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楠(新野縣人民醫(yī)院 河南南陽 473500)
?
臨床護理路徑對顱底骨折患者并發(fā)癥及疾病認知度的改善效果分析
郭楠
(新野縣人民醫(yī)院 河南南陽 473500)
【摘要】目的 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對顱底骨折患者并發(fā)癥和疾病認知度的改善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4月至2015 年4月新野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顱底骨折患者82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1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臨床護理路徑,比較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疾病認知度?結果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疾病治療認知度和護理認知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改善顱底骨折效果顯著,能夠明顯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治療認知度和護理認知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顱底骨折;并發(fā)癥;疾病認知度
大部分顱底骨折患者的類型為線性骨折,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但是因為靠近顱腦部位,需要加強關注[1]?患者對于顱底骨折并不了解,會產生恐懼?緊張等情緒,影響治療效果?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能有效提高患者對顱底骨折相關知識的認知度,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本次研究中選取新野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2例顱底骨折患者,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和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新野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顱底骨折患者82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1例?對照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19~56歲,平均年齡(38.2±5.5)歲;觀察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20~57歲,平均年齡(37.9± 5.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主要包括常規(guī)對癥治療?飲食護理以及預后疾病相關知識教育?觀察組給予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如下:了解具體病情,與患者有效交流,掌握性格?文化程度等情況,根據相應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給予顱底骨折健康知識教育,提高疾病的認知度?加強與焦慮?恐懼等負面心理情緒的患者溝通,排除其內心疑慮,并且講述成功治療疾病的案例,提高治療和護理依從性?將各個護理措施間的銜接細致化?科學化,積極預防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疾病治療認知度和護理認知度情況,采用問卷調查形式,滿分100分,優(yōu)良:85~100分;一般:70~84分;較差:0~69分?同時統計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及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并發(fā)癥 觀察組鼻漏?耳漏?顱內積氣?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2.2 治療和護理認知度 觀察組疾病治療認知度和護理認知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和護理認知度比較[n(%)]
顱底骨折在臨床并不少見,且此類骨折多以線性骨折為主,危害相對較小,其臨床治療干預措施相對較少,且主要以并發(fā)癥的干預為主?但是因本類骨折涉及顱腦部位,因此患者對其擔憂及恐懼程度較高[3]?
臨床護理路徑是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注重對患者的預見性護理,有效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且通過對各種護理措施緊密銜接,促進患者骨折恢復?目前對于顱底骨折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探究康復效果的研究較多,但對于顱底骨折并發(fā)癥和疾病認知影響的研究很少[4]?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觀察組鼻漏?耳漏?顱內積氣?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P<0.05)?觀察組疾病治療認知度和護理認知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改善顱底骨折效果顯著,能夠明顯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疾病治療認知度和護理認知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鄭倩,金奕.顱底骨折腦脊液漏昏迷患者經口留置胃管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5,30(2):14-16.
[2] 任海云,張俊青.顱底骨折伴腦脊液漏患者預防顱內感染的護理干預[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22(3):111.
[3] 莊文燕,儀立志,李銀優(yōu),等.個性化健康教育在提高顱底骨折病人滿意度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8):41-42.
[4] 楊小娜,李琴燕,葉文秀.嚴重顱底骨折合并頸內動脈海綿竇瘺致鼻腔大出血1例的急救與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3,12(3):299-300.
(收稿日期:2015-08-14)
【中圖分類號】R 473.6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