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月,張白樺
(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
圖里翻譯規(guī)范理論視角下的《狼圖騰》英譯本探析
管月,張白樺
(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摘要]姜戎的小說《狼圖騰》在國內(nèi)發(fā)行后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后由葛浩文翻譯并成功進入西方讀者的視野,但人們對其翻譯方法褒貶不一。本文基于圖里翻譯規(guī)范理論,從譯者、文本、翻譯策略等方面對葛浩文的英譯本進行文本分析,運用描述的方法解釋該英譯本中的翻譯現(xiàn)象。
[關(guān)鍵字]狼圖騰;圖里;翻譯規(guī)范;預備規(guī)范;起始規(guī)范;操作規(guī)范
2004年4月,作家姜戎的小說《狼圖騰》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fā)行,而后迅速風靡全國,關(guān)于草原生態(tài)及狼對草原生態(tài)的貢獻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截至2014年,《狼圖騰》在中國大陸已再版150余次,連續(xù)6年位居文學作品暢銷榜前十名。與此同時,《狼圖騰》也引來了不少外媒的關(guān)注,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被譯為30種語言,在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qū)發(fā)行。其中,美國翻譯家葛浩文的英譯本“Wolf Totem”榮獲2007年“曼氏亞洲文學獎”,并于2008年由英國企鵝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從其發(fā)行量和影響力來看,該譯本的成功已是不爭的事實。本文從圖里翻譯規(guī)范理論視角對《狼圖騰》的英譯本進行文本分析,描述和解釋該譯本中的翻譯現(xiàn)象。
一、圖里的翻譯規(guī)范理論
以色列人吉恩·圖里(Gideon Toury)是描述翻譯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成功地將多元系統(tǒng)理論應(yīng)用到了翻譯研究中,以佐哈的多元系統(tǒng)理論為主要理論框架,通過大量的個案研究,試圖發(fā)現(xiàn)翻譯選擇中的文化制約規(guī)范。圖里認為:“規(guī)范是翻譯能力和翻譯實踐行為之間的中介,翻譯能力指譯者擁有的所有可能性,而翻譯行為則是譯者在種種制約因素的左右下,作出的實際抉擇?!盵1]
圖里認為,在實際翻譯過程中,譯者通常受到三類規(guī)范的制約:(1)預備規(guī)范(preliminary norms)涉及譯本的選擇、翻譯的決策和翻譯直接性的問題。預備規(guī)范在翻譯活動開始之前就發(fā)揮著作用,決定著一部作品或一個時期作品的選擇,也包括對作者、體裁、流派等的選擇。(2)起始規(guī)范(initial norms)決定著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更加遵循源語的文化,還是更傾向服從于譯入語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規(guī)范,它制約著譯者在兩種極端傾向之間的選擇。譯者更傾向于源語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規(guī)范,稱為“充分性”(adequacy),譯者更傾向于譯入語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規(guī)范,稱為“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3)操作規(guī)范(operational norms)指譯者在實際翻譯過程中對翻譯技巧、方法等作出的決策。操作規(guī)范包括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譯者在翻譯中的宏觀因素,二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微觀因素。
二、翻譯規(guī)范下的《狼圖騰》英譯本分析
(一)預備規(guī)范的體現(xiàn)
預備規(guī)范決定著譯本的選擇,通常涉及兩方面:一是翻譯政策,二是翻譯的直接性?!独菆D騰》的英譯本由源語直接翻譯成目標語,不存在通過中介語進行間接翻譯的情況,因此本節(jié)重點分析在翻譯活動開始前影響該譯本選擇的因素。
關(guān)于譯者因素。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美國著名漢學家,譯介了大量的中國文學作品,被譽為“西方首席漢語文學翻譯家”,對中國文學在世界的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葛浩文選擇的譯介作品大多集中在其感興趣的作品上[2],如蕭紅、楊絳、馮驥才、賈平凹、莫言等的作品。談到對《狼圖騰》這部作品的選擇時,葛浩文稱“《狼圖騰》也許可以說是一本突破性的中文作品。”[2]
關(guān)于出版社因素。長江文藝出版社于1955年成立,出版圖書5000多種,與境外出版機構(gòu)達成版權(quán)貿(mào)易200余種。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狼圖騰》中文版后,便不失時機地在美國的《紐約時報》《時代周刊》,英國的《泰晤士報》《衛(wèi)報》和德國的《明鏡周刊》等進行宣傳。世界著名的英語圖書出版商企鵝出版社為了加大對《狼圖騰》的宣傳力度,在泰晤士河畔搭起了蒙古包,在美國等地也舉行了讀書宣傳。
