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鵬
廣西橫縣人民醫(yī)院 重癥醫(yī)學科,廣西 南寧 530300
?
第一作者:高云鵬(1980-),男,廣西橫縣人,主治醫(yī)師
重癥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統較為常見的危重疾病之一,由于血支氣管屏障遭到破壞,形成組織包裹從而造成痰栓阻塞,削弱咳嗽反射,致使氣道分泌物難以排出,對肺的通換氣功能造成嚴重損害。同時,肺通氣比例的嚴重失調增加了肺內靜動脈的分流,進而增高了肺內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導致嚴重的局部炎癥反應[1]。纖維支氣管鏡是呼吸系統疾病必不可少的一種檢查設備,在各大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中發(fā)揮著作用。近年來,大量的研究發(fā)現,臨床重癥呼吸道感染的搶救及治療中,已廣泛應用于重癥呼吸道感染的檢查、治療、搶救中[1-2]。廣西橫縣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對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6例重癥呼吸道感染患者給予纖維支氣管鏡治療,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36例。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齡16~80歲,平均年齡(42.3±2.1)歲。其中,10例腦血管病伴急性肺部感染、呼吸衰竭;5例顱腦外傷并重癥肺部感染伴高熱、呼吸衰竭;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衰、發(fā)熱;4例心肺復蘇術后并發(fā)肺部感染、發(fā)熱;2例胃腸穿孔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伴肺部感染;1例頸椎骨折合并呼吸衰竭、肺部感染伴高熱;1例農藥中毒合并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痰細菌培養(yǎng):10例患者為克雷伯桿菌,9例患者為銅綠假單胞菌,8例患者為嗜麥芽窄食單胞菌,3例患者為鮑曼不動桿菌,2例患者為金黃色葡萄球菌,2例患者為大腸埃希菌,1例患者為奇異變形桿菌,1例患者為白色念珠菌。
1.2納入及排除標準本組患者納入標準:(1)患者均為重癥醫(yī)學科重癥肺部感染者;(2)均符合感染性疾病和胸科學會重癥肺炎診斷標準[3];(3)肺內部均存在大量的膿性分泌物且患者排痰能力較差;(4)胸片或肺部CT顯示肺部有炎性病癥;(5)知情同意且簽署相關的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不能完成治療、資料不全、依從性較差的患者。
1.3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及治療指征本組36例患者因嚴重肺部感染、痰液多且引流不暢、血氧飽和度下降、呼吸和心率不穩(wěn)定、肺不張、血性痰等原因接受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及治療。其中,部分患者在急診下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及治療。
1.4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經鼻或者口氣管插管或者行氣管切開術,采用支氣管鏡(日本Olympus,LF-TP型)從氣管導管伸入;同時,給予心電、呼吸、血壓及血氧飽和度(SpO2)監(jiān)測。操作前,常規(guī)氣管內注入2%利多卡因行表面麻醉;操作過程前、后5~10 min及操作間隙,分別給予100%純氧吸入;操作中,以SpO2≥80%為原則,每次入鏡操作時間1~3 min;如仍需操作,則待SpO2>90%或上升至原來水平后,再進行下一次入鏡操作。入鏡同時,吸引氣管內的痰栓,對于痰液過于黏稠、不易吸出的患者,可在治療前給予機械振動排痰、翻身拍背及霧化治療。治療中,通過纖維支氣管鏡注入適量生理鹽水,量不宜過多,避免引起患者嗆咳、影響氧合或窒息,局部痰液稀釋后,再進行反復吸引。吸引出的痰液常規(guī)送檢標本,作藥敏細菌培養(yǎng)。治療次數應根據患者個體病情、痰液多少、病程長短等差異而定,一般治療2~6次;病程較長者,治療次數不限。對部分反復感染且混合感染的患者,根據藥敏試驗,合理給予感染灶抗生素沖洗。術畢,退出纖維支氣管鏡,給予純氧吸入2 min。
1.4療效判定標準根據臨床癥狀緩解程度將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1)顯效,咳嗽、發(fā)熱、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明顯緩解,氧合明顯改善,白細胞計數及分類正常,胸片或胸部CT示病灶明顯吸收;(2)有效,體溫下降,咳嗽減輕,痰量減少,白細胞總數下降,胸片或胸部CT示病灶不吸收或擴大者;(3)無效,患者經過治療后痰量無減少甚至增多,白細胞計數無明顯變化或者升高,肺部聞及大量濕啰音或者多于治療前,X線影像顯示病灶無明顯吸收或者病灶范圍擴大。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結果
本組36例重癥呼吸道感染患者,經纖維支氣管鏡治療后,取得較好療效。其中,顯效26例(72.2%),有效4例(11.1%),無效6例(16.67%),總有效率83.3%。30例有效患者的呼吸功能明顯改善,氣促緩解,體溫逐漸下降,痰液減少,缺氧改善,氧合指數好轉,聽診雙肺啰音減少或者消失;胸部X線復查顯示,肺部病灶處炎癥陰影吸收明顯,血象恢復正常。
