(yǎng),尤其與患者溝通能力更是欠缺。部分學生操作很流暢,但整個操作過程中不與患者講話。這些問題應引起全體護理同仁尤其是護理教師的關注。在教會學生技術的過程中,要刻意引導學生培養(yǎng)護理人文素養(yǎng),讓他們認識到護理專業(yè)人員尊重生命關愛患者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李蔓玲.扎止血帶時間長短對淺靜脈穿刺成功率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1,15(3):168-169.
[2]周金梅.護理實踐教學中護生靜脈穿刺失敗原因分析及對策[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11):1397-1398.
[3]劉素芬,邵翠菊,楚明瑾.靜脈穿刺最佳進針角度的力學探討[J].黔南民族醫(yī)專學報,1998,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