關(guān)于作品反映的內(nèi)容。《狼圖騰》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一部描寫狼與草原生態(tài)的作品,原作中對中國草原文明及蒙古草原狼文明的細致描述十分吸引讀者的眼球,其中對弱肉強食這一狼性的描寫極為精彩,這恰好與西方英美文化中對外擴張、霸權(quán)主義的價值觀相吻合。不僅如此,原作中也描述了草原生態(tài),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日益惡化正是當今世界極為關(guān)注的熱點話題,因而原作關(guān)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內(nèi)容與西方國家的生態(tài)價值觀達成一致。
(二)起始規(guī)范的體現(xiàn)
起始規(guī)范要求譯者對作品翻譯的整體取向作出抉擇,譯者要面對兩種不同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翻譯時要在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之間作出選擇。但是,圖里認為譯者不會完全傾向于其中一面,而會在兩者的連續(xù)體之間進行選擇。
在《狼圖騰》的翻譯中可接受性更為突出,這是由中國現(xiàn)代文學和文化在世界中的地位決定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在世界文學中處于邊緣性地位,有學者指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國際影響遠沒有達到廣泛和普遍的程度,中國現(xiàn)代作家的作品在國外翻譯出版的比較少?!盵3]譯者葛浩文為了使譯作順利進入英語國家市場,選擇了異化的方法,在翻譯《狼圖騰》時針對原文的內(nèi)容作了大幅的刪減,對原作的結(jié)構(gòu)進行了調(diào)整,將中國草原文化介紹到西方,讓讀者感受到中國蒙古草原及草原狼的風貌和魅力,使譯作符合譯入語讀者的語言習慣。《狼圖騰》在西方國家引起的強烈反響證明了葛浩文翻譯策略的正確性。
(三)操作規(guī)范的體現(xiàn)
操作規(guī)范涉及實際翻譯方法,具體體現(xiàn)為母體規(guī)范(matrix norms)和文本—語言規(guī)范(textual-linguistic norms),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譯者采取的具體翻譯方法對譯本的成功與否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因此操作規(guī)范顯得尤為重要。
從母體規(guī)范來看,操作規(guī)范在該譯文中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每章開頭按語的省略。作者在原作每一章的開頭都寫了按語,這些按語大多引自中國古籍,外國讀者閱讀起來有難度。葛浩文在翻譯是將按語省略,這樣更符合英文小說的習慣。
其二,對原文跋的省略。作者在全文結(jié)束后寫了跋,跋的內(nèi)容是主人公陳陣關(guān)于狼圖騰的講座與對話,也是對本書的一個總結(jié)。譯者在翻譯時省去了這部分,原因在于:第一,如果譯者將其全都譯出,對于譯入語讀者來說學術(shù)性太強,會讓讀者滿腹疑團。第二,這段跋實質(zhì)上是對前文的一個總結(jié)和升華,為了避免重復翻譯、畫蛇添足,譯者索性將其省略不譯。
其三,對原文段落的調(diào)整。葛浩文按照譯入語的語言習慣對原文的段落作了調(diào)整,將一段分成幾段來譯,或?qū)锥魏铣梢欢蝸碜g,有時為了故事的連貫性或便于讀者理解,對段落的前后順序進行了調(diào)整。如第十二章開頭描寫了陳陣跟著畢利格老人在漆黑的草原上向西北方向前行。陳陣從沒有見過這么黑的夜晚,于是想打開手電筒,確認是不是自己的眼睛出了問題。基于此情景,兩人開始了一段簡短的對話。原文用一整段對這段對話進行描述。葛浩文在翻譯時,把每個人說的話分為多個小段落,這樣更符合西方小說的特點,也不容易混淆讀者的思維。
從文本—語言規(guī)范來看,操作規(guī)范在該譯本中主要體現(xiàn)在句法結(jié)構(gòu)和詞匯選擇兩方面。
其一,句法結(jié)構(gòu)。
例1:人畜進新草場才不到十天,湖旁大片草地已經(jīng)被牛羊馬群踏成了沙地。[4]
The herdsmen and their livestock had been on the new land slightly more than a week, but the grass neat the lake had already been trampled into the sandy soil by all the cattle, sheep, and horses that had drunk there.[5]
例2:已經(jīng)困乏虛弱至極的張繼原,卻像一頭拉不回的犟牛,無論如何不肯下火線。他明白,只要能頂過這場大災,他從此就是一個在蒙古草原上可以獨當一面的合格馬倌了。[4]
Zhang Jiyuan, though weakened by unrelieved exhaustion, knew that once he made it past the current calamity, he’d be permitted to herd horses alone on the grassland.[5]