3討論
重癥呼吸道感染是重癥醫(yī)學科常見危重病之一,易誘發(fā)或者加重呼吸衰竭,以年老體弱或者患有慢性腦血管疾病者為易發(fā)人群[4]?;疾r,呼吸道受到細菌、病毒感染,其血-支氣管屏障遭到破壞,形成的組織包裹造成痰栓,導致氣管阻塞,致使氣管和支氣管的黏液腺及杯狀細胞分泌的液體難以排出,對肺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造成損害,咳嗽反射被削弱。由于肺靜脈和肺動脈的分流與肺通氣有關,當肺通氣功能受損時,肺內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改變,從而導致局部炎癥的發(fā)生。常規(guī)局部用藥,因藥物濃度低,未能達到有效濃度。因此,對重癥呼吸道感染患者療效差,常常氣道自凈能力減弱。應用呼吸機后,如何有效及時清除呼吸道內分泌物,改善用藥方式,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關注[5]。
本研究中,給予纖維支氣管鏡治療后,30例患者呼吸功能明顯改善,氣促緩解,體溫下降,氧合好轉,雙肺啰音減少。這表明,在重癥呼吸道感染的治療中,纖維支氣管鏡的運用具有明顯的效果。重癥呼吸道感染者呼吸道、肺部感染未控制時,大量分泌物阻塞氣道管道,患者咳嗽無力,從鼻或者口腔不能到達徹底清除分泌物,使用纖維支氣管鏡可在直視下將氣道分泌物抽吸干凈,使呼吸道通暢,這與負壓吸痰相比更能準確對準病灶部位。重癥呼吸道感染患者給予氣管插管術進行人工通氣后,往往會因為濕化不夠,造成氣道干燥。在進行負壓吸引時,氣道黏膜易破損,引起氣道出血,增加患者痛苦。同時,氣道分泌物黏稠,阻塞氣道,使氣道阻力增大,造成人工通氣效果不好,SpO2下降,出現紫紺的情況[6]。而使用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的同時,也達到加強氣道濕化的目的。在給予重癥呼吸道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療時,通過纖維支氣管鏡可以將藥物準確無誤地注入病灶部位,達到有效藥物濃度,利于病灶部位炎癥的消退,提高治療效果,肺部通氣得以改善。
綜上所述,纖維支氣管鏡在重癥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患者肺部通氣,利于肺部病灶炎癥的消退,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使用推廣。
參考文獻
[1]羅媗,徐耀.1例重癥吸入性肺部感染患者經纖維支氣管鏡行肺泡灌洗治療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1):147-148.
[2]李仁偉,張麗芳.經纖維支氣管黏膜下針吸活檢在肺癌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外醫(yī)療,2013,32(24):184-185
[3]佟淑平,杜聞博,王洪軍,等.重癥肺炎合并糖尿病的搶救與治療[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2):2273-2274.
[4]洪永青,朱蓉,孟自力,等.機械通氣下纖維支氣管鏡介入診治重癥肺部感染的臨床觀察[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1,10(3):237-240.
[5]榮峰.經纖維支氣管鏡治療機械通氣并發(fā)肺部感染的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1,18(19):2631-2632.
[6]劉力新,趙麗麗,劉鳳沾,等.纖維支氣管鏡治療重癥呼吸道感染42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27):188-189.
·臨床研究·
纖維支氣管鏡對重癥呼吸道感染患者療效觀察
高云鵬
廣西橫縣人民醫(yī)院 重癥醫(yī)學科,廣西 南寧530300
摘要:目的探討纖維支氣管鏡在重癥呼吸道感染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對廣西橫縣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給予纖維支氣管鏡進行治療的36例重癥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本組36例重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有30例呼吸功能明顯改善,氣促緩解,體溫下降,紫紺緩解,氧合好轉,雙肺啰音減少,痰菌轉陰率為83.3%;胸片顯示肺部病灶處炎癥陰影吸收明顯,血常規(guī)WBC恢復正常,總有效率為83.3%。結論纖維支氣管鏡治療重癥呼吸道感染患者有較好的效果,能改善患者肺部通氣及氧合,利于肺部病灶部位炎癥的消退,值得推廣。
關鍵詞:纖維支氣管鏡;重癥呼吸道感染;肺部通氣及氧合;急危重癥
Key words:Fiberoptic bronchoscopy;Sever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Pulmonary ventilation and oxygenation;Emergency and severe disease
收稿日期:2015-07-24
DOI∶10.16048/j.issn.2095-5561.2016.01.12
文章編號:2095-5561(2016)01-0046-02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志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