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中學輟學調查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首次把過去七年在中國農村地區(qū)進行的八次調查研究的結果匯總到一起。結果顯示中學階段的輟學率很高。其中17.6%-31%的農村學生沒有讀完初中;算上這些早期就輟學的學生,只有不足一半的農村學生進入普通高中或者中職上學;同樣在普通高中或者中職的輟學現象也很嚴重??偟膩碚f,我們的研究結果認為,農村地區(qū)整個中學階段的累計輟學率高達63%。也就是,如果最初有100名學生進入初中,那么其中只有37名學生會從普通高中或中職畢業(yè)。
我們發(fā)現,輟學與學業(yè)表現差、機會成本高以及社會經濟地位低有顯著的相關關系,同時也與心理健康狀況差(即焦慮水平高)、寄宿狀況以及父母外出打工有關。
根據對眾多類型學生的訪談,我們認為,農村地區(qū)的輟學主要由兩種機制驅動。第一種機制是理性的成本-收益分析。一些學生由于成本高、初中和普通高中學業(yè)要求高,以及中職教育質量差這些原因理性地選擇輟學。第二種機制是沖動的,壓力脅迫下的決策。即使有些輟學學生懂得繼續(xù)上學的長期收益超過了上學的成本,但還是選擇了輟學。我們認為這些學生可能是因為一時沖動退學,其原因包括他們可能在課堂上有心理壓力,或者他們聽信一些朋友們講離開學校的短期好處,也有可能是缺少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和指導。
此外,到底是一年提高3個月、4個月還是6個月,我們還不可預知,但道理是完全一樣的,因此也就沒有必要繼續(xù)糾纏這樣一個隨機性很強的技術細節(jié)了??傊舆t退休方案本身并不神秘,在現有條件下,可供政策選擇的空間非常有限,而眼下這項政策能否順利及時推出并順利實施,還取決于社會各界的反應,社會共識能在多大程度上達成,所以就有了所謂的“提前公示,預先預告”這一原則。不難理解,這項政策涉及勞動者眾多,社會影響極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肯定的是今后一段時間政府還會在各種場合繼續(xù)“吹風”,目的就是讓人們盡快建立和強化延遲退休不可避免的心理預期,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相比之下,我們更應該關注延遲退休方案的政策效果如何,這不僅取決于方案本身的設計水平,例如是否更人性化、是否更容易操作,而更重要的是受制于一些配套措施能否出臺和何時出臺,否則這一政策實施效果將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中途夭折或多有反復。具體來說,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完善失業(yè)保險制度并針對老年人適當提高待遇標準,強化失業(yè)保險對老年人失業(yè)后的基本生活保障功能,防止出現老年貧困。二是提高教育的可獲性,鼓勵國民接受更多教育和培訓,增強老年人的就業(yè)能力。長期來看,教育水平越高,就業(yè)能力就越高。例如,2005年歐洲高技能人群的平均就業(yè)率為82.5%,中等技能為68.7%,而低技能者僅為46.4%。三是鼓勵企業(yè)提供必要的工作安全保護和醫(yī)療保健服務,改善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狀況。四是通過財稅支持鼓勵企業(yè)多雇傭老年人,例如降低60歲以上老年人就業(yè)的社會保險繳費費率。五是禁止企業(yè)招聘時出現年齡限制的要求(一些特殊行業(yè)除外),從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就業(yè)市場上的年齡歧視。其實,所有這些方面甚至可以采取單獨立法的形式予以加強,例如韓國在1992年就頒布的《老年人就業(yè)促進法》。
最后,也是最核心最緊迫的一個方面,就是必須盡快再次啟動養(yǎng)老金頂層設計改革,建立一種真正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精算中性并富有彈性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在保證確有困難不得不提前退休人員獲得必要養(yǎng)老金待遇的基礎上,從制度激勵上最大可能地強化大多數人參保繳費和延遲退休的自覺性,而且更重要的是等到條件成熟的時候,為轉向彈性退休這一理論上最優(yōu)方案創(chuàng)造條件,即在規(guī)定一個最低退休年齡的前提下,把選擇權最終讓渡給個人,實現個人理性和集體理性的完全統一。
(摘自《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6年第4期齊傳鈞/文)
基于以上研究結果,我們提出三條建議:第一,如果中職的質量不能改進,中職的入學率和畢業(yè)率不可能上升。我們采訪的許多在初中或者初中一畢業(yè)就輟學的學生表示如果能上質量高的中職的話,他們就愿意去學習一些職業(yè)技能。只要對進入普通高中仍然有嚴格的限制,高質量的職業(yè)培訓就會有很高的需求。近年來政府改善職業(yè)教育的失敗說明,中職教育需要一個新的投資和監(jiān)管策略。此外,如果中職的學生想要在中國未來更高工資的勞動力市場上競爭的話,他們可能需要學習一些文化課(如數學、語文、科學)。這意味著,中國的教育政策制定者如果想要繼續(xù)或擴大目前的職業(yè)教育,應當優(yōu)先提高專業(yè)技能教學和文化課教育的質量。
我們的研究結果還表明,阻礙農村地區(qū)普通高中入學率提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上普通高中需要支付高額的學費,而且上學的機會成本不斷上升,使得輟學更加具有吸引力。這表明,降低普通高中的學費(或增加助學金的普及性)會大大提高入學率。第二,也許更重要的是,進入普通高中的成績要求(和招生嚴格限制)成為當今中國農村地區(qū)學生入學的嚴重障礙。許多學生無法考上普通高中,還有一些學生因前途有限而泄氣,中國提高普通高中教育對所有學生的可獲得性至關重要。我們建議:中國可以效仿其他大多數發(fā)達國家一樣,在整個中學階段實現義務教育。
(摘自《中國改革》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