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婧
(武漢紡織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
從譯者角度淺析單語詞典的適用性——以LDO CE和CO BUILD為例
郭 婧
(武漢紡織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摘 要:翻譯科技的發(fā)展使得譯者翻譯文本時獲取輔助信息的過程更為容易,但無論現(xiàn)代網(wǎng)絡還是翻譯軟件如何的智能,詞典依然在翻譯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從譯者視角選取LDO CE和CO BUILD為例,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就其在翻譯過程中的適用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單語詞典;翻譯;適用性;對比研究
Peter Newmark曾在1988年寫到,工具書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1]。而對于譯者,如果能具備一定的詞典知識,了解詞典的一般信息功能結構,懂得使用詞典的技巧,就能解決很多語言問題[2]。雙語詞典能給譯者提供最直接的翻譯幫助,但更多情況下,單語詞典能提供的更多——在語言轉換中可能被漏譯的“韻”[3]。以下將從三個方面闡述譯者從單語詞典中的所得。
(一)文化背景
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看,翻譯實質(zhì)上是源語言和目標語言的轉換,而這種轉換過程會對目標語言產(chǎn)生影響。因此,譯者首先需要深入理解源語言,并將源語言與目標語言圖示和概念圖示進行轉換和重建,然后得出目標語言[2]。轉換過程中的任何誤解都可能導致誤譯。例如,在中譯英中,如果譯者不能理解“炒魷魚”的文化背景,他很有可能理解為其是一道佳肴;反之,英譯中的過程中,筆者也曾碰到過翻譯“dead men’s flourish”的案例:有些人會想當然地譯為“死人之花”,但通過網(wǎng)絡查詢相關詞典后,發(fā)現(xiàn)它是蘇格蘭人民俗稱的“山楂花”(查自蘇格蘭英語詞典網(wǎng)絡版www.dsl.ac.uk)。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
(二)罕用詞意
英語學習者看英文書刊或者閱讀英文報紙的目的是能夠了解文章內(nèi)容,但譯者需要更加嚴謹?shù)膶Υ恳粋€單詞以避免任何情況下的誤譯。很多譯者因為熟練和追求效率,只會在碰到新詞或不太熟悉并在文中又比較重要的單詞或短語時,才會選擇翻查詞典。而在看到那些熟悉的詞語時,譯者會更傾向于從上下文中判斷該單詞的含義。事實上,翻譯中最棘手的恰好是那些貌似相識的文化局限詞和習語性短語,一不小心就會出錯[2]。例如,“birdie”這個詞很像是小鳥的昵稱,但是如果用在與高爾夫相關的詞匯中,它表示“以低于標準桿一桿的成績打進”[4]。同樣,如果翻譯“Live on easy street and can buy everything”,大部分人對“on easy street”的翻譯會是想當然的“生活方便/便利”,但通過查詢LDOCE,可以發(fā)現(xiàn)它的含義其實是“to be in a situation in which you have plenty of money”。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不查閱字典,譯者很可能就誤譯了。同樣的例子還有“a bag of bones”表示“someone who is much too thin”(LDOCE, 2003),“break a leg”表示“used to wish somebody good luck”(OALD, 2010),等等。
(三)搭配與用法
要成為專業(yè)的譯者,首先必須是一位熟練的語言使用者。單語詞典的特性就是能幫助譯者更好的使用英語。詞典的通常用法是查詢單詞的含義,但除此之外,詞典同樣能夠在使用單詞和搭配單詞上給予我們很好的建議。作為譯者,只有同時精通源語言和目標語言,出來的譯稿才能更加恰如其分。在此過程中,詞典無疑幫了很大的忙。
筆者選取用于對比的單語詞典為朗文當代英語高級詞典(LDOCE)2003版和柯林斯英語學習詞典(COBUILD)2001版。兩部詞典的使用對象均為高級學習者,同時,其出版時間僅間隔一年,因此詞典里的詞條所存在時間上的影響較小。LDOCE和COBUILD在選詞和釋義方面都有其各自的特點,根據(jù)其特點,筆者在對比前對兩部字典對譯者的適用性做了如下預判:
焊條電弧焊焊接設備為ZX7-500型直流電源;氣體保護焊焊接設備為KR500型直流電源,均為反極性接法。
(一)朗文當代英語高級詞典(LDOCE)特點概述及適用性預判
