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煥 鄭小泳 吳偉杰 宋來云
【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精神病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依從性。方法 102例老年精神病患者, 利用抽簽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51例。對照組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 研究組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對兩組精神病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 對其治療依從性進行觀察對比。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6、12個月依從性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月收入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以及家屬關心程度不同, 患者依從性方面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老年精神病患者, 需要對其疾病特點進行分析, 臨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 能夠將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有效改善, 有效促進患者疾病的恢復。
【關鍵詞】 老年精神??;治療依從性;心理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204
為了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本文主要針對本院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 臨床選擇有效方法進行干預并且配合實施心理護理, 最終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獲得顯著提高, 現(xiàn)將臨床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2例老年精神病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51例。研究組中男31例, 女20例;年齡61~91歲, 平均年齡(72.9±6.1)歲;平均病程(4.9±3.5)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2例, 高中以上19例;對照組中男32例, 女19例;年齡62~92歲, 平均年齡(72.7±6.4)歲;平均病程(5.1±3.6)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5例, 高中以上16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主要選擇自行設計問卷針對老年精神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實施認真調查, 具體內容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別、臨床治療時間、文化程度以及家屬的關心程度等基本資料[1]。針對研究組以及對照組老年精神病患者, 均選擇家屬監(jiān)督的方法實施用藥治療。針對研究組患者, 每間隔15 d到醫(yī)院拿1次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 每間隔7 d對患者實施電話隨訪, 并且要求患者家屬需要監(jiān)督患者按時用藥治療, 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2]。對照組患者每月到醫(yī)院拿1次藥物并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針對兩組老年精神病患者, 均進行為期12個月的跟蹤治療[3]。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等實施對比。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治療依從性比較 干預后, 研究組患者治療6、12個月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102例患者基本情況不同依從性比較 干預后, 針對月收入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以及家屬關心程度不同的患者, 在治療12個月依從性方面,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老年精神病同其余類型精神病表現(xiàn)出的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年齡方面。對于老年群體, 較為特殊, 諸多患者之所以患有精神疾病, 主要因為子女不在身邊陪伴, 表現(xiàn)出強烈的孤獨感造成。針對老年精神病患者, 臨床主要選擇藥物治療的方法。諸多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間可以獲得顯著治療效果。臨床表現(xiàn)出主要癥狀全部消失, 疾病表現(xiàn)為穩(wěn)定[4]?;颊咴诔鲈汉?, 需要長時間選擇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颊弑憩F(xiàn)出用藥依從性良好, 針對其疾病情況可以進行有效控制, 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對此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同其疾病康復表現(xiàn)出顯著的關系。針對老年精神病患者, 因為表現(xiàn)出的疾病特點, 患者會表現(xiàn)出程度有所不同的自制力缺陷的情況, 從而造成依從性表現(xiàn)為一定程度的降低, 出現(xiàn)了不按時用藥治療或者出現(xiàn)了漏服藥物的情況, 因為出現(xiàn)了治療斷續(xù)的情況, 進而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造成了一系列的影響[5]。對于精神病患者, 其針對自身所患疾病無法明確認識, 并且否認自己患病, 拒絕用藥治療。此外部分患者認為自身所服藥物為毒藥, 針對醫(yī)務人員產(chǎn)生敵對態(tài)度[6]。
針對老年精神病患者, 在實施干預基礎上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 能夠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顯著提高[7]。具體步驟為:①為患者創(chuàng)建溫馨以及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 確保醫(yī)患溝通良好, 針對患者實施必要的心理護理, 將患者針對醫(yī)護人員表現(xiàn)出的恐懼感以及陌生感有效消除, 有效提高患者的安全感, 增強患者同醫(yī)護人員之間的友誼, 將不良情緒進行有效緩解。②醫(yī)護人員針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認真觀察, 具有目的性以及計劃性的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③研究有效的溝通技巧, 保證患者針對自身疾病可以有明確認識, 能夠有效消除消極心理。④有效樹立患者同疾病對抗的信心, 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⑤要求患者在出院后需要保證良好的作息規(guī)律, 按照醫(yī)囑用藥治療, 能夠做到準時用藥, 在固定時間于醫(yī)院門診進行復檢[8]。
本次研究中, 對兩組老年精神病患者分別完成干預后, 研究組患者治療6、12個月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針對月收入不同患者、文化程度不同以及家屬關心程度不同的患者, 在治療12個月依從性方面,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針對月收入較低以及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 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從而將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認知水平有效提高, 從而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 曲軍民, 李作佳, 劉鳳翔.精神病康復防治網(wǎng)絡開展前后對精神病患者服藥依從性及復發(fā)率影響的對照研究.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4, 25(7):934-936.
[2] 李曉真, 皮紅英.心理護理對住院老年精神病人干預效果的分析. 河北醫(yī)學, 2013, 19(7):1094-1096.
[3] 曾海燕, 林春潔, 黃慈芬, 等.老年性精神病患者拒藥藏藥原因分析及護理.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3, 34(24):3699-3700.
[4] 黃衛(wèi)東, 羅慧芳, 蘭琳, 等.奧氮平替換其他抗精神病藥治療老年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分析.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3, 6(19):42-43.
[5] 黃蓓蓓.住院精神病患者服藥依從性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25):53-54.
[6] 安榮利.利培酮聯(lián)合綜合護理干預治療慢性精神病60例服藥依從性觀察.中國藥業(yè), 2015, 24(1):87-88.
[7] 何鳳英.個性化護理在改善精神病患者靜脈輸液依從性的效果觀察.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4):40-41.
[8] 王兆芹, 張燕紅, 朱園, 等.音樂療法對行無抽搐電痙攣治療精神病患者的影響.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4, 49(24):3083-3085.
[收稿日期: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