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應飛,李 晗,錢成榮,銀廣悅
(中國石油中心醫(yī)院檢驗科,河北廊坊 065000)
?
·經驗交流·
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與血清γ-谷氨酰轉肽酶及尿清蛋白肌酐比值的相關研究
趙應飛,李晗,錢成榮,銀廣悅
(中國石油中心醫(yī)院檢驗科,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目的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清γ-谷氨酰轉肽酶(GGT)及尿清蛋白/肌酐比值(ACR)與胰島素抵抗(IR)的關系。方法選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該院收治的T2DM患者111例和體檢健康者40例(對照組),測定其血清GG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島素(FINS)、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尿清蛋白、尿肌酐,計算ACR和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MOA-IR)。并按照尿ACR將T2DM患者分為正常清蛋白尿組(NA組)、微量清蛋白尿組(MA組)、顯性清蛋白尿組(CA組),分析各組間各臨床指標的關系。結果各T2DM疾病組ACR、GGT、FPG、FINS、TG、HOMA2-IR均高于對照組,LDL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A組和CA組ACR、GGT均高于N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A組HOMA2-IR、FINS均高于N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2DM患者HOMA2-IR與ACR、GGT、TG呈正相關性(相關系數(shù)r值分別為0.592、0.402、0.411,P<0.05)。結論T2DM患者隨著IR的加劇,血清GGT水平及尿ACR隨之升高,血清GGT和尿ACR對T2DM及其并發(fā)癥的早期診斷及防治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γ-谷氨酰轉肽酶;尿清蛋白/肌酐比值
2型糖尿病(T2DM)的發(fā)生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近年來研究表明,γ-谷氨酰轉肽酶(GGT)通過氧化應激機制在胰島素抵抗(IR)的發(fā)病機制和臨床進展中起重要作用。糖尿病腎病作為T2DM的主要并發(fā)癥之一,尿清蛋白在其診斷及腎損傷程度的判斷中有著重要的應用,而尿清蛋白的排泄與IR密切相關,本文就IR與尿清蛋白/肌酐比值(ACR)及血清GGT的關系做進一步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T2DM患者111例,男62例,女49例,年齡22~91歲,年齡中位數(shù)為56歲,所有患者均按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糖尿病診斷標準確診。所有患者均無泌尿系感染、原發(fā)性腎臟疾病、肝膽疾病、風濕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無酗酒史。按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清蛋白尿診斷標準[1],將所有患者分為NA組(正常清蛋白尿組,ACR<30 mg/g)40例,MA組(微量清蛋白尿組,ACR為30~299 mg/g)35例,CA組(顯性清蛋白尿組,ACR≥300 mg/g)36例。對照組為本院體檢健康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25~71歲,年齡中位數(shù)為55歲。
1.2方法所有研究對象采集晨尿標本,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尿清蛋白濃度。送檢尿標本同時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測定GGT、空腹血糖(FPG)、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使用Olympus AU2700儀器進行檢測,試劑由上??迫A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使用北京泰格科信MP180化學發(fā)光儀及配套試劑檢測空腹胰島素(FINS)。所有項目在檢測時均同時檢測Bio-Rad質控品,質控結果均在控。同時使用改良穩(wěn)態(tài)模型評估法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2-IR)以評價胰島素抵抗(計算軟件通過https://www.dtu.ox.ac.uk網站下載),該指數(shù)越高說明胰島素抵抗越嚴重。
2結果
2.1各T2DM疾病組與對照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各T2DM疾病組ACR、GGT、FPG、FINS、TG、HOMA2-IR均高于對照組,LDL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A組和CA組ACR、GGT均高于N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A組HOMA2-IR、FINS均高于N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年齡、性別構成、TC及HDL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續(xù)表1 各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NA組比較。
2.2兩變量相關性分析各T2DM疾病組ACR、GGT、TG、HOMA2-IR、LDL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OMA2-IR分別與上述指標做Spearman相關分析,HOMA2-IR與ACR(r=0.592,P=0.001)、GGT(r=0.402,P=0.001)、TG(r=0.411,P=0.001)呈明顯正相關,但與LDL無明顯相關性(r=-0.267,P=0.070)。