正如詞典介紹處所述,LDOCE為滿足高級學習者的需求,編寫的重點在舉例和搭配方面[5]。同時,LDOCE在解釋詞條方面的做法是:僅使用近2000個常用單詞來給所有詞條注釋。這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為學習者提供了便利,因為只要掌握了這近2000個詞匯,便能讀懂全本詞典對單詞的定義和例證[6]。在對釋義的排列方面,LDOCE選擇的是將最常用的釋義通常列為第一項。另外,在僅靠單詞解釋不夠清晰的詞條中,LDOCE還會增加標識,改變顏色或插入圖片。
LDOCE的以上特點都是針對英語高級學習者的習慣與需求而設置的,但如果其使用者是專業(yè)的翻譯人員,該字典的適用性有如下預判:首先,舉例與搭配是LDOCE的編寫側重點,該部分會給予譯者很大幫助;其次,僅僅使用近2000個詞匯對所有詞條進行解釋,有可能會使某些釋義不夠精準;再次,釋義的排列是以是否為常用釋義為標準,而譯者需要字典的情況通常是為了查詢其不常用釋義,因而此種排列方法可能會降低譯者使用詞典的效率。
(二)柯林斯英語學習詞典(COBUILD)特點概述及適用性預判
COBUILD首創(chuàng)將擁有超過4億詞條的語料庫引入到詞條收集系統(tǒng),基于此,柯林斯可以從自己的語料庫為使用者挑選出最優(yōu)例句與詞條。此外,柯林斯對詞條的選擇也設置了嚴格的“獨詞獨條目”的規(guī)則。當然,這種規(guī)則也是飽受爭議的,F(xiàn)ranz Josef Hausmann在1989年做過一個假設,將相同大小的信息量按照COBUILD和LDOCE的規(guī)則編入,COBUILD會占用更多空間[7]。
語料庫的引入使COBUILD在編寫詞典時得到了很多數(shù)據(jù)支撐,因而其釋義會更加完整和精確;但“獨詞獨條目”的規(guī)則又讓其在釋義的篇幅上受到更多的限制,有可能導致例句縮水或單個釋義的解釋不夠全面。
單語詞典在文化背景、罕用詞義以及搭配與用法層面上幫助了譯者,但LDOCE和COBUILD不同的編寫原則使得其對譯者的適用性有待研究,基于譯者的需求和對兩部詞典的預判,以下將使用數(shù)據(jù)支撐進行進一步探討:
(一)文化背景和罕用詞義
當提到帶有文化背景的詞語或者某個詞語有其罕用詞義而影響到翻譯質(zhì)量,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習語。那么這兩本單語詞典在釋義習語方面的表現(xiàn)如何?
1. 使用單語詞典:
朗文當代英語高級詞典(第四版,2003)——對比使用
柯林斯英語學習詞典(第三版,2001)——對比使用網(wǎng)絡資源:www.usingenglish.com/reference/idioms —— 習語選擇
2. 對比方法:
為了測試兩本單語詞典在解釋習語方面的實用性,筆者使用權威網(wǎng)絡習語詞典作為隨機測試資源。測試習語選自列表中A-Z的第一個習語,挑選后的習語恰好出自不同主題和類別。確定測試習語后,筆者分別查詢兩本詞典,最終結果列于表1和表2中。
表1 習語對比
表2 隨機抽取的三條俗語對比
3. 測試結果與分析:
表1顯示,部分習語在兩個詞典中都無法查到,例如“babe in arms”,“Calf lick”,“Daft as a brush”,“Hail Mary pass”等。但除了“a bit much”外,柯林斯能找到的其他所有習語都能在朗文中找到,反之則差距甚大。因此,從抽查的習語來看,朗文會對譯者更有幫助。
經(jīng)過數(shù)量上的測試后,字典是否對譯者有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對習語的釋義的測試[3]。
在隨機抽選了三條兩本詞典都能查到的習語后,筆者在表2中做了進一步對比。關于“icing on the cake”,朗文使用的解釋詞是“experience”而柯林斯選用的是“thing”并在結尾加以說明“it is not essential”。通過網(wǎng)絡字典usingenglish.com查出的該項釋義表明,“icing on the cake”既可以用于表示“thing”,也能表示“experience”??铝炙乖诟郊有畔⒅袑α曊Z做了充分的說明,也能為譯者的使用做出更加明確的指示。表2中還顯示了另外兩組習語“Kangaroo court”和“object lesson”,柯林斯同樣做了較為詳細的說明。
表3 朗文當代英語高級詞典(2003版)中“savoury”,“bitter”,“take”,“wag”四個詞條的相關釋義
(二)搭配及用法
朗文當代英語高級詞典第四版的重點在例句和搭配方面[5],柯林斯英語學習詞典也有自己的處理詞條搭配的方法。朗文先給搭配再舉例,有時還會高亮在例句里的搭配。這樣,譯者在使用詞典時,能很快找到相關搭配和例句。而柯林斯堅持使用完整句來解釋搭配,并在釋義時說明使用此搭配的具體情境。
由于兩本詞典都在介紹部分引用了詞條來具體解釋用法,因此在以下分析中直接選取兩本詞典所給的舉例作為對比資料。例如,朗文使用“effect”來闡釋詞典的使用,那我們就在柯林斯同樣抽出“effect”的釋義來對比;同樣,柯林斯使用了“savoury”的第一個釋義,“bitter”的第二個釋義,“take”的第三十三個釋義,以及“wag”的第一個釋義,那么朗文對這些詞條的解釋如何?