以上兩個例子中,譯者均對其句法結(jié)構(gòu)進行了調(diào)整。例1原文中的“不到十天”,譯者將其譯成了“more than a week”,它們都表示大約的時間段。作者在句末增譯了“that has drunk there”,用來修飾原文中的“牛馬羊群”。例2原文中,作者運用比喻來烘托小說中人物的心情,譯者將其省譯,不影響原文意義的傳達,并保證了前后句的連貫性,不會給目標語讀者帶來太大的困擾。
其二,詞匯選擇。
詞匯選擇主要表現(xiàn)在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包括蒙古習語、成語、典故、文革詞匯、宗教詞匯等。
例3:說完便伸出雙手要與老人握手。老人攤開滿是狼血的手掌說:“埋汰埋汰,還是算了吧!”[4]
He reached out to shake hands with Bilgee, who responded by spreading out his bloody fingers.“Too dirty,”he said.[5]
例4:包順貴打斷他說:什么騰格里不騰格里的,這是四舊![4]
Bao cut him off.“That’s enough talk about Tengger this and Tengger that. That’s one of the Four Old.”[5]
例3中“埋汰”一詞是滿族語音譯,指物品弄臟了。西方讀者要想理解這個詞,必須對中國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譯者直接將其本意譯出,這樣更加直接明了。例4中涉及“騰格里”一詞。在蒙古民間宗教中,騰格里神是最高的天神?!八呐f”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時由林彪提出。葛浩文將兩個詞均直接翻譯為“Tengger”和“Four Old”,既保留了中國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目標語讀者的興趣。
三、結(jié)論
本文運用圖里翻譯規(guī)范理論,對《狼圖騰》英譯本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其遵循的翻譯規(guī)則主要傾向于迎合譯入語讀者的習慣和思維。葛浩文在翻譯中靈活運用各種翻譯策略,使該譯本迅速進入西方讀者的視野,并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独菆D騰》英譯本成功打進西方文化,與譯本的價值、譯者、出版社等因素密切相關(guān)。
[參考文獻]
[1]劉軍平.西方翻譯理論通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2]季進.我譯故我在——葛浩文訪談錄[J].批評家論壇,2009(6):45-47.
[3]何乃英.論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J].新疆大學學報,2001(3):113-117.
[4]姜戎.狼圖騰(修訂版)[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
[5]Howard Godlblatt.Wolf Totem[M].London: The Penguin Press,2008.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Version of Wolf To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y’s Translation Theory
GUAN Yue, ZHANG Bai-hua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80,China)
Abstract:The publication of the Wolf Totem roused a heated response in domestic. Then the translator Goldblatt translated it into English, which made it successfully accepted by Western readers. However, people hold different opinion on his ways of translatio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oury’s Translation Theory, aims at describing ways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ranslator, text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his work in a descriptive way.
Key words:Wolf Totem; Toury; translation norms; preliminary norms; initial norms;operational norms
[作者簡介]管月(1990- ),女,碩士研究生,從事翻譯學研究;張白樺(1963- ),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譯介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602(2016)01-0116-03
[收稿日期]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