3討論
T2DM的發(fā)生、進展與IR密切相關。Lee等[2]研究認為,GGT可以作為氧化應激的標志物,其濃度反映了機體的氧化應激程度。GGT通過氧化應激在IR的發(fā)病機制和臨床進展中起重要作用。從大分子生物學和細胞遺傳學角度,氧化應激可能是胰島素抵抗的始動因素。Thamer等[3]在校正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等因素后,發(fā)現(xiàn)GGT與胰島素敏感性有明顯的相關性。姜海燕等[4]研究也證實血清GGT水平與IR密切相關。本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IR的加劇,T2DM患者血清GGT水平隨之升高。在排除肝、膽、心血管及泌尿系統(tǒng)等可致血清GGT升高的疾病因素外,血清GGT的升高可以作為T2DM發(fā)生及進展的預測指標。Nguyen等[5]通過對年輕成年人超過16年的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在控制飲酒、肥胖,以及其他傳統(tǒng)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后,GGT水平每升高1個標準差(SD),糖尿病的發(fā)生風險即增加1.2倍。
糖尿病腎病是T2DM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尿清蛋白被認為是臨床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主要依據(jù),但是對門診患者而言,24 h尿清蛋白定量標本留取繁瑣,患者對標本采集的不規(guī)范將增加檢測的誤差。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清蛋白檢測時,澳大利亞腎病指南委員會推薦檢測尿ACR,因為與24 h尿清蛋白相比,尿ACR檢測方法方便,只需檢測單次隨機晨尿即可。
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伴有微量清蛋白尿的T2DM患者較尿清蛋白正常的患者具有更嚴重的IR[6-7]。Bruunsgaard等[8]對伴有大量清蛋白尿的T2DM患者進行了葡萄糖-高胰島素鉗夾試驗,發(fā)現(xiàn)大量清蛋白尿組的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明顯低于正常清蛋白尿組。本研究顯示,與尿ACR正常的T2DM患者相比,尿ACR高者其HOMA2-IR指數(shù)更高,說明HOMA2-IR指數(shù)可以作為T2DM發(fā)展的評價指標。相關分析顯示,尿ACR與HOMA2-IR呈正相關。
綜上所述,T2DM患者血清GGT及尿ACR水平與IR密切相關。隨著T2DM的發(fā)展IR加劇,T2DM患者血清GGT水平和尿ACR隨之升高。血清GGT和尿ACR對T2DM及其并發(fā)癥的早期診斷與防治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M].1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2308.
[2]Lee DH,Blomhoff R,Jacobs DJ.Is serum gamma glutamyltransferase a marker of oxidative stress[J].Free Radic Res,2004,38(6):535-539.
[3]Thamer C,Tschritter O,Haap M,et al.Elevated serum GGT concentrations predict reduced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increased intrahepatic lipids[J].Horm Metab Res,2005,37(4):246-251.
[4]姜海燕,蔣曉紅,吳文佳,等.血清γ-谷氨酰胺轉肽酶與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等相關分析[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3,9(1):35-37.
[5]Nguyen QM,Srinivasan SR,Xu JH,et al.Elevated liver function enzymes ar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ediabetes and type 2 diabetes in younger adults:the Bogalusa Heart Study[J].Diabetes Care.2011,34(12):2603-2607.
[6]Martinovic I,Abegunewardene N,Seul M,et al.Elevated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serum levels in patients at risk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irc J,2005,69(12):1484-1489.
[7]Daub K,Langer H,Seizer P,et al.Platelets induce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CD34+ progenitor cells into foam cells and endothelial cells[J].FASEB J,2006,20(14):2559-2561.
[8]Bruunsgaard H,Skinh?j P,Pedersen AN,et al.Ageing,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alpha) and atherosclerosis[J].Clin Exp Immunol,2000,121(2):255-260.
(收稿日期:2015-12-15)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5.0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4130(2016)05-0700-03