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朗文不僅列出了effect不同詞性的所有釋義,還用方框給出了其搭配用法,另外也附上了例句,提示了使用該搭配的特定場景。但柯林斯將釋義和搭配混合在一起列出,而且“have an effect (on sb/sth)”這樣的常用搭配都無法在柯林斯詞典里找到。
表3是測試柯林斯中的舉例詞條,對比朗文的釋義。第一個單詞是“savoury”,柯林斯解釋該單詞用于描述食物,朗文告訴查閱者,這個單詞“還可以用來表述氣味和味道”,很顯然朗文的釋義更加嚴謹。第二個單詞“bitter”,柯林斯寫到該單詞的第一個釋義可以用來描述“爭論”和“沖突”,而朗文的第三個釋義也說明的“bitter”的該用法,不僅如此,朗文還舉例說明了能與它搭配的詞組,如“bitter dispute/battle/struggle”等。第三個單詞是“take”的第三十三個釋義,同樣也能在朗文中找到與之對應的釋義,但是根據(jù)表格中的釋義可以看出,柯林斯的釋義含有了“take”的目的,而朗文將它與“do”等同,在實際運用中朗文的解釋不夠細致。兩本詞典對第四個單詞“wags”的釋義都很精確。
通過以上針對朗文當代英語高級詞典和科林斯英語學習詞典的預判和三方面比較,從譯者的視角來對比后,得出了以下結論。不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用語,朗文收錄了更多習語,但有些習語,它盡管收錄卻存在解釋不夠詳盡、明確的問題,這也會導致誤譯的發(fā)生;柯林斯收錄的習語相對較少,但在習語的釋義方面卻很完善,兩本詞典各有所長。而在單詞的搭配與用法方面,朗文的詞典界面更加友好,詞條內(nèi)容更加具體完整。后期研究還可以從使用的方便性,例如詞條標簽,字典圖標,字典排版等方面做進一步分析。
參考文獻:
[1] 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UK: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imited,1988.
[2] 章宜華.淺析詞典在翻譯認知過程中的作用[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7,18(6):10-14.
[3] Zhao Y., & Huang J. Translation and Bilingual Dictionaries[A].In S. W. Chan (Ed.), The Paradox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How to Treat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Bilingual Dictionaries[C].Niemeyer,2004.177-185.
[4] Par (score). In Wikipeida. Retrieved March 6, 2013, from http://en.wikipedia.org/ wiki/Par_(score) [EB/OL]. 2013-03-06.
[5] Bullon S. Introduction, Summers, D.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4thed.) [M].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3.
[6] 鄭亞楠.淺析兩部高階英語學習詞典[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1(9):111-112.
[7] Hausmann F J.COBULD and LDOCE II A Comparative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1989,2(1):44-56.
[8] Hornby A S.Oxford Advanced English Learner’s Dictionary (8th ed.)[M].La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9] Sinclair J.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 (3rd ed.)[M].NEWYork:HarperCollins Publishers,2001.
[10] Summers D.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4th ed.)[M]. Landon: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Monolingual Dictionaries – LDOCE and COBU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Translator
GUO J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translating a document seems to be much easier than before. But no matter how intelligent the computer is, dictionary still plays a quite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wo different monolingual dictionaries – LDOCE and COBUILD – from the view of translator, trying to give some descriptio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in the aspect of suitability.
Key words:monolingual dictionary; translation; suitability; comparative study
作者簡介:郭婧(1989-),女,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翻譯學和詞典學.
中圖分類號:H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4X(2016)01-00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